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63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空气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多种类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空调机、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人们使用这些空气处理装置来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污染颗粒含量等,以为人体提供更好的舒适感。

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且在壳体内容纳有风机,通过风机的运行,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处理装置中,经过空气处理装置中的诸如热交换器、加湿元件、过滤元件等功能部件的处理之后,再经由出风口吹出。随着空气处理装置的功能日益多样化,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的部件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部件的设置对于气流的空气动力特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流入空气处理装置内的空气会与各种部件互相碰撞,从而产生紊流,实验表明,在空气刚从进风口流入空气处理装置中时,在进风口的两侧尤其容易发生紊流现象。

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空气在经空气处理装置的进风口1之后的流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进风口1的两侧处的角落中产生紊流,导致一部分空气并没有直接流向诸如热交换器、过滤元件之类的后续部件,并导致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的风阻上升。因此,这些紊流对于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效率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空气处理装置的整体流动阻力上升,从而为了吸入相同量的空气,需要提供更大功率的风机。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的整体流动阻力,提高吸风效率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空气处理装置所面对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能够使空气顺畅地被吸入空气处理装置中,从而降低空气处理装置内部的整体流动阻力,降低对风机功率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而在壳体内包括有风机,其中,风机设置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并用于形成从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气流。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进风口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气流引导装置,气流引导装置包括导风表面,导风表面呈朝着进风口的轴线突出的形状。

通过如上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特别是通过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可以引导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从而减少或消除紊流现象,降低空气处理装置的整体风阻,提高吸风效率,进而能够减低对风机功率的要求。

在一种具体类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中,包括热交换器和/或过滤元件,热交换器和/或过滤元件设置在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处,且进风口的轴线指向热交换器和/或过滤元件。这样,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可以将空气朝着热交换器和/或过滤元件引导。

对于气流引导装置来说,在一种具体结构中,导风表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进风口的轴线平行,第二部分与进风口的轴线成角度,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直接相连;或者第一部分通过中间弧面平滑地过渡到第二部分。

并且,气流引导装置被设置成满足如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0≤L3≤0.5L1;

L3≤L2≤1.6L3;

45°<α<80°;

其中,L1是进风口沿空气处理装置的宽度的最大尺寸;L2是第一部分的沿空气处理装置的纵向的长度;L3是气流引导装置与进风口之间最近的距离;以及α是第二部分与垂直于进风口的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

当气流引导装置满足上述关系中的至少一种时,发现对空气的流动特性有更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效率。

在另一种具体结构中,气流引导装置的导风表面为弧面的形状。较佳地,气流引导装置被设置成满足如下关系中的至少一种:

0≤L3≤0.5L1;

45°<α<80°;

其中,L1是进风口沿空气处理装置的宽度的最大尺寸;

L3是气流引导装置与进风口之间最近的距离;以及

α是弧面中离进风口最远的点处的切线方向与垂直于进风口的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

通过满足上述关系中的至少一种,可进一步改善空气的流动特性,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效率。

以上提到的角度α进一步较佳的范围是65°≤α≤75°。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可包括两个气流引导装置,这两个气流引导装置分别设置在进风口的两侧。这样,进风口两侧的空气流动特性都能得到改善。

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可包括两个进风口,并且在两个进风口之间设置有气流引导装置。

进风口的截面形状可根据需要来设置,例如为以下形状中的至少一种或其组合:圆形、正方形、椭圆形和长方形。

在另一种具体类型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加湿元件和用于加湿元件的供排水部件,供排水部件与热交换器在空气处理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其中,进风口的轴线对准热交换器,且气流引导装置为设置在供排水部件和热交换器之间的隔板。

在此结构中,隔板既起到热交换器和供排水部件之间的分隔作用,同时还起到对来自进风口的空气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图,其中该空气处理装置被放置成底部向上,且底板被移除,以清楚地示出其中的部件。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的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从空气处理装置的设置有进风口一端看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4是对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中的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的一种变型的示意图。

图5以示意性端视图示出了对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另一种变型。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中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从空气处理装置的设置有进风口一端看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的气流引导装置的设置。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空气处理装置在进风口附近的气流分布。

<附图标记说明>

1 空气处理装置的进风口(现有技术)

100、200、300 空气处理装置

110 壳体

111 进风口

112 出风口

120 风机

130 热交换器

140 过滤元件

150 加湿元件

160 供排水部件

170、270、370 气流引导装置

171 导风表面

172 第一部分

173 第二部分

174 中间弧面

211进风口

311 第一进风口

311' 第二进风口

371 第一导风表面

372 第二导风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参考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其中,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在壳体110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风机120容纳在壳体110中,且靠近所述出风口112设置,风机120的出口与出风口112相连通。当风机120运行时,形成从进风口111经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内部再从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

作为示例性的结构,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壳体110中还容纳有热交换器130、过滤元件140、加湿元件150和用于加湿元件150的供排水部件160。如图1所示,供排水部件160和热交换器130靠近进风口111布置,且供排水部件160和热交换器130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布置。

此外,进风口111设置在与热交换器130大致对准的位置处,或者说进风口111定位成其轴线指向热交换器130,由此使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能够被吹到热交换器130上。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在热交换器130和供排水部件160之间布置有隔板,该隔板可充当气流引导装置170。具体来说,该隔板的第一个作用是将热交换器130和供排水部件160隔开,以避免它们互相影响,此外,对该隔板的结构进行设置,从而使该隔板具有第二个作用,即,能够对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进行导流,从而可消除紊流现象,如在下文中具体描述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气流引导装置170是设置在热交换器130和供排水部件160之间的隔板,但这并不是必须的。空气处理装置100也可不包括加湿元件150和用于该加湿元件150的供排水部件160,在此结构中,热交换器130可以是沿着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整个宽度延伸,而气流引导装置170则可安装在壳体110的侧板上。

此外,在图1的结构中,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将被垂向热交换器130,不过该空气也可被吹向其它类型的部件,这要视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类型而定。例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0是仅具有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时,其中将不包括热交换器130而只包括过滤元件140,则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将被吹向过滤元件140;或者,当空气处理装置100是空气加湿器,且该空气加湿器不包括热交换器130和过滤元件140的情况下,则空气将被直接吹向加湿元件150。下面,将仅仅描述气流引导装置170的构造和设置位置,而不涉及具体的空气处理装置100类型。

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气流引导装置170的设置。其中,该空气处理装置100中设置有一个气流引导装置170,该气流引导装置170安装在进风口111的一侧。如图2所示,气流引导装置170具有导风表面171,该导风表面171呈向着进风口111的轴线X突出的形状,由此将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尤其是在进风口111的两侧进入的空气向着空气处理装置100内部处于下游的部件(例如热交换器、过滤元件、加湿元件等)引导。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从进风口111吸入的空气的流动,从中可见,在设置有气流引导装置170的一侧,空气被导风表面171顺畅地导向处于下游的部件,而没有设置气流引导装置170的一侧,仍然存在一定的紊流。

图2中示出的气流引导装置170的导风表面171包括第一部分172和第二部分173这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172与进风口111的轴线X平行地延伸,而第二部分173则与相对于进风口111的轴线X倾斜或成角度。如图2中所示,第二部分173与垂直于进风口111的轴线X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α。发明人通过实验发现,若将该角度α设置在45°和80°之间,则可进一步提高对空气的引导效果,例如角度α可为45°、50°、60°、65°、70°、75°、80°等。进一步较佳地,角度α的范围是65°≤α≤75°。

此外,为了得到更好的空气引导效果,发明人对气流引导装置170的设置位置和尺寸进行了实验,发现在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时,也可以实现更优的空气引导效果:

0≤L3≤0.5L1;和

L3≤L2≤1.6L3;

其中,L1是进风口111沿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宽度的最大尺寸;L2是导风表面171的第一部分172的沿空气处理装置100的纵向(或者说是空气处理装置100中的气流方向)的长度;L3则是气流引导装置170与进风口111之间最近的距离。

图3是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设置有进风口111一端看的示意性端视图,从中可以看到,进风口111的截面呈圆形,此时上述参数L1指的是该圆形的直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描述。在该结构的基础上,还可进行多种变形。

例如,如图4所示,为空气处理装置100提供两个气流引导装置170,这两个气流引导装置170分别设置在在进风口111的两侧。这样,可以使空气更顺畅地流入空气处理装置100中。

再例如,如图4中的右侧所示的气流引导装置170,该气流引导装置170的导风表面171包括第一部分172和第二部分173,与图2所示结构不同的是,第一部分172和第二部分173不是直接相连的,而是在两者之间设置一个中间弧面174,该中间弧面174实现从第一部分172到第二部分173的平滑过渡,该平滑过渡可进一步优化流入空气处理装置100的空气的气流特性。

此外,进风口111的截面形状也可不是图3所示的圆形,而是如图5所示的长方形。此时,以上提到的参数L1指的就是该长方形沿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宽度方向的边的尺寸,图5中示出的是长方形的长度。或者,进风口11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正方形等,或者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组合,这要根据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应用场合中的具体需要来确定。

<第二实施例>

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200中的气流引导装置270的结构。该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重复描述,下面将重点描述第二实施例中未包括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

如图6所示,气流引导装置270的导风表面271不是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被分成两个部分,而是呈连续的弧面形状。较佳地,在该弧面形状的导风表面271中,离进风口211最远的点(或者说是气流引导装置270的顶部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与垂直于进风口211的轴线X的方向所成的角度α也可设置在45°到80°的范围内,以更好地发挥对空气的导向作用,例如角度α可为50°、60°、65°、70°、75°等。进一步较佳地,角度α的范围是65°≤α≤75°。

此外,如图6中所标识的,L1代表进风口211沿空气处理装置200的宽度的最大尺寸,L3代表气流引导装置270与进风口211之间最近的距离,若L1和L3满足0≤L3≤0.5L1这样的关系式,则从进风口211被吸入的空气可更顺畅地流向下游的部件。

<第三实施例>

图7和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300中的气流引导装置370的结构。该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重复描述,下面将重点描述第三实施例中未包括在或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特征。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300包括两个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311和第二进风口311’,在第一进风口311和第二进风口311’之间设置有气流引导装置370。

如图8所示,气流引导装置370包括两个导风表面,其中靠近第一进风口311的第一导风表面371形成为朝着第一进风口311的轴线X1突出的形状,而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第二导风表面372则形成为朝着第二进风口311’的轴线X2突出的形状。

在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修改,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可以在第一进风口311和第二进风口311’各自与气流引导装置370相对的一侧上设置附加的气流引导装置,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此外,第三实施例的结构还可扩展到具有两个以上的进风口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