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1976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F24,即炉灶,特别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炉灶,其目的是供人们烹饪和取暖用。其构造一般是灰箱8置于底 座9内,底座9上开有漏灰口 14。漏灰口 14上依次为炉箅子7、炉芯6、炉体5和炉灶面板 3,炉体5内为炉芯6。炉灶面板3上开有炉膛口 2和连接烟囱口 1。抽灰管11的两端分别 连接灰箱8和烟囱口 1。加煤口 10设置在炉体5上。这种结构的炉灶虽然亦能满足人们的 需要,但其不足之处是仅能以煤作为燃料,因结构的细部特征设计的不合理,不能既以煤 作为燃料,又以柴草作为燃料。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 环保柴煤两用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灰箱8置于底座9内,底座9上开有漏灰 口 14。连有手柄16的风门15经铰链连于漏灰口 14的中央;开有加燃料口 10的炉体5置 于底座9上。炉箅子7置于炉体5的下部。炉体5内为炉芯6。炉芯6的顶端较加燃料口 10略低。炉体5和炉芯6上均开有通氧孔(附图上未示出)。抽灰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 灰箱8和烟囱口 1。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高效、节能、环保,既可烧柴,又可烧某。

本实用新型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的1为烟囱口,2为炉膛口,3为炉灶面板。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其中的4为炉灶,5为炉体,6为炉芯, 7为炉箅子,8为灰箱,9为底座。(炉体5和炉芯6上开有的通氧孔图上未示出)。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箅子7的整体结构安装示意图。其中的12为固定铰链。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去炉灶面板3、炉体5、炉芯6和抽灰管11后,风门15置于水 平位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的13为活动铰链,14为漏灰口,16为手柄。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灰箱8置于底座9内,底座 9上开有漏灰口 14。连有手柄16的风门15经铰链连于漏灰口 14的中央;开有加燃料口 10 的炉体5置于底座9上。炉箅子7置于炉体5的下部。炉体5内为炉芯6。炉芯6的顶端较加燃料口 10略低。炉体5和炉芯6上均开有通氧孔(附图上未示出)。抽灰管11的两 端分别连接灰箱8和烟囱口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分为两种状态1.以煤为燃料时,将风门15置于侧立位置;2.以柴为燃料时,将风门15置于水平位置。这样,柴草的燃烧效果会最佳。
权利要求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灰箱(8)置于底座(9)内,底座(9)上开有漏灰口(14),漏灰口(14)上依次为炉箅子(7)、炉芯(6)、炉体(5)和炉灶面板(3),炉体(5)内为炉芯(6),炉灶面板(3)上开有炉膛口(2)和连接烟囱口(1),抽灰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灰箱(8)和烟囱口(1),其特征是连有手柄(16)的风门(15)经铰链连于漏灰口(14)的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其特征是炉体(5)和炉芯 (6)上均开有通氧孔。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柴煤两用炉,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即仅能以煤作为燃料,因结构的细部特征设计的不合理,不能既以煤作为燃料,又以柴草作为燃料。其特征是灰箱(8)置于底座(9)内,底座(9)上开有漏灰口(14)。连有手柄(16)的风门(15)经铰链连于漏灰口(14)的中央;开有加燃料口(10)的炉体(5)置于底座(9)上。炉箅子(7)置于炉体(5)的下部。炉体(5)内为炉芯(6)。炉芯(6)的顶端较加燃料口(10)略低。炉体(5)和炉芯(6)上均开有通氧孔。抽灰管(11)的两端分别连接灰箱(8)和烟囱口(1)。本实用新型相比背景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高效、节能、环保,既可烧柴,又可烧煤。
文档编号F24B1/19GK201772494SQ20102053611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梅培军 申请人:梅培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