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893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



背景技术:

我国冬季都是以烟煤为主要取暖原料,尤其是我国北方,但是烟煤燃烧后对空气污染太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从2015年开始,国家生产出洁净型煤,以供人们冬季取暖使用,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但是现阶段还没有专用于燃烧洁净型煤的专用炉,人们还是使用烟煤的燃烧采暖炉来烧洁净型煤,造成许多能量浪费。

为更好的适应社会,促进能源的利用率,现急需一种专门用来燃烧洁净型煤的采暖炉来提高洁净型煤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解决现有烟煤采暖炉用于燃烧洁净型煤造成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包括带炉膛的炉体;所述炉体上部设置有炉口、下部设置有炉灰斗、顶部设置有炊事口;所述炉膛的顶端设置有烟箱,所述烟箱为封闭结构,内部与所述炉膛外侧的间隙构成容水空间;所述烟箱内部设置有多根竖直贯穿烟箱的火管,所述火管的下端与所述炉膛连通,上端与外界连通;所述火管内部设置有绕流片,所述绕流片为一个竖直主片,两侧交错设置有多个水平分片;所述烟箱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炉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连通的回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炉膛连通的下配氧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炉体顶端均布有多个与所述炉膛连通的上配氧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火管下方横向设置有两根吸热水管;所述吸热水管与所述容水空间连通。

再进一步的,多根所述火管顶端通过烟囱口与外界连通。

再进一步的,所述烟箱内部设置有五根火管。

再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相连通的防爆口。

再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底部设置有炉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炉膛内洁净型煤经富氧燃烧,能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烟箱内部设置多根火管,用于走火、走热量,对水进行加热,并且在火管内部设置绕流片,使热量在火管内部盘旋上升,停留时间长,充分吸收热量,提高采暖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烟箱俯视图;

图3为绕流片主视图;

图4为绕流片侧视图;

图5为绕流片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膛;2、炉体;3、炉口;4、炉灰斗;5、炊事口;6、烟箱;7、容水空间;8、火管;9、绕流片;901、主片;902、分片;10、出水口;11、回水口;12、下配氧口;13、上配氧口;14、吸热水管;15、烟囱口;16、防爆口;17、炉底。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绕流式洁净型煤专用炉,包括带炉膛1的炉体2;所述炉体2上部设置有炉口3、下部设置有炉灰斗4、顶部设置有炊事口5,炊事口位于炉膛开口的正上方;炉口用来填充洁净煤,炉灰斗用来收集燃烧后的炉渣,炊事口用来做饭、烧水等家用。所述炉膛1的顶端设置有烟箱6,所述烟箱6为封闭结构,内部与所述炉膛1外侧的间隙构成容水空间7;所述烟箱6内部设置有多根竖直贯穿烟箱6的火管8,本实施例采用的五根火管均匀布置,所述火管8的下端与所述炉膛1连通,上端与外界连通,具体地可以设置一个烟囱口与多根火管的的上端连通,通向外界;火从火管中向上升,用于加热围绕于火管外侧的水,使水温上升。所述火管8内部设置有绕流片9,所述绕流片9为一个竖直主片901,两侧交错设置有多个水平分片902,绕流片使热量在火管内部盘旋上升,停留时间长,充分吸收热量,提高热效率。所述烟箱6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7连通的出水口10,所述炉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7连通的回水口11,出水口与回水口连通外部暖气片,用于房间加热。

具体地,所述炉体2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炉膛1连通的下配氧口12,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两个,也可以适当增加;所述炉体2顶端均布有多个与所述炉膛1连通的上配氧口13;来提供充足的空气,使炉膛内的洁净煤富氧燃烧,能有效的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所述炉体2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容水空间7相连通的防爆口16,可以安装防爆阀,防止吸热水管内压力过大,发生爆炸。

所述炉体2底部设置有炉底17,支撑炉体,增加稳定性。

其中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其他特征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火管8下方横向设置有两根吸热水管14;所述吸热水管14与所述容水空间7连通,更加充分地吸收热量,提高热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