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31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不断的发展,城市能够使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开始向地下或空中开发资源,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的用工成本也越来越高,已成为不少企业的沉重负担。现有的集成冷冻站不能用于室外,不能拆卸,所有设备随意、无序放置,不仅需占用制冷机房的大量空间,而且众多设备之间和设备与控制之间分界面多、接口协调过程复杂、安装和维护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高。

目前,冷冻站一般放在制冷机房中,制冷机房处于大楼的地下室,存在建设周期长,不能移动,不可拆卸,不能用于室外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该冷冻站便于移动,可用于室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冷却塔安装在冷却塔支架上,冷却塔支架和安装平台之间形成一空腔,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位于空腔内,冷水机组位于冷却塔支架的一侧;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支架均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安装在安装平台上。

冷水机组与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及冷却塔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冷却水泵与冷却塔之间也通过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冷冻站控制系统,冷冻站控制系统位于控制柜的内部,控制柜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安装在安装平台上,控制柜和冷水机组位于冷却塔支架的同一侧;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均通过电缆与冷冻站控制系统相连。

控制柜上设有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电缆,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与外界的接口为一根冷冻水供水管、一根冷冻水回水管和一根供电电缆。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体,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和冷却塔支架均位于外壳体的内部,外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安装在安装平台上。设置外壳体,对于安装平台上的设备形成保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维修成本。外壳体上设有检修门,可供工作人员进出,外壳体上还设有散热孔。

进一步的,外壳体由钢板拼装构成,相邻的钢板通过可拆卸连接件相连接,并在相邻钢板的连接处安装密封装置。组成外壳体的钢板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便于拆装,拆卸后移动和运输都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安装平台包括由H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的内部焊接有加强梁,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均安装在加强梁上。由于H型钢的各个部位均以直角排布,因此H型钢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将各个设备安装在加强梁上,保证了安装平台的强度和设备安装的稳定性。

为缓冲设备工作中产生的震动,避免设备与安装平台的连接处因震动而发生松动,进一步的,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安装处均设有减震垫。

进一步的,冷却塔支架包括承载架和支撑腿,冷却塔安装在承载架上,支撑腿一端与承载架连接,支撑腿另一端与安装平台连接;支撑腿与承载架之间连接有倾斜的加强杆。在支撑腿的作用下,承载架下方由支撑腿围成了容纳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空间,设置加强杆增加了冷却塔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承载架上设有长方体状的安装块,冷却塔的支腿安装在安装块上。安装块起到底座的作用,通过安装块安装冷却塔,更加牢固可靠。

进一步的,冷冻水泵的下方设有纵向的支撑柱,支撑柱和安装平台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进一步的,冷却水泵的下方设有纵向的支撑柱,支撑柱和安装平台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在支撑柱的作用下,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进出口管道可以保持同一水平位置,减少管道的水流阻力,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冷冻站,将传统冷冻站中的主要设备,如: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管路和附件以及控制系统全部集成为一体,不需独立的冷冻机房,可免去用户现场建造冷冻站的时间和投资。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冷冻站运抵用户现场后,连接好相应的管道和电源,加注冷冻水介质,即可向用户提供所需冷源,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冷冻站初投资大、输配距离远,能耗高等缺点。

3、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冷冻站,设置有冷却塔支架,使冷却塔位于较高的位置,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等设备位于冷却塔支架的下方,使整个冷冻站形成立体式结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4、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冷冻站,冷水机组和冷冻站控制系统位于冷却塔支架的同一侧,设备放置有序合理,使得输水管道均位于冷却塔支架的下方,节省管道且不会对其它设备造成障碍。

5、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冷冻站,各个设备和外壳体均通过可拆卸连接件与安装平台相连接,便于拆分和组装,拆分后便于移动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上有益效果,但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壳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却塔,2冷却水泵,3冷冻水泵,4冷水机组,5冷冻站控制系统,6安装平台,7支撑腿,8承载架,9加强杆,10安装块,11冷冻水供水管,12冷冻水回水管,13外壳体,14检修门,15散热窗口,16操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包括安装平台6,安装平台6上设有冷水机组4、冷却水泵2、冷冻水泵3和冷却塔1,冷却塔1安装在冷却塔支架上,冷却塔支架和安装平台6之间形成一空腔,冷却水泵2和冷冻水泵3位于空腔内,冷水机组4位于冷却塔支架的一侧;冷水机组4、冷却水泵2、冷冻水泵3和冷却塔支架均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平台6上。

冷水机组4与冷却水泵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冷水机组4与冷冻水泵3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冷水机组4与冷却塔1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冷却水泵2与冷却塔1之间也通过管道相连。

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还包括冷冻站控制系统5,冷冻站控制系统5位于控制柜的内部,控制柜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平台6上,控制柜和冷水机组4位于冷却塔支架的同一侧;冷水机组4、冷却水泵2、冷冻水泵3和冷却塔1均通过电缆与冷冻站控制系统5相连。

控制柜上设有用于连接供电电源的电缆,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与外界的接口为一根冷冻水供水管11、一根冷冻水回水管12和一根供电电缆。冷冻水供水管11、冷冻水回水管12和供电电缆与冷冻站内部设备的连接方式与现有的冷冻站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完成冷冻水供水管11、冷冻水回水管12和供电电缆的设置,因此,对于其具体的布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移动式集成冷冻站还设有外壳体13,冷水机组4、冷却水泵2、冷冻水泵3和冷却塔支架均位于外壳体13的内部,外壳体13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平台6上。设置外壳体13,对于安装平台6上的设备形成保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维修成本。外壳体13上设有检修门14,可供工作人员进出,外壳体13上还设有供冷冻水供水管11和冷冻水回水管12伸出的预留孔。此外,外壳体上还设有防雨的散热窗口15和操控面板16,操控面板16与冷冻站控制系统5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现有的冷冻站相同。

外壳体13由钢板拼装构成,相邻的钢板通过螺栓相连接,并在相邻钢板的连接处安装密封条。组成外壳体13的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拆卸后移动和运输都非常方便。

如图1,安装平台6包括由H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在矩形框架的内部焊接有加强梁,冷水机组4、冷却水泵2和冷冻水泵3均安装在加强梁上。在安装冷水机组4和控制柜的部分,加强梁的布置方式为:设置两根与安装平台6的长边相平行的横向主梁,两根横向主梁之间连接有纵向主梁,两根横向主梁与安装平台6的长边之间并列设置有多跟辅助梁。在安装冷却水泵2和冷冻水泵3的部分,加强梁的布置方式为:设置两根与安装平台6的长边相平行的横向主梁,两根横向主梁与安装平台6的长边之间形成三个空隙,其中两个空隙的宽度相等并且小于另外一个空隙的宽度,两根横向主梁之间及横向主梁和安装平台6的长边之间均设有辅助梁,较宽的空隙内的辅助梁呈H形布置,其余两个空隙内的辅助梁并列布置。该布置方式既使得安装平台6具有足够的强度,又便于各个设备在安装平台6上的安装。

为缓冲设备工作中产生的震动,避免设备与安装平台6的连接处因震动而发生松动,冷水机组4、冷冻水泵3和冷却水泵2的安装处均设有减震垫。

冷却塔支架包括承载架8和支撑腿7,冷却塔1安装在承载架8上,支撑腿7一端与承载架8连接,支撑腿7另一端与安装平台6连接;支撑腿7与承载架8之间连接有倾斜的加强杆9。在支撑腿7的作用下,承载架8下方由支撑腿7围成了容纳冷却水泵2和冷冻水泵3的空间,设置加强杆9增加了冷却塔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承载架上设有长方体状的安装块10,所述冷却塔1的支腿安装在所述安装块10上。安装块10起到底座的作用,通过安装块10安装冷却塔1,更加牢固可靠。

冷冻水泵3的下方设有纵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安装平台6之间设有加强肋板。冷却水泵2的下方设有纵向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安装平台6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在支撑柱的作用下,冷却水泵2和冷冻水泵3的位置被抬高,利于管道的布置。加强肋板一般采用三角形加强肋板,也可采用其他形状的加强肋板,比如将三角形加强肋板的斜边改为弧形边,设置为由两条直角边和一条弧形边构成的加强肋板。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设备与安装平台之间的连接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螺栓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可拆卸连接件进行连接,如:可拆卸的铆钉、卡扣件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