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介质暖气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3141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双介质暖气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气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双介质暖气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暖气热交换器一般以以水作为热介质,对锅炉容量都有一定要求,如较大供热面积就需要较多的散热器并配备较大的锅炉,需要的用水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相同供热情况下,能够减少用水量的双介质暖气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包括上下两根平行设置的横管,即上横管(12)和下横管(11),上横管(12)与下横管(11)之间设有竖管(3),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上横管(12)和竖管(3)外设有呈包围状的外导热介质层,该外导热介质层包含竖管外层(4)和横管外层(5),在横管外层(5)的上方部位设有导热介质加注孔(51)。

进一步地,所述竖管(3)内侧设有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热介质流动孔(21)。

再进一步地,所述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热介质流动孔(21),其中至少一个为一端的管口凸起于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表面的管状孔(22)。

再进一步,所述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最好设置于竖管(3)的端部,所述管状孔(22)朝向横管一侧的凸起在5~10mm之间,背向横管一侧的凸起在30~50mm之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孔(22)优选为管内径在5~10mm之间,普通的热介质流动孔(21)优选为管内径在2~4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相同供热情况下,能够减少主介质用量,换热器中的辅助介质可以选择能长期使用的传导性能更好的材料,以提高热传导效率,不仅能减少锅炉主介质用量,还能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有效地缩小散热器体积,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1为下横管,12为下横管,2为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1为热介质流动孔,22为管状孔,3为竖管,4为竖管外层,5为横管外层,51为导热介质加注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下两根平行设置的横管,即上横管(12)和下横管(11),上横管(12)与下横管(11)之间设有竖管(3),竖管3为矩形管,所述竖管3的两端部设有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上设有三个热介质流动孔21,其中一个为管状孔22,所述管状孔22的上下两端的管口均凸起于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表面,所述上横管(12)和竖管(3)外设有呈包围状的外导热介质层,该外导热介质层包含竖管外层(4)和横管外层(5),竖管外层(4)也为矩形管,在横管外层(5)的上方部位设有导热介质加注孔(51)。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竖管3和竖管外层(4)为椭圆形管,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上设有5个热介质流动孔21,其中一个为管状孔22。

实施例3: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和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热介质流量控制板2设置于竖管3的中部,只需设置1个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孔22朝向横管1一侧的凸起在5~10mm之间,背向横管1一侧的凸起在30~50mm之间,再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孔22优选为管内径在5~10mm之间,普通的热介质流动孔21优选为管内径在2~4mm之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