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942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薄膜进行烘干处理,现有技术中,薄膜经由传送带输送至烘干设备内进行烘干处理,烘干一般是通过热气流与薄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等方式将热能直接传递给薄膜,使薄膜的水分在烘干设备内不断被蒸发,输送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但是现有的烘干设备大量的热气流逸散至加工车间内,不仅极大地浪费能耗,而且逸散至加工车间内的热气,导致加工环境较为恶劣。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气流温度不均,热气流与薄膜表面接触时,直接影响薄膜本身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不仅大大减少热气流逸散至加工车间内,改善加工环境,而且能够均化气流温度,保证对薄膜烘干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输送薄膜的传送带,还包括罩设在传送带上方的箱体,所述箱体内固定有横向隔板,所述箱体内的烘干通道与加热通道由横向隔板隔开且横向隔板两端位置处设有连通烘干通道与加热通道的通气口,所述加热通道内依次设置有除湿模块、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烘干通道位于所述加热通道的下方,且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方向与薄膜的移动方向相反,在与所述薄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横向隔板逐渐向靠近传送带方向靠近,所述加热通道的进气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其出气端设置有扰流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具有由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底端沿水平向内延伸且内侧面为圆弧形凹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在同一平面内绕制成迂回状,电热管的两端通过连接杆分别与箱体顶壁与横向隔板固连,电热管所处平面与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方向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呈立方形且为双层结构,箱体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为耐高温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1)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横向隔板的板长方向与水平方向为夹角式布置,横向隔板将烘干通道与加热通道隔开且横向隔板两端位置处连通烘干通道与加热通道,这样烘干通道与加热通道能够实现气流的循环,减少热气流逸散至加工车间内;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方向与薄膜的移动方向相反,且在与所述薄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横向隔板逐渐向靠近传送带方向靠近,这样一来,一方面,被加热后的气流能够迅速地由窄的烘干通道流入宽的加热通道位置处,将冷、热不均的气流收缩聚集,待气流混合均化后,再扩大分散使得烘干通道内气流温度更加均匀,冷、热分子在径向进行充分热交换;另一方面,所述加热通道沿输送方向上通道宽度逐渐减小,使得气流能够高效地带走薄膜上的水汽,扰流板的设置使气流进一步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M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一种制膜用热风循环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输送薄膜的传送带1,还包括罩设在传送带1上方的箱体10,所述箱体10内固定有横向隔板20,所述箱体10内的烘干通道11与加热通道12由横向隔板20隔开且横向隔板20两端位置处设有连通烘干通道11与加热通道12的通气口,所述加热通道12内依次设置有除湿模块30、风机40和加热单元50,气流由加热通道通过时,气流先经过除湿模块30,除湿模块30能够吸收不断循环的气流带来的水蒸气,风机40设置在除湿模块30与加热单元50之间,一方面,防止水蒸气凝结在风机40上,对风机40造成损伤,另一方面,避免高温的气流直接与风机40接触,缩短风机40的使用寿命,加热单元50与温度传感器21配合控制烘干通道11内气流的温度;所述烘干通道11位于所述加热通道12的下方,且所述烘干通道11内的气流方向与薄膜的移动方向相反,在与所述薄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横向隔板20逐渐向靠近传送带1方向靠近,所述加热通道12的进气端23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1,其出气端设置有扰流板22。本实施例中,横向隔板20的板长方向与水平方向为夹角式布置,横向隔板20将烘干通道11与加热通道12隔开且横向隔板20两端位置处连通烘干通道11与加热通道12,这样烘干通道11与加热通道12能够实现气流的循环,减少热气流逸散至加工车间内;所述烘干通道内的气流方向与薄膜的移动方向相反,且在与所述薄膜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横向隔板逐渐向靠近传送带方向靠近,这样一来,一方面,被加热后的气流能够迅速地由窄的烘干通道流入宽的加热通道位置处,将冷、热不均的气流收缩聚集,待气流混合均化后,再扩大分散使得烘干通道内气流温度更加均匀,冷、热分子在径向进行充分热交换;另一方面,所述加热通道沿输送方向上通道宽度逐渐减小,使得气流能够高效地带走薄膜上的水汽,扰流板的设置使气流进一步均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具有由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导流板13,所述导流板13底端沿水平向内延伸且内侧面为圆弧形凹面,导流板13的设置不仅引导气流向烘干通道11或加热通道12内流动,尽量减少箱体10内的高温气体逸散至加工车间内,进一步改善了加工环境。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50包括电热管51,所述电热管51在同一平面内绕制成迂回状,电热管51的两端通过连接杆分别与箱体10顶壁与横向隔板20固连,电热管51所处平面与所述烘干通道11内的气流方向垂直,采用迂回状的电热管51进一步保证能够均匀地加热不断循环的气流,保证了加热效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10呈立方形且为双层结构,箱体10的夹层内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尽量减少箱体10内热量的损失,节省能耗,防止箱体10的箱壁与加工车间内热交换,导致加工车间内温度上升,保证了加工车间处于良好的加工环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机40为耐高温轴流风机,保证风机40能够在高温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