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060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专利说明】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调节器为用于将室内的空气根据用途、目的而维持在最适合的状态的家电设备。例如,夏天将室内调节为清凉的制冷状态,冬天将室内调节为温暖的制热状态,并调节室内的湿度,从而将室内的空气调节为适宜的清净状态。[0003]详细地,空气调节器可驱动用于执行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及蒸发过程的冷冻循环,由此能够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运转。[0004]这种空气调节器根据室内机和室外机是否分离,可分为分离型空气调节器和一体型空气调节器,上述分离型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别分离,上述一体型空气调节器将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室外机包括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包括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0005]在冷冻循环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功能,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相反,在冷冻循环执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的功能,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起到蒸发器的功能。[0006]另一方面,在上述室外机的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空气调节器的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多个控制部件。在上述空气调节器驱动的过程中,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可能产生很多热。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发热温度可达到约70?80°C。[0007]根据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在未能充分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情况下,出现了上述控制部件发生故障的现象。由此,存在空气调节器的功能(热交换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或空气调节器发生故障的问题。[0008]为了冷却这种电子部件单元,现有的空气调节器使用了在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配置导热性高的基板并借助外部空气来实现热交换的装置(散热器,heat-sink)。[0009]但是,这种散热器方式在外部空气温度非常高(例如,约50°C)的区域存在这种散热器方式的效果受到限制的问题。[0010]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最近正在介绍如下技术,S卩,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设置冷冻循环的制冷剂所流动的冷却装置,使制冷剂和电子部件单元之间实现热交换,由此实现电子部件单元的冷却。作为一例,上述冷却装置可包括制冷剂管。[0011]另一方面,上述冷却装置维持与电子部件单元相结合的状态,而在需要修理上述电子部件单元或要更换控制部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去除上述冷却装置或制冷剂管,且在修理或更换作业结束后需要重新组装上述冷却装置或制冷剂管,并重新填充制冷剂等,因此作业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0012]本发明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冷却电子部件单元的空气调节器。[0013]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0014]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上述散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0015]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件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之间。[0016]并且,还包括固定引导部,上述固定引导部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用于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从上述传热板隔开。[0017]并且,上述固定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相结合;以及第二引导部,从上述第一引导部弯折并延伸,并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0018]并且,还包括间隔件,上述间隔件结合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之间。[0019]并且,还包括多个结合引导部,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0020]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之间的空间相结合。[0021]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构件,上述第一紧固构件使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上述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0022]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构件,上述第二紧固构件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上述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0023]并且,上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上述散热板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相结合的第一散热板及第二散热板。[0024]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第二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另一方向流动,以及转换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之间延伸,具有弯曲或弯折的形状;制冷剂依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转换管及第二冷却管中流动。[0025]并且,还包括插入部,上述插入部由上述散热板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上述第一冷却管或第二冷却管配置于上述插入部中。[0026]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主膨胀阀,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上述主膨胀阀;上述冷却管将通过上述主膨胀阀的制冷剂引向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路。[0027]并且,过冷却热交换器,经由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热交换器;以及过冷却分配器,设置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用于使制冷剂分流。[0028]另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发热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冷却管,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的一侧相结合,用于引导制冷剂的流动;散热板,收容上述冷却管,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传热板,设置在上述散热板和发热部件之间,用于从上述发热部件向上述散热板传热;固定引导部,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相结合;间隔件,用于隔开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上述固定引导部;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的结合;以及紧固构件,与上述散热板和传热板相结合,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相结合,并使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0029]并且,上述紧固构件包括: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0030]并且,上述发热部件包括电源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IPM,智能功率模块)。[0031]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发热部件以能够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一侧面;上述散热板以能够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另一侧面。[0032]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散热板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贯通部相结合;上述传热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并与上述散热板相接触。[0033]根据所提出的实施例,由于能够利用循环于冷冻循环的制冷剂热来冷却电子部件单元,因此,具有能够防止设在电子部件单元的控制部件的误动作,并能防止空气调节器发生故障的效果。[0034]并且,在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配置有用于设置发热部件的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的外侧配置有与上述传热板相接触的散热板及冷却管,从而在欲将电子部件单元外壳从冷却管分离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只分离散热板,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地对电子部件单元或冷却管提供售后服务的效果。[0035]并且,由于设置从电子部件基板向传热板延伸来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相结合的固定引导部,因此,具有能够防止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因在室外机的运转期间发生的振动而分离或受损的效果。[0036]并且,由于在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设有多个结合弓I导部来引导上述传热板的结合位置,因此,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使上述传热板容易地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并在相结合的状态下,上述传热板的位置能够得到固定。[0037]并且,由于电子部件单元外壳、传热板及固定引导部能够借助一个紧固构件相结合,并且,当要将电子部件基板从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分离时,只要分离上述一个紧固构件即可,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地实现电子部件单元的售后服务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38]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外观的图。[0039]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0040]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的系统图。[0041]图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0042]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0043]图6为沿着图4的1-1’进行切割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4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同思想的范围内容易地提出其他实施例。[0045]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外观的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0046]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室外机10,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室内机(未图示),配置于室内空间,用于调节室内空气。[0047]上述室外机10包括外壳11,上述外壳11形成外观,并内置有多个部件。上述外壳11包括:吸入部12,用于吸入室外空气;以及排出部13,被吸入的空气在进行热交换之后排出。作为一例,上述吸入部12可形成于上述外壳11的侧面部,上述排出部13可形成于上述外壳11的上面部。[0048]在上述外壳11的内部包括:多个压缩机110、112,用于压缩制冷剂;气液分离器280,从吸入于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的制冷剂中分离液体制冷剂;油分离器120、122,分别与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的一侧相结合,用于从上述压缩机110、112所排出的制冷剂中分离油;以及室外热交换器200,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0049]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气液分离器280及室外热交换器200可设置于上述室外机10的底座15的上侧。上述底座15构成上述室外机10的底面。[0050]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制冷剂管101,上述制冷剂管101引导在上述室外机10中循环的制冷剂即在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气液分离器280及室外热交换器200中流动的制冷剂。[0051]上述制冷剂管101包括冷却管105,上述冷却管105为了冷却电子部件单元300而与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一侧相结合。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室外机10的外壳11的内侧面相结合。对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的结构而言,将参照附图进行后述。[0052]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结构的系统图。[0053]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包括:多个压缩机110、112;以及油分离器120、122,配置于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的出口侦彳,用于从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所排出的制冷剂中分离油。[0054]上述多个压缩机110、112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压缩机110及第二压缩机112。可在上述第一压缩机110及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侧分别设置用于感测所压缩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114。[0055]并且,上述油分离器120、122包括:第一油分离器120,配置于上述第一压缩机110的出口侧;以及第二油分离器122,配置于上述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侧。[0056]上述空气调节器10包括回收流路116,上述回收流路116从上述油分离器120、122向上述压缩机110、112回收油。上述回收流路116可从上述第一油分离器120、第二油分离器122的各出口侧延伸并汇合,所汇合的流路能够与上述第一压缩机110、第二压缩机112的入口侧管相连接。[0057]在上述油分离器120、122的出口侧设有高压传感器125和流动转换部130,上述高压传感器125用于感测从上述压缩机110、112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高压,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将经由上述高压传感器125的制冷剂引向室外热交换器200或室内机侧。作为一例,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可包括四通阀。[0058]在上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从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流入。相反,在上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流动转换部130朝向室内机(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侧流动。[0059]在上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设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的出口侧的主膨胀阀(电子膨胀阀)260。当进行制冷运转时,上述主膨胀阀260完全开放,从而不执行制冷剂的减压作用。[0060]通过上述主膨胀阀260的制冷剂沿着上述冷却管105通过散热板331、333。S卩,在以制冷运转为基准时,上述冷却管105能够配置于上述主膨胀阀260的出口侧。[0061]上述散热板331、333可设在具有发热部件的电子部件单元,上述冷却管105能够与上述散热板331、333相结合。在上述冷却管105中流动的制冷剂会使上述发热部件冷却。[0062]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经由上述散热板331、333的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热交换器270;以及过冷却分配器271,设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入口侦牝用于使制冷剂分流。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起到中间热交换器的功能,在系统中循环的第一制冷剂和从上述第一制冷剂中分流的一部分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0063]其中,上述第一制冷剂为经由上述过冷却分配器271向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流入的制冷剂,上述第一制冷剂可被上述第二制冷剂过冷却。相反,上述第二制冷剂可从上述第一制冷剂吸热。[0064]上述室外机10包括过冷却流路273,上述过冷却流路273设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出口侧,使得上述第二制冷剂从上述第一制冷剂分流。并且,在上述过冷却流路273设有用于对上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过冷却膨胀装置275。上述过冷却膨胀装置275可包括电子膨胀阀(EEV,ElectricExpans1nValve)。[0065]上述过冷却流路273的第二制冷剂在向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流入并与上述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可向气液分离器280的入口侧流动。上述空气调节器10还包括用于感测通过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第二制冷剂的温度的过冷却排出温度传感器276。[0066]上述气液分离器280为在制冷剂向上述压缩机110、112流入之前,使气状制冷剂分离的结构。所分离的气状制冷剂可向上述压缩机110、112流入。[0067]在冷冻循环驱动的过程中,蒸发制冷剂可经由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向上述气液分离器280流入,此时,上述蒸发制冷剂与经由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第二制冷剂汇合后向上述气液分离器280流入。[0068]上述气液分离器280的入口侧可设有吸入温度传感器282,上述吸入温度传感器282用于感测将要被上述压缩机110、112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0069]另一方面,通过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第一制冷剂可通过室内机连接管279向室内机流入。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液管温度传感器278,上述液管温度传感器278设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出口侧,用于感测通过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的第一制冷剂的温度,即,被过冷却的制冷剂的温度。[0070]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包括形成多个列和级的热交换管201。作为一例,上述热交换管201能够以沿着横向形成两个列且沿着纵向形成多个级的方式具有多个,并且,多个热交换管201能够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0071]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还包括返回管205,上述返回管205与多个热交换管201的端部相结合,用于将在一热交换管201中流动的制冷剂引向另一热交换管201。上述返回管205可设有多个。[0072]上述空气调节器10还包括第一连接管210,上述第一连接管210从上述流动转换部130向构成上述多个热交换管201中的一个列的配管部(以下,称为第一列配管部)延伸。并且,上述第一连接管210包括多个第一分流管212,上述多个第一分流管212用于使制冷剂分流,使制冷剂向构成上述第一列配管部的多个制冷剂管流入。[0073]上述空气调节器10还包括第二连接管220,上述第二连接管220从上述第一连接管210分支,并向构成上述多个热交换管201中的另一列的配管部(以下,称为第二列配管部)延伸。并且,上述第二连接管220包括多个第二分流管222,上述多个第二分流管222用于使制冷剂分流,使制冷剂向构成上述第二列配管部的多个制冷剂管流入。[0074]在上述第一连接管210形成第一分流部218。上述第二连接管220可在上述第一分流部218处从上述第一连接管210分流。在上述第二连接管220设置有第一止回阀(checkvalve)225作为用来弓I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的“阀部件”。[0075]其中,上述“一方向”可理解为从上述第二连接管220向上述第一连接管210流动的方向。因此,当空气调节器10进行制冷运转时,可限制在上述第一连接管210中流动的制冷剂通过上述第一分流部218向上述第二连接管220流动。[0076]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多个分配装置230、232,以制热运转为基准,上述多个分配装置230、232使制冷剂分流,使制冷剂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流入。[0077]上述多个分配装置230、232包括:第一分配装置230,用于使制冷剂向上述多个返回管205分流;以及第二分配装置232,用于使制冷剂向上述多个热交换管201中的一部分配管分流。[0078]并且,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第二分流部238,上述第二分流部238用于向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和第二分配装置232分配制冷剂。[0079]当上述空气调节器10进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可经由上述第二分流部238向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及第二分配装置232分配,并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流入。[0080]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管240,上述多个第三连接管240从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向上述返回管205延伸。并且,上述第三连接管240包括多个第三分流管242,上述多个第三分流管242与多个返回管205相结合,用于使制冷剂向上述多个返回管205分流。[0081]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多个第四连接管250,上述多个第四连接管250从上述第二分配装置232向上述多个热交换管201中的一部分配管延伸。并且,上述第四连接管250包括用于使制冷剂分流的多个第四分流管252。[0082]上述室外机10还包括第二止回阀235,该第二止回阀235设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的一侧,作为用于引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的“阀部件”。以制热运转为基准,上述第二止回阀235能够设在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的入口侧。[0083]上述“一方向”可理解为从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向上述第三连接管240或第三分流管242流动的方向。因此,利用上述第二止回阀235,可以限制在上述第三连接管240或第三分流管242中流动的制冷剂向上述第一分配装置230流入。[0084]另一方面,上述空气调节器10还可以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290,上述室外温度传感器290配置于室外机,用于感测外部空气的温度。[0085]图4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的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沿着图4的1-1’进行切割的剖视图。[0086]参照图4及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300包括形成规定的内部空间的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部包括电子部件基板350及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的多个控制部件。上述多个控制部件可包括产生高温的热量的发热部件355。[0087]作为一例,上述发热部件355可包括电源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IPM,智能功率模块)。上述智能功率模块可理解为设置有用于控制功率的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功率装置的驱动电路及自保护功能的保护电路的模块。可将上述电源模块称为“功率元件”。并且,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可以为上述智能功率模块的一结构。[0088]若上述电源模块驱动,则根据设在上述电源模块的开关元件的开/关作用,可能产生大约70?80°C的热。[0089]除此之外,上述发热部件还可以包括微型计算机、逆变器、转换器、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整流二极管或冷凝器等。上述发热部件可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部。[0090]用于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的多个散热板331、333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相结合。上述多个散热板331、333包括第一散热板331及第二散热板333,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及第二散热板333以相互隔开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一个侧面。[0091]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形成有多个散热板结合部305、306,上述多个散热板331、333与多个散热板结合部305、306相结合。上述多个散热板结合部305、306被形成为使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部及外部彼此贯通。可称上述散热板结合部305、306为“贯通部”。[0092]上述散热板结合部305、306包括: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与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相结合;以及第二散热板结合部306,与上述第二散热板333相结合。[0093]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可以由热导率优秀的金属或导热性塑料(heattransmittableplastic)形成。上述导热性塑料理解为如下材料,该材料一同具有塑料所具有的性质即小的重量、自由的设计及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金属和陶瓷所具有的传热性质。作为一例,上述多个散热板331、333可由作为金属材料的铝形成。[0094]作为另一例,上述多个散热板331、333包括作为上述导热性塑料的、聚合了乙烯的聚乙烯(_[CH2CH2]n_)及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CNT)。上述导热性塑料与普通塑料相比,可具有100倍以上的导热性。[0095]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分别插入于上述散热板结合部305、306的内部。[0096]并且,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可通过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第二散热板结合部306能够相接触地与传热板340相结合。即,上述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第二散热板结合部306提供用于使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和传热板340相结合的空间部。[0097]在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分别形成有用于配置上述冷却管105的插入部332。上述插入部332以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至少一部分凹陷的方式构成,并能形成多个。并且,上述冷却管105能够具有弯折或弯曲的形状,从而能够与上述多个插入部332相结合。由于上述插入部332提供用于使制冷剂流动的流路,因此,可以称之为“制冷剂流路”。[0098]详细地,上述冷却管105包括:第一冷却管105a,引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第二冷却管105b,引导制冷剂向另一方向流动。[0099]并且,上述冷却管105还包括转换管105c,上述转换管105c结合在上述第一冷却管105a和第二冷却管105b之间。上述转换管105c为了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能够形成为弯曲或弯折的形状。[0100]作为一例,以空气调节器的制冷运转为基准,通过上述第一冷却管105a向上述第一散热板331流动的制冷剂向上述第二散热板333流动,从而执行冷却作用。[0101]并且,制冷剂经由上述转换管105c向上述第二冷却管105b流入,并依次通过上述第二散热板333及第一散热板331。在这过程中,制冷剂再次执行冷却作用。[0102]像这样,执行两次冷却作用的制冷剂可向上述过冷却分配器271侧流动。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产生的热的温度大约为70?80°C,而通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及主膨胀阀260的制冷剂的温度大约为30°C,因此,制冷剂能够有效地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0103]参照图6,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301的内部包括:电子部件基板350;发热部件355,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相结合,并产生规定的热;以及传热板340,以能够相接触的方式设在上述发热部件355,用于向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外部传递上述发热部件355的热。[0104]上述传热板340能够以大致紧贴的方式设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面。上述传热板340的一侧面能够与上述发热部件355相接触,另一侧面能够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第二散热板结合部306与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相接触。在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分离的状态下,当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外部观察时,能够从上述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上述第二散热板结合部306看到上述传热板340。[0105]上述发热部件355和传热板340可设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面和电子部件基板350之间。即,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可配置于从上述传热板340隔开的位置。并且,上述发热部件355可位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和传热板340之间。[0106]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还包括固定引导部360,上述固定引导部360用于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固定于从上述传热板340隔开的位置。上述固定引导部360可以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和传热板340相结合,并能设在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的两侧。[0107]详细地,上述固定引导部360包括:第一引导部360a,借助固定装置362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相结合;以及第二引导部360b,从上述第一引导部360a弯折并延伸,并借助第一紧固构件371与上述传热板340相结合。[0108]上述固定装置362为用于使上述第一引导部360a和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在彼此隔开的状态下得到固定的装置,因此可以称之为间隔件(spacer),并且,上述固定装置能够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在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及固定引导部360的第一引导部360a之间。[0109]借助上述固定引导部360,上述电子部件基板350即使在与上述传热板340相隔开的状态下也能容易地固定于上述传热板340。[0110]上述第一紧固构件371理解为用于使上述固定引导部360及传热板340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相结合的紧固构件。详细地,上述第一紧固构件371通过贯通上述固定引导部360及传热板340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相结合。[0111]即,上述固定引导部360、传热板340及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能够借助上述第一紧固构件371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例,上述第一紧固构件371可包括螺纹构件。[0112]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340的结合的结合引导部365。上述结合引导部365可设在上述传热板340的两侧。[0113]上述结合引导部365呈弯折的形状。并且,上述结合引导部365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上述电阻部件外壳301的内侧面相结合,剩余部分与上述传热板340的侧面部相结合。[0114]上述传热板340能够可分离地插入于由两个结合引导部365形成的内部空间。作为一例,上述传热板340能够以滑动的方式与上述两个结合引导部365的内侧空间相结合或从上述两个结合引导部365的内侧空间分离。[0115]上述传热板340被上述结合引导部365支撑,从而能够防止向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脱离。[0116]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301的外部设有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以能够接触的方式设在上述传热板340,用于向上述冷却管105传递上述发热部件355的热。即,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能够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外侧面。[0117]由于第一散热板331及第二散热板333的结合结构相同,因此,以上述第一散热板331为基准进行说明。[0118]上述第一散热板331插入于上述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从而与上述传热板340的一面相接触。此时,上述传热板340紧贴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面,且不会向上述第一散热板结合部305的外侧突出。并且,上述传热板304的两侧部能够被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内侧面支撑。即,只有上述第一散热板331是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外侧的结构。[0119]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和传热板340能够借助第二紧固构件373来结合。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理解为用于使上述第一散热板331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相结合的紧固构件。[0120]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贯通上述第一散热板331来与上述传热板340相结合。作为一例,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可包括螺纹构件。[0121]若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分离,则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可从上述传热板340分离。即,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可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分离。[0122]当为了向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或冷却管105提供售后服务(修理或更换)而要分离上述冷却管105时,若分离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则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可从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分离。因此,能够仅分离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并容易地提供售后服务。[0123]并且,若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的售后服务结束,则可以利用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使上述第一散热板331和传热板340相结合,因此,具有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的组装变得容易的效果。[0124]并且,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能够利用相对少数的紧固构件来构成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的冷却装置的效果。[0125]对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单元300的冷却作用进行简单说明。[0126]当上述室外机10运转时,由于上述电源模块等发热部件355的驱动而产生高温的热。所产生的热可以通过上述传热板340向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传递。[0127]由于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由铝或导热性良好的传导性塑料构成,因此,能够迅速吸收从上述发热部件产生的热,由此,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温度可以上升。[0128]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器运转的过程中,制冷剂循环被驱动,且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200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上述主膨胀阀260并沿着上述冷却管105流动,从而向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内部流入。[0129]相对地,在低温的制冷剂通过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内部的过程中,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可迅速被冷却。S卩,由于约30°C的制冷剂和约70?80°C的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之间的温度差,能够有效地实现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的冷却。[0130]从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排出的制冷剂可通过上述过冷却分配器271向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70流入。[0131]以下,对更换或修理电子部件单元300或冷却管105时的操作方法进行简单说明。[0132]如上所述,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借助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相结合。[0133]若解开上述第二紧固构件373而使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从上述传热板340分离,则上述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从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301分离。即,即使在不进行其他操作的情况下,与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相结合的冷却管105也能够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分离。因此,所分离的冷却管105或电子部件单元外壳301能够容易地得到售后服务。[0134]若对上述电子部件单元300或冷却管105的售后服务结束,则能够按上述说明的逆序轻而易举地组装冷却管105及第一散热板331、第二散热板333。【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其包括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用于驱动制冷剂循环,冷却管,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的一侧相结合,制冷剂在该冷却管中流动来冷却上述电子部件单元;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包括:电子部件单元外壳,形成有贯通部,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上述控制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传热板,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控制部件,并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散热板,通过上述贯通部以能够接触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传热板,上述冷却管结合在该散热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上述散热板支撑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件配置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传热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引导部,上述固定引导部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用于使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从上述传热板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相结合;以及第二引导部,从上述第一引导部弯折并延伸,并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件,上述间隔件结合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第一引导部和上述电子部件基板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结合引导部,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传热板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多个结合引导部之间的空间相结合。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构件,上述第一紧固构件使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上述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固定引导部及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构件,上述第二紧固构件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上述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贯通部包括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上述散热板包括分别与上述第一贯通部及第二贯通部相结合的第一散热板及第二散热板。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一方向流动,第二冷却管,引导制冷剂向另一方向流动,以及转换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之间延伸,具有弯曲或弯折的形状;制冷剂依次在上述第一冷却管、转换管及第二冷却管中流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部,上述插入部由上述散热板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上述第一冷却管或第二冷却管配置于上述插入部中。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主膨胀阀,设置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侧,当进行制冷运转时,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中冷凝的制冷剂通过上述主膨胀阀;上述冷却管将通过上述主膨胀阀的制冷剂引向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路。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却热交换器,经由上述散热板的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热交换器;以及过冷却分配器,设置在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的入口侧,用于使制冷剂分流。16.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部件单兀外壳;电子部件基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部,发热部件结合在该电子部件基板上;冷却管,与上述电子部件基板的一侧相结合,用于引导制冷剂的流动;散热板,收容上述冷却管,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传热板,设置在上述散热板和发热部件之间,用于从上述发热部件向上述散热板传执.固定引导部,与上述传热板的两侧相结合;间隔件,用于隔开上述电子部件基板和上述固定引导部;多个结合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用于引导上述传热板的结合;以及紧固构件,与上述散热板和传热板相结合,用于使上述散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外侧面相结合,并使上述传热板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相结合。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构件包括:第一紧固构件,贯通上述传热板来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相结合;以及第二紧固构件,贯通上述散热板来与上述传热板相结合。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部件包括电源模块。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发热部件以能够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一侧面;上述散热板以能够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传热板的另一侧面。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板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的外部与上述电子部件单兀外壳的贯通部相结合;上述传热板设置在上述电子部件单元外壳的内侧面,并与上述散热板相接触。【文档编号】F24F11/02GK104456722SQ201410471473【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发明者】李学珍,金泰杰,张硕训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