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41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空气清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在此公开一种空气清洁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清洁器是吸入并净化污染的空气然后排出经净化的空气的设备。例如,空气清洁器可包括将外部空气引入空气清洁器内的吹风机和可过滤空气中的例如灰尘、细菌的过滤器。

通常,空气清洁器被构造为净化例如家庭或办公室的室内空间。根据现有技术的空气清洁器,其问题是:由于其容量有限,因此其对整个室内空间内的空气的净化也有限。因此,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被净化,然而远离空气清洁器的空气则不被净化。

为了解决该问题,努力改善空气清洁器中设置的风扇的性能。然而,风扇产生的噪声随着风扇的吹风量增大而逐渐增大。因此,存在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最后,不方便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移动空气清洁器以便净化期望空间的空气。

现有技术的空气清洁器在于2012年7月3日公开的、且名为“aircleaner(空气清洁器)”的韩国公开文献第kr10-2012-0071992号中被公开,其在此通过援引而并入。根据该公开,壳体内部的空气清洁部件(例如风扇和过滤器)被安装在具有大体长方体的形状的空气清洁器的主体内。吸气端口形成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的侧部和下部,排气口形成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的上部。

根据该构造,因为被污染的空气从受限的方向、即从相对于空气清洁器的侧方和下方吸入,而存在吸入能力减小的问题。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的拐角部提供干涉吸入空气的结构阻挡。

另外,由于净化的空气不流向远离空气清洁器的空间,而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被净化,所以存在空气清洁功能有限的问题。也就是说,因为空气清洁器的内部被净化的空气仅沿一个方向排出,即仅向上排出。此外,因为空气清洁器的主体中仅设置一个吹风扇,所以存在吹风能力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包括: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具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产生从第一吸入口向第一排出口的气流;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具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产生从第二吸入口向第二排出口的气流;分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以及显示器,其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显示器中设置光源。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显示关于所述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还包括扩散器,所述扩散器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递到所述显示部,以及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联接到所述第一板的上侧的第二板,以及其中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优选地,空气清洁器还包括:支撑件,其设置为从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凸出并支撑所述扩散器。

优选地,所述显示部形成在所述扩散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还包括发光pcb和pcb壳体,所述光源安装在所述发光pcb上,所述发光pcb联接到所述pcb壳体,以及其中所述pcb壳体滑动地联接到所述第一板。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由透明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制成,以及所述显示器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在所述扩散器的外周表面中,所述扩散片散射通过所述扩散器传输的光。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由丙烯酸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以及所述显示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片,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片设置在所述扩散器的上侧或下侧至少其中之一,所述至少一个反射片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器。

优选地,空气清洁器还包括:发光支撑部,其包括安装槽,所述光源插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发光支撑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从所述光源沿径向向所述显示器延伸,以及所述扩散器的横截面积被构造为沿径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扩散器的厚度随着其从所述光源沿径向延伸而逐渐减小。

优选地,关于所述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包括关于室内空间中的空气清洁程度的信息。

优选地,所述光源输出多种颜色,以便设定室内空间中的空气清洁程度的级别,然后显示所述级别。

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led。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出口的上侧,以将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沿径向引导到所述空气清洁器的外部。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且其中:

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沿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第一吹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的第一风扇和第一引导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引导肋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分隔板以及联接到分隔板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分隔板以及联接到分隔板的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8沿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分隔板和第一排出引导件的配置状态的视图;

图12是图10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印制电路板(pcb)装置与第一板之间联接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和第一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示出从光源发出的光向根据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外部传输的状态的视图;

图17是示出从光源发出的光向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外部传输的状态的视图;

图18至图20是示出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空气流动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参照示例性附图被详细地描述。关于指代附图中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应注意的是,只要可能,相同的部件可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即使它们在不同的附图中被示出。而且,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当公知的相关构造或功能的特定描述被视为可引起对本发明的有歧义的描述时,这样的描述可被省略。

而且,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当描述部件时,如第一、第二、a、b、(a)、(b)或者相似的术语可在此使用。每个这样的术语并不用于限定对应部件的本质、规则或顺序,而是仅用于将对应的部件与其他部件进行区分。在描述任何部件“连接”或“联接”到另一部件的情况下,该部件可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或联接到另一部件。然而,将理解的是,另一部件可在这些部件之间“连接”或“联接”。

图1是示出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参照图1,根据该实施例的空气清洁器10包括产生气流的吹风装置或鼓风机100、200和调整吹风装置100、200中产生的气流的排出方向的流动调整装置或调节器300。吹风装置100、200可包括产生第一气流的第一吹风装置100和产生第二气流的第二吹风装置。

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例如,第二吹风装置200可设置在第一吹风装置10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在此情况下,第一气流是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下侧吸入的室内空气,第二气流是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上侧吸入的室内空气流。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形成其外观的壳体101、201。

即,壳体101、201可包括构成第一吹风装置100的外观的第一壳体101。第一壳体101可具有圆柱形。第一壳体101的上侧的直径可具有小于其下部的直径。即,第一壳体101可具有截头圆锥形状。

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分别被称为“第一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100”和“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200”。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在待清洁的空间中执行清洁空气的功能。第一吹风装置100可被称为“下部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或“下部模块或清洁器”,原因在于第一吹风装置100设置在空气清洁器10的下部,第二吹风装置200可被称为“上部空气清洁模块或清洁器”或“上部模块或清洁器”,原因在于第二吹风装置200设置在空气清洁器10的上部。流动调整装置300可被称为“流动调整模块或调节器300”或“流动控制模块300”。

第一壳体101可包括第一分离部101a,第一壳体101的两个部件可在该处被组装或拆卸。第一壳体101还可包括在第一分离部101a的相反位置设置的铰接部或铰链。两个部件可绕铰接部相对旋转。

当两个部件中的至少任何一个部件旋转时,第一壳体101打开并与空气清洁器10分离。锁定装置或锁可设置在两个部件联接的部分,即与铰接部相反的一侧。锁定装置可包括锁定凸出部或磁体或耦合器。第一吹风装置100的部件可通过打开第一壳体101来更换或维修。

第一壳体101可包括第一吸入部或吸入口102,空气可通过其沿径向吸入。第一吸入部102可包括贯穿第一壳体10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通孔。设置多个第一吸入部102。

多个第一吸入部102可沿着第一壳体101的外周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使得甚至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01沿任何方向执行空气吸入。即,空气可相对于沿竖直方向的中心线以360°方向吸入,且经过第一壳体101的内心。

因此,吸入的空气量可通过具有圆柱形的第一壳体101和沿第一壳体101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一吸入部102而增大。通过避免具有边缘部的立方体形状,例如现有技术的空气清洁器的壳体,对吸入空气的流阻可减小。

通过第一吸入部102吸入的空气可从第一壳体101的外周表面基本上沿径向流动。方向被限定如下。参照图1,竖直方向指的是轴向,而横向指的是径向。轴向可对应于第一风扇160和第二风扇260(以下描述)的中心轴线方向,即风扇的电机轴方向。径向指的是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周向指的是当绕轴向旋转时形成并且所具有的径向的距离为旋转半径的虚拟圆方向。

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基部20,其设置在第一壳体101的下侧并放置在地面上。基部20通过与第一壳体101的下端部沿向下方向分隔开而定位。基部吸入部或入口103形成在第一壳体101与基部20之间的空间中。通过基部吸入部103吸入的空气可沿向上方向流经吸入格栅110的吸入部112(见图2),吸入格栅110的吸入部112设置在基部20的上侧中或上侧处。

即,第一吹风装置100可包括多个吸入部102和基部吸入部103。室内空间的下部中的空气可通过多个吸入部102和基部吸入部103被容易地引入第一吹风装置100。因此,吸入的空气量可增大。

第一排出部或排出口105可形成在第一吹风装置100的上部处。第一排出部105可形成在第一排出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90的第一排出格栅195(见图8),第一排出格栅195可设置在第一吹风装置100中。第一排出引导件190可构成第一吹风装置100的上端部或上端的外观。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可沿轴向流动到上侧。

壳体101、201可包括构成第二吹风装置200的外观的第二壳体201。第二壳体201可具有圆柱形。第二壳体201的上部可具有小于其下部的直径。即,第二壳体201可具有截头圆锥形状。

第二导体201可包括两个部件和铰接部或铰链,它们可通过第二分离部201a组装或拆卸。第二壳体201可像第一壳体101一样可打开。第二壳体201可与第一壳体101相同或相似,且因此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第二吹风装置200的内部部件可通过打开第二壳体201而更换或维修。

第二壳体201的下端部的直径可小于第一壳体101的上端部或上端的直径。因此,在壳体101、201的大体形状中,壳体101、201的下横截面积可形成为大于上横截面积。因此,空气清洁器10可被稳定被支撑在地面上。

第二壳体201可包括空气通过其吸入的第二吸入部或吸入口202。第二吸入部202可包括贯穿第二壳体20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通孔。设置多个第二吸入部202。

多个第二吸入部202沿着第二壳体201的外周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使得甚至相对于第二壳体201的任何方向都可吸入空气。即,空气可相对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以360°方向吸入,且经过第二壳体201的内心。因此,通过具有圆柱形的第二壳体201和沿着第二壳体201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二吸入部202可增大吸入空气的量。通过避免具有边缘部的立方体形状,例如现有技术的空气清洁器的情况,对吸入空气的流阻可减小。

通过第二吸入部202吸入的空气可从第二壳体201的外周表面基本上沿径向流动。

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在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之间设置的分隔装置或分隔器400。通过分隔装置400,第二吹风装置200可被定位在第一吹风装置100的上侧处,并与其分隔开。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分隔装置400。

流动调整装置300可设置在第二吹风装置200的上侧。第二吹风装置200的空气流路可与流动调整装置300相对于气流的空气流路相通。经过第二吹风装置200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排出部305经由流动调整装置300的空气流路而排出到外部。第二排出部305形成在流动调整装置300的上端部上或上端部处。

流动调整装置300是可移动的。即,流动调整装置300如图1所示处于平躺状态(第一位置)于如图21所示处于倾斜状态(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如以下描述的。

显示空气清洁器10的操作信息的显示装置600设置在流动调整装置300的上部中或上部处。显示装置600可与流动调整装置300一起移动。

图2是示出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图2沿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第一吹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1的第一风扇和第一引导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引导肋的立体图。参照图2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吹风装置100可包括基部20和设置在基部2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的吸入格栅110。

基部20可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基部主体21和从基部主体21向上凸出并放置吸入格栅110的基部凸出部或凸出物22。基部凸出部22可放置在基部20的两侧。

基部主体21和吸入格栅110被基部凸出部22彼此分隔开。基部20与吸入格栅110之间可包括基部吸入部103,其构成空气的吸入空间。

吸入格栅110可包括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的格栅主体111和从格栅主体111的外周表面向上凸出的边缘部或边缘111a。借助格栅主体111和边缘部111a的构造,吸入格栅110可具有阶梯结构。

吸入格栅110可包括吸入部或入口112,其形成在边缘部111a上。吸入部112被构造为沿边缘部111a的外周向上凸出,并可沿周向延伸。吸入部112的内部形成多个吸入孔112a。另外,多个吸入孔112a可与基部吸入部103相通。

通过多个吸入孔112a和基部吸入部103吸入的空气可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第一过滤器120具有圆柱形形状并可具有过滤空气的过滤表面。经过多个吸入孔112a的空气可通过经过圆柱形的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表面而被引入第一过滤器120的内部。

吸入格栅110还可包括运动引导部或引导件113,其从格栅主体111的顶表面向上突出以向上或向下引导第一过滤器120的运动。运动引导件113可被构造为从格栅主体111的顶表面沿周向进一步突出的形状。即,运动引导件113可包括沿周向突出的倾斜表面。

沿周向可设置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运动引导件113。例如,如图4所示,可设置四个运动引导件113。然而,运动引导件113的数量不限于此。

格栅主体111还可包括凹槽部或凹槽114,其提供把手144(以下描述)可移动的空间。凹槽113构成格栅主体111的至少一部分,并可理解为格栅主体111的边缘部上没有形成吸入部112的部分。

第一吹风装置100可包括杠杆装置142,其设置在吸入格栅11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并可被使用者操作。杠杆装置142可设置为沿周向旋转。

杠杆装置142可包括具有大体环形形状并且可旋转的杠杆主体143。另外,在挂杆主体143中可形成多个切除部或切口,切除部布置或设置在与多个运动引导件113对应的位置。多个切除部145可以是形成在杠杆主体143中的通孔。

多个切除部145可沿杠杆主体143的周向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另外,每个切除部145可以是沿周向具有对应于杠杆主体143的外周表面的曲率的预定曲率的圆弧形(rounded,圆形)。

杠杆装置142被支撑在格栅主体111的上表面上。如果杠杆装置142被支撑到格栅主体111,多个运动引导件113可插入多个切除部145中。多个运动引导件113可通过穿过多个切除部145从多个切除部145向上突出。

每个切除部145的长度可形成为比运动引导件113的长度要长。因此,在运动引导件113被插入切除部145的状态下,杠杆装置142可旋转。另外,在杠杆装置142沿一个方向旋转的过程中,运动引导件113的一个端部或末端可与切除部145的一个端部或末端干涉,而运动引导件113的另一侧端部可与切除部145的另一端部或末端干涉。第二把手144设置在杠杆主体143的外周表面。

支撑第一过滤器120的支撑装置140设置在杠杆装置142的上侧。支撑装置140可包括联接第二把手144的第一把手141。使用者可抓住第一把手141和第二把手144,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杠杆主体143和支撑装置140。

杠杆装置142支撑该支撑装置140的下表面。可与运动引导件113接触的支撑凸出部或突出物(未示出)可设置在支撑装置140上。支撑凸出部从支撑装置14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设置在与运动引导件113对应的位置。所述支撑突出部具有沿着所述支撑装置140的圆周方向逐渐更向下凸出的倾斜表面。另外,支撑凸出部的形状可对应于运动引导件113的形状,且支撑凸出部可包括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形成为沿周向进一步突出。

运动引导件113逐渐凸出的方向和支撑凸出部形成的逐渐凸出的方向可彼此相反。例如,当运动引导件113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凸出时,支撑凸出部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凸出。

支撑凸出部可布置或设置在与切除部145对应的位置上。即,运动引导件113和支撑凸出部可布置或设置在被插入切除部145的位置上。

杠杆装置142和支撑装置140可一起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运动引导件113和支撑凸出部可互相干涉。如果支撑凸出部的上部和运动引导件113的上部彼此接触时(支撑凸出部的倾斜表面和运动引导件的倾斜表面面接触),杠杆装置142和支撑装置140被向上提升。另外,由支撑装置140支撑的第一过滤器120在向上移动时处于被联接到第一吹风装置100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支撑凸出部的上部和运动引导件的下部彼此接触(支撑凸出部的倾斜表面和运动引导件的倾斜表面的面接触被解除),或支撑凸出部与运动引导件113之间的干涉解除,杠杆装置142和支撑装置140可向下移动。另外,由支撑装置140支撑的第一过滤器120可处于第一过滤器120与第一吹风装置100分开的状态(解除状态)。

第一过滤器120可具有圆柱形形状,其具有敞开的上部。第一过滤器120可包括过滤器主体121和过滤器孔122,过滤器主体121具有圆柱形过滤器,其内部是空的;过滤器孔122形成为在过滤器主体121的上端部或上端是敞开的。过滤器抓握部或抓握件121a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21的上部或下部。空气通过过滤器主体121的外周表面引入过滤器主体121的内侧,并可通过过滤器孔122从第一过滤器120排出。

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其构成第一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更具体地,第一过滤器框架130可包括构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下部的第一框架131和构成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上部的第二框架132。

第一框架131可包括框架凹入部或凹陷131a,其具有凹入的形状。框架凹入部131a可构造为使得第一框架131的至少一部分凹入。框架凹入部131a可形成在与吸入格栅110的凹槽部114对应的位置。凹槽部114和框架凹入部131a提供供第一把手141和第二把手144移动的空间部或空间。第一把手141和第二把手144可位于该空间部中,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框架132可沿向上方向与第一框架131分隔开。第二框架132具有大体环形。第二框架132的环形的内部空间构成经过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另外,第二框架132的上部可支撑第一风扇外壳150(以下描述)。第一过滤器框架130还可包括第一过滤器支撑部或支撑件135,其从第一框架131沿向上方向延伸到第二框架132。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被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彼此间隔开。设置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且多个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沿周向排列,因此可连接到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的边缘部或边缘。

第一过滤器120的安装空间由多个第一支撑部135、第一框架131和第二框架132限定。

传感器装置或传感器137可安装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框架130中或第一过滤器框架130上。传感器装置137可包括感测空气中灰尘的量的灰尘传感器和感测空气中气体的量的气体传感器。所述空气中的气体是指需要进行净化的有毒气体、有害气体等需要除去的气体。灰尘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可布置或设置成被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的第二框架132支撑。

第一过滤器120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空间。第一过滤器120具有圆柱形状,空气可通过第一过滤器120的外周表面引入。空气中例如细灰尘的杂质在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被过滤。

由于具有圆柱形状的第一过滤器120,空气可相对于第一过滤器120以任何方向引入。因此,空气的过滤面积可增大。

安装空间可具有与第一过滤器120的形状对应的圆柱形状。在安装过程中,第一过滤器120可滑动地向安装空间引导。相反,在分离过程中,第一过滤器120可滑动地从安装空间取出。

即,在第一过滤器120位于支撑装置140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操作第一把手141和第二把手144时,当第一过滤器120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一过滤器120处于释放位置。第一过滤器120沿径向滑动到外部,并可以与安装空间分离。

相反,当与安装空间分离时,第一过滤器120沿径向滑动到安装空间的内部,被支撑在支撑装置140的上表面,并因此通过第一把手141和第二把手144的操作而向上紧密接触。此时,第一过滤器120处于联接位置。第一支撑部盖136可与第一过滤器支撑部135的外部联接。

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风扇外壳150,其可安装或设置在第一过滤器120的出口侧上或出口侧处。容置第一风扇160的外壳空间部或空间152可形成在第一风扇外壳150内。另外,第一风扇外壳150可被第一过滤器框架130支撑。

第一风扇外壳150的下部可包括第一风扇引入部151,其将引入的空气引导到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当第一过滤器150分离时,格栅可设置在第一风扇引入部151内或其上,以防止例如使用者的手指等放入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

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去除或消毒空气中的气味颗粒的离子发生器158。离子发生器158联接到第一风扇外壳150并可作用于在第一风扇外壳150的内部流动的空气。

传感器装置137和离子发生器158也可安装或设置到第二吹风装置200(在以下描述)。作为另一示例,传感器装置137和离子发生器158也可安装或设置到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的一个中。

第一风扇160被放置在第一风扇引入部151的上侧上或上侧处。例如,第一风扇160可包括离心式风扇,其沿轴向引入空气,然后将空气沿径向排出到上侧。

第一风扇160可包括毂161,第一风扇电机165(即离心式风扇电机)的旋转轴165a可联接到毂161;护罩162,设置为与毂161分隔开的状态;和多个叶片163,设置在毂161与护罩162之间。第一风扇电机165可联接到第一风扇160的上侧。

毂161可具有碗状,其直径向下逐渐减小。毂161可包括与旋转轴165a联接的轴联接部161a和延伸为从轴联接部161a向上倾斜的第一叶片联接部161b。

护罩162可包括:下端部或下端,护罩吸入孔162a形成在该下端部上或下端部处,经过第一风扇引入部151被吸入的空气进入护罩吸入孔162a;和第二叶片联接部,其从下端部向上延伸。

每个叶片163的第一表面可联接到毂161的第一叶片联接部,其第二表面可联接到护罩162的第二叶片联接部。多个叶片163可布置或设置为沿毂161的周向分隔开。

每个叶片163可包括:前边缘163a,构成引入空气的侧端部或侧端;和后边缘163b,构成排出空气的侧端部或侧端。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空气通过第一风扇引入部151被引入第一风扇外壳150,并且空气向上流动。空气沿第一风扇160的轴向流动,被引入第一前边缘163a,并经由叶片163输出到后边缘163b。后边缘163b可延伸为对应于空气的流向沿轴向向上倾斜到外部,使得通过后边缘163b输出的空气可沿径向流到上侧。

参照图5,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空气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70,其通过联接到第一风扇160的上侧而引导流经第一风扇160的空气的流动。空气引导件170可包括具有圆柱形的外壁171和位于外壁171的内部并具有圆柱形的内壁172。外壁171被设置成围绕内壁172。外壁171的内周表面与内壁172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供空气流经的第一空气流路172a。

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空气流路172a上的引导肋175。引导肋175从内壁172的外周表面可延伸到外壁172的内周表面。多个引导肋175可设置成彼此分隔开。多个引导肋175向上引导经由第一风扇160引入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一空气流路172a的空气。

引导肋175可延伸为从外壁171和内壁172的下部向上倾斜。例如,引导肋175形成为圆弧形,并因此引导使得空气可向上倾斜流动。

即,参照图6,引导肋175可包括肋主体175a,其可向上延伸成圆弧形。肋主体175a可包括:正升压表面175b,构成空气流接近的方向的表面;和负升压表面175c,构成与正升压表面175b相反的表面。正升压表面175b具有凹形形状,而负升压表面175c具有凸形形状。肋主体175a可包括:前边缘175d,构成空气引入的侧端部或侧端;和后边缘175e,构成空气排出的侧端部或侧端。

前边缘175d可以是圆弧形,并从正升压表面175b向负升压表面175c弯曲。根据该构造,经由前边缘175d引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被引导到正升压表面175b,剩余的空气可被引导到负升压表面175c。流到负升压表面175c的空气经过多个凸出部175f。

多个凸出部175f从负升压表面175c凸出,并可从前边缘175d向后边缘175e延伸。凸出部175f具有翼面形状,其凸出高度可从前边缘175d向后边缘175e逐渐降低。由于形成在负升压表面175c上的多个凸出部175f,防止在负升压表面175c产生漩涡,且空气可容易流向上侧。

后边缘175e具有锯齿形状,其峰、谷沿径向重复。根据该构造,空气从后边缘175e输出,即空气从峰、谷彼此输出的时间差就产生了,因此产生的噪声减少。第一空气引导件170还可包括电机容置部173,其从内壁172延伸到下侧,因此容置第一风扇电机165。电机容置部173可具有碗状,其直径向下逐渐减小。

电机联接部166可设置在第一风扇电机165的一侧上或一侧处,以将第一风扇电机165固定到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电机容置部173的形状可对应于毂161的形状。电机容置部173可插入毂161。

第一风扇电机165可被支撑到电机容置部173的上侧或支撑在电机容置部173的上侧处。第一风扇电机165的旋转轴165a可从第一风扇电机165向下延伸,并穿过电机容置部173的下表面部联接到毂161的轴联接部161a。

另外,电机联接部166设置在第一风扇电机165的上侧上或上侧处,且电机引导部166可引导第一风扇电机165固定到第一空气引导件170。

图7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分隔板以及联接到分隔板的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分隔板以及联接到分隔板的部件的立体分解图。参照图7至图9,该实施例的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80,其联接到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上侧,并将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空气引导到排出引导件190。

第二空气引导件180可包括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状的第一引导壁181和位于第一引导壁181的内部并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状的第二引导壁182。第一引导壁181可设置成围绕第二引导壁182。

第一引导壁181的内周表面与第二引导壁182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供空气流经的第二空气流路185。沿着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一空气流路172a流动的空气向上流经第二空气流路185。第二空气流路185可形成为“排出流路”。另外,第一排出部105可设置在第二空气流路185的上侧上或上侧处。

第二引导壁182的下部设置与第一空气引导件170联接的紧固引导件183。紧固引导件183可延伸到第二引导壁182的下侧。

预定的紧固构件可联接到紧固引导件183,紧固构件可联接到第一空气引导件170的紧固肋178。紧固肋178可设置成从电机容置部173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可设置多个紧固引导件183和多个紧固肋178。

第二空气引导件180还可包括壁支撑部或支撑件187,其从第一引导壁181的内周表面延伸到第二引导壁182的外周表面。第一引导壁181和第二引导壁182可通过第一壁支撑部187彼此稳定地联接。设置多个壁支撑部187。例如,多个壁支撑部187可包括沿四个方向延伸的四个壁支撑部187。另外,多个壁支撑部187上可支撑第一排出引导件190。

通过沿竖直方向穿过而将印制电路板(pcb)装置500容置在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空间部或空间184可形成在具有圆柱形的第二引导壁182的内部中。pcb装置500可包括供电部520和主pcb511。

供电部520指的是接收从连接到空气清洁器10的电线供应的商用电以将电力供应到pcb511和空气清洁器10中的多个部件的装置。供电部520可包括用于ac电源的pcb(电力pcb)。主pcb511可包括用于dc电源的pcb,其由dc电压驱动,dc电压在用于ac电源的pcb处转化。

pcb装置500还可包括支撑供电部520和主pcb511的pcb支撑板525。主pcb511被支撑在一个或第一pcb支撑板525的表面上,供电部520可支撑在另一或第二pcb支撑板525的表面上。

pcb装置500可包括通信模块515,空气清洁器10通过该通信模块515可与外部装置通信。例如,通信模块515可包括wi-fi模块。通信模块515被支撑在pcb支撑板525上并可设置在主pcb511的下侧。

第二空气引导件180可包括弯曲部186,弯曲部186从第一引导壁181的上部向外延伸。弯曲部186可从第一引导壁181的上端沿径向延伸到外部,进而向下弯曲。例如,弯曲部186具有基本上屋檐形状。

第一吹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排出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90,其相对于气流设置在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即气流穿过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出口侧,并引导空气排出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

第一排出引导件190可包括第一排出主体191,其构成在基本中心部的第二空间部或空间194。例如,第一排出主体191可具有环形。

pcb装置500的至少一部分可容置到第二空间部194中。第二空间部194形成在第一空间部184的上侧,并形成安装空间部或空间,pcb装置500与第一空间部184一起设置在该安装空间部中。

第一排出主体191可包括第一排出格栅195。设置多个第一排出格栅195,并在多个第一排出格栅195之间形成第一排出部105,空气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到外部。多个第一排出格栅195设置在第二空气流路185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经过第二空气流路185的空气流动到第一排出格栅195侧,并可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

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包括第二过滤器构件220、支撑第二过滤器构件220的下部的支撑装置或支撑件和设置在支撑装置的下侧上或下侧处的杠杆装置。因为支撑装置和杠杆装置与第一吹风装置100的支撑装置140和杠杆装置142相同或相似,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

第二吹风装置200还可包括第二吹风装置200的第二过滤器构件220和支撑杠杆装置的杠杆支撑装置或支撑件560。杠杆支撑装置560具有基本上环形。杠杆支撑装置560可包括第三空间部564,其限定可定位或设置pcb510的安装空间。第三空间部或空间564沿竖向形成在杠杆支撑装置560的基本中心部。

杠杆支撑装置560可包括具有环形的杠杆支撑主体561。杠杆支撑主体561可从其内周表面延伸向外周表面,以相对于轴向向上稍微倾斜。即,构成杠杆支撑主体561的表面可形成倾斜表面。倾斜表面与分隔板430(以下描述)的上面之间的空间可提供使用者的手能够放置的空间部或空间。

杠杆支撑主体561可被称为“阻挡部”,因为通过第一吹风装置100的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可被阻挡而不能引入第二吹风装置200。

杠杆支撑装置560还可包括运动引导部或引导件565,其从杠杆支撑主体561向上突出。运动引导件565可具有与第一吹风装置100的运动引导件113相同的构造,且因此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为了便于描述,运动引导件113被称为“第一运动引导部或引导件”,运动引导件565被称为“第二运动引导部或引导件”。

杠杆支撑装置560还可包括从杠杆支撑主体561的内周表面向上凸出的支撑卡爪566。支撑卡爪566可支撑第二吹风装置200的杠杆装置。

分隔装置400设置在第一吹风装置100与第二吹风装置200之间。分隔装置400可包括分离或阻挡第一吹风装置100中产生的气流和第二吹风装置200中产生的气流的分隔板430。通过分隔板430,第一吹风装置100和第二吹风装置200可沿竖向彼此分隔开。

即,在第一吹风装置100与第二吹风装置200之间形成分隔板430所定位或设置的分离空间。第一吹风装置100的第一排出引导件190可位于分离空间的下端部或下端,第二吹风装置200的杠杆支撑装置510可位于分离空间的上端部或上端。

分离空间可被分隔板430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可以是第一空间448(见图12),在空气流向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的过程中,从第一排出引导件190的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通过第一空间448。上部空间可以是第二空间部或空间458(见图12),其起到抓握空间的功能,当移动空气清洁器10时用户可将他或她的手放入其中。

从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被分隔板430引导,因此流向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因此,能够防止空气引入第二吹风装置200。

分隔板430可包括第一板440和联接到第一板440的第二板450。第二板450设置在第一板44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另外,第一板440可向上侧延伸成圆弧形,第二板450可向下侧延伸成圆弧形。

第一板440可包括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板内壁441和围绕板内壁441的板外壁443。沿竖直方向穿过第一板440的第四空间部或空间449可形成在板内壁441的中心部。第四空间部449可提供pcb装置500的至少一部分定位或设置的安装空间。

板外壁443可从板内壁441沿径向延伸到外部。即,第一板440还可包括在板内壁441的下端部或下端与板外壁443的下端部或下端之间沿径向延伸的壁连接部442a。

板外壁443可从壁连接部442a向上延伸成圆弧形。例如,板外壁443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弯曲部444a(见图10)。

第一板440可包括凹入部或凹陷442,其限定板内壁441与板外壁443之间的空间。凹入部442可从板内壁441的上端部与板外壁443的上端部之间的空间向下凹入。

第一板440还可包括与第二空气引导件180联接的第一联接部449a。第一联接部449a可设置在板内壁441的内周表面。另外,第一联接部449a可联接到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第二联接部188。第二联接部188可设置在第二引导壁182的内周表面。

板外壁443可包括与第二板450联接的第一接合肋443b。第一接合肋443b设置在板外壁443的上表面,多个接合肋可设置为沿板外壁443的边缘彼此分隔开。

显示关于空气清洁器10的操作的信息的显示装置460可安装或设置在分隔板430中。例如,信息可包括关于空气污染程度或空气清洁级别的信息。

显示装置460可安装或设置在第一板440与第二板450之间的空间中。显示装置460的装置安装部或安装座445形成在第一板440上。装置安装座445可形成在板外壁443的上表面。

装置安装座445的外周表面比板外壁443的外周表面沿径向凸出得更远。根据这个构造,因为扩散部446(以下描述)的外端部或外端凸出到第一板440的外部,显示装置460上显示的光强可清楚地向外部展示(见图14)。

显示装置460可包括光源462。光源462安装或设置在光支撑部461上。光支撑部461可包括安装槽461a,光源462插入安装槽461a中。例如,光源462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

光源462可受控制而发出各色光。即,光源462可发出对应于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的级别并显示其级别的各色光。例如,光源462可受控制而发出绿色、黄色和红色。在光源462显示绿色的情况下,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处于“高状态”,在光源462显示黄色的情况下,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处于“中间状态”,而在光源462显示红色的情况下,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处于“低状态”。

因此,空气清洁程度的级别可通过改变根据该级别的颜色且然后显示该级别而直观地提供给使用者。最终,空气清洁程度可被容易地显示而不需要如文字或图形等额外的显示装置。

可设置多个光源462。多个光源462可受控制而彼此发出不同的光。例如,一个光源可显示绿色光,另一个光源可显示黄色光,再一光源可显示红色光。

显示装置460还可包括扩散部446,其设置在光源462的一侧上或一侧处,并将从光源462发出的光传输到显示部463。光可在经过扩散部446时扩散。例如,扩散部446可由半透明材料制成。半透明材料可包括丙烯酸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扩散部446可从光源462沿径向向外延伸。扩散部446的横截面积可沿径向向外逐渐增大。根据该构造,从光源462发出的光可在经过扩散部446时逐渐扩散。

扩散部446的厚度从光源462沿径向向外逐渐减小。根据该构造,从光源462发出的光可在经过扩散部446时逐渐集中。因此,光的强度可更强。

显示装置460还可包括反射片447a、447b,它们设置在扩散部446的至少一侧,并反射光,以便将通过扩散部446扩散的光集中在分隔板430的外周表面上。例如,反射片447a、447b可包括设置在扩散部446的上侧上或上侧处的第一反射片447a和设置在扩散部446的下侧上或下侧处的第二反射片447b。第一反射片447a和第二反射片447b可由容易反射光的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反射片447a和第二反射片447b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不锈钢、黄铜或铝制成。

根据该构造,从光源462发出的光被第一反射片447a和第二反射片447b集中在扩散部446上,并可转变为经过扩散部446的微光。

显示装置460可包括向外部显示预定颜色的显示部463。显示部463可设置在分隔板430的外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即,显示部463可设置在第一板440与第二板450的外周表面之间。显示部463可包括扩散部446的外周表面区域。即,从光源462发出的光在经过扩散部446时减弱为微光或柔光,并通过扩散部的外周表面显示向外部。

显示装置460还可包括用于控制光源463的操作的发光pcb装置470。光源463连接到发光pcb装置470,于是可设置成面向扩散部446。

第二板450可包括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的第二板主体451。第二板450还可包括从第二板主体451的内周表面沿径向凸出到内部的板安置部或安置件455。板安置部445被构造为从第二板主体451的上端部或上端向下凹入,并因此可支撑杠杆支撑装置560。

第五空间部或空间459在板安置部455的中心部沿竖向被穿透。第五空间部459为定位pcb装置500的至少一部分提供安装空间。第五空间部459可与第四空间部449的下侧对齐。第一空间部至第五空间部184、194、564、449和459沿竖向对齐,因此为pcb装置500提供安装空间。

第二板主体451可沿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即,第二板主体451可包括从第二板主体451的内周表面向下向外周表面倾斜延伸的倾斜表面453。例如,倾斜表面453具有延伸成圆弧形的圆弧形表面。

杠杆支撑主体561的底表面与倾斜表面453之间可形成第二空间部458。第二空间部可被称为“抓握空间部”或“抓握空间”。

图10是图8沿线x-x’截取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分隔板和第一排出引导件的配置状态的视图,而图12是图10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参照图10至图12,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吹风装置100可包括第二空气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80和联接到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上侧并具有第一排出部105的第一排出引导装置或引导件190。

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分隔板430,其设置在第一排出引导件190的上侧并将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沿径向引导的外部。

空气清洁器10可包括联接到分隔板430的上侧的杠杆支撑装置560。杠杆支撑装置560可形成第二吹风装置200的下部构造。

经过第一风扇160的空气在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时向上流动,并通过第二排出引导件180从排出引导件190向上排出。向上排出的空气可通过分隔板430执行使方向改变为径向向外,然后可排出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

第二板450可稳定地联接到第一板440的上侧。第一板440的板内壁441可包括第一壁441a、沿竖向延伸并与第一壁441a分隔开的和第二壁441b以及使第一壁441a与第二壁441b的上部相互连接的第三壁441c。

第一壁441a设置第二壁441b的外侧上或外侧处,第三壁441c可支撑第二板450的下表面。根据该构造,可实现第一板440和第二板450的稳定联接结构。第一板440的板外壁443被支撑到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第二引导壁182的上侧。板外壁443可包括从第一排出部105以预定曲率延伸成圆弧形的弯曲部444a。弯曲部444a延伸成圆弧形的方向应理解为从板外壁443的下端部或下端沿径向向外向上延伸的方向。

根据这一弯曲部444a的构造,沿径向将方向改变到外部容易执行,且对通过第一排出引导件190的第一排出部105向上排出的空气的流阻减小。

板外壁443可包括线性延伸的平直表面部444b。平直表面部444b从曲线表面部444a沿径向向外延伸。通过可包括平直表面部444b,通过曲线表面部444a开始执行方向改变的空气由平直表面部444b引导,并可容易地沿空气清洁器10的径向排出到外部。

第二板450连接到第一板440的上侧。连接到第一板440的第一接合肋443b的第二接合肋(未示出)可被包括在第二板450的下表面。

第二板450的第二板主体451可包括延伸为圆弧形的倾斜表面453。倾斜表面453的方向可从第二板主体451的内周表面的上端部或上端沿径向延伸到下侧。

板外壁443可包括与第二板450的第二端部451a联接的第一端部或第一端443a。第一端部或第一端443a形成平直表面部444b,即,装置安装座445的端部。第二端部451a构成第二板主体451的端部。

显示装置460设置在第一板440和第二板450的空间上或空间中。显示装置460可包括设置在板外壁443的上表面上的光支撑部或支撑件461、设置在光支撑部461的安装槽461a上的光源462和设置在光源462外并沿径向延伸的扩散部446。

扩散部446可包括设置在板外壁443的第一端部443a与第二板450的第二端部451a之间的第三端部446a。第三端部446a形成扩散部446的外周表面。第一端部443a、第三端部446a和第二端部451a可沿竖向对齐。根据该构造,扩散部446的向第一板440与第二板450之间的空间发出微光或柔光的线露出到外部。扩散部446的线构成显示部463。

支撑第二反射片447b的下表面的第一片体支撑部或支撑件447设置在板外壁443。第一片体支撑部447被构造为从板外壁443的上表面向上凸出,并可与第二反射片447b接触。

第二板主体451可包括挤压第一反射片447a的上表面的第二片体支撑部或支撑件457。第二片体支撑部457可从第二板主体451的下表面向下凸出,并可与第一反射片447a接触。根据第一片体支撑部447与第二片体支撑部457的构造,扩散部446、第一反射片447a和第二反射片447b可容易地由分隔板430固定。

第二空气引导件180可包括从第一引导壁181向外延伸的弯曲部186。弯曲部186可包括从第一引导壁181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或延伸件186a和从第一延伸部186a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或延伸件186b。

第一排出引导件190设置在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上侧。第一排出引导件190可包括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一排出主体191。第一排出主体191可包括多个排出格栅195,其从第一排出主体191的内周表面向外周表面延伸并形成第一排出部105。第一排出主体191的内周表面可设置成与曲线表面部444a的外表面接触。

第一排出主体191还可包括设置在多个排出格栅195之间并由第一延伸部186a支撑的弯曲支撑部或支撑件197。多个弯曲支撑部197可沿第一排出主体191的边缘设置。弯曲支撑部197可沿径向连接到多个排出格栅195的外部。

排出的空气被堵在第一延伸部186a和弯曲支撑部197沿竖向对齐的空间中。总之,第一排出部105可为由第一排出主体191的外周表面、两个最接近的排出格栅195和弯曲支撑部197形成的内部空间。可包括多个第一排出部105。第一排出引导件190还可包括由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壁支撑部187支撑的格栅支撑部196。格栅支撑部196可设置在多个排出格栅195的一个排出格栅与另一个排出格栅之间。格栅支撑部196的数量可对应壁支撑部187的数量设置。例如,如上所述,在设置四个壁支撑部187的情况下,可设置四个格栅支撑部196。

排出流路即第一排出部105可不设置在设置了壁支撑部187和格栅支撑部196的空间中。

分隔板430沿径向的最外部位于比第一排出部105沿径向的最外部更远的位置。即,当定义竖直延伸第一排出部105沿径向的最外部的第一假想线l1时,第一假想线l1经过分隔板430。当定义沿竖直方向、沿着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第二引导壁192的外周表面延伸的第二假想线l2时,第二假想线l2经过第一排出部105的最内部。因此,第一假想线l1与第二假想线l2之间的距离w1可指示第一排出部105的宽度。

同时,当定义沿竖直方向、沿着第二延伸部186b的外周表面延伸的第三假想线l3时,第三假想线l3经过分隔板430的端部443a、451a。

第二假想线l2与第三假想线l3之间的距离w2可指示第一延伸部186a或弯曲支撑部197沿径向的宽度。分隔板430沿径向的宽度可对应于第一排出部105的宽度w1加上第一延伸部186a的宽度w2的值。

总之,因为第一排出主体191的内周表面设置成与分隔板430的曲线表面部444a接触,第一排出部105的最内部可理解为设置在对应于弯曲表面部444a的位置上。分隔板430沿径向的宽度w1+w2可比第一排出部105的宽度大第一延伸部186a的宽度w2。

因此,分隔板430伸长为完全覆盖第一排出部105的上侧,分隔板430的最外部还定位为比第一排出部105的最外部更靠外,可防止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被引入分隔板430之上的第二吹风装置200的现象,即空气返回的现象。

当定义空气清洁器10沿径向的中心线co时,从中心线co到分隔板430的最外部的距离s1可大于到排出流路185(形成在第一排出引导件上)的最外部的距离s2。中心线co可构成第一吹风装置100的中心线或第二吹风装置200的中心线。

第一端部443a和第二端部451a设置在分隔板430的最外部上或最外部处,第一引导壁181设置在排出流路185的最外部。即,距离s1可从中心线co到第一端部443a和第二端部451a的距离,而距离s2可从中心线co到第一引导壁181的距离。

根据该构造,因为分隔板430在设置在排出流路185的上侧时伸长为完全覆盖排出流路185的外部,所以从排出流路185排出的空气被分隔板430引导沿径向排出然后吸入分隔板430之上的第二吹风装置200的空气的现象可被限制。

发光pcb装置470可包括发光pcb471,其与光源462联接并控制光源462的操作;和pcb壳体472,发光pcb471设置在pcb壳体472上。在下文中,将描述发光pcb装置470。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与第一板之间联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和第一板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示出关于根据实施例的扩散部,从光源发出的光向空气清洁器外部传输的状态的视图。

参照图13至图15,根据该实施例的发光pcb装置470可包括安装光源462的发光pcb471和联接到发光pcb471的pcb壳体472。

发光pcb471可单独设置到pcb壳体472。pcb壳体472可具有下部敞开的基本上立方体形状。pcb壳体472可包括引导发光pcb471的联接的引导槽473。引导槽473可被可包括在pcb壳体472的内表面的两侧。

发光pcb472在从pcb壳体472的下侧向上沿引导槽473移动时可联接到pcb壳体472。相反,当发光pcb471与pcb壳体472分离时,发光pcb471可从pcb壳体472向下滑动。

在pcb壳体472中形成用于紧固紧固构件476的紧固孔474。在发光pcb471联接到pcb壳体472的状态下,紧固构件476可联接到紧固孔474。当紧固构件476联接到紧固孔474时,紧固构件476支撑发光pcb471,因此防止发光pcb471与pcb壳体472分离。光源462可设置到发光pcb471的表面上。发光pcb471的一个表面可以是面向扩散部446的表面。

pcb壳体472可联接到第一板440的板内表面。可安置pcb壳体472的安置部或安置处441d形成在板内壁441中。安置部441d可从外表面沿板内壁441的向下方向凹入。

板内壁441还可包括卡爪441e,其从板内壁441的上表面向下向安置部441d延伸。借助卡爪441e,板内壁441的上表面与安置部441d之间可限定阶梯。卡爪441e设置在安置部441d的两侧并执行支撑pcb壳体472的功能。

例如,pcb壳体472可通过从板内壁441的内部向安置部441d滑动而联接。当pcb壳体472连接到安置部441d时,发光pcb471中设置的光源462可插入光支撑部461的安装槽461a。光源462可向扩散部461发光。

参照图16,通过控制发光pcb471,光源462可向扩散部,即沿径向向外发光。光通过扩散部446扩散,在此过程中,当光到达第一反射片447a和第二反射片447b时,发生光反射。光通过反射再次移动到扩散部446。

最后,在扩散和反射过程中,光在沿径向向外移动时,光可集中在具有厚度薄的扩散部446的部分上。最后,从光源462发出的光可在经过扩散部446时逐渐集中。因此,光强可更强。扩散部446的第三端部446a构成显示部463。

图17是示出关于根据实施例的扩散部,从光源发出的光向空气清洁器的外部传输的状态的视图。

图17是根据实施例的扩散部。即,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包括安装光源462的发光pcb472和安装或设置到光源462的外部或外部处并传输光的扩散部746。光源、发光pcb和扩散部的设置的重复描述已经省略,因为其与图16中描述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

扩散部746可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可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

扩散部746从光源462沿径向向外部延伸,扩散部746的横截面面积可沿径向向外逐渐增大。扩散部746的厚度可构造为从光源462沿径向逐渐减小。

显示装置可包括扩散片746,扩散片746设置在扩散部746的外周表面,且通过散射经过扩散部746的光而均匀显示。扩散片747构成显示部463。

扩散片747可由半透明材料或不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扩散片747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材料构成。传输通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扩散部746的光(虚线箭头)在经过扩散片747时,被散射而均匀显示。最后,当使用者从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看显示装置时,使用者识别发出的微光,因此可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以下,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第二吹风装置200。

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包括设置在杠杆支撑装置560上的杠杆装置和支撑装置或支撑件。因为杠杆装置和支撑装置相同或类似于第一吹风装置100的杠杆装置142和支撑装置140,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

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包括第二过滤器构件220、第二过滤器框架230、第二风扇外壳250、第二风扇260和风扇电机265。因为这些部件与第一吹风装置100中设置的第一过滤器120、第一过滤器框架130、第一风扇外壳150、第一风扇160和第一风扇电机165相同或相似,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

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包括第三空气引导装置或引导件270,其通过联接到第二风扇260的上侧,引导经过第二风扇260的气流。因为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相同或类似于第一空气引导件170,重复的公开已经省略。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可包括用于引导流动调整装置300的运动的引导装置或引导件。引导装置可包括第一齿条和轴引导槽。

第二吹风装置200可包括第二排出引导装置280,其设置到或设置在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的上侧并引导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的气流。

流动调整装置300可在第二排出引导装置280的上侧移动。流动调整装置300可包括第三风扇330。第三风扇330可将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排出的空气引导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第三风扇电机335可联接到第三风扇330。

第三风扇330可包括轴流式风扇。即,第三风扇330可操作以轴向排出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轴向引入的空气。经过第三风扇330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排出部305(位于第三风扇330的上侧上或上侧处)排出到外部。

在空气清洁器10中,因为,第二排出部305连同第一吹风装置100的第一排出部105一起设置,所以排出的吹风量被改进,空气沿各个方向排出。

显示空气清洁器10的操作信息的显示装置600可设置在空气清洁器10的上表面上。显示装置600可包括显示pcb618。显示pcb618可安装或设置在空气清洁器10与第三风扇330之间的空间中。

第一风扇电机165和第二风扇电机265可相对于空气清洁器10的纵向串联设置。第二风扇电机265和第三风扇电机335可相对于空气清洁器10的纵向串联设置。

流动调整装置300还可包括旋转引导装置,其引导沿流动调整装置300的侧向的旋转和沿竖向的旋转。沿侧向的旋转被称为“第一方向旋转”,沿竖向的旋转被称为“第二方向旋转”。旋转引导装置350可包括引导流动调整装置300的第一方向旋转的第一引导机构和引导流动调整装置300的第二方向旋转的第二引导机构。

第一引导件可包括产生驱动力的第一齿轮电机363和可旋转地联接到第一齿轮电机363从而可旋转的第一齿轮360。例如第一齿轮电机363可包括步进电机,其旋转角度容易控制。

第二引导件可包括引导沿流动调整装置300的第二方向旋转的旋转引导构件370(见图20)。旋转引导构件370可包括齿条374。

第二引导机构可包括产生驱动力的第二齿轮电机367和联接到第二齿轮电机367的第二齿轮365。例如,第二齿轮电机367可包括步进电机。当第二齿轮电机367被驱动时,通过连结第二齿轮365和第二齿条374,旋转引导构件370可沿竖向旋转。因此,流动调整装置300根据旋转引导构件370的运动,执行沿第二方向旋转。

当流动调整装置300沿第二方向旋转时,流动调整装置300可处于从空气清洁器10的上表面凸出的“第二位置”(见图20)。相反,如图3所示,流动调整装置300躺倒的位置可称为“第一位置”。

图18至图20是图1的空气清洁器的气流状态的视图。

首先,在以下描述根据第一吹风装置100的操作的空气的流动。当第一风扇160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入部102和基部吸入部103被吸入第一壳体101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空气中的异物可在此过程被过滤。在空气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过程中,沿第一过滤器120的半径方向吸入的空气被过滤,然后向上流动。

经过第一过滤器120的空气在经过第一风扇160时沿径向流到上侧,并且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和第二空气引导件180时,执行沿向上方向的稳定流动。经过第一空气引导件170和第二空气引导件180的空气经过第一排出引导件190并向上流经第一排出部105。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被分隔板430(位于第一排出引导装置10的上侧)引导,因此空气被排出到空气清洁器10的外部。

特别是,向上流动的空气在沿设置在分隔板430的第一板440的曲线表面部444a和平直表面部444b流动时,方向可改变为径向向外。因为分隔板430沿径向的最外部位于比通过第一排出部105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的最外部更靠外的位置,能够防止从第一排出部105向上排出的气流,且沿径向的排出能被有效地引导。

当第二风扇260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二吸入部202被吸入第二壳体201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经过第二过滤器构件220,在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异物可被过滤。在空气经过第二过滤器构件220的过程中,沿第一过滤器120的径向吸入的空气被过滤,然后向上流动。

经过第二过滤器构件220的空气在经过第二风扇160时沿径向流到上侧,并且在经过第三空气引导装置270和第二排出引导装置280时执行沿向上方向的稳定流动。经过第三空气引导件270和第二排出引导装置280的空气可经由流动调整装置300通过第二排出部305排出。

如果流动调整装置300处于第一位置即图18和图19所示的躺倒位置时,从流动调整装置300排出的空气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当流动调整装置300处于第二位置即图20所示的直立位置时,从流动调整装置300排出的空气向前流到上侧。借助流动调整装置300,从空气清洁器10排出的空气的吹风量增大,净化的空气可从空气清洁器10供应到远处。根据在此公开的实施例,因为沿圆柱形壳体的外周表面形成吸入部且在吸气过程中不产生壳体的结构阻挡,所以可改善吸入能力。

特别地,在吸入部上可包括多个孔,指向空气清洁器的内部的吸入流路可相对于空气清洁器沿360°方向形成,因为多个孔可在壳体的整个外周表面上均匀设置。最后,空气的吸入面积可增大,房间中的人不论是坐是站,房间中的人周围的空气可充分吸入。

向上排出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吹风装置引导,向前排出的空气可通过设置在第二吹风装置上侧的流动调整装置引导。在流动调整装置的旋转过程中,可引导空气沿侧向的排出。最后,因为引导空气相对于空气清洁器沿各个方向排出且距离空气清洁器较远距离的地方也能形成排出的气流,所以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功能得以改善。不论房间中的人是坐是站,都可向房间中的人的周围空间容易地产生排出的气流。

因为第二吹风装置设置在第一吹风装置的上侧,所以分隔板设置在第一吹风装置与第二吹风装置之间,而从第一吹风装置排出的空气可被分隔板沿径向引导到外部,并防止从第一吹风装置排出的空气被引入第二吹风装置。经过第一吹风装置的第一排出引导件的排出流路向上延伸,分隔板在排出流路的上侧沿径向延伸充足长度至外部,因此通过分隔板,防止排出流路中的空气被再引入第二吹风装置。

即,因为分隔板的圆周表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得比排出流路的外部路径更远,所以经过排出流路的空气被分隔板引导,因此可容易沿空气清洁器的外部方向流动。因为设置了显示装置,因此关于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可被显示,使用者容易识别空气清洁器的操作。

特别地,关于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可包括关于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的信息,因此使用者可基于关于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空气清洁程度的信息来控制空气清洁器的操作。例如,当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相对降低时,使用者可增大空气清洁器的吹风量,而当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相对增大时,使用者可减小空气清洁器的吹风量。

根据空气清洁器的操作,因为使用者可通过显示装置来确认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改善了,所以可提高空气清洁器的可靠性。另外,因为显示装置被设置在分隔板的内部,因此不需要设置显示装置的额外空间,所以空气清洁器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因为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部设置在分隔板的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空间中,并沿分隔壁的外周表面延伸拉长,不需要用于设置显示部的大或宽的空间。例如,显示部可用具有预定厚度的线显示。

另外,显示部可发出指示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的预定颜色,使用者可通过颜色直观识别空气清洁程度。最后,因为不必在显示部上显示例如文字、数字、图形等的信息,所以显示部的构造变得紧凑。

因为设置在显示装置中的光源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所以能够发出各种光。因为在光源的外部设置由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扩散部,其可从光源发出微光,所以使用者通过显示部可方便地识别。

因为在扩散部的上侧或下侧设置反射片,因此从光源发出的光被收集在扩散部中,防止通过扩散部的颜色强度变弱。因为设置多个吹风装置,所以可改进空气清洁器的吹风能力。

通过离心式风扇沿径向流动的空气可向上被容易地引导向排出部,因为设置了增大空气清洁器的吹风能力的离心式风扇和设置在离心式风扇的出口侧的空气引导件。

而且,因为通过第一吹风装置和第二吹风装置产生彼此独立的气流,所以防止气流之间的干扰。因此,可改进空气吹风能力。

因为空气可被设置为圆柱形的过滤器构件从过滤器构件的外部的全部方向引入过滤器构件的内部,所以吸入面积可增大。因此,可改进过滤器的清洁能力。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可改善吸入空气清洁器的空气的吸入能力。在此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该空气清洁器通过可包括从空气清洁器的周向向其内部指引的吸入流路以及使空气通过空气清洁器的上部和下部引入的吸入流路,而不论人在房间中是坐是站,都可充分吸收房间中的人周围的空气。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可从空气清洁器沿各个方向排出空气并将排出的空气送到远距离。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通过排出容易在空气清洁器的上方、前方和侧方产生的气流,而不论人在房间中是坐是站,都可容易向房间中的人的周围空气排出空气。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可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显示关于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因此使用者可直观地识别信息。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通过提出关于安装显示装置的最佳位置,其不需要安装显示装置的额外空间。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可容易将空气清洁器排出的空气引导到空气清洁器的外部,并防止排出的空气被再次引入空气清洁器。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大吹风能力的空气清洁器。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中设置空气引导件,其允许经过离心式风扇的空气可容易地流向采用离心式风扇的壳体的向上方向的排出部,以便增大吹风能力。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其提高过滤器的清洁能力并且容易更换过滤器。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过滤器容易地安装在空气清洁器中,而不必在空气清洁器的内部另外设置用于安装过滤器的安装空间。

在此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器可包括: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其中设置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产生从第一吸入部向第一排出部的气流;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其中设置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产生从第二吸入部向第二排出部或出口的气流;分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和显示装置或显示器,其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内部并在其中设置光源。

显示装置可包括显示部,其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外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显示关于所述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所述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扩散部,其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传递到所述显示部。所述分隔板可包括第一板和联接到所述第一板的上侧的第二板。所述扩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空气清洁器还可包括片体支撑部,其设置为从所述第一板或所述第二板凸出并支撑所述扩散部。所述显示部形成在所述扩散部的端部或末端。

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发光pcb和pcb壳体,所述光源安装在发光pcb上,所述发光pcb联接到pcb壳体。pcb壳体可滑动并联接到所述第一板。

扩散部由透明的abs材料制成。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扩散片,其设置所述扩散部的外周表面并散射通过所述扩散部传输的光。

扩散部由丙烯酸树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aa)制成。显示装置还可包括反射片,其设置到所述扩散部的上侧和下侧并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所述扩散部。

发光支撑部或支撑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光源插入所述安装槽,所述发光支撑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

扩散部从所述光源沿径向向所述显示部延伸。扩散部的横截面积被构造为沿径向逐渐增大。扩散部的厚度被构造为从所述光源沿径向逐渐减小。

关于所述空气清洁器的操作的信息可包括关于室内空间空气清洁程度的信息。

光源输出多种颜色,以便设定室内空间的空气清洁程度的级别,接着显示所述级别。光源可包括led。

分隔板设置到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出部,因此将从所述第一排出部排出的空气沿径向引导到外部。

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等术语的引用均意味着关于该实施例描述的一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包含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多处出现的这类短语并非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另外,在关于任何实施例描述一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点时,应认为在多个实施例中的其它实施例中有效应用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点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

虽然以上已参考多个说明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应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出的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例将会落在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说,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能够针对本发明的零部件和/或组合设置、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产生各种各样的变例和修改方案。除了零部件和/或设置的变例和修改外,多种替代性用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