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436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飞机场、火车站侯车大厅、办公楼及一些居民住所也采用了中央空调,它集中制冷制热,节能少污染,符合目前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通常用中央空调的地方使用时间长,由于中央空调有大量的出风口,对于楼层来讲,每个房间均要安装出风口,对于大的房间其出风口需要设置多个,但中央空调在单独使用时,不能调节出风量,使用不方便,且空调需要每次人为进行调节,浪费时间与人力,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单独使用时出风量无法调节,需要人为调节温度与开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包括斜形出风口、红外线感应装置、吸顶安装装置、空调进风口和温度感应器,所述斜形出风口与方形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固定安装于出风装置本体的外壁,所述吸顶安装装置设置于出风装置本体的四角,所述空调进风口与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方形出风口和斜形出风口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温度感应器固定安置于出风装置本体的外壁中心位置,且温度感应器与红外线感应装置之间通过电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与温度感应器均通过电性与中央空调控制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形出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弹簧闭合装置。

优选的,所述方形出风口为由内至外叠加放大式方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斜形出风口共设有四处,且其固定安装于出风装置本体的四角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设置有红外线感应装置与温度感应器,自动化程度较高,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分为斜形出风口及方形出风口,适合安装于办公场所内的屋顶之上,出风量大,斜形出风口的内部设置有弹簧闭合装置,可通过开合来控制出风量大小,方形出风口也可进行开合式调节,设置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可进行感应办公人员活动进行开启空调,温度感应器可进行感应温度,自动进行恒温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斜形出风口,2、红外线感应装置,3、方形出风口,4、吸顶安装装置,5、空调进风口,6、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7、温度感应器,8、出风装置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包括斜形出风口1、红外线感应装置2、方形出风口3、吸顶安装装置4、空调进风口5、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6、温度感应器7和出风装置本体8,斜形出风口1与方形出风口3相连接,斜形出风口1共设有四处,且其固定安装于出风装置本体8的四角位置,方形出风口3为由内至外叠加放大式方形状结构,斜形出风口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闭合装置,红外线感应装置2固定安装于出风装置本体8的外壁,红外线感应装置2与温度感应器7均通过电性与中央空调控制器相连接,吸顶安装装置4设置于出风装置本体8的四角,空调进风口5与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6、方形出风口3和斜形出风口1的内部相连通,温度感应器7固定安置于出风装置本体8的外壁中心位置,且温度感应器7与红外线感应装置2之间通过电性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时,首先需对整个空调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风口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使用,吸顶式自动调控异形出风口6,分为斜形出风口1及方形出风口3,适合安装于办公场所内的屋顶之上,当红外线感应装置2感应到活动物体运动时,自动启动中央空调,此时斜形出风口1及方形出风口3处于同时开启状态中,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方形出风口3将关闭,避免风力呈斜下方向的动作方式,此时斜形出风口1向四面散风,以保持室内温度处于恒温状态,当温度下降过快时,通过温度感应器7内置的感应开关可再次开启方形出风口3进行调温,自动进行恒温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