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干式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0814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干式烘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干式烘箱。



背景技术:

在饲料的生产中,其中一些制作原料具有吸湿性,饲料原料吸湿后会使其质量增加并且易产生结块,质量增加会影响原料用量称量的准确性,结块会给后期的混料带来困难,因此,对于此类原料需要在烘箱烘干后才能使用。现有烘箱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烘箱内部设置有托板,将装有原料的托板放在托板上烘干,原料在托盘内无法移动,为了加快原料的烘干速度,每隔一段时间需要人工翻动原料,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干式烘箱,烘箱内部利用电动伸缩杆带动移动平板移动,移动平板在原料中移动,使原料蓬松,增加原料内部的孔隙,无需人工翻动,减小工人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干式烘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部设置有数显屏、操控按钮、电源开关,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烘干腔体,所述烘干腔体的一侧铰接有箱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自动伸缩机构、移动平板,所述托盘设置于烘干腔体的内部并且其两侧与烘干腔体的左右两侧腔壁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托盘与烘干腔体的后腔壁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移动平板位于托盘内,所述自动伸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上并且其与移动平板连接带动移动平板在托盘内移动。

所述自动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控制部分设置于烘干腔体的外部,其伸缩杆部分设置于烘干腔体内。

所述烘干腔体的外侧设置有箱体加长部,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控制部分设置于箱体加长部的内部空腔内,所述箱体加长部上铰接有加长部箱门。

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部分末端连接有立板,所述移动平板固定于所述立板上。

所述立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移动平板,所述移动平板的厚度为0.1-0.3cm。

所述烘干腔体的腔壁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托盘的两侧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凸起条。

所述托盘与烘干腔体的后腔壁的一端整体形成开口或者一段形成开口。

所述托盘的开口通过能够可弯曲并能自动恢复的材料封闭。

所述托盘的开口通过橡胶带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烘箱内部利用电动伸缩杆带动移动平板移动,移动平板在原料中移动,使原料蓬松,增加原料内部的孔隙,原料的干燥速度比较快,与传统烘箱相比,干燥速度提高1-2倍,无需人工翻动,减小工人劳动强度。

2、托盘、烘干腔体安装结构简易,拆卸方便;

3、自动伸缩机构为电动伸缩杆,占地面积小;

4、电动伸缩杆的控制部分设置于烘干腔体的外部,其伸缩杆部分设置于烘干腔体内,节约烘干腔体内部空间;

5、箱体加长部的设置,保护电动升缩杆的控制部分并且使烘箱的外形更加美观;

6、箱体加长部上铰接有加长部箱门,检修方便;

7、移动平板设置在一个以上并且厚度控制在0.1-0.3cm,在移动过程中既能使原料产生层状分离,又不会使原料堆积在一起;

8、托盘的开口通过能够可弯曲并能自动恢复的材料封闭,这样开口既不会漏出原料,在托盘安装时,经过移动平板时也能打弯顺利通过,通过后自动恢复原状,防止泄漏原料,可弯曲并能自动恢复的材料优选橡胶带,橡胶带最好是通过耐高温的胶黏剂粘结在托盘上,安装比较方便,生产成本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烘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烘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开口采用橡胶带封闭的托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移动平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箱体,2-数显屏,3-操控按钮,4-电源开关,5-烘干腔体,6-箱门,7-托盘,8-自动伸缩机构,9-移动平板,10-开口,11-箱体加长部,12-加长部箱门,13-立板,14-凹槽,15-凸起条,16-橡胶带。

实施例

如图3-7所示,一种快干式烘箱,包括箱体1、托盘7、自动伸缩机构8、移动平板9,箱体1的外部一侧安装有数显屏2、操控按钮3、电源开关4,箱体1中间的内部为烘干腔体5,烘干腔体5的一侧铰接有箱门6,托盘7位于烘干腔体5的内部并且其两侧与烘干腔体5的左右两侧腔壁通过凹凸配合结构可拆卸连接,托盘7前端、左右两端均有向上弯折的挡板防止原料坠落,托盘7与烘干腔体5的后腔壁接触的一端为开口10,移动平板9位于托盘7内,移动平板9、托盘7均为水平安放,自动伸缩机构8通过螺栓固定于箱体1上并且其与移动平板9连接带动移动平板9在托盘7内水平移动。

自动伸缩机构8优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与电源线电性连接在一起。

电动伸缩杆的控制部分通过螺栓固定于烘干腔体5的外部,其伸缩杆部分穿过箱体1设置于烘干腔体5内,伸缩杆部分穿过箱体1的位置通过密封垫密封,防止漏气。

烘干腔体5的外侧设置有箱体加长部11,箱体加长部11与箱体1即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电动伸缩杆的控制部分设置于箱体加长部11的内部空腔内,箱体加长部11上铰接有加长部箱门12。

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部分末端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有立板13,移动平板9通过螺栓固定于立板13上。

立板13上通过螺栓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移动平板9,移动平板9的厚度为0.1-0.3cm,在移动过程中既能使原料产生层状分离,又不会使原料堆积在一起。

烘干腔体5的腔壁两侧向内凹形成凹槽14,托盘7的两侧一体成型有与凹槽14配合的凸起条15,通过凹槽14、凸起条15的配合使托盘7卡于烘干腔体5的腔壁两侧。

托盘7与烘干腔体5的后腔壁的一端整体形成开口10或者一段形成开口10,最好是整体形成开口10,这样移动平板9在任何位置都不会阻碍托盘7的安装。

托盘7的开口10通过能够可弯曲并能自动恢复的材料封闭,这样开口10既不会漏出原料,在托盘安装时,经过移动平板9时也能打弯顺利通过,通过后自动恢复原状,防止泄漏原料,可弯曲并能自动恢复的材料优选橡胶带,橡胶带16最好是通过耐高温的胶黏剂粘结在托盘7上,安装比较方便,生产成本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原料放置在托盘7内,托盘7的开口10朝向烘干腔体5的后壁,将托盘7的凸起条15沿凹槽14插入烘干腔体5内,经过移动平板9时橡胶带16打弯通过,橡胶带16经过移动平板9后,自动恢复原状,电动伸缩杆伸缩带动移动平板9在托盘7内来回移动,移动平板9在原料中移动,使原料蓬松,增加原料内部的孔隙,加快原料的烘干速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