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帘隔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84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风帘隔温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连续高速通风形成一道隔离风墙的设备的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用在液晶膜等制膜行业。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涉及隔温或保温的均采用保温棉或者物理隔温的方法,占用空间大。在连续运动及连通的空间内,安装空间小,由于戒指的导热性,无法采用现在的方法进行有效可靠的隔温。

特别是在液晶膜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液晶膜在薄膜横拉机内行走,从开始成型到出料分为多段温区,液晶膜在进入后一温区前,需要降温,因此需要一种温度可控,降温以及隔温效果好的装置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帘隔温墙。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体,在所述外壳体的上顶端、下底端分别设置竖直设置的至少两列上进风管道、下进风管道,各所述上、下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各所述上、下进风管道的进风口分别设置在外壳体外连接至相应的风源,靠近外壳体进料口的上、下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分别连接竖向出风风咀,上、下方的所述竖向出风风咀的风口对应在同一竖直面上,靠近外壳体出料口的上、下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斜向出风风咀,所述斜向出风风咀的出库朝向膜前进方向,上、下方的所述斜向出风风咀的气流相交于所生产的膜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竖向出风风咀包括第一导风箱体、第一风咀,所述第一导风箱体分别与所述上、下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风咀包括与第一导风箱体密封连接的第一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上设置至少一道竖向风道。优选的,所述竖向风道为2~5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斜向出风风咀包括第二导风箱体、第二风咀,所述第二导风箱体分别与所述上、下进风管道的出风口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风咀包括与第二导风箱体密封连接的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至少一道与膜平面呈30~70°夹角的斜向风道。优选的所述斜向风道为2~5道。

本实用新型风帘式隔温墙可以应用在空间小的环境下,由于风的高速流动且温度可控,有效的隔开和抵消两侧温度的传递,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向出风风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向出风风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风帘隔温墙,包括外壳体1,在外壳体1的上顶端、下底端分别设置竖直设置的至少两列上进风管道2、下进风管道3,各上、下进风管道2、3的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外壳体1内,各上、下进风管道2、3的进风口分别设置在外壳体1外连接至相应的风源,靠近外壳体1进料口的上、下进风管道2、3的出风口分别连接竖向出风风咀4,上、下方的竖向出风风咀4的风口对应在同一竖直面上,靠近外壳体1出料口的上、下进风管道2、3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斜向出风风咀5,斜向出风风咀5的出库朝向膜前进方向,上、下方的斜向出风风咀5的气流相交于所生产的膜平面。

优选的,竖向出风风咀4包括第一导风箱体6、第一风咀7,第一导风箱体6分别与上、下进风管道2、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第一风咀7包括与第一导风箱体6密封连接的第一板体8,在第一板体8上设置至少一道竖向风道9。优选的,竖向风道9为2~5道。

优选的,斜向出风风咀5包括第二导风箱体10、第二风咀11,第二导风箱体10分别与上、下进风管道2、3的出风口密封连接,第二风咀11包括与第二导风箱体10密封连接的第二板体12,在第二板体12上设置至少一道与膜平面呈30~70°夹角的斜向风道13。优选的斜向风道13为2~5道。

本风帘隔温墙在使用时,通过安装在电子膜类生产过程中,薄膜横拉系统相邻温区之间,通过上下层一列竖向出风风咀和上下层一列斜向出风风咀对膜平面进行吹风、降温,通过本风帘隔温、降温,两段温区之间的热窜流量大大降低,由现有技术的20%降低到5%,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