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5381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和分别与该面框的左右两端部配合的侧板。考虑到安规要求,面框和侧板的组装结构要求人手不可拆卸,一般采用螺钉将面框和侧板连接固定,但是该种连接结构生产效率低、维修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和拆卸效率高的空调室内机。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组装和拆卸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和分别与所述面框的左右两端部配合的侧板,所述侧板或与该侧板配合的第一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板或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卡槽和凸起连接;所述翻边上设有拆卸孔,以供一撬件拆卸所述卡槽和凸起。优选地,与所述翻边相对的所述侧板或所述第一端部对应所述拆卸孔处设有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撬件。优选地,所述翻边由所述侧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形成,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翻边的内壁面上,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壁面上优选地,所述卡槽的槽壁上对应所述拆卸孔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卡槽的底部并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部优选地,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卡槽槽壁的中部,以使所述槽壁形成第一子槽壁和第二子槽壁,所述凸起包括与所述第一子槽壁抵接的第一凸起部、及与所述第二子槽壁抵接的第二凸起部优选地,所述凸起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连接凸起部优选地,优选地,所述连接凸起部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U形弯曲段,所述拆卸孔与所述U形弯曲段形成的凹槽连通优选地,与所述翻边相对的所述侧板或所述第一端部对应所述拆卸孔设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拆卸孔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拆卸孔的距离。优选地,与所述翻边连接的所述侧板或所述第一端部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上远离该凸柱与所述翻边连接处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支撑部。优选地,所述侧板和所述第一端部中之一设有凸出的限位筋,另一设有与该限位筋插接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框和分别与所述面框的左右两端部配合的侧板,通过采用在所述侧板或与该侧板配合的第一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侧板或所述第一端部通过卡槽和凸起连接;所述翻边上设有拆卸孔,以供一撬件拆卸所述卡槽和凸起,大大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组装和拆卸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右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空调室内机的侧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通过第一支撑部拆卸空调室内机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通过第二支撑部继续拆卸空调室内机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空调室内机10面框11限位槽12卡槽13开口14凸柱15第一子槽壁16第二子槽壁20侧板21限位筋22翻边23第一凸起部24第二凸起部25拆卸孔30面板40小导风板50大导风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面框10和分别与该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配合的侧板20,通常,该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面板30、小导风板40和大导风板50。其中,侧板20或与该侧板20配合的第一端部(左右两端部之一)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22,该翻边22与侧板20或第一端部通过卡槽12和凸起连接,即翻边22既可以设在侧板20上,也可以设在与该侧板20配合的左右端部中的一端部,且翻边22与另一不设有翻边22的侧板20或第一端部连接,优选地,该左右两端部可均通过该方式与侧板20连接;且在翻边22上设有拆卸孔25,如此,可通过一撬件插入该拆卸孔25拆卸上述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相较于螺钉结构,大大提高了面框10和侧板20的组装和拆卸效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检修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侧板20和第一端部还通过凸出的限位筋21和与该限位筋21插接适配的限位槽11连接,即设置侧板20和第一端部中之一设有凸出的限位筋21,另一设有与该限位筋21插接适配的限位槽11,如此,可保证侧板20和面框10左右端部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该限位筋21和限位槽11还起到定位的作用。组装时,可先将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端部通过限位筋21和限位槽11连接,然后通过卡槽12和凸起进行最后的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考虑到侧板20一般比较薄,不适合在其上设置限位槽11,因此可在在面框10的端部设有限位槽11,在侧板20上设置限位筋21。为了更方便地拆卸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在与该翻边22相对的侧板20或第一端部对应拆卸孔25处设有第一支撑部,而且拆卸孔25本身也可以给撬件提供支撑作用,如此,该撬件通过第一支撑部和拆卸孔25的双重支撑作用,能够更高效的拆卸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由于侧板20一般比较薄,在其上设置卡槽12,可能会存在结构不牢固的问题,因此,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翻边22由侧板20的边缘朝向第一端部延伸形成,凸起设于翻边22的内壁面上,卡槽12设于第一端部的外壁面上,如此,在组装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时,可直接将侧板20扣合在面框10的左右两端即可,该组装方式简单快速,可大大提高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的组装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更方便地拆卸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的连接,如图3至图5所示,在卡槽12的槽壁上对应拆卸孔25开设有缺口,缺口贯穿卡槽12的底部并形成开口13,开口13的内壁面形成第一支撑部,即将第一支撑部设于靠近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处,如此,当使用撬件拆卸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时,该撬件对第一支撑部的作用力,也可对拆卸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贡献一部分力量,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拆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开口13可以是贯穿卡槽12的底部的中部的通孔,也可以是贯穿卡槽12的边缘位置的支撑缺口。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设置上述缺口位于卡槽12槽壁的中部,以使槽壁形成第一子槽壁15和第二子槽壁16,凸起包括与第一子槽壁15抵接适配的第一凸起部23、及与第二子槽壁16抵接适配的第二凸起部24,如此,通过设置缺口的位置,使原先的一组卡槽12和凸起变为两组相互配合的卡槽12和凸起,可加强该侧板20和面框10的两端部连接的牢固性;而且由于该缺口是位于卡槽12槽壁的中部,如此,形成的开口13也是位于上述两组相互配合的卡槽12和凸起的中间位置,可方便通过撬件一次性拆卸该两组相互配合的卡槽12和凸起的连接。为了加强上述两组相互配合的卡槽12和凸起的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设置凸起还包括连接第一凸起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的连接凸起部(图中未示出),如此可加强第一凸起部23和第二凸起部24结构的牢固性。基于上述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设置连接凸起部具有开口13朝向第一端部的U形弯曲段(图中未示出),拆卸孔25与U形弯曲段形成的凹槽连通,该结构设计简单而又巧妙,可大大方便拆卸该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的连接。为了实现通过撬件即可将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的所有连接结构基本上全部拆卸,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与翻边22相对的侧板20或第一端部对应拆卸孔25设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拆卸孔25的距离大于第一支撑部与拆卸孔25的距离,如此,在拆卸的过程中,如图6至图9所示,撬件通过第一支撑部的支撑作用拆除一部分连接结构,接着,将撬件继续往第二支撑部伸入,即可将大部分连接结构拆除,最终,通过人手即可轻松分离侧板20和面框10的左右两端部,进一步地提高了拆卸效率。优选地,在与翻边22连接的侧板20或第一端部设有凸柱14,凸柱14上远离该凸柱14与翻边22连接处的一端为第二支撑部,即通过设置一简单的凸柱14,即可实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设置。优选地,如图3、图7和图9所示,该凸柱14为一板状结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该凸柱14设置为杆状结构。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