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41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由于其百叶和导风板相互独立设置,使得上下送风和左右送风相互独立,致使百叶和导风板不能配合送风,不利于空调器将热风或者冷风快速、均匀的输送至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

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或者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组件包括:下导风板;

百叶,所述百叶设置于所述下导风板上,且与所述下导风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导风板的板面上开设有轴孔,所述百叶包括导风部和与所述导风部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轴孔内。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导风板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

下传动轴,所述下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下传动组件,所述下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下主动齿轮和下从动齿轮;所述下主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下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下传动轴上。

优选地,所述百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百叶沿所述下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联动多个所述百叶的连杆。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以及移动轴;

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所述蜗杆与所述移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轴远离所述蜗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固定件;

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轴远离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驱动所述下导风板的下传动轴和驱动所述百叶的移动轴;

所述下传动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移动轴穿过所述下传动轴与所述百叶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三电机和上导风板;

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驱动所述上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上传动组件;

所述上传动组件包括一次啮合的上主动齿轮、上传动齿轮和上从动齿轮;

所述上主动齿轮套设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上导风板的端轴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和与所述底盘连接的面壳,所述面壳呈中空仿球状设置,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面壳的仿球面上;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面壳上;

所述送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上。

本实用新型中,当下导风板摆动引导换热后的气流上下流动时,百叶相对于下导风板的板面转动以引导气流左右流动,使得换热后的气流快速稳定的输送至用户指定的区域,即通过下导风板和百叶的耦合运动,耦合送风,大幅的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送风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送风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送风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送风组件的百叶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主要应用于空调器中,以增加空调器的送风效率。空调器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一般包括壳体,换热器300组件、送风组件和导风组件,其中,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风道,换热组件和送风组件均设置于风道中,导风组件设置于风道中或者设置于出风口处。其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300以及将换热器300安装于风道内的支架,换热器300连接于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中。送风组件包括风轮200(贯流风轮200或者轴流风轮200),用于驱动该风轮200的驱动电机,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将电机的驱动传递至风轮200的传动装置。导风组件包括导风板、百叶以及驱动导风板和百叶的驱动电机,其中导风板的摆动实现上下导风,百叶的摆动实现左右导风,本申请中,导风板和百叶可以耦合送风,即上下送风的同时,左右送风。壳体的形状可以呈类似长方体的形状(如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呈圆柱形(如空调柜机),也可以呈仿球形(如壁挂式球形空调室内机)等。

以下将主要描述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风道。导风组件500,所述导风组件500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或者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组件500包括:下导风板510,百叶520,所述百叶520设置于所述下导风板510的上,且与所述下导风板510转动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室内机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导风组件500设置在出风口处。下导风板510呈板状设置,可以为平板,当然可以为弧形板。百叶520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可以为呈多边形、圆形、椭圆性,以具有曲边的多边形为例。百叶520设置于下导风板510的板面上,并与下导风板510转动连接,其中,转动连接方式有很多,如枢接、铰接或者通过万向节连接等。

导风组件500工作,下导风板510摆动送风时,百叶520相对下导风板510的板面转动,将换热后的气流输送至其它方向。其中,下导风板510引导气流上下流动,同时,百叶520引导气流朝其它方向,如左右方向流动,如此,使得换热后的气流快速的输送至房间的各个区域。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下导风板510的上下导风耦合到百叶520的左右导风上。

当下导风板510摆动引导换热后的气流上下流动时,百叶520相对于下导风板510的板面转动以引导气流左右流动,使得换热后的气流快速稳定的输送至用户指定的区域,即通过下导风板510和百叶520的耦合运动,耦合送风,大幅的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效率。

为了使百叶520的送风更加准确和稳定,所述下导风板510的板面上开设有轴孔,所述百叶520包括导风部和与所述导风部固定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轴孔内。

本实施例中,轴孔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可以为方形、圆形等多种形状,以圆形孔为例。转动轴的横截面形状与轴孔的形状对应,以圆柱状轴为例。轴孔的延伸方形可以有很多,以孔深垂直于下导风板510的板面为例,此时转动轴也垂直于下导风板510的板面,百叶520也垂直于下导风板510。此时,百叶520的摆动,引导气流流动的方向与下导风板510引导气流流动的方向相互垂直,有利于提高耦合送风的效率。

为了使下导风板510稳定的摆动送风,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支架530,所述支架530与所述下导风板510固定连接;第一电机550和下传动轴560,所述下传动轴560的一端与所述支架53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550的转轴连接。

具体地,支架530的形式有很多,可以由多部分拼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设置的部件组成,本实施例中,以一弧形板为例,该弧形板呈U形设置,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导风板的两端连接。百叶520位于弧形板和导风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30可以和导风板一体成型设置,即支架530作为导风板的一部分。下传动轴560与支架53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螺钉连接、卡扣连接、键连接等。

下传动轴560的一端与弧形板的侧壁连接或者直接与导风板的端部连接,当电机工作时,驱动下传动轴560往返(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转动,下导风板510随着下传动轴560转动,以实现空调室内机的上下送风。通过支架530的设置,使得下传动轴560与下导风板510和电机的连接都非常可靠,从而使得下导风板510的工作稳定可靠,进而有利于下导风板510稳定的送风。

为了提高导风组件500适用多种空调结构的适用能力,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下传动组件,所述下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下主动齿轮551和下从动齿轮552。所述下主动齿轮551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550的转轴上,所述下从动齿轮552套设于所述下传动轴560上。

具体地,下主动齿轮551和下从动齿轮552均为直齿轮,下主动齿轮551和下从动齿轮552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直径来调节下传动轴560相对于第一电机550的输出转速,是加速还是减速。同时,通过下主动齿轮551和下从动齿轮552的设置,增加了传动距离,使得第一电机550相对于第一传动轴的位置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机550设置的灵活性。通过转速的调节和传动距离的调节,使得导风组件500可安装的位置增加,使得导风组件500的适用性提高。

为了提高百叶520的导风效率,所述百叶5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百叶520沿所述下导风板510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联动多个所述百叶520的连杆540。若干的百叶520均匀的分布在下导风板510的板面上,其均与导风板通过转动轴连接,在若干百叶520的同一侧,设置有一连杆540,连杆540与若干的百叶520连接,使得连杆540的移动可以同时驱动所有的百叶520摆动。其中,百叶520与连杆54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铰接,固定连接等均可。通过连杆540的设置,提高了百叶520的摆动效率,从而提高了导风效率。

为了提高百叶520工作的稳定性,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第二电机570、相互啮合的蜗轮571和蜗杆572以及移动轴573。所述蜗轮571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570的转轴上,所述蜗杆572与所述移动轴57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轴573远离所述蜗杆572的一端与所述连杆540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570将转动扭矩传递至蜗轮571,蜗轮571将转动扭矩传递至与之啮合的蜗杆572,蜗杆572将转动扭矩转变为移动,并将移动传递至移动轴573。移动轴573将移动传递至连杆540,连杆540将移动传递至百叶520,百叶520将移动转换为自身的摆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蜗轮571蜗杆572的设置,增加了能量的传递距离,使得第二电机570相对于百叶520的位置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第二电机570设置的灵活性。通过传动距离的调节,使得导风组件500可安装的位置增加,使得导风组件500的适用性提高。

为了提高导风组件500适用多种空调结构的适用能力,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第一传动杆575、第二传动杆576和固定件574。所述第一传动杆575的一端与所述移动轴573远离所述蜗杆57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576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574连接,所述固定件574与所述连杆540固定连接。

具体地,当移动轴573距离百叶520较远时,需要通过传动杆将移动轴573的移动传递至连杆540。第一传动杆575的一端与移动轴573固定连接,且第一传动杆575垂直于移动轴573,第二传动杆576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57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576平行于移动轴573设置。第二传动杆576将移动轴573的移动通过固定件574传递至连杆54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导风板510的板面上形成有导槽,导槽延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传动杆576设置于导槽中。

通过第一传动杆575、第二传动杆576和固定件574的设置,使得移动轴573、第二电机570相对于百叶520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通过传动距离可调节的设置,使得导风组件500可安装的位置增加,使得导风组件500的适用性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所述导风组件500包括驱动所述下导风板510的下传动轴560和驱动所述百叶520的移动轴573。所述下传动轴560呈中空设置,所述移动轴573穿过所述下传动轴560与所述百叶520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下传动轴560设置为中空,使得移动轴573可以穿过下传动轴560延伸至支架530内来驱动传动杆或直接驱动百叶520。充分的利用下传动轴560的运动方向(转动)和移动轴573的运动方向(移动)不同的特点,使得移动轴573可以准确、稳定的传递移动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空间,有效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将移动轴573穿过下传动轴560的方案,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导风组件500的结构非常紧凑。

为了使导风组件500更好的导风,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第三电机580和上导风板590,所述第三电机580的转轴驱动所述上导风板590转动。当空调器制热时,由于热风的密度较低,为上升气流,需要将热风往下输送,然后热气流从下往上经过人体。此时需要将上导风板590往下偏移,以引导热风往下移动。

为了提高导风组件500适用多种空调结构的适用能力,所述导风组件500还包括上传动组件。所述上传动组件包括一次啮合的上主动齿轮581、上传动齿轮582和上从动齿轮583。所述上主动齿轮581套设所述第三电机580的转轴上,所述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上导风板590的端轴上。

具体地,上主动齿轮581、上传动齿轮582和上从动齿轮583均为直齿轮,三者之间的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可以通过三者之间的直径来调节上导风板590相对于第三电机580的输出转速,是加速还是减速。同时,通过上主动齿轮581、上传动齿轮582和上从动齿轮583的设置,增加了传动距离,使得第三电机580相对于上导风板590的位置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第三电机580设置的灵活性。通过转速的调节和传动距离的调节,使得导风组件500可安装的位置增加,使得导风组件500的适用性提高。

为了提高导风组件500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壳体包括底盘110和与所述底盘110连接的面壳120,所述面壳120呈中空仿球状设置,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面壳120的仿球面上。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出风框400,所述出风框400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面壳120上,所述送风组件500安装于所述出风框400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风组件500各部件结构、驱动结构和传动结构的设置,使得导风组件500可以适应面壳120为仿球面的结构。出风框400将导风固定在一起,然后安装于面壳120上,通过出风框400的设置,使得导风组件500的安装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