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5827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装置通常为吹风型,即采用强制对流换热方式对室内空间进行温度调节。该种方式能够快速改变室温,传热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对流换热造成的吹风感较强,且运行噪音较大,易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使用体验。

辐射空调主要采用辐射面板与外界环境进行辐射换热,从而达到调节室温的目的。辐射换热形式无需强制气流流动,具有舒适、静音、无风感等优点。但是,由于辐射换热启动较慢,在开机后较长时间内,辐射面板无法达到用户设定温度,难以做到即开即停。

将强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方式相结合,能够使空调器兼具辐射换热的舒适性以及对流换热的高效性,目前该种结合式空调应用较少。该空调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辐射面板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热惰性,温度会变得很高或很低,从而加热或冷却位于辐射面板背侧的换热器,尤其是在进风口与换热器距离较远,或风阻较大、风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过换热器的空气温度变化不大,使换热器内的换热媒介无法发生正常相变,从而导致空调制热或制冷量不足。

中国专利文献CN103314259A公开了一种具有辐射制热、热风制热和冷风制冷模式的空调器。该空调器将辐射面板的辐射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并联设置。当转换为热风制热运转模式时,高温换热媒介不流向辐射面板的热交换器,而仅流向室内热交换器,从而解决辐射热交换器表面温度不降低的问题。但该空调器的可选模式较少,无辐射制冷模式,当室内温度降至设定温度后,仍需采用冷风制冷模式维持室内低温,吹风感较强,且能耗较高,不利于提高空调器使用舒适度及满足节能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目的在于,解决靠近辐射面板设置的换热器中换热媒介无法正常相变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形成于其一侧壁面上的辐射面板、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纳腔体,所述辐射面板用于与环境进行辐射换热;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体相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并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竖向设置,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不同的竖向高度处。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的竖向中部,在所述辐射面板上、位于所述进风口的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的竖向中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风机。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直板或折板的结构形式,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纳腔体划分为位于上部的上气流通道和位于下部的下气流通道;

所述进风口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气流通道相连通的上进风口,所述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上靠近所述隔板处;所述进风口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下气流通道相连通的下进风口,所述下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上靠近所述隔板处;

所述出风口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竖向上方的上出风口、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下进风口竖向下方的下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间隔设置,将所述容纳腔体分隔为所述上气流通道、所述下气流通道和隔离部;所述上气流通道和所述下气流通道的竖向长度均不大于所述外壳竖向高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上气流通道内由所述上进风口至所述上出风口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换热器和上风机,所述下气流通道内由所述下进风口至所述下出风口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换热器和下风机。

优选地,所述上换热器和所述下换热器均为直板或折板的结构形式,所述上风机和所述下风机均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为格栅状、百叶状或圆孔状开口。

优选地,所述辐射面板设置为直板或曲面板结构,所述辐射面板的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部的一侧还包覆设置有保温材料。

优选地,所述辐射面板和所述换热器之间连通设置有用于传导传热媒介的传热通道;所述传热通道将所述辐射面板与所述换热器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

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器室内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将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相结合,在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换热器,有利于缩短由进风口至换热器之间的风道的长度,减小辐射面板的过高或过低温度对于进风气流温度的影响,从而保证换热器内的传热媒介能够正常相变,保证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或制热量充足。

2、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的竖向中部,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和下方,可使比重较小的热风由较低处的出风口进入室内,使比重较大的冷风由较高处的出风口进入室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出风高度,有利于热风落地/快速降温,从而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效率,优化空调器室内机的调温效果。

3、采用所述隔板隔断/缩短风道,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处于高温/低温状态的辐射面板对于其背侧的气流温度的影响,保证换热器内传热媒介的正常蒸发或冷凝,从而保证发挥空调器室内机制冷量或制热量充足,提高空调器室内机的调温能力。

4、包括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空调器能够快速调节室内温度,出风高度可调,静音及节能效果好,使用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实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实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实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实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辐射面板;2、风机;21、上风机;22、下风机;3、换热器;31、上换热器;32、下换热器;4、容纳腔体;41、上气流通道;42、下气流通道;43、隔离部;5、隔板;6、进风口;61、上进风口;62、下进风口;7、出风口;71、上出风口;72、下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后文所说的“上部”指的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较高处的位置;“下部”指的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较低处的位置。

如图1-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形成于其一侧壁面上的辐射面板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容纳腔体4,所述辐射面板1用于与环境进行辐射换热;在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体4相连通的进风口6和出风口7;

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4内,并靠近所述进风口6设置。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既包括用于与环境辐射换热的辐射面板1,又包括用于对流换热的换热器3,使得其能够将辐射换热与对流换热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在开机后,主要通过对流换热方式使室内温度迅速达到设定值,满足用户取暖或制冷需要。而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稳定运行后,主要采用辐射换热方式进行室温调节,静音效果好,无风感,使用舒适度高。

通常地,在空调器室内机进入稳定运行后,辐射面板1的温度通常保持在较高/较低温度值,其与所述容纳腔体4之间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辐射换热,易使进入所述换热器3中的气流温度过高/过低,导致所述换热器3内换热媒介无法正常相变工作。此时,将所述换热器3靠近所述进风口6设置,缩短由进风口6至换热器3之间的风道长度,减小辐射面板1的过高或过低温度对于进风气流温度的影响,使得在制冷模式下,与换热器3换热的进风气流的温度不低于换热器3内传热媒介的沸点,在制热模式下,进风气流的温度不高于该传热媒介的沸点,从而保证换热器3内的传热媒介能够正常相变,保证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或制热量充足。

优选地,所述外壳竖向设置,所述进风口6和所述出风口7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不同的竖向高度处。竖向设置的所述外壳使得所述进风口6和所述出风口7的具体设置高度具有较大的可选范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进出风口高度。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口6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1的竖向中部,在所述辐射面板1上、位于所述进风口6的竖向上方和竖向下方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7。

所述出风口7设置于进风口6的上、下方,使得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可以从辐射面板1中间部位进风,从辐射面板1的上下两端出风。该设置方式一方面缩短了气流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通路长度,使气流温度受所述辐射面板1温度的影响变得更小,从而保证气流能够使得换热器3内的换热媒介正常相变。另一方面,所述出风口7上下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位于不同竖向高度处的出风口7。例如,制热时,使比重较小的热风由较低处的出风口7进入室内,从而使热空气能够直接作用于用户的实际活动区域,达到使热风落地的效果。在制冷时,可使比重较大的冷风由较高处的出风口7进入室内,冷风由上至下流动,为房间进行整体降温,优化空调器室内机降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3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4的竖向中部、与所述进风口6相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换热器3远离所述进风口6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风机2,所述风机2能够促使气流由所述进风口6向所述出风口7定向流动,并能提高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器3为直板或折板的结构形式,所述折板优选为V形结构。当所述换热器3为直板形式时,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平面正对所述进风口6设置,以有效增大所述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当所述换热器3为V形结构时,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正对所述进风口6设置,该种布置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进风风速分布,提高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器3的结构形式不局限于直板状和折板状,可以为其它任何有利于换热的结构形式。

优选地,所述风机2为离心风机或混流风机,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风机2的类型不局限于上述两种风机类型,也可以为能够加强换热、并促使气流由所述进风口6流向所述出风口7处的任意一种类型的风机。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容纳腔体4内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所述容纳腔体4隔断,划分为位于上部的上气流通道41和位于下部的下气流通道42。

所述进风口6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气流通道41相连通的上进风口61,所述上进风口61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1上靠近所述隔板5处;所述进风口6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下气流通道42相连通的下进风口62,所述下进风口62设置于所述辐射面板1上靠近所述隔板5处。

所述出风口7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上进风口61竖向上方的上出风口71,由所述上进风口61至所述上出风口71形成单向气流通道;所述出风口7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下进风口62竖向下方的下出风口72,由所述下进风口62至所述下出风口72形成另一单向气流通道。所述上进风口61和所述下进风口62的个数可以根据对具体进出风量的需要进行确定。

优选地,所述隔板5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5间隔设置,将所述容纳腔体4分隔为所述上气流通道41、所述下气流通道42和隔离部43;两个所述隔板5的设置将所述上气流通道41和所述下气流通道42的竖向长度缩短,使所述上气流通道41和所述下气流通道42的竖向长度均不大于所述外壳竖向高度的一半,可以进一步减小辐射面板1对于进风气流温度的影响,保证换热器3内换热媒介的正常相变、工作。

优选地,所述上气流通道41内由所述上进风口61至所述上出风口71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换热器31和上风机21,所述下气流通道42内由所述下进风口62至所述下出风口72方向依次设置有下换热器32和下风机22。所述上风机21驱动所述上气流通道41内的气体通过上换热器31换热后流出空调器室内机,所述下风机22驱动所述下气流通道42内的气体通过所述下换热器32换热后流出空调器室内机。相似地,所述上换热器31和所述下换热器32均优选但不局限于为直板或折板的结构形式,所述上风机21和所述下风机22均优选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但不局限于上述两种风机,任何其他可按照上述方向驱动气流流动以加强换热的风机均可使用。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6、所述出风口7、所述上进风口61、所述下进风口62、所述上出风口71和所述下出风口72均设置为格栅状、百叶状或圆孔状开口,以保证足够的进出风量,并满足用户对于进出风形式、进出风口外观的整体要求。

优选地,所述辐射面板1设置为直板或曲面板结构,更具体地,上述辐射面板1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室内装修风格进行改变,使得上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外形能够被设计为例如屏风型、壁画型或其他可以与室内装修相融合适配的形式,满足用户对于美观和个性的要求。所述辐射面板1的位于所述容纳腔体4内部的一侧还包覆设置有保温材料,以减少所述辐射面板1对容纳腔体4内气流的热量交换。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辐射面板1和所述换热器3之间连通设置有用于传导传热媒介的传热通道;所述传热通道将所述辐射面板1与所述换热器3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相连接。此处,串联方式指的是,传热媒介先流经所述辐射面板1的换热结构后,再流入所述换热器3内,供气流进行热量交换,最后流出至所述空调器室外机部分。并联方式指的是,传热媒介可以互不影响地、根据流量分配分别流入所述辐射面板1和所述换热器3,经过相变换热后,汇合进入空调器室外机。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具有以下运行模式:

更具体地,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一种较佳的运行设计为:

开机,为满足快速温升/温降效果,风机2较高转速运行;当室内温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后,风机2切换为较低转速运行或停止运行,此时,仅靠辐射面板1平衡室内负荷,从而达到舒适、节能、静音的效果。

在制冷模式下,刚开机时,可使所述上出风口71和所述下出风口72同时出风,保证快速降温效果。当空调器稳定运行后,关闭所述下出风口72,仅使用所述上出风口71出风。在达到预设温度后,风机2以较低转速运转或停止运行,以达到舒适、节能、静音的效果。

相应地,在制热模式下,刚开机时,可使所述上出风口71和所述下出风口72同时出风,保证快速升温效果。当空调器稳定运行后,关闭所述上出风口71,仅使用所述下出风口72出风。在达到预设温度后,风机2以较低转速运转或停止运行,以达到舒适、节能、静音的效果。

所述上出风口71和所述下出风口72有多种配合方式,不局限于上述配合方式。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不同的风机2形式、或将风道缩短/隔断,结合保温材料的使用,从而减小辐射面板1对换热器3的影响,保证换热器3内传热媒介的正常相态变化;通过所述上出风口71和所述下出风口72的配合使用,保证热风落地、热/冷风不吹人、以及快速温升/温降效果,做到即开即停;通过将辐射和强制对流结合,减小运行噪音,具有舒适、静音、无风感、节能的优点;同时该空调器室外机形式多样,辐射面板1可以为平板或为向外凸起的弧形板,整体厚度较薄(≤150mm),能够与室内装潢融合,且能够根据客户需要进行内机个数选择,进行模块化安装。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较佳的结构实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侧面为长方形或其他形状,所述外壳包括辐射面板1和内机后壳,所述辐射面板1和所述内机后壳形成容纳腔体4,所述容纳腔体4内布置管翅式换热器和风机2,内机内各部件具体摆放位置如图2所示,管翅式换热器为直板结构形式并设置于进风口6处,减小辐射面板1对管翅式换热器的影响。

辐射面板1上开有进出风口,可以为格栅、百叶、圆孔等形式,保证足够的进出风量,所述进风口6开在所述辐射面板1的中部,所述出风口7开在所述辐射面板1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辐射面板1与管翅式换热器串联,即换热媒介流过辐射面板1后再进入管翅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或者该辐射面板1与管翅式换热器并联,即换热媒介进入内机后根据流量分配分别进入辐射面板1和管翅式换热器,换热媒介相变换热后汇合进入室外机。

室内空气经过辐射面板1中部的进风口6进入空调器室内机,经过管翅式换热器之后,从辐射面板1的上出风口71和下出风口72出风。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较佳的结构实例二:

如图2所示,在所述结构实例二中,所述换热器3为V字形结构形式,以适应所述进风口6处的风速分布,增大换热效率。所述风机2分别设置于位于顶部和底部的所述出风口7处,且所述风机2为贯流风机。

所述结构实例二的其他部分与所述实例一相同。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较佳的结构实例三:

如图3所示,在所述结构实例二的基础上,所述容纳腔体4的中部设置有一个隔板5,所述隔板5隔断使风道缩短,在上气流通道41和下气流通道42内分别布置换热器3和风机2,所述换热器3为管翅式换热器且为直板形结构形式,所述风机2为贯流风机。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较佳的结构实例四:

如图4所示,在所述结构实例三的基础上,将所述隔板5数量增加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5将所述容纳腔体4分隔为所述上气流通道41、下气流通道42和隔离部43,从而进一步缩短风道长度。所述换热器为V形结构形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四个结构实例中:

该室内机的外形可以设计为屏风型、壁画型,所述辐射面板1可以为平板或为向外凸起的弧形板,辐射面板1整体厚度较薄(≤150mm)。且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内机个数,进行模块化安装。管翅式换热器排数≥1,可以为V字形,也可以为直板型,或者其他利于换热效果的形式。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