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11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顾名思义,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是一种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以使室内的环境能够实时处于干净清洁状态的设备。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一般为固定式,其无法自行移动,而室内的空间一般较大,其只能对其周围的空气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其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有限,此外,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功能较为单一。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更好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底座的内腔中设有左电机和右电机,所述左电机的输出轴、右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的底部穿过底座的侧壁并突伸出底座的下表面,底座的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支撑轮;

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壳体内设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过渡腔、雾化腔、工作腔和储水腔,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上隔板上设有与所述雾化腔相通的输雾孔,所述过渡腔内设有引风机,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引风机连通的出雾孔,所述中隔板上设有雾化器,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控制板、变频器、电池和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储水室连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雾化腔连通,所述控制板包括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加速度传感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左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右电机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分别与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加速度传感器、通信单元、引风机、变频器、电池、水泵、雾化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所述壳体上部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下部上,所述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下部内,所述壳体上部的内侧面与壳体下部的外侧面包围形成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分别与过渡腔、出雾孔连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上隔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有挡板和设有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顶端与输雾孔连通,定位管的底端封闭,定位管的底端还设有突出定位管外侧面的凸缘,所述挡板套在定位管上,并且挡板的下表面与凸缘的上表面接触,挡板与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挡板上设有第一传输孔,定位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传输孔连通的第二传输孔,当挡板的上表面与容置槽的底面接触时,所述挡板的内侧面能够完全覆盖第二传输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有害物质探测器,所述有害物质探测器与微处理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有害物质探测器包括烟雾传感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雾化室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与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与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显示单元为LCD显示屏。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微处理单元为单片机或ARM芯片,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包括单片机,所述工作腔内好设有与控制板连接的变压器。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底座上设置分别通过由左电机和右电机驱动的车轮,使得壳体及底座能够在左电机和右电机的驱动下自由移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对室内不同区域环境的净化作用,加强了其净化的效果。具体工作时,微处理单元分别通过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发送驱动信号至左电机和右电机,使得车轮在左电机和右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实现底座的移动。微处理单元通过控制两个车轮的转速实现对底座转弯的控制,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底座在遇到阻碍物而停止时,微处理单元能够发送信号至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使其驱动底座向不同方向移动,从而避免障碍物。净化时,水泵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将储水室内的水泵至雾化室,设置在雾化室下方的雾化器对雾化室内的水进行雾化作用,壳体上设有与雾化室连通的通风孔,雾化后的水雾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输雾孔、引风机、出雾孔喷出,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控制板及水泵、引风机等部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2,底座的内腔中设有左电机3和右电机4,左电机的输出轴、右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连接有车轮5,车轮的底部穿过底座的侧壁并突伸出底座的下表面,底座的下表面上还设有多个支撑轮(图中未示出);

壳体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底座上,壳体内设有上隔板6、中隔板7和下隔板8,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将壳体的内腔分隔为过渡腔9、雾化腔10、工作腔11和储水腔12,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进水口13,上隔板上设有与雾化腔相通的输雾孔14,过渡腔内设有引风机15,壳体上设有与引风机连通的出雾孔16,中隔板上设有雾化器17,工作腔内设有控制板18、变频器19、电池20和水泵21,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储水室连通,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雾化腔连通,控制板包括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加速度传感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左电机电连接,第二驱动器的输出端与右电机电连接,微处理单元分别与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加速度传感器、通信单元、引风机、变频器、电池、水泵、雾化器电连接。

具体工作时,微处理单元分别通过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发送驱动信号至左电机和右电机,使得车轮在左电机和右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实现底座的移动。微处理单元通过控制两个车轮的转速实现对底座转弯的控制,其中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底座在遇到阻碍物而停止时,微处理单元能够发送信号至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使其驱动底座向不同方向移动,从而避免障碍物。净化时,水泵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将储水室内的水泵至雾化室,设置在雾化室下方的雾化器对雾化室内的水进行雾化作用,壳体上设有与雾化室连通的通风孔22,雾化后的水雾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输雾孔、引风机、出雾孔喷出,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其中电池的设置用于向整个装置供电,变频器用于将电池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为水泵等部件供电,通信单元用于用户与微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具体使用时时可使用WIFI芯片或4G芯片作为通信单元实现通信功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壳体包括壳体上部23和壳体下部24,壳体上部可拆卸地连接在壳体下部上,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壳体下部内,壳体上部的内侧面与壳体下部的外侧面包围形成连接通道25,连接通道分别与过渡腔、出雾孔连通。

连接通道的设置,使得壳体上部设置的多个出雾孔能够通过连接通道与过渡腔连通。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上隔板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容置槽26,容置槽内设有挡板27和定位管28,定位管的顶端与输雾孔连通,定位管的底端封闭,定位管的底端还设有突出定位管外侧面的凸缘29,挡板套在定位管上,并且挡板的下表面与凸缘的上表面接触,挡板与容置槽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挡板上设有第一传输孔30,定位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传输孔连通的第二传输孔31,当挡板的上表面与容置槽的底面接触时,挡板的内侧面能够完全覆盖第二传输孔。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防止水通过输雾孔进入过渡腔内,从而对过渡腔内的设备起到保护作用。当壳体倾倒时,挡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定位管下滑,直至其与容置槽的底面接触,此时第一传输孔、第二传输孔分别被堵塞,从而防止了雾化腔内的水进入到过渡腔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有害物质探测器32,有害物质探测器与微处理单元电连接。

有害物质探测器的设置,使得室内空气较差时,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能够自动开启,从而实现自动净化功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有害物质探测器包括烟雾传感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雾化室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33,负离子发生器与控制板电连接。

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功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壳体上设有显示单元(图中未示出),显示单元与控制板电连接。

显示单元的设置用于显示室内的空气质量等信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显示单元为LCD显示屏。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壳体上设有摄像头34,摄像头与控制板电连接。

摄像头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能够作为移动的摄像装置使用,增加了其功能。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微处理单元为单片机或ARM芯片,所述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包括单片机,所述工作腔内好设有与控制板连接的变压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