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0573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用于控制空调的出风流动性。
背景技术
图I为侧出风式空调示意图。因导风条10在空调主体15的两侧设置,空调主体15的正面便可采用带有显示屏16的整块面板,继而增加更多图案、色彩、花纹等装饰。因此,这种空调具有更好的外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图2、图3分别是上述空调的导风条的结构图的主视图和右视图。导风条10主要由板体11、转轴12、转轴13组成。转轴12中间开设有轴孔14,套在电机的轴上。导风条 10在转轴12的带动下随电机旋转而转动。板体11为薄板,内外表面均为平面或略有弧形,
结构简单。图4是导风条10 (空调可以有导风条若干个,为简单起见,图中仅画出一个)关闭时的示意图。导风条10内嵌于空调主体15中,其外表面和空调主体15的侧表面相吻合和对齐,以彰显空调主体的方正外观。图5是图4所示导风条10打开时的示意图。空调制冷/制热运行时,导风条10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冷风/热风如箭头所示,经导风条10的作用,从空调主体15的侧面吹出。图6是现有侧出风式空调的俯视图。空调开启后,导风条10根据用户设置处于某一位置,或于180度之内往返转动。导风条的板体纵向截面呈“一”字形。空调吹出来的风,只能通过导风条的转动调节,来上下或左右改变一下单一直吹方向,却不能太多改变流动性。因此,这种空调送风是发散的,即只能向空调主体15两侧吹风,而不能吹向正面。—间房一般只采用一台空调,且正面对着用户,也即空调正面对着房间的中部。当空调送风全是发散时,用户就感受不到空调吹风,并且房间的中部温度调节速度较慢,制冷、制热效果都非常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侧出风式空调不能正面吹风的难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包括板体和转轴。转轴位于板体的的正上方两侧;板体的外表面为平面,板体的内表面为凹入的曲面,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转轴处光滑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不小于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的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其转轴位于板体的的正上方两侧。因此,导风条转动后,其板体全部露在空调主体的外边,而不是现有空调的内外侧各一半。另外,导风条在电机的驱动下仅能在O — 90度范围内转动,而不是现有空调的180度转角。由于板体的外表面为平面,导风条关闭时仍和空调主体的侧表面相吻合和对齐,故仍可保证空调主体的方正外观。由于板体的内表面为凹入的曲面,空调送出的风一部分会直接吹在板体的内表面上,并经其作用后改变流动性,其中有部分风便沿着板体的内表面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由于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不小于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的角度,故空调送出的风经导风条后,沿着板体的内表面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的风便会吹向空调主体的正面。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其板体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转轴处光滑连接,板体横截面便会形成上窄下宽的坡形,吹在板体的内表面上的风会更好的沿着板体的内表面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板体外表面和内表面在板体的下端可以连接或分开。连接时,板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成封闭,其中间可以做成实体,这样也更方便制造。但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板体外表面和内表面形成封闭,其中间形成空腔。现有空调制冷启动时,导风条受到风吹,其内表面很快达到空调送风的低温,而其外表面仍保持环境高温,导风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温度温差会引起导风条的的外表面很 容易产生大量凝露水,从而破坏放置空调的地面。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通过空腔的设计,导风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能够隔离开,温差效应会减弱,凝露问题会得以缓解。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中,板体的内表面的下端和外表面的下端靠上部位通过短平面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外表面、短平面形成截面为旗帜状的空腔。这样,导风条关闭时,更容易闭合在空调主体上,开启时也更加方便。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中,板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形成的空腔中还可填充有包含泡沫在内的保温材料。这样,导风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隔离效果会更好,两者温差效应会基本杜绝,凝露问题会得以完全解决。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一般不需要转动90度角,达到30 70度转角即可。此时,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略大于上述转角10 30最好。作为一种优选,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为60度,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角度为45度。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中,还可在板体的内表面上还安装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为薄板且和板体的内表面大致平行。第二板体和板体的内表面间距L为8-15毫米。这样,通过两个曲面的作用,导风条能更加好的改变风的流动性,吹向空调主体正面的风也会更多。为减少风阻,第二板体通过不少于两个的支撑体安装在板体的内表面上,支撑体在板体的内表面的长度方向上呈间距为10 - 15厘米均匀布置。为调节风向,上述支撑体应包括铰链在内的可移动支撑体,从而使得第二板体可以适当摆动。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作为优化匹配,第二板体的宽度应为板体的内表面的宽度的O. 5 O. 8倍。为增加曲面上风的流动性,板体的内表面、第二板体的截面优选用抛物线。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条,由于具有内表面、第二板体等,相对现有空调的导风条偏重。为此,可将转轴设置为3个,其中2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两侧,I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居中位置。这样,导风条便不容易变形。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I为现有侧出风式空调示意图;[0023]图2为现有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主视图;图3为现有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右视图;图4为现有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在关闭时的示意图,空调可以有导风条若干个,为简单起见,图中仅画出一个;图5为图4所示导风条打开 时的示意图;图6为现有侧出风式空调的俯视图,为简单起见,采用了简化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二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三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四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五实施例的主视图,为清楚起见,采用了局部剖视;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五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六实施例的主视图,为清楚起见,采用了局部剖视;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第五实施例或第六实施例在关闭时的示意图,空调可以有导风条若干个,为简单起见,图中仅画出一个;
图16为
图15所示导风条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的空调的俯视图,为简单起见,米用了简化不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7、图8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20,包括板体和转轴。转轴22为两个,分别位于板体的的正上方两侧。板体的外表面26为平面,板体的内表面23为凹入的曲面。外表面26和内表面23在转轴处光滑连接。板体的内表面23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A为60度,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角度为45度。由于板体的外表面26为平面,导风条关闭时仍和空调主体的侧表面相吻合和对齐,故仍可保证空调主体的方正外观。由于板体的内表面23为凹入的曲面,空调送出的风一部分会直接吹在板体的内表面上,并经其作用后改变流动性,其中有部分风便沿着板体的内表面23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由于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为60度,大于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的角度45度,故空调送出的风经导风条后,沿着板体的内表面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的风便会吹向空调主体的正面。该实施例中,板体外表面26和内表面23在转轴22处光滑连接,板体横侧面形成上窄下宽的坡形,吹在板体的内表面上的风会更好的沿着板体的内表面流动并从底端的切面送出。第一实施例导风条的板体为实体,制造比较容易。作为进一步改进,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例导风条的板体的外表面26和内表面23形成空腔28。通过空腔28,导风条的内表面23和外作为进一步改进,如
图10所示,第三实施例导风条的板体的外表面26和内表面23形成空腔,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一泡沫。这样,导风条的内表面23和外表面26的隔离效果会更好,两者温差效应会基本杜绝,凝露问题会得以完全解决。作为进一步改进,如
图11所示,第四实施例导风条的板体的内表面23的下端和外表面26的下端靠上部位通过短平面231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外表面、短平面形成截面为旗帜状的空腔。导风条关闭时,更容易闭合在空调主体上,开启时也更加方便。显然,该空腔内也可填充有保温材料一泡沫。作为进一步改进,如
图12、13所示,第五实施例导风条的板体的内表面23上还安装有第二板体27,第二板体为薄板且和板体的内表面大致平行。第二板体27和板体的内表面23间距L为12毫米。第二板体27通过不少于两个的支撑体一铰链24、29安装在板体的内表面23上。支撑体在板体的内表面的长度方向上呈间距为13厘米均匀布置。该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7的宽度为板体的内表面23的宽度的O. 7倍;板体的内表面23、第二板体27的截面为抛物线。作为进一步改进,如
图14所示,第六实施例导风条的转轴22为3个,其中2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两侧,I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如
图15所示,第五实施例或第六实施例导风条关闭时。导风条内嵌于空调主体15中,其外表面和空调主体15的侧表面相吻合和对齐,因此,空调主体的方正外观并未被破坏。如
图16所示,空调制冷/制热运行时,导风条20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冷风/热风如箭头所示。通过两个曲面的作用,导风条能更加好的改变风的流动性,吹向空调主体正面的风也会更多。
图17是现有侧出风式空调的俯视图。空调开启后,导风条根据用户设置处于45度位置。从空调主体15两侧送出的风,经导风条的作用,均有部分风吹向空调主体正面。这样,在空调主体正面的用户就能够感受到空调吹风,并且房间的中部温度调节速度也很快,制冷、制热效果都非常好。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对于本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不花费创造性的劳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做多种变化,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但是,这种变化显然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包括板体和转轴,其特征在于转轴(22)位于板体的的正上方两侧;板体的外表面(26)为平面,板体的内表面(23)为凹入的曲面,夕卜表面和内表面在转轴处光滑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A不小于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板体的外表面(26)和内表面(23)形成空腔(2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板体的内表面(23)的下端和外表面(26)的下端靠上部位通过短平面(231)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外表面、短平面形成截面为旗帜状的空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上述空腔(28)中填充有包含泡沫在内的保温材料(28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上述板体的内表面(23)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A为60度,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角度为45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板体的内表面(23)上还安装有第二板体(27),第二板体为薄板且和板体的内表面大致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第二板体(27)和板体的内表面(23)间距L为8-15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第二板体通过不少于两个的支撑体(24、29)安装在板体的内表面(23)上,支撑体在板体的内表面的长度方向上呈间距为10 - 15厘米均匀布置;上述支撑体包括铰链在内的可移动支撑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板体(27)的宽度为板体的内表面(23)的宽度的O. 5 O. 8倍;板体的内表面(23)、第二板体(27)的截面 为抛物线。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特征在于上述转轴(22)为3个,其中2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两侧,I个位于板体的正上方。
专利摘要用于空调侧出风的导风条,其转轴位于板体的正上方两侧;板体的外表面(26)为平面,板体的内表面(23)为凹入的曲面,外表面和内表面在转轴处光滑连接;板体的内表面在底端的切面和外表面间的夹角不小于导风条正常开启时转轴所转过的角度。该导风条能够改变空调送风的流动性,使得空调主体的正面能够吹到风。
文档编号F24F13/14GK202521809SQ2012200206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丙全 申请人: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