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5472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缩机、进风管道以及沿管道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进风管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进风管道外侧设有吸热片,所述吸热片位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所述吸热片附近设有风机;所述进风管道靠近冷凝器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并与烘干机进风口连通;所述压缩机分别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以及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之间设有膨胀阀;所述蒸发器正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排水泵。该装置成本低、效率高且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
【专利说明】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属于烘干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烘干机也叫干燥设备或干燥机,现有的烘干机通常通过热风炉将环境空气加热至适当温度,将加热后的空气输送到烘干室,对需要干燥的物品(如粮食等)进行除湿处理。
[0003]但在高温湿热地区(例如海南等),环境空气的湿度非常大,将环境空气直接输送到烘干室对物品除湿的效果不佳,而热风炉往往采用燃油、柴火或其他易燃材料等产生动力,消耗的能源较多,不但增加了烘干机的生产成本,而且污染了环境。另外,热风炉的寿命只有2?3年,但销售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也亟需廉价的替代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能够提高烘干机的烘干效率且成本较低、节能环保的为烘干机产生干燥风的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包括压缩机、进风管道以及沿进风管道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进风管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分别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以及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之间设有膨胀阀;所述进风管道靠近冷凝器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并与烘干机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道靠近蒸发器的另一端形成连通环境空气的进风口 ;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进风管道外侧壁紧贴有吸热片,还包括有可将自然风或热风引流经过吸热片的风机。
[0006]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实质上就是要创造一个条件,让具有适当温度的低相对湿度的空气流经待烘干物品,以快速带走水分,其工作过程如下:
[0007]I)在烘干机的主风机作用下,环境空气进入进风管道,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降温,将空气中的部分水分凝露析出得到低温低相对湿度的空气;
[0008]2)低温的低相对湿度的空气在吸热片和风机的作用下恢复室温,得到室温的低相对湿度空气;
[0009]3)压缩机把蒸发器吸收的热量交换给冷凝器,室温的低相对湿度空气在冷凝器的作用下加热,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并被输送至烘干机中。
[0010]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1]I)本实用新型利用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进行热交换,不但能够将环境空气降温除湿,而且除湿效率非常高,相比其他方法大幅度降低了除湿的能耗;另外,利用冷凝器将降温除湿得到的热量充分进行利用,不但有利于提高烘干机的干燥效率,而且降低了对空气升温所需的能耗,相对于热风炉加热更加绿色环保,尤其适合于高温高湿度的地区。
[0012]2)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降温除湿后的环境空气通过吸热片和风机迅速恢复到室温,从而利用压缩机的高热交换效率得到高温的低湿度空气,而所需的能耗仅仅为驱动压缩机和风机的电力消耗。本实用新型如果省去吸热片和风机,则仅能得到室温的低湿度空气。另外,与传统的热风炉加热仅能得到高温的环境空气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得到干燥的高温空气,而且能效比大大提高。
[0013]为了防止将从环境空气中凝露析出的水分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入到烘干机中,本实用新型在蒸发器正下方设置集水槽。另外,在气流的作用下,集水槽内会形成负压区,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集水槽内设置排水泵可以防止负压引起的集水槽排水口处的空气逆流。
[0014]为了进一步防止将从环境空气中凝露析出的水分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入到烘干机中,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三种技术方案之一:
[0015](I)所述进风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正下方,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进风管道的侧面上。
[0016](2)所述进风管道水平设置,所述蒸发器与吸热片之间的进风管道内设有透气的防水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防止集水槽内的水分被带至冷凝器中加热再蒸发至空气中。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挡板位于集水槽靠近冷凝器一侧的槽壁正上方。
[0018](3)所述进风管道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第一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蒸发器置于第一管道内;第二管道水平设置,所述冷凝器和吸热片分别安装在第二管道的内侧和外侧;第三管道位于第二管道的下方,第三管道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出口和第二管道的进口连通,所述集水槽位于第三管道的内侧底部。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管道的出风口低于第二管道的底部。
[0019]为了进一步增强吸热片对低温空气的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烘干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管道的另一端将烘干机的排风口排出的热风引流经过吸热片,所述排风管道产生的风流方向和风机产生的风流方向
基本一致。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天气,所述冷凝器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之间设置用于辅助加热进风管道内空气的热风炉。与传统的仅使用热风炉加热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更节约能源,得到的是高温干燥的空气而不是湿度较大的空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原理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原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进风管道2以及沿进风管道2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进风管道2内的蒸发器3和冷凝器4,蒸发器3和冷凝器4之间的进风管道2外侧壁紧贴有吸热片5,吸热片5附近设有风机6,风机6可将自然风(环境空气)引流经过吸热片5 ;进风管道2靠近冷凝器4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并与烘干机7的进风口连通;压缩机I分别与蒸发器3的冷媒出口以及冷凝器4的冷媒进口连通,蒸发器3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4的冷媒出口连通,蒸发器3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4的冷媒出口之间设有膨胀阀9。
[0027]本实施例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将环境空气依次经过蒸发器3进行降温除湿、经过吸热片5进行恢复室温、经过冷凝器4进行升温后,得到载湿能力很强的高温干燥的空气,然后高温干燥的空气进入烘干机,均匀地通过待烘干的物品,待烘干的物品中的水分吸收了高温干燥的空气中的热能后迅速逸出并被气流带走。
[0028]本实施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蒸发器3正下方设有集水槽10,集水槽10内设有排水泵8。这样,可以防止将从环境空气中凝露析出的水分在气流的作用下带入到烘干机中。
[0029]本实施例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进风管道2水平设置,蒸发器3与吸热片5之间的进风管道2内设有透气的防水挡板(图1中未示出),该防水挡板用于防止集水槽10内的水分被气流带至冷凝器4中加热再蒸发至空气中。
[0030]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防水挡板位于集水槽10靠近冷凝器4 一侧的槽壁正上方。本实施例中防水挡板为固定在进风管道2内侧的一层或多层防水透气的无纺布。
[0031]为了进一步增强吸热片对低温空气的加热效果,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烘干机的排风口设置排风管道(图中未示出),烘干机的排风口与排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排风管道的另一端将烘干机的排风口排出的热风引流经过吸热片,而烘干机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道排出的热风风流方向和风机产生的风流方向要基本一致。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烘干机排放出的气体的余热。
[0032]为了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天气,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冷凝器4与进风管道2的出风口之间设置用于辅助加热进风管道2内空气的热风炉(图中未示出)。与传统的仅使用热风炉加热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得到的是高温干燥的空气而不是湿度较大的空气,而且本实施例的加热方式更节约能源。
[0033]实施例二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竖直设置,蒸发器3位于冷凝器4的正下方,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设置在进风管道2的侧面上。这样,即使不使用挡板,空气中凝露析出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下方的集水槽10中通过排水泵8排出,气流从进风管道2的侧面进入进风管道2后继续向上流动,因此不会将集水槽10中的水分带到冷凝器中再加热蒸发至空气中。
[0035]当然,本实施例的蒸发器3与吸热片5之间的进风管道2内也可以增加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防水透气的挡板。
[0036]实施例三
[003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一基础上的改进,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进行了偏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管道2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第一管道竖直设置,蒸发器3置于第一管道内;第二管道水平设置,冷凝器4和吸热片5分别安装在第二管道的内侧和外侧;第三管道位于第二管道的下方,第三管道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出口和第二管道的进口连通,集水槽10位于第三管道的内侧底部。
[0038]这样,对进风管道2的进风口偏置后,均衡了风阻,因此也不会将集水槽10中的水分带到冷凝器中再加热蒸发空气中。[003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进风管道以及沿进风管道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在进风管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分别与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以及冷凝器的冷媒进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进口与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之间设有膨胀阀;所述进风管道靠近冷凝器的一端形成出风口并与烘干机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管道靠近蒸发器的另一端形成连通环境空气的进风口 ;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进风管道外侧壁紧贴有吸热片,还包括有可将自然风或热风引流经过吸热片的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正下方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有排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正下方,所述进风管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进风管道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水平设置,所述蒸发器与吸热片之间的进风管道内设有透气的防水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挡板位于集水槽靠近冷凝器一侧的槽壁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其中第一管道竖直设置,所述蒸发器置于第一管道内;第二管道水平设置,所述冷凝器和吸热片分别安装在第二管道的内侧和外侧;第三管道位于第二管道的下方,第三管道分别与第一管道的出口和第二管道的进口连通,所述集水槽位于第三管道的内侧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风口低于第二管道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烘干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管道的另一端将烘干机的排风口排出的热风引流经过吸热片,所述排风管道产生的风流方向和风机产生的风流方向基本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烘干机的干燥进风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进风管道的出风口之间设有用于辅助加热进风管道内空气的热风炉。
【文档编号】F24H4/06GK203771688SQ201420055237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王志水 申请人:滁州奥岚格机械有限公司, 王志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