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961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空调器包括驱动机构,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面的面板体(11)和覆盖在开口面上的面板(12),驱动机构驱动面板(12)在开口面处运动,面板(12)包括:驱动机构驱动面板(12)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下方进风的第一进风口(40)的第一位置;驱动机构驱动面板(12)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上方进风的第二进风口(50)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进风方式单一,不能实现进风选择多样化的问题。
【专利说明】 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挂机面板的开合装置包括上面板、下面板、中框和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与上面板和中框连接,下面板与中框固定连接,上面板与下面板并不连接在一起。
[0003]上述空调器室内挂机面板的开合装置,不工作时,上面板呈关闭状态;工作时,传动装置的电机转动从而带动上面板打开,而下面板保持不动。该种空调器室内挂机面板仅能实现上面板运动,打开角度单一,不能实现进风的多样化,空调的调节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进风方式单一,不能实现进风选择多样化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空调器包括驱动机构,壳体包括具有开口面的面板体和覆盖在开口面上的面板,驱动机构驱动面板在开口面处运动,面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面板在第一位置时,与面板体形成至少下方进风的第一进风口 ;面板在第二位置时,与面板体形成至少上方进风的第二进风口。
[0006]进一步地,壳体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为上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为下出风口。
[0007]进一步地,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口出风,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出风口出风。
[0008]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上端,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
[0009]进一步地,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面板的上端与面板体贴合,面板的下端与面板体分离形成第一进风口 ;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时,面板的下端与面板体贴合,面板的上端与面板体分离形成第二进风口。
[0010]进一步地,面板具有与面板体完全贴合的第三位置。
[0011]进一步地,面板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侧挡板覆盖在面板两侧与面板体之间的间隙上。
[0012]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在面板体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与面板的下端铰接;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设在面板体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与面板的上端铰接;面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伸缩件伸出,第二伸缩件将面板的上端固定于面板体上,面板的下端与面板体之间形成第一进风口 ;面板位于第二位置是,第二伸缩件伸出,第一伸缩件将面板的下端固定于面板体上,面板的上端与面板体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
[0013]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齿条和驱动第一齿条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在面板体上,第一齿条的第一端与面板的下端铰接。
[0014]进一步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齿条和驱动第二齿条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安装在面板体上,第二齿条的第一端与面板的上端铰接。
[0015]进一步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在面板体上,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面板的下端铰接。
[0016]进一步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在面板体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面板的上端铰接。
[001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进风方向的多样化,对于室内空气的吸收效果会更好,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对于室温调节性能得到了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图1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实施例制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图3的空调器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壳体;11、面板体;12、面板;20、第一出风口 ;21、第一导风板;30、第二出风口 ;31、第二导风板;40、第一进风口 ;50、第二进风口 ;60、第一齿条;70、第二齿条;80、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和驱动机构。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面的面板体11和覆盖在开口面上的面板12,驱动机构驱动面板12在开口面处运动。面板12包括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面板12在第一位置时,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下方进风的第一进风口 40 ;面板12在第二位置时,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上方进风的第二进风P 50。
[002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面板12在面板体11上运动,如图1所示,当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面板12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下方进风的第一进风口 40。如图2所示,当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面板12与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上方进风的第二进风口 50。这样,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就实现了进风方向的多样化,对于室内空气的吸收效果会更好,进而使得空调器的对于室温调节性能得到了提升。
[0028]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面板12的上端与面板体11贴合,面板12的下端与面板体11分离形成第一进风口 40 ;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面板12的下端与面板体11贴合,面板12的上端与面板体11分离形成第二进风口 50。这样的结构便于制造和使用。优选地,面板12还包括面板12与面板体11完全贴合的第三位置。这样,在空调器停机时可以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器的内部。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 20和第二出风口 30,第一出风口 20为上出风口,第二出风口 30为下出风口。这样,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就实现了通过第一出风口 20上出风或者通过第二出风口 30下出风口或者第一出风口 20和第二出风口 30同时出风。
[0030]控制第一出风口 20出风和第二出风口 30出风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采用风道旋转设置或者在出风口处设置挡板就可以实现第一出风口 20出风或者第二出风口 30出风或者第一出风口 20和第二出风口 30同时出风。
[0031]如图1和图3所示,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口 20出风,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出风口 30出风。根据空气自身的特性,冷空气相对室温空气的密度较大,冷空气在室温空气中会沉降。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会上升。在空调器制冷时,第一出风口 20朝向室内的顶部出风,经过空调器冷却的冷空气就吹向室内的顶部。室内顶部的冷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沉降,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冷。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的密度较小,热空气在室温空气中会上升。而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相对室温空气会上升。在空调器制热时,第二出风口 30朝向室内的底部出风,经过空调器加热的热空气就吹向室内的底部。室内底部的热空气会在室温空气中自动上身,进而调节整个室内的温度变暖。
[0032]这样,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利用空气自身的特性对室内的顶部或者底部吹风就完成了整个室内温度的调节,避免了直接面向用户出风时造成的舒适性降低的问题,使得空调器可以舒适地调节室内温度。
[0033]如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 20设置在壳体10的上端,第一出风口20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第二出风口 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端,第二出风口 30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31。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31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空调器关闭时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尘效果;另一方面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31的调节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更加符合上述的第一出风口 20朝向室内的顶部出风、第二出风口 30朝向室内的底部出风,保障本实施例功能的实现。
[0034]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在空调器制冷时,第一出风口 20朝向室内的顶部出风,则相应的使用第一进风口 40朝向室内的底部进风。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经冷却从第一出风口 20朝向室内的顶部吹出,在室内沉降热交换后再被朝向室内的底部的第一进风口 40吸入。经过这样的空气循环,室内的温度被有效的调节降低,保证了空调器的使用效率。同理,如图3和图4所示,在空调器制热时,空气从第二出风口 30朝向室内的底部吹出,在室内上升热交换后再被朝向室内的顶部的第二进风口 50吸入。室内的空气经过这样的循环,使得室内的温度被有效的调节升高。
[0035]上述的使用方式为本申请空调器的最佳实施方式。当然,在制冷模式时通过第二出风口 30吹冷风也是可行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实现该实施方式。同理,在制热模式时通过第一出风口 20吹热风也是可行的。
[0036]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2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80,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侧挡板80覆盖在面板12两侧与面板体11之间的间隙上。由于设置在面板12两侧设置的侧挡板80覆盖住了面板12两侧与面板体11之间的间隙,从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就不会从间隙内再被吸入进风口,有效隔离开了出风口和进风口。这样,可以保证上述利用空气循环进行室温调节地效果更佳,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使用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说,侧挡板80也起到了遮罩的作用,可遮挡用户从外看到空调器内部结构,使得空调器更加美观。
[0037]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设在面板体11上,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与面板12的下端铰接。第二驱动机构设在面板体11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与面板12的上端铰接。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伸缩件伸出,第二伸缩件将面板12的上端固定于面板体11上,面板12的下端与面板体11之间形成第一进风口 40。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伸缩件伸出,第一伸缩件将面板12的下端固定于面板体11上,面板12的上端与面板体11之间形成第二进风口 50。这样,通过驱动机构操作面板12与面板体11配合就方便简单的实现了第一进风口 40或者第二进风口 50的打开。
[0038]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齿条60和驱动第一齿条60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安装在面板体11上,第一齿条60的第一端与面板12的下端铰接。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齿条70和驱动第二齿条70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安装在面板体11上,第二齿条70的第一端与面板12的上端铰接。上述的结构,便于实施,经济耐用。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伸缩件也可是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安装在面板体11上,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面板12的下端铰接。第二伸缩件是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安装在面板体11上,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面板12的上端铰接。当然,采用连杆机构也可以方便简单的实现上述伸缩件的功能。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驱动机构,所述壳体(10)包括具有开口面的面板体(11)和覆盖在所述开口面上的面板(12),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面板(12)在所述开口面处运动,所述面板(1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 所述面板(12)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下方进风的第一进风口 (40); 所述面板(12)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面板体(11)形成至少上方进风的第二进风口(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0)和/或第二出风口(30),所述第一出风口(20)为上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30)为下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出风口(20)出风,所述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出风口(30)出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上端,所述第一出风口(20)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所述第二出风口(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下端,所述第二出风口(30)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板(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面板(12)的上端与所述面板体(11)贴合,所述面板(12)的下端与所述面板体(11)分离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40);所述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面板(12)的下端与所述面板体(11)贴合,所述面板(12)的上端与所述面板体(11)分离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还具有与所述面板体(11)完全贴合的第三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2)的两侧设置有侧挡板(80),所述面板(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侧挡板(80)覆盖在所述面板(12)两侧与所述面板体(11)之间的间隙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与所述面板(12)的下端铰接;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与所述面板(12)的上端铰接; 所述面板(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伸缩件伸出,所述第二伸缩件将所述面板(12)的上端固定于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面板(12)的下端与所述面板体(1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40); 所述面板(1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伸缩件伸出,所述第一伸缩件将所述面板(1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面板(12)的上端与所述面板体(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齿条(60)和驱动所述第一齿条(60)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一齿条(60)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12)的下端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齿条(70)和驱动所述第二齿条(70)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二齿条(70)的第一端与所述面板(12)的上端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所述面板(12)的下端铰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面板体(11)上,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所述面板(12)的上端铰接。
【文档编号】F24F13/10GK204202121SQ201420640303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李松, 杨检群, 安智, 玉鼎, 游俊雄, 熊华祥, 廖岸辉, 徐远炬, 刘宝宝, 谭宋平, 吴秀滢, 梁勇超, 陈鹏宇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