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47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



背景技术:

太阳能保温水箱是指应用在太阳能集中热水或太阳能采暖工程中,用来收集和存储集热器产生的热水的一种装置。但太阳能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几天未用的水一般都是较热的水了,达到70℃以上,尤其在夏天晴朗天气超过2天,水就会沸腾,到夜间会适当降温,使水温保持在60℃~70℃区域时间很长,而这个温度区域是水中细菌繁殖的极佳温度,所以好几天或长期不用的热水,水质较差,容易滋生较多细菌,要排放掉,不能洗澡或用来烧开水等饮用。此外在夏季晴天的情况下,不到两天水温可达沸点,若长时间不用水,如出差、旅游时,使水箱内长时间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下,会促进密封圈的老化,加速聚氨酯的老化、萎缩,有时排气不畅通,压力太大还会使水箱胀坏,还会结水垢,缩短水箱的寿命。因此需要一种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来解决现有水箱容易滋生细菌和高温、高压导致水箱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来解决现有水箱容易滋生细菌和高温、高压导致水箱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圆柱状的箱体,所述箱体由内到外设置有储水腔体、内胆、保温层和外壳,所述箱体其底部设有进水管,其顶部设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由抗菌不锈钢制成,所述储水腔体顶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减压阀。

较优的,所述抗菌不锈钢表面设有Ag离子抗菌涂层。

较优的,所述抗菌不锈钢为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板,其在不锈钢内添加有抗菌金属元素Cu、Ag和Zn。

较优的,所述保温层内填充有聚氨酯发泡料和橡胶。

所述外壳由304不锈钢制成,其表面覆盖有黑色吸热膜层。

所述外壳上连接有与保温层连通的抽真空管,所述抽真空管上装有真空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结构合理,解决现有水箱容易滋生细菌和高温、高压导致水箱损坏的问题。将内胆采用抗菌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水箱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灭率均在99%以上,表面磨损后仍保持良好抗菌性能,保证水箱热水的清洁卫生。通过设置减压阀,当水箱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开启阀门泻压,使水箱内压力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水箱胀坏,延长了水箱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腔体,2-外壳,3-保温层,4-内胆,5-出水管,6-减压阀,7-支架,8-进水管,9-抽真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抗菌太阳能保温水箱,包括固定在支架7上的圆柱状的箱体,箱体由内到外设置有储水腔体1、内胆4、保温层3和外壳2,箱体其底部设有进水管8,其顶部设有出水管5。内胆4由抗菌不锈钢制成,储水腔体1顶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减压阀6。抗菌不锈钢是在普通不锈钢表面设有Ag离子抗菌涂层,利用Ag离子进行抗菌杀毒,效果好。或者抗菌不锈钢为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板。铁素体或奥氏体不锈钢板是在普通不锈钢内添加一定量的抗菌金属元素Cu,Ag,Zn等抗菌金属元素,控制铸造、锻压、轧制以及热处理过程,使抗菌金属元素在不锈钢基体内以一定的大小、形态,均匀弥散地析出,并保证析出相的体积百分比,在不降低普通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情况下,赋予其优异的抗菌性能,目前已开始广泛运用。经试验证明,抗菌不锈钢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均在99%以上,对其它细菌如白念珠菌、枯黑菌等也有显著的杀灭作用,显示了优良的广谱抗菌性和抗菌持久性。保温层3内填充有聚氨酯发泡料和橡胶。外壳2由304不锈钢制成,其表面覆盖有黑色吸热膜层。外壳2上连接有与保温层3连通的抽真空管9,抽真空管9上装有真空阀,便于在现场安装后,通过抽真空管9对保温层3进行抽真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将内胆4采用抗菌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水箱内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杀灭率均在99%以上,表面磨损后仍保持良好抗菌性能,保证水箱热水的清洁卫生。通过设置减压阀6,当水箱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开启阀门泻压,使水箱内压力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防止水箱胀坏,延长了水箱的寿命。外壳表面覆盖有黑色吸热膜层,可以吸收阳光,进一步防止水箱中热量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