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788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底座部件、壳体部件、换热器和风机,壳体部件安装在底座部件上,在壳体部件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覆盖在壳体部件的进风口处,风机包括风叶和电机,风叶位于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但是,现有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出风口均设置在壳体部件的上部,制冷时,因空气较重易向下移动,导致房间上部的冷空气较少,制冷慢,而制热时,因空气较轻易向上移动,导致房间下部的热空气较少,制热慢,影响空调使用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制冷和制热快速,且外观美观。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底座部件、支撑于该底座部件上的具有第一进风口的壳体部件和设置于该壳体部件内的换热器及第一风机,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出风部件、第二出风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部件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口,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伸出口内,并在该第一出风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出风部件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部件设置于该底座部件内,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件的顶部为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高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出风部件为纵向厚度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薄的楔形形状,该第一出风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部件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内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道部件和设置于该风道部件内的第二风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筒和蜗壳,该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底座部件的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该蜗壳内,所述风筒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内腔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的第一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风叶,该第二风叶为贯流风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叶进风方向侧的辅助加热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器为陶瓷PTC或者管型电加热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道还包括连通该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的横截面为矩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风叶,该第一风叶为混流风叶、轴流风叶或者离心风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驱 动电机、第一风叶和第三出风部件,所述第三出风部件包括中空环状出风体和基座,所述出风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第一风叶为混流风叶,该第一风叶部分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基座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中心轴线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围绕所述壳体部件的中心轴线成360°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表面螺旋上升的内齿轮或者内螺纹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外表面与所述内齿轮或者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齿轮或者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其具有上部的第一出风口和下部的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用于出冷风和出热风,第二出风口用于出热风,由于热风密度低,逐步往上移,因此热风经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后可以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提高起来,由于冷风密度大,逐步往下沉,因此冷风经第一出风口后可以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降低下来。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制热和制冷快速,提高了空调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第一出风部件未使用时隐藏在壳体部件内,实现外观整体化,更美观。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的是第一出风部件露出时的状态;图2为图I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主视结构图,显示的是第一出风部件隐藏时的状态;图3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分解图;图4为图I所示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制冷时的流场分布截面图;图5为图I所示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在制热时的流场分布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分解图。以上各图中,I-第一出风部件,11-第一出风口,12-第一导风板,2-壳体部件,21-第一进风口,3-底座部件,31-第二出风口,32-第二导风板,33-第二进风口,5-换热器,6-第一风机,61-第一驱动电机,62-第一风叶,63-第三出风部件,63a-出风体,63b-基座,7-第二出风部件,71-风筒,71a-第一通道,71b-第二通道,73-第二驱动电机,74-辅助加热器,75-第二风叶,76-蜗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底座部件3、壳体部件
2、换热器5、第一风机6、第一出风部件I、第二出风部件7和驱动机构,其中,底座部件3除实现支撑及接排水、电控方面放置作用之外,在底座部件3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31和第二导风板32实现下出风功能。壳体部件2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其他形状,在壳体部件2的背面设计有格栅式第一进风口 21,实现进风功能。优选的,壳体部件2的顶部为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高的楔形形状,在壳体部件2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口。换热器5覆盖于壳体部件2的第一进风口 21处。换热器5配合流场设计为U型弧形状,也可以设计成平面型、V型、梯形等多种形状,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第一风机6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一风叶62,第一风叶62优选为混流风叶,混流风叶主要是传统离心和贯流风叶相互优点结合优化而成,具有高压力大风量特点。第一风叶62也可以为轴流风叶或者离心风叶。·第一出风部件I为纵向厚度为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薄的楔形形状,该第一出风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并在该第一出风部件I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11和第一导风板12。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出风部件I转动,制冷或制热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出风部件I绕轴向外转动,第一出风口 11露出(如图I所示),从而冷风或热风从第一出风口 11吹出;关机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出风部件I绕轴向内转动,第一出风口 11隐藏(如图2所示)在壳体部件2内,实现外观整体化,更美观。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图上未示出)及相啮合的主齿轮(图上未示出)和从齿轮(图上未示出),从齿轮安装在轴上,主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出风部件7设置于底座部件3内,用于在制热时将所述壳体部件2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二出风口 31排出。第二出风部件7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2内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 31的风道部件和设置于该风道部件内的第二风机。优选的,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筒71和蜗壳76,该蜗壳76的出风口与所述底座部件3的第二出风口 31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该蜗壳76内,所述风筒71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2内腔与所述蜗壳76的进风口的第一通道71a。优选的,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3和第二风叶75,该第二风叶75为贯流风叶。优选的,所述第二出风部件7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叶75进风方向侧的辅助加热器74。辅助加热器74优选为陶瓷PTC或者管型电加热器。辅助加热器74用于辅助加热,提高制热效率。优选的,为了增加进风量,在所述底座部件3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 33 (如图4所示),所述风道还包括连通该第二进风口 33与所述第一通道71a的第二通道71b。优选的,在第一进风口 21和/或第二进风口 33处设置有空气过滤网,将进入空调器内的空气杂质进行过滤。下面结合图4、5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开机制冷时,如图4所示,打开驱动机构,使第一出风部件I向外转动,将第一出风口 11露出,第二出风部件7的第二风机不工作。第一风叶62运行时产生高压风场,第二风叶75停转,空调器外在空气通过壳体部件2上的第一进风口 21被吸附到换热区,即换热器5上产生热交换。换热后的冷气流被吸到第一出风部件I上,再经过第一出风口 11吹出,冷风可以经导风板吹到房间的任何方位。由于冷风密度大,逐步往下沉,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降低下来。开机制热时,如图5所示,打开驱动机构,使第一出风部件向外转动,将第一出风口露出,并打开第二出风部件的第二风机。第二风叶75运行产生高压风场,第一风叶62也运行产生高压风场,空调器外在空气通过壳体部件2上的第一进风口 21被吸附到换热区,即换热器5上产生热交换。换热后的热气流被吸到空调器的第一出风口 11和第二出风口31处,实现上下出热风,迅速把整个空间温度提高起来。当然开机制热时,第一出风部的第一风机也可以不开启,仅开启第二出风部件的第二风机。由此可见,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实现快速制热和快速制冷,提高了空调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第一出风部件I未使用时隐藏在壳体部件2内,实现外观整体化,更美观。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所述第一风机6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1、第一风叶62和第三出风部件63,所述第三出风部件63包括中空环状出风体63a和基座63b,所述出风体63a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第一风叶62为混流风叶,该第一风叶62部分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基座63b内。优选的,所述出风体63a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部件2的中心轴线平行。通过采用混流风叶和第三出风部件63配合,使吹出风量增大十几倍,从而加大了换热效率。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第一出风部件I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11,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出风部件I围绕壳体部件2的中心轴线成360°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第一出风口 11,该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壳体部件2内表面螺旋上升的内齿轮或者内螺纹(附图中未示出)及设置于第一出风部件I外表面与内齿轮相啮合的外齿轮或者外螺纹(附图中未示出);其余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底座部件、支撑于该底座部件上的具有第一进风口的壳体部件和设置于该壳体部件内的换热器及第一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出风部件、第二出风部件和驱动机构,所述壳体部件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口,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伸出口内,并在该第一出风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出风部件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部件设置于该底座部件内,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二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的顶部为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高的楔形形状,所述第一出风部件为纵向厚度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变薄的楔形形状,该第一出风部件的后端与所述壳体部件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部件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内腔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风道部件和设置于该风道部件内的第二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件包括风筒和蜗壳,该蜗壳的出风口与所述底座部件的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该蜗壳内,所述风筒包括连通所述壳体部件内腔与所述蜗壳的进风口的第一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机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风叶,该第二风叶为贯流风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叶进风方向侧的辅助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器为陶瓷PTC或者管型电加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风道还包括连通该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和所述底座部件的横截面为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风叶,该第一风叶为混流风叶、轴流风叶或者离心风叶。
12.根据权利要求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风叶和第三出风部件,所述第三出风部件包括中空环状出风体和基座,所述出风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第一风叶为混流风叶,该第一风叶部分或全部容纳于所述基座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部件的中心轴线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围绕所述壳体部件的中心轴线成360°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表面螺旋上升的内齿轮或者内螺纹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部件外表面与所述内齿轮或者所述内螺纹相啮合的外齿轮或者外螺纹。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底座部件、支撑于该底座部件上的壳体部件和设置于该壳体部件内的换热器及第一风机,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出风部件、第二出风部件和驱动机构,壳体部件的顶部设置有伸出口,第一出风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伸出口内,并在该第一出风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驱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出风部件转动,以选择性地露出和隐藏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底座部件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部件设置于该底座部件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式空调器,实现了快速制热和快速制冷,提高了空调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第一出风部件和第二出风部件未使用时隐藏在空调室内机的背面,实现外观整体化。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2709317SQ20122039423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陈国豪, 孟宪运, 丘晓宏, 张玉忠, 文超, 韩义, 朱林, 王平, 刘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