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28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



背景技术:

野炊就是在野外烧火做饭,野外活动中利用地形地物建野炊灶是野外生活很重要的一种技能,是野炊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各种炉灶还要根据所能寻找到的燃料修建。现今,野外生活可以携带汽油炉、煤气炉等现代化设备。但在不具备这些条件时,需修简易、实用的炉灶,用以烧水、做饭等。第一种是采用三石炉灶,三石炉灶是最简单且历史最久远的一种炉灶。取三块高度相同的石块呈三角形摆放,锅或壶架放在当中,一般情况下锅底或壶底需距地面20公分左右(高度需视所用燃料确定,如用牛粪燃料高度不宜超过20公分,如用木柴可适当加高)。第二种吊灶,找两根上方有杈的树枝平行插在地上,中间横一木棍或树枝、帐篷杆等,将锅或壶吊挂在横木上,下方生火。也可用石块垒一道U型墙,在其上架一木棍或树枝,锅或壶吊在木棍上,下方生火。U型的口应向吹风方向,以利于燃烧。以上两种炉灶是使用最普遍的,至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仍沿用此种炉灶。第三种木架灶,木架灶在森林地区有时找不到合适的石块建灶,可找4~6根长约30~40公分的粗树枝(最好是新的或湿树枝),一端用刀削尖,按所用的锅或壶的底面积,呈方形或六角形钉在地上,将锅或壶架在木桩上,下方生火。第四种坑灶,坑灶在既无合适的石块又无树枝的情况下,也可在地上挖一坑灶。在地面上挖一深约20~30公分、长约120公分、宽约30~40公分的斜形穴坑,坑口向风吹方向,用木棍或帐篷杆架在坑的两边用土堆起的土包上,将锅或壶吊挂在木滚将锅或壶木棍或帐篷杆上(一般掌握在锅底、壶底和坑底之间的距离需在20公分以上)。野炊灶还有很多种,如垒灶、散沿灶、避光灶等等,可根据人数多少,就地取材修造。野炊灶在野外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火灾,建灶时应将灶边杂草等易燃物清理干净,并需有防火措施。使用后要将余火熄灭或用土掩埋,以免留下火灾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是背景技术中所指出任何一种野炊方式中用于作为易燃料制作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其主要构造有:人字脚撑、磨料腔、进料筒、转轴、轴承、滚轴筒、咬齿片、调位片,所述的磨料腔内贯通有转轴,转轴两末端通过轴承固定于磨料腔的内壁上;

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滚轴筒,磨料腔的内壁一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调位片,调位片与滚轴筒之间卡有咬齿片;

所述的磨料腔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筒,磨料腔下端开口;

所述的磨料腔两侧面固定有人字脚撑。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轴筒的筒壁上设有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外连接有手摇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装配容易;适用于野外野炊现场制作易燃材料;在设计的结构上,采用手动的模式,在无电源的情况下照样能够启动装置;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野外快速生火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爆炸结构图。

图中 1-人字脚撑,2-磨料腔,3-进料筒,4-转轴,5-轴承,6-滚轴筒,7-咬齿片,8-调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野外炊事用柴木磨碎装置,其主要构造有:人字脚撑1、磨料腔2、进料筒3、转轴4、轴承5、滚轴筒6、咬齿片7、调位片8,所述的磨料腔2内贯通有转轴4,转轴4两末端通过轴承5固定于磨料腔2的内壁上;

所述的转轴4上设有滚轴筒6,磨料腔2的内壁一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调位片8,调位片8与滚轴筒6之间卡有咬齿片7;

所述的磨料腔2上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料筒3,磨料腔2下端开口;

所述的磨料腔2两侧面固定有人字脚撑1。

所述的滚轴筒6的筒壁上设有锯齿。

所述的转轴4外连接有手摇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用于将野外的木材枝条进行颗粒状的粉碎,粉碎后的枝条更容易被燃烧。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将野外捡来的枝条放入进料筒3内,通过摇动手摇柄使得滚轴筒6转动,由于滚轴筒6上带有锯齿,当枝条头被带入滚轴筒6壁与咬齿片7之间时,其缝隙间就木枝条被咬碎,咬碎的木枝条颗粒,通过磨料腔2的下端开口处漏出,收集木枝条颗粒物成堆,用于点燃野外炊事燃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