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315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压缩机作为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压缩机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而目前,由于压缩机的吸气端盖位置的温度过低,因此为了防止吸气端盖外壁结冰结霜,通常将吸气端用海绵包裹以保持一定温度。而由于压缩机外壁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采用海绵包裹无法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此外,由于压缩机的排气端温度过高,位于排气端的油分桶外壁温度可能导致工作人员烫伤而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不利于压缩机的稳定工作,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压缩机具有高温低温区域而影响压缩机工作并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压缩机壳体表面温度的热交换设备。

一种热交换设备,所述热交换设备包括主体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具有温度差的第一热交换结构与第二热交换结构,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上分别设有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通过换热件连接并进行热交换。

上述热交换设备,具有温度差的第一热交换结构与第二热交换结构之间可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以缩小第一热交换结构与第二热交换结构之间的温度差,避免第一热交换结构与第二热交换结构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该热交换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内分别包括第一热交换腔与第二热交换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及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分别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及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或所述内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一热交换腔;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或所述内表面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热交换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上均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热件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热交换腔和所述第二热交换腔之间的连通孔,所述换热件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连通孔内并连通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均呈环状结构,并分别沿周向环绕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腔沿周向环绕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腔的横截面呈矩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及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内均设置有内腔,所述第一热交换腔与所述第二热交换腔分别与对应所述内腔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为两端相互贯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件本体与自所述换热件本体两端弯折延伸的第一换热件与第二换热件,所述第一换热件与所述第二换热件相对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并与对应的第一热交换腔和所述第二热交换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设备为压缩机,所述第一热交换结构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结构分别为所述压缩机的低温进气端和高温排气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第一热交换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热交换设备的第二热交换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热交换设备100,包括主体20及设于主体20上的具有温度差的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上分别设有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通过换热件80连接并进行热交换。

上述热交换设备100,具有温度差的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之间可通过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进行热交换,以缩小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之间的温度差,避免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该热交换设备100的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及图3,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内分别包括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分别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温度。

具体地,第一热交换腔422内封存的空气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发生热交换,第二热交换腔622内封存的空气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发生热交换,使第一热交换腔422内的空气与第二热交换腔622内的空气产生温度差而通过换热件80进行热交换,从而在分别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热交换过程中改变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温度,完成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之间的热交换。

更具体地,第一热交换部42凸出设置于第一热交换结构4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或内表面围合形成第一热交换腔422。第二热交换部44凸出设置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并与对应的所述外表面或所述内表面围合形成第二热交换腔622。可以理解,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设于外表面还是内表面可根据热交换设备100的具体形状设置,从而适应不同需要。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部42及第二热交换部62分别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及第二热交换结构60一体成型,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上均开设有连通于换热件80与对应的第一热交换腔422和第二热交换腔622之间的连通孔,换热件80两端分别插设于连通孔内并连通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部42设于第一热交换结构40的外表面,连通孔的侧壁向外突起以与换热件80连接。第二热交换部62设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内表面,连通孔穿过主体20的侧壁以与换热件80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均呈环状结构,并分别沿周向环绕第一热交换结构40和第二热交换结构60上。更进一步地,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沿周向环绕第一热交换结构40和第二热交换结构60。如此,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可沿周向对主体20进行均匀换热,扩大了第一热交换腔422内的空气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第二热交换腔622内的空气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热交换结构40及第二热交换结构60内均设置有内腔,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分别与对应内腔隔离。如此,由于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并未分别与第一热交换结构40及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内腔的连通,因此不会影响热交换主体20内部的正常温度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的横截面呈矩形。可以理解,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形状不限于此,可根据热交换设备100的形状与换热需要设置,满足不同的换热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件80为两端相互贯通换热管,包括换热件主体82与自换热件主体82两端弯折延伸的第一换热件84与第二换热件86。第一换热件84与第二换热件86相对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换热管主体82沿主体20的延伸方向延伸。如此,可降低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之间的传输距离,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件80为两个且均为中空管。两个换热件80分别设于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的相对的两侧,以提高第一热交换腔422与第二热交换腔622之间的换热效率。可以理解,换热管80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设备100为压缩机,其中,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为压缩机的低温进气端,第二热交换结构60为压缩机的高温排气端。更具体地,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为吸气端盖,第二热交换结构60设有油分桶。

首先,压缩机的进气端吸入低温冷媒,低温冷媒在主体20内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冷媒后通过排气端排出压缩机,因此压缩机的吸气端的吸气端盖位置温度过低而形成低温区,压缩机设有油分桶的排气端的温度过高而形成高温区。如此,压缩机的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之间存在温度差。

上述热交换设备100,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上分别设有的第一热交换部42与第二热交换部62通过换热件80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存在温度差的第一热交换结构40与第二热交换结构60进行热交换,避免高温区的温度太高而威胁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并且可避免低温区温度过低而结冰结霜,影响该压缩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无需包裹海绵等保温装置,避免海绵包裹容易出现间隙而影响隔热效果,且无需设置外部温度控制设备,节约了能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