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2529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立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空调器启动后,风经过蒸发器后变为冷风,冷风流到的地方形成冷腔,冷腔内容易产生冷凝水。现有技术中对蒸发器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排出,而蒸发器周围的零部件及立式空调器的进风面板内壁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收集。这些冷凝水会对立式空调器及室内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进风面板上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收集、排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进风面板包括进风口 ;蒸发器,设置在进风面板的内侧,蒸发器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立式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接水结构,设置在进风面板的内侧壁上并位于蒸发器的远离进风口的一侧,辅助接水结构位于接水盘的上方,辅助接水结构包括集水部和引流结构,引流结构与集水部连通并朝向接水盘。
[0005]进一步地,辅助接水结构为两个,蒸发器设置在两个辅助接水结构之间。
[0006]进一步地,集水部具有集水槽。
[0007 ]进一步地,集水部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的周向边沿连接的围板,底板和围板之间形成集水槽。
[0008]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设置在底板和/或围板上。
[0009]进一步地,底板从进风面板的周向内壁向内延伸至接水盘的竖直上方。
[0010]进一步地,底板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
[0011 ]进一步地,围板设置有缺口,引流结构设置在缺口处。
[0012]进一步地,引流结构包括倾斜设置的引流板及设置在引流板的两侧的立板。
[0013]进一步地,进风口处设置有格栅结构。
[001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立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大部分的热空气从进风面板的进风口进入后和蒸发器换热形成冷风,这时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蒸发器上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引流至立式空调器的外部。还有少量的热空气与蒸发器附近的零部件及进风面板接触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可以通过辅助接水结构的集水部收集后,再通过引流结构引流至接水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的蒸发器附近的零部件及进风面板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收集、排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器的实施例的进风面板、蒸发器和风道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图1的立式空调器的进风面板、蒸发器和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2进风面板、蒸发器和风道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1的进风面板、蒸发器和风道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图4的辅助接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图1的立式空调器的实施例的进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7示出了图1的进风面板及蒸发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进风面板;11、进风口; 20、蒸发器;21、接水盘;30、辅助接水结构;31、集水部;32、引流结构;40、风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6]如图1至图4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10、蒸发器20和辅助接水结构30。进风面板10包括进风口 11。蒸发器20设置在进风面板10的内侧,蒸发器2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21。立式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接水结构30。辅助接水结构30设置在进风面板10的内侧壁上并位于蒸发器20的远离进风口 11的一侧,辅助接水结构30位于接水盘21的上方,辅助接水结构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结构32,引流结构32与集水部31连通并朝向接水盘21。
[002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立式空调器在制冷时,大部分的热空气从进风面板10的进风口 11进入后和蒸发器20换热形成冷风,这时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蒸发器20上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盘21引流至立式空调器的外部。还有少量的热空气与蒸发器20附近的零部件及进风面板10接触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可以通过辅助接水结构30的集水部31收集后,再通过引流结构32引流至接水盘21。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的蒸发器附近的零部件及进风面板10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收集、排出的问题。
[0028]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辅助接水结构30为两个,蒸发器20设置在两个辅助接水结构30之间。立式空调器的蒸发器20至风道组件40之间的部分为冷腔,热空气从蒸发器20的左右两侧进入冷腔时比较容易产生冷凝水(蒸发器20的一侧为热空气另一侧为冷腔,热空气由热到冷的过程容易产生冷凝水),辅助接水结构30仅设置在产生冷凝水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节省材料,减少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具体地,辅助接水结构30和进风面板10为一体成型的注塑结构。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辅助接水结构30也可以为与进风面板10为分体结构,辅助接水结构30通过紧固件紧固到进风面板10上或者辅助接水结构30为引流的筋条。
[0029]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水部31具有集水槽。上述结构设置简单、容易加工、节省成本。具体地,集水部31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的周向边沿连接的围板,底板和围板之间形成集水槽。
[0030]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引流结构32设置在底板围板上。具体地,围板设置有缺口,引流结构32设置在缺口处。集水槽收集到冷凝水后通过引流结构32的缺口流到引流结构上,再通过引流结构32流至接水盘21,上述设置结构紧凑。
[0031]当然,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引流结构32设置在底板上也是可以的,当然底板和围板上都设置有引流结构也是可以的。
[003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板从进风面板10的周向内壁向内延伸至接水盘21的竖直上方。上述结构保证了蒸发器、蒸发器附近的零部件及进风面板上产生的冷凝水全部收集到接水盘21。
[0033]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板为水平设置,上述设置容易。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底板也可以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靠近进风面板的内壁处高于远离进风面板的内壁端。
[003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引流结构32包括倾斜设置的引流板及设置在引流板的两侧的立板。倾斜方向为靠近集水部31的位置高于远离集水部31的一端,这样辅助接水结构30收集到的冷凝水通过重力的作用流到接水盘21,上述结构不但保证了收集到辅助接水结构上的冷凝水的排放彻底,而且保证了冷凝水的快速排出。
[0035]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进风口11处设置有格栅结构。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 进风面板(1),所述进风面板(10)包括进风口( 11); 蒸发器(20),设置在所述进风面板(10)的内侧,所述蒸发器(2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21); 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 辅助接水结构(30),设置在所述进风面板(10)的内侧壁上并位于所述蒸发器(20)的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一侧,所述辅助接水结构(30)位于所述接水盘(21)的上方,所述辅助接水结构(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结构(32),所述引流结构(32)与所述集水部(31)连通并朝向所述接水盘(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接水结构(30)为两个,所述蒸发器(20)设置在所述两个辅助接水结构(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1)具有集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1)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的周向边沿连接的围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围板之间形成所述集水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32)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围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从所述进风面板(10)的周向内壁向内延伸至所述接水盘(21)的竖直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引流结构(32)设置在所述缺口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32)包括倾斜设置的引流板及设置在所述引流板的两侧的立板。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1)处设置有格栅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器,包括:进风面板(10),进风面板(10)包括进风口(11);蒸发器(20),设置在进风面板(10)的内侧,蒸发器(2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21);立式空调器还包括:辅助接水结构(30),设置在进风面板(10)的内侧壁上并位于蒸发器(20)的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辅助接水结构(30)位于接水盘(21)的上方,辅助接水结构(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结构(32),引流结构(32)与集水部(31)连通并朝向接水盘(2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进风面板上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收集、排出的问题。
【IPC分类】F24F13/22
【公开号】CN105485883
【申请号】CN201510811939
【发明人】潘龙腾, 丘晓宏, 陈圣文, 吴舸, 姚俊华, 李德清, 王朝新, 金海元, 孟宪运, 曾辉, 张永成, 曾庆和, 温骊, 臧允舒, 林裕亮, 杨杰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