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74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热交换器,换热效果不尽如人意,且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装使用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通过螺旋片的设置,螺旋片的内外分别通过被冷却介质和冷却介质,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充分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螺旋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缓介质流动的速度,是的换热更充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罐体、被冷却介质入口、被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入口、中央支撑管、螺旋片、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和冷却介质旋流通道,通过螺旋片的设置,螺旋片的内外分别通过被冷却介质和冷却介质,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充分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螺旋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缓介质流动的速度,是的换热更充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被冷却介质入口设置在罐体的顶端,并且连通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的内部。被冷却介质出口设置在罐体的底端,并且连通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的内部。冷却介质出口设置在罐体的下端,并且连通冷却介质旋流通道的内部。冷却介质入口设置在罐体的上端,并且连通冷却介质旋流通道的内部。中央支撑管固定在罐体的中间。螺旋片螺旋设置在罐体与中央支撑管之间。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设置在螺旋片的内部。冷却介质旋流通道位于罐体、中央支撑管和螺旋片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罐体、被冷却介质入口、被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入口、中央支撑管和螺旋片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上下两端面均密封。

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通过螺旋片的设置,螺旋片的内外分别通过被冷却介质和冷却介质,有利于两者之间的充分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同时,螺旋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缓介质流动的速度,是的换热更充分,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罐体1;被冷却介质入口2;被冷却介质出口3;冷却介质出口4;冷却介质入口5;中央支撑管6;螺旋片7;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冷却介质旋流通道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热交换器,参见图1-3:

被冷却介质入口2设置在罐体1的顶端,并且连通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的内部。被冷却介质出口3设置在罐体1的底端,并且连通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的内部。冷却介质出口4设置在罐体1的下端,并且连通冷却介质旋流通道9的内部。冷却介质入口5设置在罐体1的上端,并且连通冷却介质旋流通道9的内部。中央支撑管6固定在罐体1的中间。螺旋片7螺旋设置在罐体1与中央支撑管6之间。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设置在螺旋片7的内部。冷却介质旋流通道9位于罐体1、中央支撑管6和螺旋片7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罐体1、被冷却介质入口2、被冷却介质出口3、冷却介质出口4、冷却介质入口5、中央支撑管6和螺旋片7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的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上下两端面均密封,保证被冷却介质旋流通道8和冷却介质旋流通道9之间相互隔离。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