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312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喷水室的空气换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喷淋式空调系统是应用于多个行业中的工业空调系统,传统的喷淋空调湿度控制方式是采用冷水机组制冷水,通过三通阀混流调节露点温度,这种湿度调节方式调节速度较慢,无法快速响应负荷变化,并且传统的喷淋空调受冷水机组供水温度影响较大,在低载时波动较大,调节缓慢,系统稳定性差。

在系统组成方面,传统的喷淋空调由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循环泵、喷淋泵、三通调节阀、冷冻水蓄水箱、冷水机组回水蓄水箱、喷淋水箱等大量外部设备组成,系统管路极其复杂,施工量较大,安装工程复杂,需要为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循环泵、喷淋泵、三通调节阀、冷冻水蓄水箱、冷水机组回水蓄水箱、喷淋水箱等设计安装位置,占用大量宝贵的机房空间。

因此,怎样减少空调系统的占用空间,一直是空调行业中不断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有空气处理装置中喷水室的构造,结构紧凑,占用机房面积较小,系统更加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其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为敞开口结构,在敞开口处设有一顶板,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若干喷嘴,所述壳体的底部为水箱,所述水箱为所述喷嘴供水;

所述顶板的两自由端分别至所述壳体的两侧壁有一段开口,分别为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

还包括一罩盖,所述罩盖一侧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罩盖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所述罩盖将所述第一通口覆盖,或者所述罩盖将所述第二通口覆盖,所述罩盖上设有第三通口,所述第三通口、第一通口、第二通口为贯通的气流通道;

所述罩盖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容纳空间中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送入喷淋室中,或者所述送风机将外部的空气送出所述喷淋室中;

所述第一通口、所述喷嘴对应的喷水区域、所述第二通口组成U型气流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一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口处。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处。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组成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

优选地,若干所述喷嘴分两排安装,两排所述喷嘴的喷水方向相对。

优选地,两排所述喷嘴交叉排列。

优选地,还设有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部,通过所述溢流装置将所述水箱中多余的水排出。

优选地,所述水箱上还设有进水口、回水口、排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构造简单,占用机房面积小,采用U型气流形式,喷嘴喷出的水滴只在喷水室内运动,不会喷射到喷水室外,所以喷水室可以取消传统喷水室所必须的挡水板,这样减小了空气阻力,并且可以选用压头更小的送风机,系统更节能。

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在喷水室内是紊流状态,并且滞留时间要优于传统喷水室,所以气水热质交换效率更高,可以采用更大温差供水,从而降低了水泵运行功率,系统更节能。

本实用新型的U型结构也完全消除了水滴喷出喷水室的现象,克服了传统喷水室无法消除的漏水隐患。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正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负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正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负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正压式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中负压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101-第一通口、102-第二通口、103-水箱、104-溢流装置、105-进水口、106-排污口、107-回水口、2-顶板,201-侧板,4-罩盖,401-第三通口,402-送风机,5-喷嘴,6-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公开了一种喷水式空气处理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一个壳体1,上述壳体1为敞开口结构,在敞开口处设有一顶板2,壳体1内部设有若干喷嘴5,壳体1的底部为水箱103,上述水箱103为上述喷嘴5供水,上述喷嘴5分两排安装,两排上述喷嘴5的喷水方向可对喷或逆喷。

上述喷嘴5相对的区域为喷水区,上述水箱103为喷嘴5供水,为了实现自动供水,在上述水箱103上还设有进水口105、回水口107、排污口106。

进一步,还设有溢流装置104,上述溢流装置104设置在上述水箱103的上部,水箱中多余的水可通过溢流装置排出。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还可以设置补水装置,补水装置可以自动为上述水箱103补水。

上述顶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201,上述侧板201分别与上述壳体1的两侧壁有一段开口,即上述侧板201分别与壳体1的两侧壁组成第一通口101和第二通口102。

还设置了一罩盖4,上述罩盖4一侧固定于上述顶板2上,上述罩盖4的另一侧固定于上述壳体1的一侧壁上,上述罩盖4将上述第一通口101覆盖,上述罩盖4上设有第三通口401,上述第三通口401、第一通口101、第二通口102为贯通的气流通道;上述罩盖4与上述顶板2之间的容纳空间中设有送风机402,上述送风机402将外部的空气送入喷淋室中,或者上述送风机402将外部的空气送出上述喷淋室中;上述第一通口101、上述喷嘴5对应的喷水区域、上述第二通口102组成U型气流通道。

上述结构为正压型装置,其气流通道流程为:第三通口401进风,送风机402将风送入第一通口101中,空气由第一通口101进入喷水区域,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出去。

在实施例1中,上述空气处理装置可以是负压型,如图2中所示,将上述罩盖4将上述第二通口102覆盖,上述罩盖4上设有第三通口401,上述第三通口401、第一通口101、第二通口102为贯通的气流通道;上述罩盖4与上述顶板2之间的容纳空间中设有送风机402,上述送风机402将外部的空气送入喷淋室中,或者上述送风机402将外部的空气送出上述喷淋室中;上述第一通口101、上述喷嘴5对应的喷水区域、上述第二通口102组成U型气流通道。

上述结构为负压型装置,其气流通道流程为:第一通口101进风,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进入送风机402,送风机402将喷水室中的风通过第三通口401送出去。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通口102处设置一个挡水板6,实施例2中的装置可以是正压型,也可以是负压型。

如图3所示,正压型的气流通道流程为:第三通口401进风,送风机402将风送入第一通口101中,空气由第一通口101进入喷水区域,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和挡水板6出去。挡水板6能够减少出风口的水溅出去。

如图4所示,负压型流程为:第一通口101进风,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和挡水板6进入送风机402,送风机402将喷水室中的风通过第三通口401送出去。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中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通口101和第二通口102处设置均一个挡水板6,实施例3中的装置可以是正压型,也可以是负压型。

如图5所示,正压型的气流通道流程为:第三通口401进风,送风机402将风送入挡水板6和第一通口101中,空气由第一通口101进入喷水区域,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和挡水板6出去。挡水板6能够减少出风口的水溅出去。

如图6所示,负压型流程为:带有挡水板6的第一通口101进风,进入喷水室中的空气由于流向改变在喷水区域内形成紊流,增加了新空气在喷水室内部的滞留时间,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换热效果,可以在更短的流道中进行更多的热交换,然后再由第二通口102和挡水板6进入送风机402,送风机402将喷水室中的风通过第三通口401送出去。

通过实验验证,实施例1-3中的装置的结构构造简单,占用机房面积小,采用U型气流形式,喷嘴喷出的水滴只在喷水室内运动,不会喷射到喷水室外,所以喷水室可以取消传统喷水室所必须的挡水板,这样减小了空气阻力,并且可以选用压头更小的送风机,系统更节能。并且,U型结构也完全消除了水滴喷出喷水室的现场,克服了传统喷水室无法消除的漏水隐患。

因此,上述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空气在喷水室内是紊流状态,并且滞留时间要优于传统喷水室,所以气水热质交换效率更高,可以采用更大温差供水,从而降低了水泵运行功率,系统更节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