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697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具备纵长的高度高的主体,由驱动马达使该主体转动自如地转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330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在基座安装有支承板,设于该支承板的多个辊可转动地支承平面状的转动板,在该转动板上配置有主体。

利用设于支承板的曲柄机构和驱动马达,由曲柄机构将由驱动马达得到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返运动,通过该往返运动,使能够可动地安装的曲柄机构的曲柄轴左右动作,从而使转动板转动,使配置于其上的主体转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净化器中,在平面状的转动板配置有主体,所以纵长的高度高的主体在转动时有可能变得不稳定。而且,在由曲柄机构将驱动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返运动来使主体转动的结构中,难以进行平滑的转动。因此助长了不稳定,转动时的平衡变差,在最差的情况下,空气净化器的上方侧有可能不稳而倒下。

另外,虽然具备多个可转动地支承转动板的辊,但只是配置于一个平面上且从一个圆的中心起配置于同心圆上,所以无法完全抑制主体转动时不稳。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即使是纵长的高度高的主体,也可抑制转动时不稳,主体稳定地转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课题的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基台,基台具有下表面、上表面以及侧面,上表面与下表面隔开一定距离而平行地设置,侧面连接下表面和上表面;以及主体,主体设于基台的上表面的上方,并能够相对于基台在左右方向上转动。主体具有下部主体壳体,下部主体壳体安装于主体的下端。基台在上表面的一部分设有凹部。下部主体壳体的一部分相比基台的上表面向下方突出地被收容于凹部内。主体利用基台的上表面附近部分和凹部的底面附近部分改变高度并可转动地被支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下部主体壳体的一部分被收容于设于基台的上表面的凹部内,主体利用基台的上表面和凹部的底面这两个高度不同的面而可转动地被支承,所以不稳被抑制。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主体的转动稳定且安全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剖面a-a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安装有步进马达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将步进马达和小齿轮进行连结的连结轴的离合器机构的构造分解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a)以及按照俯视图(a)所示的剖面b-b切断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轮的位置的示意图(a)以及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空气净化器的示意图(b)。

图9是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为基准状态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a)、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从基准状态的位置向左朝向(图1的图示l方向)转动了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b)、以及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从状态图(b)的状态的位置进一步向左朝向转动了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c)。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空气净化器的主体构造)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剖面a-a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而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依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此外,在各个图中,有时对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空气净化器100包括主体1和支承台2。如图1所示,主体1是在纵向上长的长方体状。在该长方体状的主体1的下方设有支承台2。支承台2可转动地支承主体1,以使主体1的朝向能够改变。在后面利用图4至图7对主体1和支承台2的转动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主体1是由罩部件覆盖长方体状的长边的四个面的结构。详细而言,前面由前面面板3覆盖,侧面由侧面罩4、侧面罩5覆盖,后面由后面罩6覆盖,前面面板3、侧面罩4、侧面罩5、后面罩6分别是通过树脂成形而一体形成的罩部件。

在由前面面板3、侧面罩4、侧面罩5、后面罩6覆盖四个面的内部,作为主体1的主要构造物,具备前部主体壳体7和后部主体壳体8。前部主体壳体7与后部主体壳体8分别通过树脂成形而一体形成。

在后部主体壳体8分别安装上方风扇单元9和下方风扇单元10,所述上方风扇单元9包括风扇21、风扇用马达22、马达保持部件23,所述下方风扇单元10包括风扇24、风扇用马达25、马达保持部件26。

上方风扇单元9的风扇用马达22的一部分进入到上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c,使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从马达保持部件23的未图示的孔通过,被马达保持部件23保持,所述上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c设于上风扇箱体8a的上风扇箱体后面板8b。之后,马达保持部件23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固定于上风扇箱体后面板8b。

而且,用于防止风扇21不稳的垫片27a、风扇21、用于防止风扇21不稳的垫片27b被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穿过。通过用图2所示的螺母28将风扇21固定于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从而构成上方风扇单元9。

同样地,下方风扇单元10的风扇用马达25的一部分进入到下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f,使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从马达保持部件26的未图示的孔穿过,被马达保持部件26保持,所述下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f设于下风扇箱体8d的下风扇箱体后面板8e。之后,马达保持部件26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固定于下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f。

而且,用于防止风扇24不稳的垫片27a、风扇24、用于防止风扇24不稳的垫片27b被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穿过。通过用图2所示的螺母28将风扇24固定于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从而构成下方风扇单元10。

在安装有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的后部主体壳体8的前方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安装前部主体壳体7。前部主体壳体7具备:上风扇箱体罩7a,所述上风扇箱体罩7a覆盖上风扇箱体8a;以及下风扇箱体罩7c,所述下风扇箱体罩7c覆盖下风扇箱体8d。

在上风扇箱体罩7a设有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b,所述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b用于对上方风扇单元9供给空气。在下风扇箱体罩7c设有下风扇箱体罩开口7d,所述下风扇箱体罩开口7d用于对下方风扇单元10供给空气。

上方风扇单元9的风扇21是作为多叶片离心风扇的西洛克风扇,所述多叶片离心风扇从旋转轴的轴线前方向吸气,向离心方向送出。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用于供上方风扇单元9进行送风的涡旋空间。

同样地,下方风扇单元10的风扇24也是西洛克风扇。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用于供下方风扇单元10进行送风的涡旋空间。

如图2所示,在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的上方设有前侧送出口64。前侧送出口64用于供上方风扇单元9将从处于旋转轴的轴线前方向的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b吸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送出。

在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的上方设有通风路66。通风路66由后面罩6和上风扇箱体后面板8b形成,所述后面罩6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于后部主体壳体8。

通风路66是使下方风扇单元10吸入的空气通过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的背面而引导至后侧送出口65的风路。后侧送出口65设于与前侧送出口64相同高度的位置。

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相对于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向作为靠近通风路66的位置的后方侧偏移地配置。

由于该配置,从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至通风路66的路径不会急剧地弯曲,能够减小空气流经的风路的压力损失。

在前侧送出口64和后侧送出口65的上方安装有保护网31。保护网31进行保护,以便使异物不经过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以及通风路66而进入到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并且不使手指触碰到如风扇21那样的旋转物。

在保护网31的上方设有上部单元40。上部单元40具备前侧百叶板62和后侧百叶板63、以及驱动它们的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

前侧百叶板62用于将从前侧送出口64送出的上方风扇单元9的送出空气的大半从前方斜上方吹送到上方的范围、例如前方斜上方45度至90度的范围。同样地,后侧百叶板63用于将从后侧送出口65送出的下方风扇单元10的送出空气的大半从前方斜上方吹送到上方的范围、例如前方斜上方45度至90度的范围。对于前侧百叶板62以及后侧百叶板63而言,在空气净化器100未工作时关闭。在空气净化器100工作时,前侧百叶板62以及后侧百叶板63如图1那样打开。

进而,上部单元40具备人检测传感器45。人检测传感器45为了确定空气净化器100吸入而送出的空气的送出方向,检测处于放置有空气净化器100的居室的人的位置。由此变更了朝向检测到人的位置送出的空气的送出方向。详细而言,以使主体1的前面面板3朝向有人的位置的方向的方式使主体1转动来变更空气的送出方向。此外,在后面对使主体1转动来变更空气的送出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上部单元40的上表面前方设有操作显示部41。操作显示部41包括操作基板单元42、多个操作开关43以及外观片材44。利用操作开关43进行用于使空气净化器100工作的各种选定等输入。来自操作基板单元42的操作信号被送到利用未图示的信号线与操作基板单元42连接的控制基板49。另外,将输入信息、工作状况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机构。

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49被装入基板壳体48和50,被罩47和51覆盖,构成控制基板单元46。在控制基板49由后述微型计算机49a、输出电路49b等构成控制电路。输出电路49b由安装于基板的电子构件构成。

基板壳体48和50由阻燃性的树脂形成。罩47和51由金属形成。控制基板单元46被收容于由图3所示的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与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之间的、不对风路造成影响的空间53。

如前所述,控制基板49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与操作基板单元42连接。引线罩52安装于后部主体壳体8,以使从上方风扇单元9引出的连接线不触碰到风扇21。

另外,控制基板49和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连接,被供给驱动电力。未图示的连接线被收容于由前部主体壳体7、后部主体壳体8以及侧面罩4、或者前部主体壳体7、后部主体壳体8以及侧面罩5形成的空间,所述空间不与涡旋空间等风路干涉。

接下来,在前部主体壳体7和后部主体壳体8的侧面方向,从前面侧观察,在右侧安装侧面罩4,在左侧安装侧面罩5。侧面罩4和5分别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卡合片,该卡合片安装成被插入到设于后面罩6的卡合部。侧面罩4和5分别从前面侧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于前部主体壳体7。当安装了侧面罩4和5时,安装了后面罩6的螺钉(紧固构件)被侧面罩4和5隐藏,在外观上无法看到,所以外观设计性提高。

在侧面罩4设有向主体1的内部侧凹陷的凹状的把手部4a。同样地在侧面罩5设有凹状的把手部5a。使用者在移动空气净化器100时,将手放在把手部4a以及把手部5a来进行搬运。

另外,在侧面罩4的上部设有外观片材4b。在侧面罩5的上部设有外观片材5b。此外,外观片材4b和5b是用于提高外观质感的部件,但却未必需要,也可以将侧面罩4和5的上部直接作为外观设计。

接下来,如图3所示,在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b的前方设有上方风扇保护件32。在下风扇箱体罩开口7d的前方设有下方风扇保护件33。上方风扇保护件32以及下方风扇保护件33以不使异物进入到涡旋空间且不使手指触碰到如风扇21、风扇24那样的旋转物的方式进行保护。

进而,在其前方设有除臭过滤器34、hepa过滤器35、预过滤器36a、36b。由预过滤器36a、36b捕获吸入的空气所包含的稍大的尘埃。进而由hepa过滤器35捕获微小的尘埃,将空气净化而排出。除臭过滤器34具有对吸入的空气的臭气进行吸附来降低臭味的功能。

为了覆盖这些过滤器类,在其前方装卸自如地安装前面面板3。过滤器类的更换、清扫能够通过卸下前面面板3而简单地进行。另外,当安装了前面面板3时,从前面侧安装了侧面罩4和5的螺钉(紧固构件)被前面面板3隐藏,在外观上无法看到,所以外观设计性提高。

在前面面板3的上方设有凹状的落入部。凹状的落入部在其中央具有开口。在安装有前面面板3的状态下,人检测传感器45从该开口突出。

如图3所示,在侧面罩4的前方设有凹部4c。同样地在侧面罩5的前方设有凹部5c。如图1所示,由前面面板3和侧面罩4的前方的凹部4c构成吸气口61。吸气口61对吸入到由上风扇箱体8a和上风扇箱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以及由下风扇箱体8d和下风扇箱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的空气进行吸气。虽然未图示,但同样地由前面面板3和侧面罩5的前方的凹部5c也构成吸气口。

(主体的支承台构造)

接下来,使用图4至图9,对主体1的下部和支承主体1的支承台2进行说明。此外,还存在使用前述图进行说明的情况。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安装有步进马达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将步进马达和小齿轮进行连结的连结轴的离合器机构的构造分解图。图7(a)是图4所示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7(b)是按照图7(a)所示的剖面b-b切断而得到的剖视图。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轮的位置的示意图。图8(b)是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空气净化器的示意图。图9(a)是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为基准状态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图9(b)是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从基准状态的位置向左朝向(图示l方向)转动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图9(c)是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从图9(b)的状态的位置进一步向左朝向转动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

支承台2可转动地支承主体1。主体1利用后述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转动。

支承台2具备左右方向为长边且前后方向为短边的扁平的长方体的基台71。在基台71设有圆形状的凹部71j。在该圆形状的凹部71j的中心设有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所述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为中空且前端开口。将转动中心轴76用如螺钉那样的紧固构件安装于该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转动中心轴76由滑动性高的树脂、例如聚缩醛(pom)树脂形成。

在图4、图5、图7中,29是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下部主体壳体。下部主体壳体29被固定成利用图3所示的前部主体壳体7的下部和后部主体壳体8的下部从前后夹着凸缘29g和凸缘29h,所述凸缘29g和所述凸缘29h从外周向外侧突出。如图1以及图2那样,下部主体壳体29安装于主体1,构成主体1的下端。

在下部主体壳体29安装有滑动板74,所述滑动板74为金属制且形成为圆盘状,滑动板74在该圆盘状内设有开口74a而成为环状。下部主体壳体29的下端从滑动板74的开口74a向下方突出。下部主体壳体29与滑动板74在滑动板74的上表面与凸缘29g以及凸缘29h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以作为构造体而成为一体的方式用螺钉(紧固构件)安装。

滑动板74被收容于从基台71的上表面降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71g。在基台71设有多个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a。通过用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与多个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a相同数量的滑动板按压件75,从而从滑动板74的上表面下降一个台阶的外周的一部分被按压,以使下部主体壳体29无法从基台71脱离。但是,滑动板74并非以不可动的状态固定,而是具有微小隙间地转动自如地被按压。

由于滑动板74具有微小隙间地转动自如地被按压,从而滑动板74不会上浮,而下部主体壳体29无法从基台71脱离。因此,能够抑制主体1的倾斜、晃动。

在滑动板74的外周整周形成有向下方弯折的边缘部74b。在从基台71的上表面降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71g的外周,在整周设有环状凹部71h。在滑动板74被收容于台阶部71g的状态下,成为边缘部74b在整周进入到环状凹部71h的嵌合构造。

由于该构造,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到基台71的台阶部71g以及凹部71j。另外,如前所述,滑动板74被滑动板按压件75按压成不上浮,所以更可靠地成为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的构造。

通过这样做成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的构造,从而尘埃不会影响到对后述主体1的转动进行辅助的支承台侧轮78,不会对动作造成障碍。另外,对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小齿轮84等使主体1转动的构件的动作也不会造成障碍。

在下部主体壳体29在中心部设有转动中心轴承29f。在将下部主体壳体29安装于基台71时,转动中心轴承29f被转动自如地插到转动中心轴76上。下部主体壳体29被插到转动中心轴76上。以从设于转动中心轴承29f的侧面的横孔夹入设于转动中心轴76的槽状凹部76a的方式安装阻挡器79。阻挡器79防止下部主体壳体29从基台71脱离。

如前所述,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的前端开口。该开口将电源线55的连接端子侧穿通到主体1内,所述电源线55用于从商用电源供给驱动电力。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为转动的主体1的转动中心,电源线55通过转动中心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与控制基板49连接。因此,即使主体1相对于支承台2转动,也能够抑制电源线55、未图示的连接线的弯曲,成为不易引起断线的结构。

在下部主体壳体29设有驱动单元支承部29a,所述驱动单元支承部29a从下方朝向上方突出(从下侧观察为凹陷)。将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从下方用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于驱动单元支承部29a。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包括能够利用脉冲数容易地改变转速的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轴83、小齿轮84、轴承85。

连结轴83将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传递给小齿轮84。连结轴83与小齿轮84连结,一端与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另一端被轴承85转动自如地支承,所述轴承85安装于保持部件86。

连结轴83与小齿轮84相连结的连结部位具有图6所示的离合器机构。在连结轴83设有离合器用贯通孔83a。在离合器用贯通孔83a内配置离合器用弹簧88。在离合器用弹簧88的两端可滑动地配置有离合器用滚珠87。

各个离合器用滚珠87利用离合器用弹簧88在从离合器用贯通孔83a的两贯通口突出的方向上被施力。在小齿轮84设有离合器用槽84a,所述离合器用槽84a供离合器用滚珠87嵌入。

在利用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使主体1转动时,离合器用滚珠87被嵌入到离合器用槽84a,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被传递给小齿轮84。

离合器用弹簧88的弹簧负荷被设定成,能够利用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来确保离合器用滚珠87被按压于离合器用槽84a的状态,进行连结轴83与小齿轮84的旋转止动。

但是,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如超过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那样的转动力、反向的转动力被施加于主体1时,离合器用滚珠87都会从离合器用槽84a脱离,被小齿轮84的内周壁84b按压,反抗离合器用弹簧88的施力地向离合器用贯通孔83a的内侧方向移动。由此连结轴83与小齿轮84的旋转止动被解除。

由于该离合器机构,即使如超过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那样的转动力、反向的转动力被施加于主体1,其负荷也不会直接被施加于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得到保护。另外,应力也不会被施加于小齿轮84、后述齿条72等使主体1转动的驱动构造,所以不会损坏驱动构造。

另外,在下部主体壳体29,在收容于基台71的凹部71j的位置、换言之是下端,设有与主体侧轮(第1轮)77相同数量的主体侧轮保持部29e,所述主体侧轮保持部29e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主体侧轮(第1轮)77。主体侧轮保持部29e从下表面侧将主体侧轮(第1轮)77插入。对于主体侧轮(第1轮)77而言,在被保持的状态下一部分从下部主体壳体29的下表面突出。

主体侧轮(第1轮)77被保持于下部主体壳体29的主体侧轮保持部29e。如图2、图7(b)所示,主体侧轮(第1轮)77与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接触,支承主体1,与主体1的转动相对应地旋转。

在基台71,在从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起的位置比主体侧轮(第1轮)77靠外侧且比主体侧轮(第1轮)77的保持位置靠上方的位置,设有与支承台侧轮(第2轮)78相同数量的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f,所述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f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支承台侧轮(第2轮)78。

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f在基台71上表面的台阶部71g,设于环状凹部71h的最近的内侧。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f从台阶部71g的上表面侧将支承台侧轮(第2轮)78插入。对于支承台侧轮(第2轮)78而言,在被保持的状态下一部分从台阶部71g的上表面突出。

支承台侧轮(第2轮)78被保持于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f。如图2、图7(b)所示,支承台侧轮(第2轮)78与滑动板74的下表面侧抵接,支承主体1,与主体1的转动相对应地旋转。

如图2、图7(b)所示,下部主体壳体29进入到基台71的凹部71j。一部分从下部主体壳体29的下表面突出的主体侧轮(第1轮)77与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接触,从而支承主体1。

另外,安装于下部主体壳体29的滑动板74与一部分从基台71的台阶部71g的上表面突出的支承台侧轮(第2轮)78抵接,从而支承主体1。这样,主体1被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和基台71上表面的台阶部71g支承。因此,主体1的转动稳定。

使用图8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8(a)示意地表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主体1支承的主体侧轮(第1轮)77和支承台侧轮(第2轮)78的位置。图8(b)示意地表示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对空气净化器的主体90进行支承的轮91和轮92的位置。

在图8(a)中,g是主体1的重心位置,s表示在主体1倾斜的情况下施加于重心g的力的朝向。同样地,在图8(b)中,g是主体90的重心位置,s表示在主体1倾斜的情况下施加于重心g的力的朝向。

假想成从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起至支承台侧轮(第2轮)78和轮92为止的距离、与从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起至主体侧轮(第1轮)77和轮91的距离相等,主体1与主体90的倾斜的角度相等。在向主体1倾斜的方向施力时,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中,如图8(a)所示,力的朝向s向支承台侧轮78的内侧施加,所述支承台侧轮78处于比主体侧轮77靠外侧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中,如图8(b)所示,力的朝向s向轮92的更外侧施加,所述轮92处于比轮91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在轮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空气净化器中,无法抑制向倾斜的方向施加的力,所以主体90会发生倾斜。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中,使主体侧轮(第1轮)77和支承台侧轮(第2轮)78具有高低差,如前所述,倾斜的力被施加于处于比主体侧轮(第1轮)77靠外侧的位置的支承台侧轮(第2轮)78的内侧。由此,能够抑制在倾斜时施加的力,所以能够抑制主体1的倾斜。

接下来,沿着基台71的凹部的边缘部的内周壁设有齿条72。在下部主体壳体29的转动中心轴承29f被插到转动中心轴76上,滑动板74被滑动板按压件75转动自如地按压,以使下部主体壳体29无法脱离的方式安装有阻挡器79的状态下,齿条72与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的小齿轮84啮合。

接下来,在下部主体壳体29,例如由光阻断器构成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分别被保持于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b、29c、29d。

光阻断器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光阻断器是根据是受光部能够接收到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还是无法接收的状态来进行探测的传感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被配置成其发光部与受光部的中间位置在自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起的同一圆上为等间隔。

在基台71,从底面向上方突出地设有肋状的遮断壁71b,所述肋状的遮断壁71b用于遮挡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遮断壁71b为设于自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起的同一圆上的圆弧状,被设成在与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与受光部的中间位置同心的圆上重叠。在遮断壁71b以等间隔设有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发出的光能够通过所述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

如图1所示,前面面板3与支承台2的基台71的左右长度方向的一边平行的状态设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位置检测机构80a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对应地配置。在该状态下,位置检测机构80b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d对应地配置。在该状态下,位置检测机构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e对应地配置。

在该状态时,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是受光部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因此,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处于能够接收的状态时,能够判断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

使用图9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a)表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

分别处于位置检测机构80a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c而能够被位置检测机构80a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b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d而能够被位置检测机构80b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c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e而能够被位置检测机构80c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

图9(b)是主体1向左朝向(图1的图示l方向)转动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位置检测机构80a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d进行受光,位置检测机构80b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e进行受光,但位置检测机构80c从位置检测用狭缝偏离,被遮断壁71b遮挡光,无法进行受光。

图9(c)是与图9(b)的状态相比主体1进一步向左朝向转动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位置检测机构80a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e进行受光,但位置检测机构80b以及位置检测机构80c从位置检测用狭缝偏离,被遮断壁71b遮挡光,无法进行受光。

这样,能够利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受光状态的组合来判断主体1向左或者右转动了何种程度。即,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如果不是全部为受光部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则能够判断为主体1不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由此通过使主体1转动,以使得返回至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能够进行受光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主体1返回到基准状态的位置。

(空气净化器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10说明空气净化器100的动作。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框图。

在控制基板49安装有微型计算机49a,由设于基板上的未图示的布线图案和所安装的电子构件构成输出电路49b等控制电路。

输出电路49b连接于上方风扇单元9、下方风扇单元10、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a、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

在使空气净化器100工作时,首先,当将电源线55的未图示的插头插入到插座时,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检测主体1是否是朝着正面的状态。

如果主体1不是基准的状态、即朝着正面的状态,则微型计算机49a使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驱动,以使主体1朝着正面的方式使主体1转动,当主体1朝着正面时,成为待机状态。在主体1已为朝着正面的状态的情况下,保持待机状态。

当从待机状态起使用者对操作开关43进行操作时,输入信号经由操作基板单元42被传送到控制基板49的微型计算机49a。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驱动,前侧百叶板62和后侧百叶板63以使被吹送的空气向前方斜上方的方向吹送的方式打开。

之后,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驱动,开始空气的吸入。外部的空气从由前面面板3和侧面罩4的前方的凹部4c构成的吸气口61、由前面面板3和侧面罩5的前方的凹部5c构成的未图示的吸气口被吸入。被吸入的空气经由预过滤器36a、36b、hepa过滤器35以及除臭过滤器34被净化,通过上方风扇保护件32和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b向上方风扇单元9被吸入,通过下方风扇保护件33和下风扇箱体罩开口7d向下方风扇单元10被吸入。

被吸入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的净化后的空气从前侧送出口64以及后侧送出口65被吹送,通过保护网31,利用前侧百叶板62以及后侧百叶板63向前方斜上方的方向被吹送。

进而,之后,人检测传感器45开始感测。人检测传感器45检测在放置有空气净化器100的居室内是否有人。在未能检测到有人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49a为了不使主体1转动地使吹送的空气到达至更远的位置,以使前侧百叶板62以及后侧百叶板63朝着前方斜上方约45度的方式使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驱动。

人检测传感器45当检测到有人时,经由操作基板单元42将与该有人的位置的信息有关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基板49的微型计算机49a。微型计算机49a基于该位置信息,为了以使朝向有人的方向送风的方式使主体1转动,使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驱动。

当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驱动时,安装于与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的连结轴83的小齿轮84旋转。该小齿轮84通过与齿条72的啮合而一边进行旋转一边进行移动。

伴随小齿轮84的移动,下部主体壳体29以转动中心轴76为中心进行转动。主体1被紧固于下部主体壳体29,所以随着下部主体壳体29的转动而相对于支承台2转动。这样,主体1的前面面板朝向有人的位置的方向,朝向有人的方向送风。

然后,使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驱动而使得前侧百叶板62以及后侧百叶板63朝着上方约90度,以便吹送的空气不直接碰撞到人。此外,人检测传感器45的动作定时也可以是主体1朝着正面之后且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驱动之前。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主体的下部进入到基台71的凹部。一部分从下部的下表面突出的第1轮与基台71的凹部的底面接触地支承主体1。另外,安装于主体的下部的滑动板与一部分从基台71的上表面突出的第2轮抵接地被支承。因此,能够进行具备安全性的稳定的主体转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主体转动的空气净化器。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支承台;3:前面面板;4:侧面罩;4a:把手部;4b:外观片材;4c:凹部;5:侧面罩;5a:把手部;5b:外观片材;5c:凹部;6:后面罩;7:前部主体壳体;8:后部主体壳体;7a:上风扇箱体罩;7b:上风扇箱体罩开口;7c:下风扇箱体罩;7d:下风扇箱体罩开口;8a:上风扇箱体;8b:上风扇箱体后面板;8c:上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8d:下风扇箱体;8e:下风扇箱体后面板;8f:下风扇箱体后面板凹部;9:上方风扇单元;10:下方风扇单元;21:风扇;22:风扇用马达;22a: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3:马达保持部件;24:风扇;25:风扇用马达;25a: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6:马达保持部件;27a:垫片;27b:垫片;28:螺母;29:下部主体壳体;29a:驱动单元支承部;29b: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c: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d: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e:主体侧轮保持部;29f:转动中心轴承;29g:凸缘;29h:凸缘;31:保护网;32:上方风扇保护件;33:下方风扇保护件;34:除臭过滤器;35:hepa过滤器;36a:预过滤器;36b:预过滤器;40:上部单元;41:操作显示部;42:操作基板单元;43:操作开关;44:外观片材;45:人检测传感器;46:控制基板单元;47:罩;48:基板壳体;49:控制基板;49a:微型计算机;49b:输出电路;50:基板壳体;51:罩;52:引线罩;53:空间;54a:前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4b:后侧百叶板驱动马达;55:电源线;61:吸气口;62:前侧百叶板;63:后侧百叶板;64:前侧送出口;65:后侧送出口;66:通风路;71:基台;71a: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b:遮断壁;71c:位置检测用狭缝;71d:位置检测用狭缝;71e:位置检测用狭缝;71f:支承台侧轮保持部;71g:台阶部;71h:环状凹部;71j:凹部;71k:底面;72:齿条;73: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4:滑动板;74a:开口;74b:边缘部;75:滑动板按压件;76:转动中心轴;76a:槽状凹部;77:主体侧轮(第1轮);78:支承台侧轮(第2轮);79:阻挡器;80a:位置检测机构;80b:位置检测机构;80c:位置检测机构;81: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2: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3:连结轴;83a:离合器用贯通孔;84:小齿轮;84a:离合器用槽;84b:内周壁;85:轴承;86:保持部件;87:离合器用滚珠;88:离合器用弹簧;89:基台;90:主体;91:轮;92:轮;100:空气净化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