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6534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系统。为热交换系统:包括内部有冷媒流通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部设置在一空间之内,另一部从该空间伸出,处于空间之内的散热管路径上连接有若干热量采集器;处于空间之外的散热管路径上设有和散热管形成热交换的散热模块,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利用热传导的方式进行散热,不需要电能就可实现散热,具有节能的效果;2)本实用新型的冷媒在管道内循环,且在循环过程中带走空间内热量后,能在空间外进行散热,从而形成循环,其成本低;3)本实用新型采用热传导性能极好的热管作为导热装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散热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应用一需要散热的空间,且基本不需耗电的一种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类似大型机房的环境之中,由于里面的设备对温度有着严格要求,温度过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会损坏设备;而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散发热量,如不及时的进行散热,也会使空间的温度迅速提高。
[0003]现有的温度控制,是利用空调系统或者是风冷系统进行内外的热量的交换,从而达到控制设备运行环境温度的控制。
[0004]现有热量交换方式的缺点是:1.空调耗能——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2.风冷污染——风冷带入大量的灰尘,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人员的健康。3.空调的冷媒会污染大气层。4.设备运行需要大量的维护。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散热系统,以具备节能降耗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节电效果,通过热交换,且冷媒进行循环利用的一种散热系统。
[0007]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为热交换系统:包括内部有冷媒流通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部设置在一空间之内,另一部从该空间伸出,处于空间之内的散热管路径上连接有若干热量采集器;处于空间之外的散热管路径上设有和散热管形成热交换的散热模块,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0008]所述热量采集器具有以下结构:由若干热量采集模块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模块又由若干热量采集单片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单片内形成的结构满足:冷媒的流向和空间内进入热量采集单片内的热风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0009]所述热量采集单片具有以下结构:包括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冷媒输入口、冷媒输出口 ;
[0010]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形成的供热风流通的管路,冷媒输入口、冷媒输出口形成的供冷媒流通的管路,使两者的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0011]所述热量采集单片内设有热管及设置在热管上的散热鳍片。
[0012]所述空间内设有若干监测空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13]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
[0014]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
[0015]一种散热系统的工作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16]I)通过控制器预设空间温度;
[0017]2)通过设置在空间内的若干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空间内的温度,并将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内处理,如需要进行散热,首先开启热交换系统进行工作;
[0018]3)如热交换系统开启后不能满足温度要求,则开启空调系统进行散热;
[0019]4)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直至监测到的温度符合要求,关闭空调系统,然后关闭热交换系统;
[0020]5)重复 2)-4)步骤。
[00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利用热传导的方式进行散热,不需要电能就可实现散热,具有节能的效果;
[0022]2)本实用新型的冷媒在管道内循环,且在循环过程中带走空间内热量后,能在空间外进行散热,从而形成循环,其成本低;
[0023]3)本实用新型采用热传导性能极好的热管作为导热装置,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好的散热效果;
[0024]4)本实用新型的热量采集器由热量采集单片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可以根据空间大小,发热量来进行配置组合;
[0025]5)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这样热交换系统和空调系统相结合,在保证散热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I为热量采集器;2为热管;3为热量采集单片、4为散热模块;5为冷媒;6为散热管;7为循环泵。
[0028]图2为热量采集器的结构框图
[0029]图中11为冷媒输入口、12为冷媒输出口。
[0030]图3为热量采集单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31为热风进口、32为冷风出口、33为散热鳍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实用新型为热交换系统:包括内部有冷媒5流通的散热管6,所述散热管6 —部设置在一空间之内,另一部从该空间伸出,处于空间之内的散热管6路径上连接有若干热量采集器I ;处于空间之外的散热管6路径上设有和散热管6形成热交换的散热模块4,管道上设有循环泵7。
[0033]所述热量采集器I具有以下结构:由若干热量采集模块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模块又由若干热量采集单片3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单片3内形成的结构满足:冷媒5的流向和空间内进入热量采集单片3内的热风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0034]所述热量采集单片3具有以下结构:包括热风进口 31、冷风出口 32,冷媒输入口
11、冷媒输出口 12 ;
[0035]热风进口 31、冷风出口 32形成的供热风流通的管路,冷媒输入口 11、冷媒输出口12形成的供冷媒流通的管路,使两者的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0036]所述热量采集单片3内设有热管2及设置在热管2上的散热鳍片33。
[0037]所述空间内设有若干监测空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38]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
[0039]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
[0040]一种散热系统的工作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0041]I)通过控制器预设空间温度;
[0042]2)通过设置在空间内的若干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空间内的温度,并将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内处理,如需要进行散热,首先开启热交换系统进行工作;
[0043]3)如热交换系统开启后不能满足温度要求,则开启空调系统进行散热;
[0044]4)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直至监测到的温度符合要求,关闭空调系统,然后关闭热交换系统;
[0045]5)重复 2)-4)步骤。
[004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1、由热管2热量采集单片3组成的散热墙、散热天花采集机房内部空气中的热量并传导给热管2。2、高效热管2把热量采集器I收集到得热量快速、高效的传导到冷媒5。3、冷媒5把热管2传导的热量加载,并通过管路运输出去。4、管路通过循环泵7把有热量加载的冷媒5传输出去散热,并将散热完毕的冷媒5回流。5、热量散热模块4把冷媒5运输过来的热量散去,降低回流冷媒5的温度,促进和提高热管2的效率。
[0047]本实用新型可以和机房内现有的空调等设备联合使用,当本实用新型能满足要求时,关闭空调;当本实用新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适当开启空调加以辅助。
[0048]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在各种需要散热的场合,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灵活加以组合布置。
[0049]本实用新型各热量采集单片3并联的目的在于:使空间内的热风均匀的进入各热量采集单片3内,保证进入的热风和冷媒之间存在温度差,保证热交换的顺利进行;如果各热量采集单片3串联设置的话,因为热风和前级的热量采集单片3已经存在热交换,热风的温度已经下降,因此其和后级的热量采集单片3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并不明显,热量采集单片3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造成浪费;同时并联设置相比串联设置,其一次性进风量大,故其热交换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0050]本实用新型的各热量采集模块彼此之间可单独设置,这样启动热交换系统时,可根据需要启动对应的热量采集模块,关闭不需要的热量采集模块,这样进一步的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0051]另本实用新型内部空气流向是通过热量采集单片3控制,热风进口 31在机房内设备高温气体产生的上方,热风出口 32在机房内设备的进风口,这样形成循环并和冷媒5形成方向相同的流向。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为热交换系统:包括内部有冷媒流通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一部设置在一空间之内,另一部从该空间伸出,处于空间之内的散热管路径上连接有若干热量采集器;处于空间之外的散热管路径上设有和散热管形成热交换的散热模块,管道上设有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采集器具有以下结构:由若干热量采集模块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模块又由若干热量采集单片并联而成;各热量采集单片内形成的结构满足:冷媒的流向和空间内进入热量采集单片内的热风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采集单片具有以下结构:包括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冷媒输入口、冷媒输出口 ; 热风进口、冷风出口形成的供热风流通的管路,冷媒输入口、冷媒输出口形成的供冷媒流通的管路,使两者的流向相反,形成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采集单片内设有热管及设置在热管上的散热鳍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内设有若干监测空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
【文档编号】F24F11/02GK204100441SQ20142046170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朱飞 申请人:江苏申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