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6958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系统,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空调系统,与风道系统连通,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一部分形成于空调系统中,且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空调系统内连通;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和风机系统,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形成于空调系统内的进风风道中,风机系统设置在所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所述空调系统内的连通处。其将传统空调器室内侧的制冷装置和风机系统都集成到室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侧的噪声,相比传统空调器,室内侧噪声可降低30%左右,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专利说明】
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使用连接管、电源线及通信线等接通。室内机内一般设置有蒸发器、室内风机系统以及必需的结构件和控制器;室外机内一般设置有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室外风机系统,以及必需的结构件和控制器。目前的家用分体式空调由于其室内机内设有制冷系统和风机系统,因此噪声大,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0003]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空调器噪声大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空调器室内侧噪声的空调器。
[0004]为达到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0005]风道系统,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
[0006]空调系统,与所述风道系统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空调系统中,且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空调系统内连通;
[0007]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和风机系统,所述制冷装置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空调系统内的进风风道中,所述风机系统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在所述空调系统内的连通处。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0009]槽状结构或管状结构的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制冷装置所在的进风风道连接,第二开口端指向所述空调系统内的换热装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0011]接水盘,位于所述进风风道内,且设置在所述制冷装置朝向所述空调系统底部的一侧,所述引流装置的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接水盘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端指向所述换热
目.0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第一出风风道和第二出风风道;
[0013]所述风道系统的进风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之间;
[0014]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
[0015]所述第二出风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遮挡组件;
[0017]所述第一遮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的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能够在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连通处运动;
[0018]所述第二出风风道与所述进风风道的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遮挡组件;
[0019]所述第二遮挡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的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能够在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连通处运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内壁和第一连接外壁,所述第一连接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一容置腔室;
[0021]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室内运动;
[0022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内壁和第二连接外壁,所述第二连接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二容置腔室;
[0023]所述第二遮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室内运动。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外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外壁连接。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远离所述空调系统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放置家电的预留空间。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27]显示系统,设置在所述预留空间内,所述显示系统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连接。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上;
[0029]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上。
[0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0031]上述空调器,将制冷装置和风机系统都设置在空调系统中,即相当于将传统空调器室内侧的制冷装置和风机系统都集成到室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侧的噪声,相比传统空调器,室内侧噪声可降低30%左右,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且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有效的利用了蒸发器换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将冷凝水引流到换热装置上,强化了换热装置的换热。同时,将家电结合到空调器的风道系统中,实现家电和空调器的一体化,减少了电器放置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
[0034]100风道系统;
[0035]110进风风道;I 1a进风口 ;
[0036]120出风风道;120a出风口 ; 121第一出风风道;121a第一出风口 ; 122第二出风风道;122a第二出风口;
[0037]130第一遮挡组件;
[0038]140第二遮挡组件;
[0039]200空调系统;
[0040]210制冷装置;
[0041 ]220风机系统;221第一风机系统;222第二风机系统;
[0042]230引流装置;
[0043]240换热装置;
[0044]300显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系统100,包括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空调系统200,与风道系统100连通,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的一部分形成于空调系统200中,且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在空调系统200内连通。空调系统包括制冷装置210和风机系统220,制冷装置210设置在形成于空调系统200内的进风风道110中,风机系统220设置在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在空调系统200内的连通处。
[0047]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使用时,空调系统200安装在室外环境中,风道系统100—部分安装在室内环境中,即风道系统100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室内环境中,风道系统100的另一部分可穿过墙体与空调系统200连通,穿出墙体的风道系统100的一部分形成于空调系统200中,且形成于空调系统200中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连通,从而实现室内侧空气在风道系统100中的流通。制冷装置210设置在形成于空调系统200内的进风风道110中,进风风道110用于将室内侧的空气引入到空调系统200中,优选的,制冷装置210设置在进风风道110与空调系统200的连接处,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与室内侧空气的换热。出风风道120用于将换热后的空气输送回室内侧换热区域内,风机系统220设置在进风风道110和出风风道120在空调系统200内的连通处,能够有效的将换热后的空气送回室内侧的换热区域中,提高室内侧空气的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将传统空调器室内侧的制冷装置210和风机系统220都集成到室外侧,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室内侧的噪声,与传统的家用空调器相比,室内侧噪声可降低30%左右,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0048]其中,制冷装置210包括蒸发器,风机系统220包括风机。
[0049I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200还包括槽状结构或管状结构的引流装置230,引流装置230的第一开口端与制冷装置210所在的进风风道110连接,第二开口端指向空调系统200内的换热装置240。
[0050]制冷装置210在换热时会产生冷凝水,传统空调器的冷凝水一般都没有有效利用,因此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本实施例中的引流装置230将制冷装置210换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引流到换热装置240上,强化了换热装置240的换热,相比传统的空调器换热装置的换热效果提升了30%左右,且由于有效的利用的冷凝水,因此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其中,换热装置240包括冷凝器。
[0051]值得说明的是,引流装置23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描述的形状,任何能够将制冷装置210换热产生的冷凝水引流到换热装置240上的结构均可以,如板状结构。
[0052]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系统200还包括:接水盘,位于进风风道110内,且设置在制冷装置210朝向所空调系统200底部的一侧,引流装置230的第一开口端与接水盘连接,第二开口端指向换热装置240。
[0053]接水盘设置在制冷装置210朝向所空调系统200底部的一侧,即设置在制冷装置210在使用时的下方,这样制冷装置210换热时产生的冷凝水就会聚集到节水盘中,引流装置230的第一开口端与接水盘连接,第二开口端指向换热装置240,能够有效的将接水盘中的聚集的冷凝水引流到换热装置上,避免冷凝水流出到外部带来的资源浪费,提高冷凝水的利用率。优选的,引流装置230的第二开口端设置有喷洒结构,从而将冷凝水均匀的浇淋到换热装置240上。
[0054]在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风道120包括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风道系统100的进风风道110形成于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之间。第一出风风道121和进风风道110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221。第二出风风道122和进风风道100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222。
[0055]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安装时第一出风风道121安装在墙体的上方,第二出风风道122安装在墙体的下方,进风风道110在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之间,这样室内侧空气经过制冷装置210换热后能够从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吹出来,实现上下两个风道出风,提高出风舒适度。优选的,在空调器制冷运行时,关闭第二出风风道122,将制冷后的空气从第一出风风道121吹出;在空调器制热运行时,关闭第一出风风道121,将制热后的空气从第二出风风道122吹出,实现冷风从上往下吹、热风从下往上飘的送风方式,提高了送风舒适度。
[005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风道121与进风风道110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遮挡组件130。第一遮挡组件130包括与第一出风风道121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运动活动连接的第一遮挡部,第一遮挡部能够在进风风道110和第二出风风道122的连通处运动。
[0057]第二出风风道122与进风风道110的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遮挡组件140。第二遮挡组件140包括与第二出风风道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的第二遮挡部,第二遮挡部能够在进风风道110和第一出风风道121的连通处运动。
[0058]第一出风风道121与进风风道110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遮挡组件130,第一遮挡组件130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遮挡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一遮挡部能够在进风风道110和第二出风风道122之间运动,即第一遮挡部能够在图1所示的C点和A之间运动,从而遮挡住进风风道110和第二出风风道122之间的缺口,使得经过制冷装置210的空气只能从第一出风风道121中送出,实现空调器的上出风。相似的,第二出风风道122与进风风道110的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遮挡组件140,第二遮挡组件140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遮挡部活动连接,使得第二遮挡部能够在进风风道110和第一出风风道121之间运动,即第二遮挡部能够在图1所示的C点和B点之间运动,从而遮挡住进风风道110和第一出风风道121之间的缺口,使得经过制冷装置210的空气只能从第二出风风道122中送出,实现空调器的下出风。若要实现空调器的上下同时出风,则控制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均收缩回图1中所示的C点。其中,为了简便设计,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均为遮挡板。
[0059]优选的,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一遮挡部通过第一滑道与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遮挡部通过第二滑道与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
[006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内壁和第一连接外壁,第一连接内壁和第一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一容置腔室。第一遮挡部的形状与第一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第一容置腔室内运动。
[0061 ]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内壁和第二连接外壁,第二连接内壁和第二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二容置腔室。第二遮挡部的与第二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第二容置腔室内运动。
[0062]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与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的方式是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腔室结构,第二遮挡部能够在腔室结构和进风风道110与第二出风风道122的连通处运动,从而达到遮挡第二出风风道出风的效果。相似的,第二遮挡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遮挡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63]优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的两端均设置有球体结构,球体结构的大小与第一容置腔室的大小相匹配,第一遮挡部通过球体结构与第一连接部滚动连接。第二遮挡部的两端也均设置有球体结构,球体结构的大小与第二容置腔室的大小相匹配,第二遮挡部通过球体结构与第二连接部滚动连接。这种设计相对设计滑道的结构来讲,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006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空调系统200还包括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其中第一电机与第一遮挡组件130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遮挡组件140连接。第一遮挡组件130中的第一遮挡部是在第一电机及其运动机构的牵引下从C点运动到A点的。相似的,第二遮挡组件140中的第二遮挡部是在第二电机及其运动机构的牵引下从C点运动到B点的。
[006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外壁和第二连接外壁连接。
[006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遮挡组件130和第二遮挡组件140之间可以没有公共点C,即第一遮挡组件130和第二遮挡组件140之间没有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相互的遮挡即可。但第一遮挡组件130和第二遮挡组件140之间没有连接时,若用户要求上下同时出风时,经过制冷装置210的空气很容易从第一遮挡组件130和第二遮挡组件140之间的缺口中吹出,这样室内侧空气的出风效果和换热效果均会受到影响,将第一连接外壁和第二连接外壁连接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室内侧空气的出风效果和换热效果。
[006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远离空调系统20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放置家电的预留空间。
[0068]目前,大多数家用电器都是独立成机的,如电冰箱、电视、空调、音响等,这些家电均需独立的摆放空间来摆放,这样占用了大量的室内空间,对于使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来说,特别不适用,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风道系统100的一侧设置有预留空间,该预留空间的大小尺寸可根据将要安装的电器或其他用具的大小来设置,将其他的家电或用具结合到空调器的风道系统100中,可以减少家电的占用面积,实现空调器和其他家电的一体化设计。
[0069]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系统300,设置在预留空间内,显示系统300的壳体与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连接。
[0070]本实施例中显示系统通过风道系统100与空调系统200连接为一体,实现显示系统和空调器的一体化设计。显示系统300的壳体与风道系统100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显示系统300的壳体可以与风道系统一体成型,也可以在后续安装时通过相关的连接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显示系统300包括电视机。
[007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风道121的第一出风口121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二出风风道122的第二出风口 122a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面上。
[0072]空调器安装使用时,显示系统300的壳体的第一端面设置上方,第二端面设置在下方,壳体的第一端面上设置第一出风口 121a,第一出风风道121输送的空气从第一出风口121a吹出,实现空调器的上出风。同理,壳体的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122a,第二出风风道122输送的空气从第二出风口 122a吹出,实现空调器的下出风。优选的,显示系统300的壳体的上侧和下侧均为中空通道,上侧的中空通道与第一出风风道121连通,下侧的中空通道与第二出风风道122连通,壳体上侧在显示系统300的显示面所在的一面上设置第一出风口,壳体下侧在显示系统300的显示面所在的一面上设置第二出风口,提高出风舒适性。其中,出风口 120a(包括第一出风口 12Ia和第二出风口 122a)为均匀分布的小孔,小孔的形状可以为长条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实现换热后空气的均匀出风,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且还有提高空调器美观的效果。
[0073]值得说明的是,进风风道110的进风口I 1a与显示系统300之间预留有特定的空间,便于室内侧空气送入进风风道110中。
[007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系统(100),包括进风风道(I 10)和出风风道(120); 空调系统(200),与所述风道系统(100)连通,所述进风风道(I 10)和所述出风风道(120)的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空调系统(200)中,且所述进风风道(110)和所述出风风道(120)在所述空调系统(200)内连通; 所述空调系统(200)包括制冷装置(210)和风机系统(220),所述制冷装置(210)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空调系统(200)内的进风风道中,所述风机系统(220)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110)和所述出风风道(120)在所述空调系统(200)内的连通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200)还包括: 槽状结构或管状结构的引流装置(230),所述引流装置(230)的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制冷装置(210)所在的进风风道(110)连接,第二开口端指向所述空调系统(200)内的换热装置(240) 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200)还包括: 接水盘,位于所述进风风道(110)内,且设置在所述制冷装置(210)朝向所述空调系统(200)底部的一侧,所述引流装置(230)的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接水盘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端指向所述换热装置(2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120)包括第一出风风道(121)和第二出风风道(122); 所述风道系统(100)的进风风道(110)形成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之间; 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进风风道(110)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风机系统(221); 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和所述进风风道(100)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风机系统(2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与所述进风风道(110)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遮挡组件(130); 所述第一遮挡组件(130)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的侧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的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能够在所述进风风道(110)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的连通处运动; 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与所述进风风道(110)的连通处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遮挡组件(140); 所述第二遮挡组件(140)包括与所述第二出风风道的侧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的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二遮挡部能够在所述进风风道(110)和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的连通处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内壁和第一连接外壁,所述第一连接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一容置腔室; 所述第一遮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室内运动;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内壁和第二连接外壁,所述第二连接内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外壁之间形成有弧形的第二容置腔室; 所述第二遮挡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室的形状相匹配,并能够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室内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外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外壁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远离所述空调系统(200)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放置家电的预留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系统(300),设置在所述预留空间内,所述显示系统(300)的壳体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和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道(121)的第一出风口(121a)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上; 所述第二出风风道(122)的第二出风口(122a)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面上。
【文档编号】F24F13/02GK105823125SQ20161017885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梁勇超, 李佩丽, 玉鼎, 陈鹏宇, 袁文昭, 陈宁, 杨喜, 吴胜, 董涛涛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