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58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电器,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灶具是普通家庭厨房中的必备电器,现有的灶具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炉头、锅架以及旋钮,基座包括叠置的底盘和面板,按钮和锅架均安置在面板上方。人们将锅具放置在锅架上,并通过操作旋钮来实现炉头点火和出焰,火焰穿过锅架并与锅底接触。现有的灶具中,按钮会设置在锅架周边,由于火焰散发的热量会向四周辐射,使得炉头在长时间出焰后导致辐射到按钮上的热量持续累加,进而使得按钮表面的温度较高,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人们在接触高温的按钮时容易造成烫伤,还影响按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具,通过在底圈上设置挡板来阻隔炉头出焰部与旋钮间的热辐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燃气灶具,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炉头、锅架以及旋钮,所述锅架包括底圈与脚架,所述锅架上设有隔离炉头与旋钮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底圈上。在原有锅架的结构上增设与底圈连接的挡板,通过挡板来阻隔炉头出焰部火焰向旋钮散发的热辐射,进而有效防止旋钮因热量积累而升高温度,确保人们触碰时不会烫伤,此外,还能减缓旋钮材质的老化速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锅架包括底圈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圈上的脚架,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底圈上并分别与两侧相邻脚架间预留装配间隙。多个脚架匹配协调,用于平稳支撑锅体,设置装配间隙既能为挡板装配提供较大空间,方便安装,还能利用装配间隙形成供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为炉头出焰部的火焰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防止出现因局部氧气不足而对锅体加热不均应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底圈为圆环,所述挡板设于两相邻脚架间,所述挡板竖向投影呈圆弧 状。板竖向投影与相邻脚架间的底圈部分均为匹配的圆弧状,方便两者连接加工,还能提高美观度。

作为优选,所述底圈和基座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由于挡板需要安置在炉头和旋钮之间,通过定位结构来确保锅架以预设姿态与基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底圈为方环,所述挡板设于拐角的一侧底圈上。当方环状底圈的一条边位于旋钮与炉头间时,挡板会连接在底圈拐角的一侧边上,确保射向旋钮的热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设于所述底圈的拐角处,所述挡板具有与方环拐角匹配的折角结构。当方环状底圈的拐角位于旋钮与炉头间时,挡板会连接在底圈拐角的一侧边上,确保射向旋钮的热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通过两个分置在其底边缘的触脚与所述底圈上表面固接,所述触脚与所述挡板、底圈围合形成气流通道。挡板通过触脚连接在底圈上,通过触脚将挡板垫高,并使得挡板与底圈间形成气流通道,为炉头出焰部的火焰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防止出现因局部氧气不足而对锅体加热不均应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长度与相邻脚架间的底圈长度之比大于0.5。通过调整挡板的长度来协调气流通道和遮挡热辐射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挡板厚度小于底圈宽度,使得挡板的底部能通过触脚完全搭接在底圈上,确保挡板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脚架顶端高于所述挡板顶端。挡板顶端低于脚架顶端设置,确保挡板不会因承受锅体重力而发生形变、弯折甚至破损,起到保护挡板的作用,此外,由于锅体搭接在脚架顶端,使得锅体与挡板顶端间形成气流通道,为火焰提供充足的氧气,减小挡板对火焰燃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锅架的结构上增设与底圈连接的挡板,通过挡板来阻隔炉头出焰部火焰向旋钮散发的热辐射,进而有效防止旋钮因热量积累而升高温度,确保人 们触碰时不会烫伤,还能减缓旋钮材质的老化速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此外,在挡板四周形成供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为炉头出焰部的火焰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防止出现因局部氧气不足而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并对锅体加热不均应的情况发生,甚至出现燃气燃烧不充分而外泄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结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环底圈式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方环底圈式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炉头,3、锅架,4、旋钮,5、底圈,6、脚架,7、挡板,8、装配间隙,9、定位结构,10、触脚,11、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燃气灶具,由基座1、安装在基座1上的炉头2、锅架3以及旋钮4组成,所述锅架3包括底圈5与脚架6,所述锅架3上设有隔离炉头2与旋钮4的挡板,所述挡板7设置于底圈5上。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挡板用于遮挡从炉头2上的火焰中散发的热量,所述挡板设置在锅架3上,所述锅架3包括环形底圈5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圈5上的脚架6,使得挡圈安装具有多种连接结构:

实施例一:所述挡板7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圈5上,并分别与两侧相邻脚架6间预留装配间隙8;

实施例二:所述挡板7一侧与所述脚架6连接,使得挡板7下部和另一侧均预留装配间隙8,形成气流通道11;

实施例三:所述挡板7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脚架6固接,使得挡板7和锅架3连接牢固,且 挡板7下部预留气流通道11;

实施例四:所述挡板7通过一侧边缘与脚架6固接,再通过底边缘与底圈5固接;

实施例五:所述挡板7为两块且分别与脚架6的两侧壁连接;

挡板7与锅架3间的连接位置包括但不仅限与上述实施例,只要满足挡板设置在炉头2和旋钮4间且挡板与锅架3连接的要求,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挡板7与锅架3连接时,具有多种连接方式:1、挡板7通过其边缘整体连接在锅架3的对应部件上,例如,按实施例二操作时,挡板7一侧壁为具有竖直连接面,挡板7通过竖直连接面整体贴合在脚架6的侧壁,实现整体连接,有效确保两者连接强度,在连接时,优选采用焊接方式,实现挡板7、锅架3分别加工再装配,简化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2、所述挡板7通过两个分置在其边缘的触脚10与所述锅架3表面固接,使得将挡板7和锅架3间隔设置,并形成气流通道11,通过缩减挡圈与锅架3间的接触面积来为气流通道11提供空间,例如,按实施例一方案操作时,挡板7通过设于其底边缘的触脚10架设在底圈5上,并使得挡板7与底圈5间隔设置,触脚10由挡板7外延并一体形成,通过缩减挡圈与锅架3间的接触面积来为气流通道11提供空间,并通过焊接方式固接触脚10与底圈5,并增加挡圈周边的气流通道11,确保炉头2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此外,所述触脚10的数量应根据挡板7所需的连接强度来增减,当挡板7体积、重量较大时应该增设触脚10数量,所述触脚10的设置位置应该根据挡板7与锅架3的连接结构来定,或设置在挡板7侧边缘或设置在挡板7底边缘,所述触脚10的的分布优选采用分置布局,确保挡板7受力均匀,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锅架3和基座1一般为分体结构,为了确保锅架3安装后挡板7始终位于炉头2和旋钮4间,所述底圈5和基座1上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9。所述定位结构9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结构一,在底圈5和基座1上分别设置匹配的卡扣,利用卡扣来限定底圈5与基座1连接时的姿态,卡扣包括可相互匹配卡接的凸起和凹槽(如图2所示);结构二, 将底圈5的轮廓设置为非对称形式,基座1上设置与所述底圈5轮廓匹配的安装工位,使得底圈5只能按预设姿态安装至基座1上,实现两者限位连接。所述定位结构9包括但不仅限于上述结构,只要能满足对挡板7的安装定位要求,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当底圈5与基座1间通过设置卡扣来实现定位连接时,所述底圈5的轮廓可以为多种对称式形状,例如圆形或者方形,底圈5中部的孔洞应满足套置炉头2的要求,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挡板7的位置应根据锅架3被定位后脚架6与旋钮4、炉头2间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在具体实施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方式一:当炉头2中心与旋钮4中心的连线穿过所述底圈5位于相邻脚架6间的区段时,所述挡板7应装配在位于两相邻脚架6间的底圈5区段上(如图3所示),优选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方案,并结合触脚10结构实现在挡板7四周均形成气流通道11。

方式二:当炉头2中心与旋钮4中心的连线与一位于底圈5上的脚架6邻近时,所述挡板7应装配在邻近脚架6的相近侧,优选采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方案。

方式三:当炉头2中心与旋钮4中心的连线与一位于底圈5上的脚架6重合时,优选采用实施例五中的结构方案,确保挡板7有效阻隔炉头2射向旋钮4的热量。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挡板7竖向投影应该与底圈5的对应区段轮廓相匹配,既确保挡板7底边缘与底圈5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度,便于固接装配。当底圈5为方环时,由于挡板7安装位置不同,使得挡板7的竖向投影也会呈多种形式,当挡板7位于方环的一侧边上时,挡板7的竖向投影为直线状,当挡板7位于方环的拐角处时,挡板7的竖向投影为L形(如图4所示);此外,挡板7与方环形底圈5连接时,还应注意脚架6的安装位置,当脚架6位置与挡板7重合时,可以将挡板7分割为两块并间隔脚架6分别安装。

当挡板7安装在底圈5上时,具有多种连接结构:

结构一,挡板7的底边缘通过触脚10固接在底圈5的上表面,触脚10的下表面与底圈5上 表面贴合,由于挡板7竖向投影和底圈5对应区段轮廓匹配,无需对触脚10的位置进行限定;此外,所述挡板7厚度小于底圈5宽度,使得触脚10的下表面能完整抵触在底圈5的表面上,确保两者接触面积,以获得较好的连接强度。

结构二,挡板7通过其侧壁的下边缘匹配贴合在底圈5的侧壁上,挡板7也可以通过触脚10的侧壁与底圈5侧壁连接,实现挡板7与底圈5固接。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挡板7长度与相邻脚架6间的底圈5长度之比大于0.5。通过调整相邻脚架6间距以及挡板7的横向长度均能调节前述长度比,当挡板7较大时,气流通道11较小,但遮挡热辐射效率高,当挡板7较小时,则气流通道11较大,但遮挡热辐射效率低。在设计时,挡板7的长度应满足遮挡炉头2向旋钮4进行热量传递的要求,具体体现为,炉头2的出焰部在出焰后形成一个圆柱状的火焰区域,挡板7的长度应该满足火焰区域的两侧边缘火焰散发出的热量不能直接辐射至旋钮4的对应侧边,确保火焰不会对旋钮4进行热量直线辐射,当挡板7位置越接近旋钮4时,挡板7长度趋近于旋钮4直径,当挡板7位置越接近炉头2时,挡板7长度趋近于火焰区域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脚架6顶端高于所述挡板7顶端,起到保护挡板7的作用和预留气流通道11的作用。优选法方案,挡板7的下边缘应低于炉头2出焰部,挡板7的上边缘高于炉头2出焰部且不高于脚架6顶端,使得挡板7在竖向覆盖炉头2出焰部,有效提高隔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