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效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204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热效柴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高热效柴炉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烧柴炉具,具体来说是一种高燃烧热效率的高热效柴炉。
背景技术[0002]明火煮食的习惯由来已久,其有着独特而能让食物更富口感,这原因在于明火 的出火不均勻而让食物的受热程度不同所造成,对此,多数餐馆都是采用明火来煮食。[0003]传统家庭的厨房中,小不了有一座用砖砌成的炉灶,主要用来烧柴之用,位置 一旦设定,就不能变动,其燃烧的柴料所产生的热量是供给烧锅之用,燃烧时产生的烟 是通过烟囱口排出,燃烧后的灰会向下积聚。但这样通常会造成所烧的柴料过多浪费, 且,热量多数流失。[0004]对此,本发明人已授权的一种柴炉炉盘,专利号为200820047955.2,所述的 柴炉炉盘包括炉盘上环、炉盘下环、挡烟板、推柴排烟管,所述各件是采用轻质材料制 造,通过连接用于柴炉、炉盘内部空间增大,并采用高温搪瓷处理,表面光滑,气流摩 擦小,使空气流动性更好,更能充分燃烧,炉火更猛,传热更快,更均勻,更能达到节 能、高效的目的。可是,所述的炉盘只能放置一个底部规定尺寸的烧锅,不能过大,否 则容易造成不平稳以及燃烧空间不足,出现浓烟滚滚的现象,这对日常使用柴炉的人们 来说,无疑是非常不便的,更有者埋怨说,柴炉只能限制规定尺寸的烧锅,而不能使用 其他小尺寸的烧锅,正如只能用作烧水,而不能炒菜一样,没有实现物尽其用的效果。发明内容[0005]根据上述存在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热效柴炉,其主要目的在 于炉体内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的两个气道,利用所述的气道而增加炉体内的气流流 动及空气补给的空间。[000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热效柴炉,其另一目的在于柴炉内的炉架分别为第一架体 和第二架体,通过所述的炉架而供相对应的大锅和小锅放置。[0007]为此,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热效柴炉,包括有一炉架,分别设有第一架体和 第二架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架体是呈一圆环形状,是供大锅安放于上,而所述的第二架 体的直径是小于第一架体,并位于第一架体内的中央位置,且相对该第一架体而成凹入 状态,是供小锅安放于上的作用;一炉盘,是呈圆盘形状,所述炉盘的内壁具有一内壁 面,沿所述内壁面的一边沿位置设有一烟囱口,通过所述的烟囱口排烟,另于炉盘的底 部中央位置处设有一盘孔,能供火焰通过之用;一炉体,具有一外壳,形如一盒子形 状,所述炉体的一端是为一进料口,而另一端则呈密封状态,于炉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 托架,具有承重的作用,通过所述的托架而与一出火口相固定,而该出火口是与炉体内 相连通,形成柴料从进料口进入炉体内燃烧时,火焰是从该出火口处燃烧。[0008]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炉架、一炉盘和一炉体,所述的炉架,分别 设有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其中所述的第一架体是位于炉盘上,所述的第二架体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架体内,籍由所述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正对向于所述炉体的出火口位置, 所述炉盘安装在炉体上并围绕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炉盘围绕于炉体和炉架, 具有一内壁面,由所述炉盘的内壁面与第一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一气道,所述炉盘的 内壁面与所述第二架体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二气道。[0009]对于上述第一架体上更设有一大承载部,所述的大承载部是沿其外侧边缘向中 部位置斜向内延伸成一大锅曲面。[0010]其中,所述的第一架体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脚,用于承重之用,通过所述支脚与 所述第二架体相距有一定间隙。[0011]其中,所述的第二架体呈一碟盘形状,并中空性的设有一穿孔,于穿孔旁是为 复数的通风孔,于通风孔上侧设有一小锅平台,是供小锅放置的位置,于所述的小锅平 台上,设有一平锅面,形成由内向外的放大延伸状,至终于所述平锅面的边沿位置缓平 成一边沿平台,因此,所述的第二架体由内向外的各部件而形成一阶梯形状。[0012]其中,所述的第二架体与炉盘的内壁面相距预定的间隙,从而形成炉体内的第-——-~IjX^ ο[0013]其中,所述的第一架体是放置于所述炉盘的周沿位置,使支脚相距于所述第二 架体的边沿平台而预留出相应间隙,若当第一架体承重时,炉盘边沿向外扩,进而使支 脚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架体的边沿平台,从而把承载大锅的重量传导至炉体上。[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的边沿与炉盘的边沿接触,使所述第一架体与炉盘内壁 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气道。[001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是通过炉架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而可 以供大锅或小锅放置,其中所述第一架体承载大锅之用,所述第二架体是承载小锅之 用,其使炉体内的燃烧物有充足的燃烧空间,能有效的提高燃烧热效率,进而大小锅都 可通用的目的。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平面图,并示出放置小锅P1,形成炉盘内壁与第二架 体外壁的第二气道B。[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平面图,并示出放置大锅P2,形成炉盘内壁与第一架体 外壁的第一气道A。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炉架1、一炉盘2和一炉体3,所述的炉架1, 分别设有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其中所述的第一架体11是位于炉盘2上,所述的第 二架体12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架体11内,籍由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正对向于炉体3 的出火口 34位置,所述炉盘2安装在炉体3上并围绕所述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0021]进一步,炉体3是作为一基体而位于最下方位置,呈一盒体形状而作为外壳 31,且炉体3具有两端,其一端上设有所述的炉盘2,而另一端为一进料口 32,炉盘2上呈一大锅盘形状,盘口向上,盘底则平贴于炉体3,炉盘2是固定于炉体3上,通过炉架 1而承载现市面上的锅体(如图3、图4所示),再,所述第一架体11是供大锅P2承载 之用;相对的第二架体12是供小锅Pl承载之用。[0022]因此,结合图2并对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作进一步细述所述第一架体11是呈一 圆环形状,亦可设为其他形状,其上面设有一大承载部111,该大承载部111是沿第一架 体11的外侧边缘向中部位置斜向内延伸成斜曲面状,通过该斜向的曲面与大锅的底部作 良好的紧密接触,且,第一架体11下部设有若干个支脚112,用于承重之用,同时具有 使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之间的预定间隔距离。[0023]所述的第二架体12呈现有层次的圆盘状,第二架体12的直径相对小于第一架体 11而位于第一架体11的内中央位置,相对于所述的第一架体11而成凹入状态,且所述第 二架体12中部设有一穿孔125,于穿孔125的孔壁处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23,于通风孔上 侧设有供小锅放置的小锅平台122,是供小锅Pl放置的位置(图3所示),于所述的小锅 平台122上,设有一平锅面121,形成由内向外的放大延伸状,至终止于所述平锅面121 的边沿位置缓平成一边沿平台126,即第二架体12的端口面设有位于支脚112下方的边沿 平台126,因此,第二架体12是由内向外的各部件冲压成一体,间隔有置的阶梯形状。[0024]所述炉盘2的内壁具有一内壁面22,该内壁面22设有通向外界的烟囱口 21,通 过烟囱口 21排烟,而于炉盘2的底部中央位置处设有一盘孔23,能供火焰通过之用,籍 由所述的第二架体12与炉盘2的内壁面22相距预定的空间,形成炉体内的第一气道A, 另外,所述的第一架体11的边沿与炉盘2的边沿接触,形成一第二气道B (如图3所 示)。[0025]所述的炉体3外表面上设有一托架33,具有承重的作用,通过所述的托架33而 与一出火口 34固定,而该出火口 34是与炉体3内相连通,形成柴料从进料口 32进入炉 体3内燃烧时,火焰是从该出火口 34处燃烧出火。[0026]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所示,第一架体11是放置于所述炉盘2的周沿位置,由 于炉盘2的边沿略高于第二架体12,从而使第一架体11放置于上时,使支脚112受压时 的直接接触所述第二架体12的边沿平台126,换句话说,当第一架体11承重时,炉盘2 边沿向外扩,进而使支脚112垂直接触所述第二架体12的边沿平台126,从而把承载大锅 的重量传导至炉体上。为了更好的固定第二架体12,更设有复数个螺孔124,作用在于 透过炉盘2上预定的螺孔而直接与所述托架33的相应接孔331螺接固定。[0027]再有,如图3所示出燃烧时,火焰产生的气流流通状态,当人们需要烧煮小锅 时,则只需把小锅放置所述第二架体12的小锅平台122上,此时,所需燃烧的柴料不需 过多,火焰气化所产生的热量向上升,而遇到小锅的阻隔,热量被小锅吸收,而其余的 热气流则会通过周沿的通风孔123向四周流动,但由于第二架体12上的边沿平台1 有 着限制大部分热气的上升情况,同时亦由于炉盘2内的内壁面22,而引导热气流最终流 向烟囱口 21处排出,当然,由于气流的流动,也同时把烟灰一同的排出;相对的,当 烧煮大锅时,则把大锅放置于第一架体11上,此时所需的柴料需要多一些,使加大火焰 上升的热气流,由于没有小锅的阻隔,热气流会直升至大锅底部,并向大锅底的四周流 动,由于有支脚112与第二架体12形成相距有一定的间隙,使热气流流动至炉盘2的内 壁面22边沿,亦是由于第一架体11与炉盘2的边沿处于密闭状态,因此,热气流也只能跟随内壁面22而最终流向烟囱口 21处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高热效柴炉,它包括炉架(1)、炉盘(2)及炉体(3),炉盘(2)安装在 炉体(3)上并位于炉体(1)的出火口(34)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架(1)包 括有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其中第一架体(11)位于炉盘(2)上,第二 架体(12)位于炉盘(2)内并处于第一架体(11)下方,第二架体(12)设于出火口(3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盘(2)的内壁面(22) 与第一架体(11)的外表面形成第一气道(A),所述炉盘(2)的内壁面(22)与所 述第二架体(12)的外表面形成第二气道(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架体(11)上设有 一大承载部(111),所述的大承载部(111)是沿其外侧边缘向中部位置斜向内延伸成 的斜曲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22)上设有通向 外界的烟囱口(21),第一气道(A)和第二气道(B)均通过所述的烟囱口(21)排 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架体(11)下部设 有若干个支脚(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112)与所述第二架 体(12)相距有一定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12)呈一 圆盘形状,并在中部设有一穿孔(125),于穿孔(125)的孔壁处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23),于通风孔上侧设有供小锅放置的小锅平台(122),所述第二架体(12)的端 口面设有位于支脚(112)下方的边沿平台(1 )。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热效柴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1)是放置于 所述炉盘(2)端口的周沿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热效柴炉,其包括一炉架、一炉盘和一炉体,所述炉盘安装在炉体上并位于炉体的出火口位置,炉架包括有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其中第一架体位于炉盘上,第二架体位于炉盘内并处于第一架体下方,第二架体设于出火口上,炉体形如一盒子形状,于炉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托架,是为承重之用,通过炉架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而可以供大锅或小锅放置,其中所述第一架体承载大锅之用,所述第二架体是承载小锅之用,其使炉体内的燃烧物有充足的燃烧空间,能有效的提高燃烧热效率,进而大小锅都可通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1811286SQ2010205387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3日
发明者梁丽冰 申请人:梁丽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