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27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空调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常见的空调室内机,其出风口直接与高速转动的贯流风扇连通,且出风口处无任何防护结构,这样,用户就容易通过出风口碰到贯流风扇,从而为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为在出风口处安装一防护网,以避免手伸入风道内碰触到贯流风扇而造成安全事故。但是,目前常见的防护网主要通过两侧的定位部卡入对应两侧风道的卡槽中固定,由于出风口的宽度往往小于防护网的宽度,故需要防护网发生变形才能顺利完成卡置过程,使得防护网的安装过程比较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出风框组件,旨在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出风口处防护网的安装便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出风框组件包括出风框、贯流风扇以及防护网。所述出风框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框内对应所述出风口内置有贯流风扇,且所述出风框的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围合形成一风道;所述防护网包括网本体,所述网本体具有相对两侧边,其中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风道的一侧壁的内壁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另一侧边上设有挂接部,所述风道的另一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挂接部设有挂接配合部;所述防护网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后,再将所述挂接部挂接于所述挂接配合部,而实现相适配安装于所述风道内。优选地,所述网本体呈上下向延伸的长条状,具有两相对的长侧边以及两相对的短侧边,其中一长侧边上间隔式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另一长侧边上间隔式分布有多个所述挂接部。优选地,所述网本体由交叉的纵条组以及横条组于交叉点处连接形成,所述纵条组由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纵条组成,所述横条组由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横条单元组成,所述横条单元包括第一横条;所述挂接部为自所述第一横条的一端沿左右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挂钩,所述挂接配合部为于所述风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挂钩设置的挂接凸起,且所述挂接凸起沿左右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自所述第一横条的另一端沿左右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插接条,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自所述风道的侧壁内壁面上对应所述插接条设置的插孔,所述插孔用以供所述插接条的末端插入。优选地,所述插孔为盲孔。优选地,所述防护网还包括与所述挂接部设于同一侧边上的多个第二定位部,所述横条单元还包括第二横条,所述第二定位部为自所述第二横条的朝向所述挂接凸起的一端沿左右向向外延伸形成的抵接条,且所述抵接条的自由端呈向后弯折设置,并与对应侧的所述风道的侧壁内壁面抵接。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横条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横条在所述纵条组上呈均匀并排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挂钩的钩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呈向后弯折设置的第一挂钩段、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挂钩段、以及呈向前弯折设置的第三挂钩段;所述挂接凸起设于所述风道的侧壁外壁面的靠近所述出风口处,所述防护网通过所述挂钩的钩部挂接于所述挂接凸起,而实现挂接于所述风道的侧壁。优选地,所述挂接凸起的前表面上远离所述风道的侧壁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在沿背离所述风道的侧壁的方向上向后倾斜设置。优选地,在所述出风口的边沿上对应所述第一横条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以容置所述第一横条的与所述第一挂钩段连接的一端。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调出风框组件,该空调出风框组件包括出风框、贯流风扇以及防护网。所述出风框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框内对应所述出风口内置有贯流风扇,且所述出风框的位于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部分围合形成一风道;所述防护网包括网本体,所述网本体具有相对两侧边,其中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风道的一侧壁的内壁面上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另一侧边上设有挂接部,所述风道的另一相对侧壁上对应所述挂接部设有挂接配合部;所述防护网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后,再将所述挂接部挂接于所述挂接配合部,而实现相适配安装于所述风道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将防护网安装至风道内时,可先将设于一侧边的第一定位部与风道的侧壁内壁面连接,然后防护网的另一侧边向后运动,使得挂接部与设于风道的另一相对侧壁上的挂接配合部挂接固定,这样,防护网即可定位安装至风道内。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在空调室内机出风口的风道内安装有起阻拦作用的防护网,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就不能通过出风口碰触到高速运转的贯流风扇,从而解决了出风口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本防护网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像目前常见的防护网那样通过变形后两边卡置安装,所以本防护网勿需变形即可便利的安装至风道内,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处防护网的安装便利性以及产品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框组件一实施例于装配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S-S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中出风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出风框11出风口12风道13挂接凸起131基座132挂扣板133导向斜面14插孔15让位槽2贯流风扇3防护网31网本体311纵条312横条312a第一横条312b第二横条32抵接条33挂钩331第一挂钩段332第二挂钩段333第三挂钩段34插接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出风框组件以及具有该出风框组件的空调室内机。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具有该出风框组件的空调室内机具体为一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未图示),其出风口11呈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该出风框组件包括出风框1、贯流风扇2、以及防护网3。出风框1上设置有出风口11,出风框1内对应出风口11内置有贯流风扇2,且出风框1的位于贯流风扇2与出风口11之间的部分围合形成一风道12;而防护网3则包括网本体31,网本体31具有相对两侧边,其中一侧边上设有第一定位部,风道12的一侧壁内壁面上对应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另一侧边上设有挂接部,风道12的另一相对侧壁上对应挂接部设有挂接配合部。防护网3通过第一定位部定位连接于第一配合部后,再将挂接部挂接于挂接配合部,而实现相适配安装于风道12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出风口1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矩形,故相应地,与出风口11形状相适配的网本体31也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由于其出风口11一般沿左右方向延伸,故与之相适配的防护网3的也可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理解,该网本体31具有两相对的长侧边以及两相对的短侧边。本实施例中,优选其中一长侧边上间隔式分布有多个第一定位部,而另一长侧边上间隔式分布有多个挂接部。当然,第一定位部和挂接部也可分设于两个相对的短侧边上,但是,由于短侧边相对较短且其上可设的定位部及挂接部会较少,故会导致防护网3在风道12内壁上的安装固定的稳固性不如本实施例中的方案。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一并参照图6,网本体31由交叉的纵条组以及横条组于交叉点处连接形成,其中,纵条组由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纵条311组成,而横条组则由多个并列间隔设置的横条单元312组成,横条单元312则包括一个第一横条312a以及一个第二横条312b。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以出风方向为前方,该第一定位部为自第一横条312a的左端向左延伸形成的插接条34,相应地,第一配合部为自风道12的侧壁内壁面上对应该插接条34设置的插孔14,该插孔14用以供插接条34的末端插入。同时,该挂接部为自第一横条312a的右端向右延伸形成的挂钩33,相应地,挂接配合部为于风道12的侧壁上对应该挂钩33设置的挂接凸起13,且挂接凸起13呈向右延伸设置。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挂钩33也可设于第一横条312a的左端,而插接条34设于右端。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网本体31还可呈其他设置,例如但不限于,网本体31具有一个网框,该网框内框围住有内网。同样地,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也可以为于网本体31的一侧边上凹设的插孔14,相应地,第一配合部为自风道12的侧壁内壁面凸出延伸的插接柱等;挂接部也可为自网本体31的另一侧边上凸设的挂接环,相应地,风道12的侧壁上对应该挂接环设有挂钩等。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防护网3安装至风道12内时,可先将插接条34插入对应的插孔14中,使得防护网3的一侧与风道12的侧壁内壁面定位连接,然后防护网3的另一侧再向后运动,使得挂钩33挂扣于挂接凸起13上,这样,防护网3即可定位安装至风道12内了。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在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1的风道12内安装有起阻拦作用的防护网3,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就不能通过出风口11碰触到高速运转的贯流风扇2,从而解决了出风口11的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本防护网3在安装过程中不需要像目前常见的防护网那样通过变形后两边卡置安装,所以本防护网3勿需变形即可便利的安装至风道12内,同时,也不需要任何螺钉固定等复杂工序即可完成装配,从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1处防护网3的安装便利性以及产品生产效率。参照图2、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本防护网3还包括与挂接部设于同一侧边上的多个第二定位部,具体地,该第二定位部为自第二横条312b的右端向右延伸形成的抵接条32,且该抵接条32的自由端呈向后弯折设置,并与对应侧的风道12的侧壁内壁面抵接。如此,通过抵接条32与风道12的侧壁内壁面之间的抵接作用,就可进一步增加防护网3的定位安装的稳定性,可避免防护网3在沿左右方向上容易发生晃动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第一横条312a以及多个第二横条312b在纵条311上呈均匀并排交错设置,如此,就可使多个挂钩33、多个插接条34以及多个抵接条32之间能均匀间隔分布,即网本体31两侧的定位连接处能均匀分布,从而使防护网3的定位安装更稳固。参照图2、图3、图5以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3所示,挂钩33的钩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呈向后弯折设置的第一挂钩段331、沿上下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挂钩段332、以及呈向前弯折设置的第三挂钩段333;如图7所示,挂接凸起13设于风道12的侧壁外壁面的靠近出风口11处,包括基座131,该基座131凸设于风道12的侧壁外壁面,其背离风道12的侧壁外壁面的右表面上的前侧还凸设有向右延伸的挂扣板132。挂扣板132的后表面与基座131的右表面垂直邻接,以共同形成用以容置第二挂钩段332的挂槽(未标示)。防护网3通过挂钩33的钩部挂扣于挂接凸起13,而实现挂接于风道12的侧壁。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当挂钩33的钩部挂扣于挂接凸起13后,第二挂钩段332容置于挂槽内,同时,第一挂钩段331位于挂扣板132的上方,第三挂钩段333位于挂扣板132的下方,这样,就可以限制防护网3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挂钩段331可以位于挂扣板132的下方,而第三挂钩段333位于挂扣板13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7,在挂接凸起13的前表面上远离风道12的侧壁的一侧,具体地,在挂扣板132的前表面上靠近其右端一侧设有导向斜面133,且该导向斜面133在沿向右的方向上向后倾斜设置。在挂钩33的钩部扣入挂槽时,该导向斜面133可对第二挂钩段332起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挂钩33的钩部扣入挂槽时能更加顺畅便利。参照图3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出风口11的边沿上对应第一横条312a设有让位槽15,该让位槽15用以容置第一横条312a的与第一挂钩段331连接的一端,以使得防护网3装配后,该防护网3的平面能与出风口11的平面相平。最后,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插孔14优选为盲孔,即插孔14的槽底与槽壁均呈封闭设置,如此,即可防止在空调制冷模式下,因冷风沿插孔14灌入空调器内部而造成内部凝露,进而影响空调器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另外,为方便插孔14与插接条34插接后的后续安装操作,插孔14与插接条34之间应呈间隙配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