热水循环电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336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水循环电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室内取暖用使用的取暖器,涉及一种将露出的散热面板与 加热装置箱一体化,在地板上移动自如的可动式的热水循环电取暖器。
背景技术
将散热部和加热部一体化的热水电取暖设备通过图11所示的现有例1及图12所 示的现有例2等已经公知。现有例1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例子,如图11所示,在直线状水平配置的加热 用铜管101的外周面上周设固定多个散热片106,且在加热用铜管101内部的加热室103 内,遍及加热用铜管101的几乎全长地配置护套加热器104,同时,在加热室103内充填 水溶液,从加热用铜管101通过弯管部105,向水平配置的膨胀室用铜管107内充填惰性 气体,在膨胀室水平管部108的前端配置压力安全阀109。而且,是在恒温器110的控制下,经由护套加热器104加热加热室103内的水溶 液,利用加热水溶液的自然对流热传递加热散热片106,通过散热片106以自然对流方式 加热室内空气的热水电取暖器,将取暖器100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加热 加热室103内的少量的水溶液,在短时间内加热散热片106,使散热的初期上升变快,将 散热部和加热部收纳于箱Ca内的取暖设备。现有例2是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例子,如图12所示,将-字形的铜制第一管201 的上部做成膨胀室202,在膨胀室202的前端,通过带裂缝的圆板207,配置安全阀209, 同时,在第一管201的下部的大直径部配置护套加热器204,从第一管201的上部和下部 的中间平行配置第二管205,将第二管205的两端与第一管201连接,充填水溶液做成循 环路径,同时,在第二管205的外周配置翅片206组,在循环路径内使得加热填充水自然 对流循环,在配置在箱主体Ca内的恒温器210的控制下,通过加热循环水,从翅片206 组自然对流散放暖热量,将加热部和散热部一体收纳的热水电取暖器200。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6-1881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昭55-49635号公报现有例1 (图11)的取暖器,利用护套加热器104加热加热室103内的水溶液, 构成加热室103的铜管向铜管外周的散热翅片106进行热传递,因此,从加热水溶液向散 热翅片106的热传递是来自加热用铜管101的热传递,在散热翅片106组上容易产生温度 不均。另外,加热室103内的水溶液的量较少,因此频繁地引起恒温器110的运转、停 止,对应消耗的电力的发热效果也较差。另外,虽然自散热体(散热翅片)的取暖方式是利用来自散热体的自然的空气的 流动的自然对流方式,提供对人体舒适的温和的取暖,但是,散热部(散热翅片组)被收 纳到箱Ca内,因此辐射热取暖效果也较差。现有例2(图12)的取暖器是利用下部配置有护套加热器204的第一管201、具备散热翅片206组的中间的循环用第二管205使加热水溶液循环的取暖器,但是,加热水溶 液为了自然对流循环,在对护套加热器204通电后,如果不经过时间,散热翅片206组就 不会被加热,散热翅片206组也因为来自第二管205的热传递,在第二管205的开始端和 终端产生温度不均。另外,从散热翅片206向室内的取暖方式是和现有例1(图11)相同的自然对流 方式,但是,由于散热体(散热翅片组)被收纳在箱Ca内,因此辐射热取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或者改善现有的将加热部和散热部做成一体的取暖器的上述问题 点,提供一种和现有例1、2 —样将加热部和散热部做成一体的取暖器,但是作为散热体 采用露出形式的热水循环面板,从加热部向散热体的热传递成为强制对流热传递,均勻 达成向散热体的热传递,同时,从散热体向室内的取暖以对人体优良的自然对流方式达 成,并且,来自散热体的辐射热取暖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的紧凑的取暖器。本发明例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电加温式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将上部的散热部8 和下部的加热装置箱1做成一体而成,其中,散热部8是具备热水供给口 8S及热水排出 口 8R的热水循环散热面板,露出面板面,加热装置箱1如图3所示,将充水接头五金件 7、空气分离压力罐2、循环泵3、管加热器4进行配管连接,并收纳热水循环功能部, 利用往管S及返管R与散热部8连接,同时,在侧面适当位置引出自如地配置电线插头 9G。该情况下,“露出面板面”的意思是指能够达成从散热面板面整个面向室内的 辐射热扩散的露出。另外,加热装置箱1既可以是塑料板的结构,也可以是金属板的结构,但从维 修保养上来看,框体利用板材拆装自如地构成较好。另外,在加热装置箱1内收纳的循环泵3、管加热器4是常用品,准备好即可, 循环泵3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电磁泵也可以是金属性循环泵,管加热器4只要对应取暖 能力采用适当根数的节能性优良的热匠(公司)制的Ikw发热用SC加热器(商品名)即 可,配管采用耐久性、耐热性、耐溶剂性优良的常用的乙烯_丙烯橡胶制管即可。另外,散热部8只要是热水循环型即可,也可以采用森永工程技术(公司)制造 的金属面板(商品名寸一 * “才、^ )或在日本特开2001-116475号中公开的塑料制散热
ο另外,空气分离压力罐2作为实现常用的热水循环取暖系统中的膨胀水箱和空 气分离器的功能的罐,是在轻量化、小型化、低价化的命题下开发的新型的塑料制密闭 罐,容量根据在取暖器内循环的水的常温时的量、加温时的量及工作时的空气压力确定 即可,在Ikw取暖器规格中,典型的如图6所示,容量0.5L(升)在矩形箱上叠加截头棱 锥,向省空间的加热装置箱1内的配置的自如度增大。另外,对于控制系统,将利用其自身常用的微机控制构筑的温度调整单元插入 加热装置箱1内,在加热装置箱1的外面适当位置配置操作面板9E即可,该情况下,如 果在操作面板9E上装入计时功能,通过电源的开关、温度、时间的组合,对取暖的节能 化有效。
另外,在加热装置箱1的底面,如图1所示,如果配置脚轮IV,则取暖器HC在 地板上的移动就变得自如,和引出自如的电线插头9G相配合,室内的使用便捷性提高。因此,本发明的热水循环电取暖器,一方面是将散热部和加热部一体组装的紧 凑的取暖器,一方面散热部8的加热是采用通过热水的循环电动机的强制循环的加热, 因此 ,散热部即散热面板面不会产生温度不均而是成为均勻的散热体,通过来自散热面 板的向室内的自然对流取暖,实现人体舒适的温和的室内取暖。而且,由于散热面板露出,因此从散热面板面和对流取暖热一起,辐射取暖热 也相助,散热面板即使是达到接触不会烫伤程度的温度,也是有温暖感的温和的取暖, 对高龄者、小孩等也没有危险,提供安全、安心的室内取暖。另外,优选的是,本发明加热器的散热部8如图5所示,利用上端及下端的塑料 制的大直径横管8A连接连通塑料制的小直径竖管8B组,做成在下端横管8A上配置有热 水供给口 8S及热水排出口 8R的塑胶树脂制散热管81、82。该情况下,虽然不管散热管81、82的根数,但在1根的情况下,如果在下端横 管8A的一端配置热水供给口 8S,则热水排出口 8R作为下端横管8A的另一端侧,因此 和加热装置箱1的连接变得复杂。另外,如果将散热面板做成3个以上的重叠型,则来自中间的散热面板的辐射 热扩散效果就被削弱。因此,散热面板典型的如图5所示,是2个重叠型,如果将散热部做成2个重 叠,则散热部8的热水供给口 8S和热水排出口 8R能够简便地做成同一部位(下端横管 8A的一端),并且来自各面板的辐射热扩散也对室内取暖有效地起作用。另外,担当散热面的纵管8B组的直径和作为循环路及加强框材起作用的横管 8A的直径,在Ikw取暖器HC中,典型的为横管8A为外径(dA) 27mm、壁厚5mm,纵 管8B为外径13mm、壁厚1.6mm。另外,各纵管8B组上下的横管8A间的连接利用热熔接方式实施即可,也可采 用日本特开2007-247869号公报中公开的方式实施。因此,自加热装置箱1的往管S向散热面板81、82供给的热水(标准75°C)通 过强制循环,自下端横管8A向纵管8B组一起流入,使得散热面板成为均勻的加热面, 以自然对流取暖散热面板81、82面的周围的空气,通过来自散热面板81、82面的辐射扩 散热的协助,发挥有温暖感的人体舒适的温和的取暖。而且,散热面板是全合成树脂制的,散热面板表面温度也为40 60°C,因此, 能够提供即使接触人手也不会烫伤的安全的室内取暖器。另外,优选的是,散热部8如图5所示,以对向表面间隔GP仅允许加热空气的 上升流动的尺寸将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 —体化,在第一散热面板81的下 端横管8A的一侧下端配置热水供给口 8S,在第二散热面板82的下端横管8A的一侧下端 配置热水排出口 8R。该情况下,对于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的一体化,如图5所示,在 下端横管8A的两端及上端横管8A的右端用连通管8D连接,仅上端横管8A的左端用连 通管8C连通,确保从第一散热面板上端横管81左端向第二散热面板上端横管8A的左端 的流水路径,如果以横管8A的中心间距W8’为31.5mm将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 —体化,则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的对向表面间隔(空间)GP变为 18.5mm0而且,在第一散热面板81中,在下端横管8A的一端下部附设热水供给口 8S, 同时用闭合板8F闭合下端横管8A及上端横管8A的各端面,在第二散热面板82中,用 闭合板8F闭合上下横管8A的各端面,同时,在上端横管8A的左端,在左端的纵管8B 和相邻的纵管8B之间配置闭合板8E,在下端横管8A的右端,在右端的纵管8B和相邻 的纵管8B之间配置闭合板8E,且在和右端的纵管8B对应的部位配置热水排出口 8R即 可。因此,如图5所示,来自加热装置箱1的往管S的热水,以向第一散热面板81的 热水供给口 8S的流水fl —下端横管8A内的横流水f2及纵管8B组内的上升流水β —上 端横管8Α的流水f4 —连通管8C内的横流水f5 —第二散热面板82左端的下降流水f6 — 下端横管8A内的横流水f7及纵管8B组内的上升流水β —上端横管8Α内的横流水β — 右端纵管8Β内的下降流水flO—从热水排出口 8R向加热装置箱返管R的流水fll的路径 通过循环泵3进行强制循环。而且,散热部8的热水供给口 8S和热水排出口 8R成为在同一部位的配置,散热 部8和加热装置箱1的循环路径连接变为以同一部位的连接,能够简便地实施。另外,当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的对向表面间隔GP为20mm以上时,在两侧的上升加热气流间,就有产生冷气的下降流的担心,但是因为是20mm以下 (标准18.5mm),所以间隔GP不会产生来自上方的冷气的流下,加热空气不会产生热 滞留,而是顺畅地自然对流上升,实现室内的温和的取暖。另外,本发明散热面板81、82的横管8A及纵管8B的全体优选为表面具备涂膜 层的2层成型塑料管。该情况下,以PP-R树脂(聚丙烯随机共聚物树脂)成形横管8A、纵管8B的场 合,表层用的塑料,向和内侧的管主体用树脂(PP-R树脂)相同的树脂中混入所期望的 颜料,做成0.4 0.6mm厚(标准0.5mm厚)的表层,2层压出成型即可。因此,为了辐射热扩散而露出的散热面板81、82,能够在需要者喜欢的色彩设 计之下做成,并且能够阻止管表面的紫外线劣化,得到适合室内配置的漂亮的取暖器。而且,尽管露出的塑料制散热部的各管8A、8B着色成喜欢的颜色,但内侧的管 主体是没有混入颜料的塑料树脂,因此,能够避免因颜料混入而引起的合成树脂的耐久 性降低。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加热装置箱1在底板IC的纵向方向两端固定塞具 17,该塞具17在外端板17S的外面上具备上下方向切口 17C,将一对纵向方向上的左侧 板IA和右侧板IB以覆盖底板IC及塞具17的状态,拆装自如地固定在底板IC及塞具 17上,将吊下支持散热部8的上端横管8A的上框13的纵向方向两端和经由上接合件16 连接的上下方向侧框15自上方嵌入于塞具17的切口 17C,利用塞具17支承侧框15的下 端。该情况下,加热装置箱1自身利用底板1C、两侧的侧板1A、IB和两端的塞具 17成为刚性构造,成为在由两侧板1A、IB形成的上面的开口部01,以自由垂下形态插 入散热部8的下端的构造,因此,在左侧板IA和右侧板IB的上端的间隔(开口部01),只要从用于将向散热部8的加热装置箱1上的组装作业性及由散热部8的下端的插入部的 热滞留做成最小限度的加热空气的上升间隙的观点出发来决定即可,典型的如图2(A)所 示,两侧板1A、IB向内侧弯曲,将前端缘做成向内侧的突出边IE的形态,在上端的两 侧的突出边IE间确保开口部Ol也兼备设计效果。另外,形成加热装置箱1的左右侧板ΙΑ、1B、底板1C、塞具17为金属板即 可,但如果做成塑料板,则和散热面板81、82的塑料制相配合,取暖器HC整体能够轻 量化,使用也变得容易。该情况下,如果仅将构成加热装置箱1的底面的底板IC设为钢板制造,则对在 加热装置箱1内配置的、各种功能设备的配置能够赋予足够的强度,同时,对防止轻量 化的取暖器HC的翻倒有效。因此,如果加热装置箱1从底板IC及塞具17卸下起装饰框的效果 的左侧板IA 及右侧板1B,则散热部8变得可以卸下,另外,通过卸下两侧板1A、IB中的一个,热 水循环功能部的维修成为可能。而且,对于散热部8,上框13以允许左右滑动的形式吊下上端横管8A,利用侧 框15在加热装置箱1上支持上框13的两侧端,因此,即使散热面板81、82的纵管8B组 向下方的加热伸长时、或者横管8A的加热横向伸长时,都不会产生故障。另外,在本发明的取暖器中,如图8所示,优选的是,上框13在上边13T上具 备纵向方向的切口 13A,并且,在切口 13A下部具备底板13B,该底板13B具有两侧的曲 面抵接部13R和中央的空气流出孔H13,在两侧的垂直边13F的下端内侧配置具备曲面抵 接部13R的刚性中空部13G,上盖18在宽度中央部排列配置空气孔Ha组,同时,将具 备卡止爪18G的下竖片18F从空气孔Ha组的两侧向下方突出,在上框13的切口 13A上 通过下竖片18F拆卸自如地嵌装上盖18。该情况下,在上框13,底板13B的两侧的曲面抵接部13R和刚性中空部13G的 曲面抵接部13R如图8(A)所示,从上侧和下侧外部能够夹持保持散热面板81、82的上 端横管8A即可,典型地,两曲面抵接部13R是和横管8A匹配的曲面。另外,上盖18的空气孔Ha组能够将来自下方的散热面板81、82的上升加热空 气流均勻地放出即可,典型地,如图8(D)所示,在宽W18为30mm、长度为222mm的 上盖18上,保持2mm的间隙地冲孔宽度方向上的长孔(标准宽3.5mm、长18mm)Ha 组。因此,上框13通过下方的刚性中空部13G的曲面抵接部13R和上方的底板13B 的曲面抵接部13R,能够牢固地夹持保持散热面板81、82的上端横管8A,吊下保持散热 部8。而且,针对作为长尺寸(标准670mm)的挤压成型品制造的上框13的空气流出 孔(标准宽18mm、长154mm)H13,成为冲孔作业性不好的对切口 13A下方的底板13B 的冲孔作业,因此从作业性的观点出发,也以适当的形态、间隔配置,通过在穿孔作业 容易的一张板形态的上盖18上配置均勻并且整齐的空气孔Ha组,对于取暖器HC的上 面,上盖18的空气孔Ha组,能够感觉到视觉上均勻的空气放出功能,和上盖18的两侧 线的外观呼应,成为功能设计性优良的外观。另外,优选为,构成取暖器HC的框组的上框13、上盖18、上接合件16、侧框15、左侧板1A、右侧板IB及塞具17全部为塑料制,挤压成型品在表面具备涂膜层,注 射成型品是颜料混入树脂制,左侧板IA及右侧板IB为外皮板PR和内皮板Pr的叠加板。该情况下,上框13、上盖18、侧框15、左侧板1A、右侧板IB为长尺寸件,由 于能够挤压成型,因此对于表面的涂膜层,只要准备在主体用合成树脂中混入颜料的原 料做成0.5mm厚的表层,内层的必要壁厚的2层挤压成型即可,注射成型品中只要使用 颜料混入树脂成型即可。因此,本发明的取暖器,散热部8为塑料制品,且保持散热部的框组也全部做 成塑料制品,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同时能够做成需要者喜欢的彩色创意产品。
该情况下,散热部的塑料(标准PP-R树脂)和框组材料的塑料(标准聚碳 酸酯树脂)不同,由此为了克服微小的色差,颜色核对的试行错误制作变得必要。但是,作为加热装置箱1的装饰框,将规定外观部的长尺寸元件的左侧板IA及 右侧板IB做成外皮板PR和内皮板Pr的2张叠加,因此,仅利用外皮板PR的颜色核对 即可,即使外皮板PR的颜色因不适合废弃后,内皮板Pr也可以使用,颜色核对的材料经 费的浪费能够降低,能够抑制制作费用。而且,左侧板IA及右侧板1B,典型的如图2(A)所示为大形状,剖面形状也具 有弯曲面或台阶,因此,为了做成作为加热装置箱1的侧板的保持必要强度的必要壁厚 (标准3mm厚),在挤压成型时,容易产生成型变形(模具崩损),但是,作为外皮板 PR和内皮板Pr的两张形态,由于壁厚变薄,所以成型变形也能够被抑制。另外,在本发明的取暖器中,优选的是,加热装置箱1内配置的充水接头五金 件7如图4(B)所示,将管部7T的两端外周做成配管连接用的软管螺纹接头部7J,自管部 7T的中央突出管部7T的水路开闭用的闸门阀7B,在闸门阀7B的两侧突出连接部7D, 在各连接部7D上装卸自如地螺纹连接球阀7A、7C,配置在加热装置箱1内的配管路径 内。该情况下,闸门阀7B以管状突出,前端具备用于开闭操作闸门阀7B的面构 造,典型的是,闸门阀7B为和管部7T (标准长97mm、直径13.5mm)同直径(标准 13.5mm)的管状,突出50mm,使用十字螺丝刀转动前端的旋转面进行开闭操作。因此,向取暖器HC内的充水如图4(C)所示,关闭闸门阀7B,在球阀7A上使 用耐压软管6C与水管龙头6A连接,同时,在球阀7C上使用透明软管6D和充水的水桶 6B连接,在取暖器内的水路径中填充来自球阀7A的压力水流,确认从球阀7C向水桶的 喷出水,由此能够向密闭型循环路径内充填规定压力的水。该情况下,从球阀7C在水桶内的透明软管6D内保持所期望水压相应的扬程, 关闭球阀7A,撤除水管水压的附加,由此能够完成设计值的压力水的充填,将充填水与 空气置换后,如果关闭球阀7A、7C,将闸门阀7B设为开的话,取暖器内的配管路径内 可进行取暖器HC的工作。因此,向取暖器HC内的充水利用小型的新型的充水接头五金件7的中介能够简 便地实施,成为免维修的密闭型热水循环取暖器。另外,优选的是,空气分离压力罐2如图6所示,包含下边2D、前边2F、后边 2B、上边2T及两侧边2L、2R,且成为上边2T通过前侧倾斜边Sf和前边2F连接、通过 后侧倾斜边Sb和后边2B连接的箱形,在前边2F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连接口 J1,在后边2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连接口 J2,在上边2T的后部具备连接口 J3,贯穿两侧边 2L、2R之间,前侧翼板2A在前边2F的连接口 Jl的后方对应位置,后方翼板2A'在前 侧翼板2A的上方且在上边连接口 J3的下方对应位置配置向后方倾斜上升的2个翼板2A、 2A',将前侧连接口 Jl和返管R侧、将后侧连接口 J2和循环泵3侧进行配管连接,用盖 2C闭合上侧连接口 J3。该情况下,空气分离压力罐2的尺寸根据密闭型循环系统内充填的水量的常温 (标准15°C )时及热水(标准80°C )时的膨胀水量及由膨胀时水量上升的罐2内的空 气压力算出确定即可,如果连接口 Jl及J2以即使在常温时也在水位面下的方式配置,则 能够抑制水的落下声音的发生。另外,下方翼板2A和上方翼板2A'都是分流产生用于助长空气分离的控制湍 流的结构,典型的是,都是30°倾斜,前侧翼板2A的宽度W5为35mm,后侧翼板2A' 的宽度W6为40mm。而且,空气分离压力罐2为小型、塑料树脂制品,是在不使用空气抽出阀、空 气泄露阀的命题下开发的,做成循环路径内高压时的爆发强度约3倍的强度(安全系数 3倍)的结构,典型的是0.6mm厚的塑料制品,在散热器Ikw能力用中,常温时水容量 0.28L(升),循环路径内(系统内)压力O.OlMpa,80°C时,变为水量0.34L (升),系统 内压力0.04Mpa。另外,空气分流压力罐2如果做成半透明塑料制品,则从外边就可以透视,充 水作业时水的流入状况能够目视,作业上非常方便。因此,本发明中使用的空气分离压力罐2如图4(A)所示,2个翼板2A、2A'将 向罐2内的流入热水分流成对空气分离有效的控制湍流。该情况下,来自连接口 Jl的流速(标准0.885m/s)的流水wl,在罐2内,变 为w2,急减速(标准0.118m/s),而且,和减速分流为水流w3、w4 (0.063m/s)相配 合,将水中的空气泡适当地分离,作为上升空气al、a2、a3上升,在罐2上部的空气域 Za安全地确保循环路径内的发生空气。因此,利用橡胶盖2C闭合上边2T的连接口 J3,作为压力罐的空气分离压力 罐2,提供密闭型的热水循环取暖器中的不需要安全泄露阀、空气抽出阀的配置的罐2, 并且为长方形箱型且上半部具备倾斜边Sf、Sb,因此,向限定的空间内的配置也成为可 能,加热装置箱1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本发明的热水循环电取暖器HC,是将散热器和加热部一体组装的紧凑的取暖 器,但是,散热部8的加热变为利用通过热水的循环电动机进行的强制循环的加热,因 此,构成散热部8的热水循环散热面板面不会产生温度不均,起到均勻的温度的均勻的 散热作用,通过来自散热面板面的向室内的自然对流取暖,提供人体舒适的温和的室内 取暖。而且,由于散热面板面露出,因此,从散热面板面和对流取暖热一起,辐射取暖热也相助,散热面板面是即使人手触及也不会烫伤程度的温度,成为有温暖感、温和 的取暖,能够提供对高龄者、小孩等也没有危险的、安全、安心的室内取暖器HC。另外,和散热部8 一体化的加热装置箱1的热水循环功能部具备充水接头五金件 7,因此,能够简便地实施在制作工厂内的、向密闭热水循环系统内的充水及空气抽出作业,空气分离压力罐2起到膨胀罐和空气分离器的功能,因此能够提供无需维修的室内 用热水循环取暖器。


图1是本发明的热水循环取暖器的说明图,(A)为正面图,(B)为右侧面图;图2是本发明取暖器的说明图,(A)为纵剖侧面图,(B)为纵剖正面图;图3是加热装置箱的说明图,(A)为箱内正面图,(B)为箱内上面图,(C)为纵 剖侧面图,(D)水流系统图;图4是本发明的说明图,(A)为空气分离压力罐的作用说明图,(B)为充水接头 五金件的上面图,(C)为充水说明图;图5是加热部的说明图,(A)为第一散热面板的正面图,(B)为左侧面图,(C) 为右侧面图,(D)为第二散热面板正面图;
图6是空气分离压力罐的说明图,(A)为立体图,(B)为(A)的B-B线纵剖面 图,(C)为(A)图的箭头C视侧面图,(D)为正面图;图7是取暖器的分解立体图,(A)为表示上盖的图,(B)为表示上框的图,(C) 为表示散热部的图,(D)为表示加热装置箱的图,(E)为表示上接合件的图,(F)为表示 侧框的图,(G)为表示塞具的图;图8是框材的说明图,(A)为上框的纵剖侧面图,(B)为侧框的横剖面图,(C) 为在上框上嵌合上盖的状态的说明图,(D)为上盖的平面图;图9是上接合件的说明图,(A)为正面图,(B)为上面图,(C)为纵剖侧面图, (D)为和上框嵌合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加热装置箱的框体的说明图,(A)为分解立体图,(B)为底板和侧板的 装配状态的纵剖面图,(C)为塞具的立体图,(D)为塞具的横剖面图,(E)为塞具的装配 状态的纵剖面图;图11是现有例1的说明图;图12是现有例2的说明图,(A)为主要部位立体图,(B)为整体正面图。符号说明1加热装置箱(箱)1A、IB侧板IC底板ID水平边 IE突出边 IF、If垂直边IP竖立片 IT、It上边 IV脚轮IW下边2空气分离压力罐(压力罐、罐)2A前侧翼板(翼板)2A'后侧翼板(翼板)2B后边2C橡胶盖 2D下边2F前边2G环状突起(突起)2L、2R侧边 2T上边3循环泵3J连接部 4管加热器 5A配管(橡胶管)5B软管夹箍 6A水管龙头(龙头)6B水桶6C耐压软管 6D透明软管 6E水压赋予位置7充水接头五金件 7A、7C球阀 7B闸门阀7D连接部 7J软管螺纹接头部7T管部
8散热部8A横管8B纵管8C连通管8D隔离管8E、8F闭合板 8R热水排出口8S热水供给口 9E操作面板9G电线插头13上框13A切口 13B底板13C下竖片 13D水平边 13F垂直边
13G中空部 13R曲面抵接部 13S倾斜边13T上边13U支承边 15侧框15A侧垂直边 15D外垂直边 15F内垂直边15S倾斜边 16上接合件 16A侧垂直边16B插入部 16C突起16D外垂直边16F内垂直边 16K支持片 16E、16M突出片16E'、16M'卡止片16S倾斜边 16T上边17塞具17A锚接边 17B下边17C、17C'切口 17E下竖片 17F垂直边17P、17P'加强边17R曲面部 17S外端板(外侧端边)17T上边 18上盖 18F下竖片 18G卡止爪18T上边81第一散热面板(散热面板)82第二散热面板(散热面板)Ha空气孔GB、GP间隔(空间)HA、HA'嵌入槽H2、H3、H7、H7'、H7〃、H17、H17'、H17"螺钉插入用孔H2'沉孔H9电线插通用孔H13空气流出孔H13'、H13〃、H15嵌合用孔HC热水循环取暖器(取暖器)HE嵌入孔 HT翼板插入孔 Jl、J2、J3连接口Ol开口部 PR外皮板Pr内皮板Rl、rl曲面部 R返管(回流管)S往管(供给管)Sb后侧倾斜边(倾斜边)Sf前侧倾斜边(倾斜边)Za空气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加热装置箱(图1、图2、图10)〕图1是在加热装置箱1上一体化了散热部8的说明图,(A)是正面图,(B)是侧 面图,图2(A)是取暖器的纵剖侧面图,图2(B)是取暖器的纵剖正面图,图10是加热装 置箱1的框体的说明图。加热装置箱1与散热部8的下端连接,在内部收纳有加热部及循环功能部。加热装置箱1的整体形状如图1、图2所示,和散热部8等长,利用钢板制的底 板IC将实现装饰板效果的塑料制的左侧板IA及右侧板IB接合,利用塞具17接合两侧 端,如图2(A)所示,上面是在左侧板IA和右侧板IB的上端设有散热面板插入用的开口 部Ol的形状。左侧板IA及右侧板IB是同一形状的对称物,具备曲率半径400mm的向外凸出的曲面,加热装置箱1中,从底面宽度Wl (170mm)向上面宽度Wl' (90mm),以高度 Ll (146mm)弯曲,在上面,在自两侧板1A、IB的上端水平向内侧突出的两侧上边IT的 突出边IE之间形成散热面板插入用开口部01。〔侧板 1A、IB (图 10(A))〕左侧板IA及右侧板I B在必要强度厚度(标准3mm)的挤压成型中,容易产生 成型变形及为了降低作为装饰板的因产品的着色而作为不良品废弃的材料费用的浪费, 做成具备涂膜层的薄板(标准1.5mm)的外皮板和素色薄板(标准1.5mm)的内皮板 的二重构造,如图10所示,在外皮板PR上重合内皮板Pr而构成。该情况下,外皮板PR用具备厚度0.5mm的涂膜层的1.5mm厚的塑料树脂(聚 碳酸酯树脂)2层挤压成型,内皮板Pr采用1.5mm厚的塑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挤压成 型。外皮板PR的剖面形状如图10(A)所示,高度为146mm,下端具备垂直边IF (高 度26mm)及下边IW(宽度27mm),具备从垂直边IF经由台阶dl7 (2mm)上升的曲 率半径400mm的向内侧弯曲的曲面部R1、和从曲面部Rl上端向内侧突出(突出幅度 16mm)的上边1T,从上边IT通过内皮板Pr的壁厚量(1.5mm)的台阶使得突出边IE突
出ο另外,内皮板Pr具备与外皮板PR从内面匹配的曲面部rl和垂直边If、和在上 端向内侧突出的上边lt,如果与外皮板PR内接,则为上边It在外皮板上边IT的下面、 曲面部rl在外皮板曲面部Rl内面、垂直边If在外皮板垂直边IF内面进行匹配重叠的形 状,如果将内皮板Pr在外皮板PR上重叠并将垂直边If与外皮板垂直边IF通过螺钉插入 用孔H3使用螺栓bl —体化,则内皮板Pr相对外皮板PR,在纵向方向两端缩短塞具17 的锚接边17A的嵌入尺寸W17' (15mm)的量。而且,在外皮板PR和内皮板Pr的层叠构造中的左侧板IA或者右侧板IB中的 任何一方的位置,配置有设备控制用的常用的操作面板9E嵌入孔HE。〔底板 1C〕另外,底板IC是加热装置箱1的下边的加强材料,在下面配置其自身常用的脚 轮IV ((株式会社)7 U — “ 7 - — Ψ。> 一〉3 >制、商品编号P-5L-5),对取暖器HC 也赋予翻倒防止功能,是2.3mm厚的钢板折弯制品,如图10(A)、(B)所示,具备水平 边ID和自水平边两侧端立起的竖立片1P,宽度为164mm,竖立片IP的高度为15mm。而且,在水平边ID的纵向方向两端并且在宽度方向中央,配置匹配嵌入塞具17 的切口 17C的切口 17C',在水平边ID的宽度方向两侧,且在纵向方向两端部,穿设塞 具17的下边固定用的螺钉插入用孔H17',在水平边ID的宽度方向两侧部的纵向方向上 的适当位置,在沉孔H2'的中央配置用于和左右侧板1A、IB的下边IW即外皮板PR的 下边IW的螺钉插入用孔H2匹配螺纹接合的螺钉插入用孔H2,在竖立片IP的纵向方向 的适当位置也配置和外皮板PR及内皮板Pr的各垂直边IF、If的螺钉插入用孔H3匹配的 螺钉插入用孔H3。〔塞具 17(图 10(C))〕另外,与加热装置箱1的两端嵌合固定的塞具17是在底板IC的纵向方向两端 固定,保证两侧板1A、IB的覆盖形态的装拆的刚性必需的构件,是3mm厚的塑料(聚碳酸酯树脂)一体成型品,如图IO(C)所示,具备上边17T、曲面部17R及下边17B,用 垂直边17F连接曲面部17R和下边17B,并且是使用外侧端边17S闭合外端的形态,自 宽度W17(40mm)的塞具主体起以宽度W17' (15mm),以和内皮板Pr可以撞接的台阶 (1.5mm台阶)形态,向内侧延伸出1.5mm厚的和左右侧板1A、IB的端部抵接固定的锚 接边17A,在外端面,以陷没于外侧端边17S内的形态,利用垂直的加强边17P、17P' 配置用于匹配嵌入散热部的侧框15的、剖面C型的在上下方向贯通的切口 17C。而且,在任何一方的塞具17的外侧端边17S上穿设有电线插通用孔H9(图1)。〔箱的组装〕而且,加热装置箱1的框体的组装如图10(B)、(E)所示,在塞具17下边17B 上面载置底板IC的水平边1D,将底板的切口 17C'嵌入塞具17的切口 17C,如图10(E) 所示,通过螺钉插入用孔H17',从塞具17的下面用螺栓bl7固定底板IC端部和塞具下 边 17B。另外,如图10(E)所示,内皮板Pr和塞具17的以1.5mm台阶突出的 锚接边17A 撞接对齐,外皮板PR以覆盖形态抵接于内皮板Pr及塞具17的锚接边17A,利用螺母nl7 和螺栓bl7固定外皮板PR上边IT的螺钉插入用孔H17和塞具17的锚接边17A上端的螺 钉插入用孔H17。而且,将一侧板IA或者IB固定到底板IC及塞具17上后,经由底板IC及侧板 IA(IB)用配管配置必要的设备,下个工序中,向散热部8的加热装置箱1的连接及向循 环路径内的充水完成后,对另一侧板IB(IA)采用同样手法安装。因此,成为塞具17的上边17T和侧板1A、IB的上边IT在同一个面上,塞具17 的曲面部17R和侧板1A、IB的曲面部Rl在同一个面上,塞具17的垂直边17F和侧板 1A、IB的垂直边IF同一个面的形态的连接,作为装饰板的两侧板1A、IB和两端的塞具 17呈现没有间隙的连续一体感。〔空气分离压力罐2(图6)〕空气分离压力罐2是在加热装置箱1内配置的、应对由取暖器HC内的循环热水 的热膨胀引起的体积膨胀,从循环水中分离收纳空气泡的构件,是兼备现有的膨胀压力 罐功能和空气分离机的功能的新型的小型塑料制罐。图6 (A)是空气分离压力罐(压力罐)2的立体图,图6 (B)是图6 (A)的B_B线 纵剖面图,图6(C)是(A)图的箭头C视前面图,图6(D)是正面图。空气分离压力罐2 —般是壁厚0.6mm的塑料(聚乙烯)树脂制品,整体形状如 图6(B)、(C)所示,下部由底边2D、前边2F、后边2B及两侧边2L、2R构成,是宽度 W2为50mm,长度L2为140mm,高度h3为55mm的箱形形状,上部具备上边2T和自 前边2F向上边2T引出的45°的前侧倾斜边Sf和自后边2B向上边2T引出的45°的后 侧倾斜边Sb,将两侧边2L、2R以缓倾斜与上边2T连接,是高度h4为30mm、前侧倾斜 边Sf和后侧倾斜边Sb的前后长度L4各为35mm、上边2T长度L3为70mm、上边2T宽 度W3为38mm的截头棱锥形状。而且,在前边2F及后边2B,在距宽度方向中央的底边2D高度30mm(d5)的位 置,在上边2T距后边2B长度L5 (55mm)的位置,分别突出外径16mm、壁厚2mm、突 出长度20mm的管片,配置前边连接口 Jl、后边连接口 J2及上边连接口 J3。
另外,各连接口 Jl、J2、J3,为了可靠地进行作为配管采用的橡胶管(乙丙烯橡 胶管)5A及橡胶盖2C的安装,如图6(D)所示,隔开间隔地配置两个宽度Imm突出长度 为0.5mm的环状突起2G。另外,如图6(A)、(B)所示,在左右侧边2L、2R内搭接状地以倾斜角30°配 置前侧翼板2A及后侧翼板2A'。该情况下,即使各翼板2A、2A'成型时一体形成,也可以成型时在侧板2L、 2R上形成翼板插入孔HT,在后工序搭接插入塑料板。而且,对于各翼板的构造,前侧翼板2A,从距前边2F后方25mm(L6),距底边 2D高度20mm (h5)的位置,以30°倾斜配置宽度W5为35mm、厚度6mm的板,后侧翼 板2A'从距后边2B前方55mm(L5),距底边2D高度35mm(h6)的位置,以30°倾斜配 置宽度W6为40mm、厚度6mm的板。因此,空气分离压力罐2是宽度W2为50mm、长度L2为140mm、高度h2为 85mm,上部为截头棱锥筒形的小型容器,通过上部的截头棱锥形态,向加热装置箱1内 的组装容易,但是,如果整体容量为0.5L(升),在密闭型的循环系统内以O.OlMpa充填 的话,如图6(B)所示,水的常温时(标准15°C)的水容量为0.28L(升),空间容量为 0.22L(升),水位面为wLl,在水温80°C工作时,压力罐内压力变为0.04Mpa,水容量 0.34L,空间容量0.16L,水位面变为wL2。而且,如图4(A)所示,用橡胶盖2C关闭上边2T的连接口 J3,从前边连接口 Jl 向后边连接口 J2流动的热水,从连接口 Jl以循环流速0.885m/s(wl)向压力罐2流入, 在压力罐2内急减速,与前侧翼板2A冲突,成为控制湍流,水和空气分离,并且在前侧 翼板2A的下侧减缓为流速0.118m/s(W2),促进空气的分离,再有,包含空气的水流, 在后侧翼板2A'的下侧流速减速为0.063m/s(W3),分离残留包含空气,自流出连接口 J2 以循环流速0.885m/s(W4),分离空气后的热水流出。〔循环泵3(图3)〕循环泵3采用总外径为80mm、总高度为82mm的,> ^公司(德国)制的泵 (型号D5-32/700B)。该泵3,表面由黄铜(铜锌合金)和塑料树脂形成,内部由不锈钢和塑料树脂形 成,因此,即使是常用的金属制散热面板及塑料树脂制的散热器,也没有腐蚀的忧虑, 小型、轻量驱动音也小,水循环变得顺畅。〔管加热器4(图3 (C))〕管加热器4为常用品,是壁厚2mm的不锈钢制品,外径15.9mm、长度为228mm 的管状,两端为了防止橡胶管5A的脱出,凸缘状地膨胀。在该不锈钢管的外周,热喷涂形成绝缘层、导电层、隔热层,用30W/cm2的高 电功率密度,做成热效率95%的节能型的加热器。该管加热器4在不锈钢管内流动水,由此,水温的上升、取暖的启动较快。再有,如果在管加热器4上覆盖壁厚20_的保温材料的话,热效率提高。而且,Ikw的管加热器4通过两根500w的组合使用,变得节省能源。〔配管 5A(图 2)〕配管5A采用耐久性、耐热性、耐候性、耐溶 剂性优良的轻量且富有可挠性的常用的壁厚3mm内径14mm的乙丙烯橡胶(EPDM)管。〔充水接头五金件7 (图4 (B))〕图4(B)是充水接头五金件7的说明图,是为本发明而开发的新颖的接头五金件。充水接头五金件7如图4(B)所示,是T字形的炮铜制管元件,管部7T长度L7 为97mm,直径R7为13.5mm,将两端外周做成橡胶管连接用的12mm长的螺纹接头部 7J,从管部7T的中央突出直径为13.5mm、长度(W7)为50mm、具备开闭管部7T内的 水路的阀体的管状的闸门阀7B,在自闸门阀7B向左右各23mm的位置上,将对边具备固 定扳手工具(管钳)的宽度9mm的水平边且具备螺钉插入用孔H7'的连接部7D,自管 部7T突出19mm长度且一体化成型。而且,在闸门阀7B前端的螺钉插入用孔H7配置具备十字槽的旋转面,如果用 十字螺丝刀转动旋转面,则横剖面三角形状的阀体前后移动,开闭管部7T的水路。因此,对于充水作业能够如下方式实施,在连接部7D的螺钉插入用孔H7'螺 纹结合连接其自身惯用的前端具备软管连接用螺钉插入用孔H7"的球阀7A、7C,关闭 闸门阀7B,通过螺钉插入用孔H7"利用耐压软管将球阀7A和水管龙头连通,通过螺钉 插入用孔H7"使用透明软管将球阀7C和充水的水桶连接,向循环路径内充填水,在规 定压力之下充填了水后,将闸门阀7B设为开、将球阀7A、7C设为关。〔温度调整模块〕和现有的热水循环取暖系统一样,运转控制、温度控制、室温检测等利用惯用 的装入微机的电子控制装置实施。该情况下,如果在运转中开关控制、在室温控制中经由计时功能控制,则能够 实施取暖器的节能工作。另外,调整模块的操作面板9E如图1所示,嵌入在加热装置箱1的左右任何一 侧板1A、IB的适当位置上配置的嵌入孔HE中露出即可。〔散热部8(图5)〕散热部8采用使用塑料管以连通状态构筑的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 两个散热面板,用上框13及上盖18将上面覆盖,利用侧框15的柱作用配置在加热装置 箱1的上部,利用从加热装置箱1供给的加热热水加热,并向室内散热。图5(A)是第一散热面板81的正面图,图5(B)是散热部8的左侧面图,图5 (C) 是散热部的右侧面图,图5(D)是第二散热面板82的正面图。如图5所示,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都是利用上下端的横管8A以 连通形态将细的纵管8B组熔接一体化的构造,纵管8B为外径13mm、壁厚1.6mm,粗 的横管8A为外径27mm、壁厚5mm,纵管8B以长度455mm进行准备,横管8A以长度 613mm(L8')进行准备,各横管8A用5mm厚的闭合板8F闭合两端,在第一散热面板 81的下端横管8A的右端,向下方突出热水供给口 8S。而且,各纵管8B组相互中心间的距离ap为20mm、各纵管8B相互的空隙(间 隔)GB为7mm,在上下横管8A间熔接连接,形成循环水路。另外,在第二散热面板82中,如图5(D)所示,在上端横管8A的左端,在左端 的纵管8B和下一根纵管8B之间的位置夹设5mm厚的闭合板8E,在下端横管8A的右端,在右端纵管8B和相邻的纵管8B之间的位置夹设5mm厚的闭合板8E,从外端的闭合 板8F和闭合板8E之间的横管8A突出热水排出口 8R。另外,热水供给口 8S及热水排出口 8R切断和纵管8B相同管材,做成熔接连通 形态。 另外,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的一体化,如图5(B)、(C)所示,利 用隔离管8D,将右侧端的上下横管8A间及左侧端的下端横管8A间,以中心间隔W8' 为31.5mm、两面板81、82的对向面间空隙(间隔)GP为18.5mm进行熔接接合,用连通 管8C仅连接左侧端的上端横管8A间,形成水路。该情况下,各横管8A及各纵管8B是聚丙烯随机共聚物树脂(PP_R树脂)成型 品,利用将主体树脂中混入所期望的颜料的0.5mm厚的涂膜层作为表皮的两层挤压成型 进行准备。另外,各塑料管8A、8B相互的熔接作业采用日本特开2007-247869号公报中公 开的熔接手段实施即可。因此,在将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体化的散热部上,如图5所 示,从和加热装置箱1内的往管S连接的热水供给口 8S流入的热水fl,在第一散热面板 81内成为,下端横管8A内的向左方的水流β—纵管8B组内的上升流f3 —上端横管8A 内的向左方的水流f4 —在连通管8C中向第二散热面板82的横向水流β,在第二散热面 板82内,左端的纵管8Β内的下降流ffi —下端横管8A内的右方水流f7及纵管8B组内的 上升水流β —上端横管8Α内的右方水流Ω —右端纵管8Β内的下降流flO —从热水排出 口 8R向返管R的水流fll的路径,能够实现整个面板面的均勻循环。〔散热部的框材(图7、图8、图9)〕由塑料管8A、8B组构筑的散热部8向加热装置箱1上的载置连结,如图1、图 2所示,利用上框13将散热部8的上端横管8A把持吊下,利用上接合件16,将上框的 两端和两侧的起支持柱功能的侧框15连结,利用加热装置箱1支承保持侧框15的下端即 可,散热部8通过被连结支持于起柱作用的两侧框15的上框13保持上端,下端做成收纳 于加热装置箱1的上部的形态,能够无障碍地吸收由纵管8B组的加热引起的伸长变形。〔上框 13(图 7、图 8)〕上框13是遍及散热部8全长的上部覆盖部件,同时也是吊下保持散热部8的部 件,图8(A)是上框剖面图。如图8(A)所示,上框13的剖面形状是宽度W13为68mm、高度hl3为39mm, 由弯曲突面形状的上边13T和两侧的垂直边13F构成,是通常壁厚1.5mm,表层做成 0.5mm厚的着色涂膜层的2层成型的聚碳酸酯树脂的挤压成型品。而且,如图8(A)所示,上边13T具备宽度W13'为31mm的上盖配置用的切口 13A,在切口 13A中,保持距上边13T壁厚部台阶(标准1.5mm)将宽度5mm的支承 片13U从两侧向内侧突出,同时,通过向下方伸出(标准IOmm)的下竖片13C,配置 两侧的用于和横管8A抵接的曲面抵接部13R和遍及两曲面抵接部13R间的底板13B,在 底板13B上,适宜穿孔配置适当形状的空气流出孔H13(标准宽度18mm、长度154mm 的长孔)。另外,上框两侧的垂直边13F,在下端内侧由水平边13D、用于与横管8A自斜下方抵接的曲面抵接部13R及倾斜边13S突出形成刚体的中空部13G。另外,在上框1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如图7(B)所示,在底板13B的两端穿设 有用于和上接合件16的上部中央的突出片16E嵌装的嵌合用孔H13",在中空部13G的 倾斜边13S的两端,如图8(A)所示,穿设有用于和上接合件16的突出片16M嵌装的嵌 合用孔H13'。〔侧框 15 (图 7、图 8)〕 图7(F)表示侧框15的整体立体图、图8 (B)表示侧框的剖面,侧框15是实现支 持散热部8的柱作用的构造,横剖面为梯形的方管,通常是壁厚1.5mm,表层具备0.5mm 厚的着色涂膜层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两层挤压成型品。而且,剖面形状如图8(B)所示,宽度W15为68mm和上框13同宽,厚度(向 里)T15为20mm的梯形方管,从内垂直边15F通过两侧的侧垂直边15A及倾斜边(标 准45°倾斜)15S具备宽度42mm的外垂直边15D。另外,侧框15中,如图7(F)所示,在内垂直边15F的上方,配置有和上接合件 16的插入部16B的突起16C卡合用的嵌合用孔H15 (标准长度20mm的水平长孔)。〔上接合件16 (图7、图9)〕上接合件16是在侧框15连结上框13的纵向方向端部的部件,图9是上接合件 的说明图,(A)是接合面侧的正面图,(B)是上面图,(C)是纵剖侧面图,(D)是和上框 嵌合状态的说明图。上接合件16是一般壁厚3mm的着色聚碳酸酯树脂的注射成型品,如图9所示, 宽度W16为68mm,和上框13及侧框15同宽,长度(向里)T16为20mm,对于高度, 露出高度hl6为59mm,向侧框15内插入的插入部16B的高度hl6‘为20mm,总高度为 79mm,下方的高度hl6'的插入部16B如图9 (C)所示,是以将表面分台阶的半个壁厚 (1.5mm)嵌入侧框15内,和侧框表面同面连接的构造。而且,如图9(C)所示,将内垂直边16F和外垂直边16D通过上边16T和上边倾 斜边16S —体化,侧面如图9 (B)所示,从内垂直边16F通过两侧的侧垂直边16A及倾斜 边16S与外垂直边16D连接。而且,在上接合件16的内垂直边16F,如图9(A)所示,在上部中央水平配置前 端具备卡止片16E'的突出片16E,在两侧上部配置用于和上框13的上边13T及垂直边 13F内接的弯曲形态的支持片16K,在两侧的各中间部将前端具备卡止片16M'的突出片 16M,配置为如图9(D)所示,在上框13的中空部13G的嵌合用孔H13'中嵌入卡止片 16M'的形态,在插入部16B的中央部,在侧框15上方的嵌合用孔H15中可以嵌入地配 置有突起16C。S卩,上接合件16,相对于上框13,如图9(D)所示,在上框13的切口 13A内 的底板13B的纵向方向两端的嵌合用孔H13"中嵌入上接合件16的卡止片16E',突出 片16E与上框底板13B的下面抵接,支持片16K从上框13的上边13T的内面一直到垂直 边13F的内面抵接加强,突出片16M和卡止片16M'的重合突出片插入上框13的垂直边 13F下部内面的刚性中空部13G内,在嵌合用孔H13'中嵌入卡止片16M',突出片16M 与中空部13G的倾斜边13S内壁面抵接,在上框13端部,能够实现不产生晃动(滑动) 的嵌入,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取暖器HC的两端部,为上框13、上接合件16、侧框15相互能够匹配一体化组装的尺寸形态。〔上盖 18 (图 8)〕
图8(D)是上盖18的平面图,图8(C)是上盖18向上框13载置状态的剖面图。上盖18是在上框13的上边中央的纵向方向上纵设的切口 13A上载置嵌合的构 造,是通常壁厚1.5mm的着色塑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挤压成型品,如图8 (D)所示, 长度L8为222mm、宽度W18为30mm,在宽度中央部以固定间隔(标准2mm间隔)通 过穿孔作业配置多个宽3.5mm、长18mm的长孔形空气孔Ha,在1个上框13的切口 13A 内以连接形态配置多个(标准3个)上盖18。而且,上盖18的剖面形状,如图8(C)所示,上边18T具备和上框13的上边 13T相同曲率的凸出曲面,自空气孔Ha组的两侧面位置以高度hl8为4.5_垂下下竖片 18F,两下竖片18F在下端外侧提供卡止爪18G。因此,上盖18如图8(C)所示,如果在上框13的切口 13A的两侧的支承片13U 上载置嵌装,则上盖上边18T呈现和上框上边13T匹配的曲面,下竖片18F下端的卡止爪 18G与上框上端面侧的支承片13U的下面卡合,覆盖于上框13的底板13B上,允许来自 上框13的加热空气的上升放出,同时在上框上面,赋予利用上盖18的两侧边缘线的设计 效果及通过整齐配置的空气孔Ha组引起的功能美。〔取暖器的组装(图3、图7、图10)〕取暖器的组装是加热装置箱1的组装、和进行设备类及配管配线、组装散热 部、将散热部和加热装置箱连接的作业,在工厂内实施。该情况下,加热装置箱1如图10所示,在两侧的塞具17的下边17B上抵接载置 底板1C,经由塞具下边17B的螺钉插入用孔H17'及底板IC的螺钉插入用孔H17',自 塞具17的下边17B的下侧将螺栓bl7插入紧固,将两侧的塞具17和底板IC固定。接着,在一体化的两侧的塞具17及底板IC上配置成如下的形态,在塞具17及 底板IC的外周覆盖配置操作面板9E侧的侧板IA(IB)。该情况下,首先将内皮板Pr与两侧的塞具17的向内侧以15mm宽度伸出的锚接 边17A撞接对齐,外皮板PR覆盖于锚接边17A,和塞具17的外表面在同一面内配置, 将内皮板Pr的垂直边If抵接于底板IC的竖立片1P,将外皮板PR的垂直边IF覆盖抵接 于内皮板Pr的垂直边lf,通过外皮板PR及内皮板Pr的螺钉插入用孔H3,在底板IC的 竖立片IP的螺钉插入用孔H3中使用螺栓bl紧固。而且,外皮板PR的下边IW如图10(B)所示,与在底板IC的水平边ID中穿 设的螺钉插入用孔H2的下面抵接,经由螺栓bl和大直径的沉孔H2'内的水平边ID紧固。另外,在外皮板PR的上边如图10(E)所示,在塞具17的上边的两端部一部分伸 出,在具备螺钉插入用孔H17的锚接边17A上覆盖抵接外皮板PR的上边1T,在锚接边 17A的螺钉插入用孔H17外周部配置的下竖片17E的下端配置螺母nl7,利用螺栓bl7牢 固地紧固,将由外皮板PR及内皮板Pr构成的实现装饰板效果的侧板IA(IB)和底板IC 和两端的塞具17 —体化。然后,在底板IC的水平边ID的上面配设设备类及配管。该情况下,在底板IC上面的适当位置,使用双面胶布固定空气分离压力罐2及循环泵3,如图3(A)、(B)所示,空气分离压力罐2用橡胶盖2C闭合上边连接口 J3,从 空气分离压力罐2的前边连接口 Jl经由充水接头五金件7向返管R对橡胶管5A设置配管 PU对空气分离压力罐2的后边连接口 J2和循环泵3的一方的连接部3J设置配管P2、对 循环泵3的另一方的连接部3J和管加热器4设置配管P3、对管加热器4和往管S设置配 管P4的各设备内的配管使用软管夹箍5B (图2)将橡胶管5A勒紧连接即可。而且,在配管 间隙中进行电气配线,在侧板IA(IB)上嵌合露出操作面板9E, 从塞具17的电线插通用孔H9伸缩自如地弓丨出电线插头9G。然后,在上框13吊下散热部8,以在塞具17的切口 17C中自上方插入嵌合侧框 15,侧框15的下端用塞具17的下边17B支承的形态,在加热装置箱1的上部配置在上框 13的两侧通过上接合件16与侧框15嵌合一体化的散热部8,将加热装置箱1内的往管S 与散热部8的热水供给管8S连接,将返管R和散热部8的热水排出口 8R连接。该情况下,塑料制的上框13和散热部8等长,如图8(A)所示,上框13两侧上 部的曲面抵接部13R和下方外侧的曲面抵接部13R遍及全长牢固地夹持散热部上端的两 根横管8A。〔水向系统内的充填(图4)〕图4(B)是新型的充水接头五金件7的说明图,图4(C)是充水作业说明图。热水循环系统内的充水作业如图4(C)所示,用耐压软管6C连接球阀7A的螺钉 插入用孔H7"和水管龙头6A,在球阀7C的螺钉插入用孔H7"上连接透明软管6D的一 端,将透明软管6D的另一端放入水桶6B的水中,并且为了对透明软管6D赋予设定的水 压,提升至水压赋予位置6E,以赋予扬程(标准Im)的状态插入,向螺钉插入用孔H7 中插入转动螺丝刀关闭充水接头五金件7的闸门阀7B,打开球阀7A、7C,打开水管龙头 口 6A,以水管压力(标准0.5Mpa)将水充填到循环系统内。该情况下,在水桶6B内,和空气一起将水排出,通过透明软管6D能够目视气 泡,能够确认在水桶6B中气泡自水表面冒出。而且,确认系统内的空气的排出(空气一水置换),如果关闭水管龙头6A及球 阀7A,则系统内变为供水停止,压力变为0,通过由透明软管6D保持的扬程,系统内填 充水变为初始压力O.OlMpa。在向系统内以规定的初始压力充水后,将球阀7A、7C设为闭,将闸门阀7B设 为开,拆下耐压软管6C及透明软管6D,将另一侧板IB(IA)覆盖固定于塞具17,在上框 13上嵌合上盖18,就成为成品。因此,在密闭型的本发明的循环系统中,由于在制作时进行抽水、抽空气,因 此即使长时间连续运转也没有保养、检查的必要,成为免维修的塑料取暖器。另外,即使在系统内发生故障,拆下加热装置箱的任何一侧板IA(IB),进行检 查或者修理、更换即可,成为使用方便的取暖器。以实施例得到的本发明的热水循环取暖器HC,成为住宅取暖器中划时代的全塑 料制取暖器。而且,在北海道工业试验场、环境能源部测定室的试验方法的指导、现场指导 下,和德龙(7 π )公司(丹麦)的油加热器以同一条件下(1.2kw)进行性能比较 时,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热水循环取暖器,其是将上部的散热部(8)和下部的加热装置箱(1) 一体化而 成的电加热式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散热部(8)是具备热水供给口(8S)及热 水排出口(8R)的热水循环散热面板,露出面板面,加热装置箱(1)配管连接充水接头五 金件(7)、空气分离压力罐(2)、循环泵(3)、管加热器(4),收纳热水循环功能部,利用 往管(S)及返管(R)与散热部(8)连接的同时,在侧面适当位置引出自如地配置电线插头 (9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散热部(8)是利用上端及下端 的塑料制的大直径横管(8A)连接连通塑料制的小直径纵管(8B)组,在下端横管(8A)上 配置了热水供给口(8S)及热水排出口(8R)的塑料树脂制散热面板(81,8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散热部(8)以对向表面间隔 (GP)仅允许加热空气的上升流动的尺寸将第一散热面板(81)和第二散热面板(82) —体 化,在第一散热面板(81)的下端横管(8A)的一侧下端配置热水供给口(8S),在第二散 热面板(82)的下端横管(8A)的一侧下端设置热水排出口(8R)。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散热面板(81,82)的横 管(8A)及纵管(8B)全部都是表面具备涂膜层的两层成型塑料管。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箱(1),将 在外端板(17S)的外面具备上下方向切口(17C)的塞具(17)固定在底板(IC)的纵向方 向两端上,将一对纵向方向的左侧板(IA)和右侧板(IB)以覆盖底板(IC)及塞具(17) 的状态,拆装自如地固定在底板(IC)及塞具(17)上,将吊下支持散热部(8)的上端横管 (8A)的上框(13)的纵向方向两端和通过上接合件(16)连结的上下方向侧框(15)从上方 嵌入于塞具(17)的切口(17C),利用塞具(17)支承侧框(15)的下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上框(13)在上边(13T)具备 纵向方向的切口(13A),并且,在切口(13A)下部具备底板(13B),该底板(13B)具有 两侧的曲面抵接部(13R)和中央的空气流出孔(H13),在两侧的垂直边(13F)的下端内侧 配置具备曲面抵接部(13R)的刚性中空部(13G),上盖(18)在宽度中央部排列配置空气 孔(Ha)组,并且,使具备卡止爪(18G)的下竖片(18F)从空气孔(Ha)组的两侧向下方 突出,在上框(13)的切口(13A)上经由下竖片(18F)拆装自如地嵌装上盖(18)。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取暖器(HC)的框组 的上框(13)、上盖(18)、上接合件(16)、侧框(15)、左侧板(IA)、右侧板(IB)及塞具 (17)全部为塑料制,挤压成型品在表面具备涂膜层,注射成型品是颜料混入树脂制,左 侧板(IA)及右侧板(IB)为外皮板(PR)和内皮板(Pr)的叠加板。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充水接头五 金件(7),将管部(7T)的两端外周做成配管连接用的软管螺纹接头部(7J),自管部(7T) 的中央突出管部(7T)的水路开闭用的闸门阀(7B),在闸门阀(7B)的两侧突出连接部 (7D),在各连接部(7D)上拆装自如地螺纹接合球阀(7A,7C),配置在加热装置箱(1) 内的配管路径内。
9.如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水循环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空气分离压力 罐⑵包含下边(2D)、前边(2F)、后边(2B)、上边(2T)及两侧边(2L,2R),并且成 为上边(2T)通过前侧倾斜边(Sf)和前边(2F)连接、通过后侧倾斜边(Sb)和后边(2B)连结的箱形,在前边(2F)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具备连接口(Jl),在后边(2B)的上下方向 中间部具备连接口(J2),在上边(2T)的后部具备连接口(J3),遍及两侧边(2L、2R)之 间,前侧翼板(2A)在前边(2F)的连接口(Jl)的后方对应位置,后侧翼板(2A')在前 侧翼板(2A)的上方且在上边连接口(J3)的下方对应位置配置向后方倾斜上升的2张翼板 (2A,2A'),将前侧连接口 (Jl)和返管(R)侧、将后侧连接口 (J2)和循环泵(3)侧进 行配管连接,用橡胶盖(2C)闭合上侧连接口(J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用的热水循环电取暖器,在紧凑收纳循环功能部的加热装置箱上载置连接热水循环面板,使加热热水强制循环,对散热面板无温度不均地进行加热,自散热面板以自然对流对空间进行取暖。配管连接充水接头五金件(7)、空气分离压力罐(2)、循环泵(3)、管加热器(4),在紧凑收纳加热循环功能部的加热装置箱(1)的上部,一体化配置利用框材吊下支持热水循环面板(81,82)的散热部(8)。
文档编号F24D19/00GK102016429SQ2009801140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2日
发明者井浦奉昭, 樱庭高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天实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