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和风幕式导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757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和风幕式导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设备中的燃气灶和导烟机,特别涉及一种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及风幕式导烟机,属于厨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所普遍使用的民用燃气灶,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油烟和废气均是依靠设置在燃气灶上方的吸油烟机排走,但普通的吸油烟机并不能完全将油烟和废气排走,仍然会有少部分的油烟和废气弥散在厨房内的环境中,产生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了尽可能多的将油烟和废气排走,一般会采用加大吸油烟机的功率或降低吸油烟机的安装高度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效果由于受到诸多限制都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风幕式导烟机,它是根据风幕可以阻隔空气对流的空气学原理,在燃气灶周围形成风幕,将油烟和废气局限在风幕所围成的有限的空间内,再利用吸油烟机将全部的油烟和废气排走,不会污染厨房的环境,解决了厨房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现有技术中导烟机的种类很多,但相对于燃气灶来说都是独立的产品,单独出售, 用户买回家后将导烟机放置在燃气灶的周围,这影响了燃气灶和导烟机整体视觉效果,已满足不了现在用户对居家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整体视觉效果好,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视觉效果好,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的风幕式导烟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包括灶头,还包括有平台,所述灶头安置在所述平台上, 在所述平台上围绕所述灶头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也可设置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平台的正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所述进风口可设置于所述平台的侧面,所述出风口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所述进风口处可连通有进风道,在所述出风道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下面设置有风机,所述平台放置在厨柜的台面上。在所述灶头的两侧、前面和/或后面的平台上均设置有出风口,各个所述出风口在两侧、前面或后面分段设置,或者相互连通设置。每个所述出风口下方连通的出风道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所述出风道的入口处或出风口下面设置一个风机;或者,所述每个所述出风口下方的出风道相互连通成一盆形结构, 在所述盆形结构的底部设置风机。所述平台的正面上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所述出风口可开在所述凸台的上部。[0012]所述平台四周边缘的底面具有一向中心延伸的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搭置在厨柜的台面上。一种风幕式导烟机,包括有平台,在所述平台的上表面上预留有用于放置燃气灶的安装开口,在所述平台上围绕燃气灶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也可设置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平台的正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所述进风口可设置于所述平台的侧面,所述出风口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所述进风口可连通有进风道,在所述出风道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下面设置有风机,所述平台放置在厨柜的台面上。在所述燃气灶的两侧、前面和/或后面的平台上均设置有出风口,各个所述出风口在两侧、前面或后面分段设置,或者相互连通设置。每个所述出风口下方连通的出风道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所述出风道的入口处或出风口下面设置一个风机;或者,所述每个所述出风口下方的出风道相互连通成一盆形结构, 在所述盆形结构的底部设置风机。所述平台的正面上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所述出风口可开在所述凸台的上部。所述平台四周边缘的底面具有一向中心延伸的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搭置在厨柜台面上。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和风幕式导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于风幕式导烟机,燃气灶虽然与平台虽采用分体式设计,但是在安装时,燃气灶直接放置在该平台上,或者,对于风幕式导烟燃气灶,直接将灶台与平台采用一体式设计,出风口设置于平台上,而且风机及风道置于平台下方,整个装置简洁大方,提高了整体的视觉效果。(2)整个装置可以做为一个整体安装于厨柜的台面上,可以实现整体销售,整体安装,安装维修拆卸等均非常方便。(3)风幕的进风口可设置于厨柜的台面之上,这样更有利于保证进风量,从而保证风幕的出风量,进一步保证风幕对油烟和废气的阻隔作用。

[0022]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0023]图2图1的A向视图;[0024]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二结构示意图;[0025]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Ξ结构示意图;[0026]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0027]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0028]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0029]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0030]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0031]如图1至图9所示,灶头1,平台2,出风口 3,进风口 4,出风道5,进风道6,风机7,
厨柜8,台面9,凸台10,安装平面11,进风格栅12,过滤网13,开关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包括灶头1、平台2,灶头1安置在平台2上,在平台2上围绕灶头1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 3,也可设置进风口 4。为了能够更好的排走油烟和废气,在灶头1的前面和两侧均设置有出风口 3,在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油烟污垢等也往往会沾污到灶头1后面的厨房墙壁上,所以也可以在灶头1后面的平台2上也设置有出风口 3。在平台2四周边缘的底面具有一安装平面11,安装平面11从平台2四周的边缘向中心延伸,在制作厨柜8时,都会在台面9上预留有用于安装燃气灶的安装开口,所以在安装该装置时,只需要将平台2四周的安装平面11搭置在厨柜8的台面9上即可,无需固定, 安装维修拆卸等均非常方便。出风口 3开在平台2的正面上,为细长条形状或孔状排列成的长条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保证出风向上吹形成风幕,出风口 3与平台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出风口 3可以开在平台2正面的任意位置,这样,出风口 3与平台2的整体效果好。如图2所示,出风口 3在平台2的两侧、前面及后面分段设置。这样,如果平台2 上有杂物或水等,可以从多个出风口 3之间的缝隙清出,便于清理,同时可以避免杂物和水等进入出风口 3内,影响使用效果。在平台2两侧的侧面上可设置进风口 4,这样进风和出风互不影响,同时,进风口 4 设置于厨柜8的台面9的上方,可以保证进风量,从而保证出风量。在进风口 4处可设置有进风格栅12,进风格栅12可以采用固定结构,也可以采用可转动的结构。如采用可转动的进风格栅12,进风格栅12可以手动控制,也可以电动控制,在采用电动控制时,在进风格栅12的一侧端固定连接一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步进电机由控制单元控制。在使用燃气灶的时候,可以手动打开进风格栅12,或通过控制单元控制自动打开进风格栅12。在不使用燃气灶的时候,将进风口 4关闭,因为厨柜8的台面9上会有很多东西,包括一些杂质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台面9上的杂物进入进风口 4内。另外,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保证进入进风道6内的空气干净,在进风格栅12的内侧可再设置一过滤网13, 该过滤网13可以在进风口 4的一侧抽出,定期清洗和更换。出风口 3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5,进风口 4可连通有进风道6,为使安装方便,出风道5、进风道6与平台2也为一体化设置,整体销售,整体安装。本实施例中,各个出风口 3下方的出风道5相互连通成盆形结构,风机7设置在出风道5的盆形底部,此时,风机采用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进风道6也大致呈盆形结构,此时,进风道6采用封闭式结构。在出风口 3下方的出风道5的端部也可以呈斜向上弯曲状,这样可以使出风口 3 吹出的空气向灶头1方向斜向上吹,更好的保证风幕的效果,同时保证吸油烟机的吸烟效
^ ο风幕的风机7、燃气灶的开关14及吸油烟机采用联动控制的方式,由统一的控制单元控制,当打开燃气灶的开关14时,风幕的风机7和吸油烟机同时启动运转,无需用户分别操作,简单方便。它们之间的联动可以采用蓝牙、无线感应或者是信号线传输的方式。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灶头1的两侧、前面和后面的出风口 3相互连通设置,这样,可以更进一步保证风幕对其中的油烟和废气实现完全的包围,无死角,进而保证风幕的效果。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另外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为降低成本,进风口 4处可以不接进风道,风机7直接吸入厨柜8内的空气。进风口 4设置在厨柜台面9的上方,在厨柜8密封性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进风量,从而保证出风量。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在平台2上经常会有杂物和水等,为进一步保证杂物和水不会进入出风口 3内,在平台2的正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0,出风口 3就开设在该凸台10上。本实施例中,凸台10呈方形,出风口 3开在该方形凸台10的上表面上,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凸台10呈弧形,出风口 3开在该弧形凸台10的上部,风口朝上,或开在朝向灶头1方向的凸台10内侧上部,风口是向内斜上的,这样可以使出风口 3吹出的空气向灶头1方向斜向上吹,更好的保证风幕的效果,同时保证吸油烟机的吸烟效果。此时,如图6所示,出风道5的端部可直接接于出风口 3处,当然,出风道5的端部也可以接于凸台10的底部。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在平台2的正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0,凸台10上设置有出风口 3,每个出风口 3下方可以不接出风道5,本实施例中,将风机7直接设置于出风口 3下方,此时,风机7采用的是贯流风机。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六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在平台2的正面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0,每个出风口 3下方各连接一出风道5,各个出风道5之间相互独立。本实施例中,在凸台10的底部连通一出风道 5,进风口 4处也连通一进风道6,进风道6为敞开式,各个进风道6之间相互独立。每个出风道5的入口处设置一个风机7,此时,风机7可以采用轴流风机、贯流风机,也可以采用离心风机。实施例八如图9所示,一种风幕式导烟机,采用的是分体式的结构设计,这样,可以方便用于已购买或已安装有燃气灶的情况。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不同之处在于[0067]在平台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燃气灶的开口,在安装时,只需要将燃气灶搭置在平台2上,平台2搭置在厨柜8的台面9上即可,这样,不但安装方便,也可以保证导烟机与燃气灶的整体的视觉效果。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中所述相同,这里就不再另做详细描述。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包括灶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平台0),所述灶头 (1)安置在所述平台( 上,在所述平台( 上围绕所述灶头(1)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3), 也可设置进风口 G),所述出风口(3)可设置于所述平台O)的正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所述进风口(4)可设置于所述平台( 的侧面,所述出风口( 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 (5),所述进风口(4)处可连通有进风道(6),在所述出风道( 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3) 下面设置有风机(7),所述平台( 放置在厨柜(8)的台面(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灶头(1)的两侧、前面和/或后面的平台( 上均设置有出风口(3),各个所述出风口( 在两侧、前面和/或后面分段设置,或者相互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口( 下方连通的出风道( 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所述出风道(5)的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 下面设置一个风机(7);或者,所述每个所述出风口 C3)下方的出风道( 相互连通成一盆形结构,在所述盆形结构的底部设置风机(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的正面上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0),所述出风口(3)可开在所述凸台(10)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O)的侧面可设置进风口 G),所述进风口(4)处可连通有进风道(6),所述进风道(6)可为开放式。
6.一种风幕式导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平台O),在所述平台( 的上表面上预留有用于放置燃气灶的安装开口,在所述平台(2)上围绕燃气灶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3),也可设置进风口 G),所述出风口( 可设置于所述平台O)的正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 所述进风口(4)可设置于所述平台O)的侧面,所述出风口( 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5), 所述进风口(4)处可连通有进风道(6),在所述出风道( 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 C3)下面设置有风机(7),所述平台( 放置在厨柜(8)的台面(9)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气灶的两侧、前面和/ 或后面的平台( 上均设置有出风口(3),各个所述出风口( 在两侧、前面或后面分段设置,或者相互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风口( 下方连通的出风道(5)之间相互独立,每个所述出风道(5)的入口处或在出风口(3)下面设置一个风机(7);或者,所述每个所述出风口 C3)下方的出风道( 相互连通成一盆形结构,在所述盆形结构的底部设置风机(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的正面上可设置有向上凸起的凸台(10),所述出风口(3)可开在所述凸台(10)的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幕式导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 的侧面可设置进风口 G),所述进风口(4)处可连通有进风道(6),所述进风道(6)可为开放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和风幕式导烟机,包括燃气灶和风幕发生装置安装平台,燃气灶和平台可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即为风幕式导烟燃气灶,平台单体式结构即为风幕式导烟机。在所述平台上围绕所述灶头至少设置一个出风口,也可设置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可设置于所述平台的正面且风口朝上或朝内斜上,所述进风口可设置于所述平台的侧面,所述出风口下方可连通有出风道,所述进风口处可连通有进风道,在所述出风道的入口处或直接在出风口下面设置有风机,所述平台放置在厨柜的台面上。本实用新型整体视觉效果好,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实现整体销售,整体安装,安装维修拆卸等均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F24C3/00GK201964469SQ201020667638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8日
发明者张建欣 申请人:张建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