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布用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5437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品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布用烘干机。



背景技术:

医用纱布的生产中,尤其是使用喷水织布机的纺织品等的生产中,由于得到的成型纺织品含有较高的水分,最后需要利用烘干设备来进行干燥定型。纺织业中,烘干机的对于纺织物的处理来说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纺织物的烘干质量。现有的纱布烘干机在使用时烘干效率低,烘干时间长,而且一般纱布烘干机机箱内不会装温度感应器,难以控制箱内温度,影响烘干后的纱布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纱布用烘干机,它能进行纱布的快速烘干且进行绕布,同时,箱内装有温度感应器,能够合理控制箱内温度,保证烘干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纱布用烘干机,包括箱体、绕布辊、进布压板、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出风口、电机、叶片、电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智能控温仪,所述箱体的一端装有进布压板,进布压板的一端装有第一导布辊,第一导布辊的另一端垂直向下装有第二导布辊,第二导布辊的另一端的水平方向装有第三导布辊,所述电加热管分别装在箱体进步压板的下侧、箱体底面内侧,所述进风口设置于箱体底面两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到箱体内部,且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叶片;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电加热管的一侧,所述智能控温仪装在箱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侧面电加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一导布辊和第二导布辊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箱体底面电加热管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管为平行的电加热盘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纱布从进步压板进入分别绕接在第一导布辊、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上,通过箱体上设置的电加热管进行加热烘干,同时电机和叶片采用风干式进行烘干,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烘干后纱布绕接在绕布辊上,烘干后能进行绕布;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测试箱内的温度后,传递电信号到智能温控仪,可以通过智能温控仪来调节箱体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纱布烘干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进行快速烘干且绕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以控制箱体温度,调控合适的烘干温度,避免影响纱布烘干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纱布用烘干机,包括箱体1、绕布辊2、进布压板3、第一导布辊41、第二导布辊42、第三导布辊43、出风口5、进风口51、电机6、叶片7、电加热管8、温度传感器9、智能控温仪10,所述箱体1的一端装有进布压板3,进布压板3的一端装有第一导布辊41,第一导布辊41的另一端垂直向下装有第二导布辊42,第二导布辊42的另一端的水平方向装有第三导布辊43,多个所述电加热管8分别装在箱体1侧面进布压板3的下侧、箱体底面内侧,所述进风口51设置于箱体底面电加热管两侧;所述出风口5设置于箱体顶部,所述箱体1上还设置有变频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伸入到箱体1内部,且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叶片7;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电加热管的一侧,所述智能温控仪10装在箱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1侧面电加热管8的长度大于第一导布辊41和第二导布辊42之间的竖直距离,所述箱体底面电加热管8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布辊41和第三导布辊42之间的水平距离;同时,电加热管8为平行的电加热盘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纱布从进步压板3进入分别绕接在第一导布辊41、第二导布辊42、第三导布辊43上,通过箱体1上设置的电加热管8进行加热烘干,同时电机6和叶片7采用风干式进行烘干,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烘干后纱布绕接在绕布辊2上,烘干后能进行绕布;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9测试箱内的温度后,传递电信号到智能温控仪10,可以通过智能温控仪10来调节箱体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纱布烘干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能进行快速烘干且绕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以控制箱体温度,调控合适的烘干温度,避免影响纱布烘干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