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169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加湿装置已被广泛用于通过水的汽化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此种汽化式加湿装置的一例已公开于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加湿装置包括:主体,其外形呈方形箱型,且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机;及汽化过滤器,下端部浸渍在水槽部的水中。该加湿装置使利用送风机从吸入口吸入至主体内部的室内的干燥空气通过因水槽部的水而已湿润的汽化过滤器,并从吹出口吹出。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4796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加湿装置因主体框体的外形呈方形箱型,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薄的形状,所以容易向前后方向倾倒。问题在于:在该加湿装置向前后方向倾倒的情况下,由与地板面垂直的整个正面或背面承受倾倒时的强烈冲击,因该冲击而导致框体自身或内部的电子组件、送风机的叶轮等遭受机械性损坏的可能性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倾倒时产生机械性损坏,提高了针对损坏的安全性的加湿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体,其开设有吸入口及吹出口;送风通道,其形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使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连通;送风机,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通道,使所述送风通道中产生气流;加湿部,其加湿在所述送风通道中流通的气流;以及蓄水托盘,其配置于所述加湿部,所述框体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方形箱型的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向外侧横向地突出,所述送风通道的一部分由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构成。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放置于地板的加湿装置以设置有突出部的侧壁朝下的方式倾倒的情况下,与无突出部的情况相比,突出部比垂直的侧壁更早地先接触地板。由此,与无突出部的情况相比,设置有突出部的侧壁与地板接触时的速度减慢,加湿装置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受到缓和。而且,因为送风通道的一部分包含突出部的内部空间,所以在加湿装置倾倒时,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会积存于突出部的部分。由此,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不会触及框体内部的电子组件。

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外形由弯曲面形成。

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突出部中形成有所述吸入口。

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蓄水托盘的蓄水量。

另外,所述结构的加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呈包括外壁部及内壁部的双重构造,并且所述外壁部由透明部件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缓和加湿装置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产生机械性损坏。而且,在加湿装置倾倒时,能够不使从蓄水托盘溢出的水触及框体内部的电子组件,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产生电气性损坏。另外,能够保持加湿装置的薄型设计,并且增加蓄水托盘的容量,从而能够在蓄水托盘中保持足够的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4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垂直剖面侧视图。

图6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正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7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背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8是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窗部的色彩相关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倾倒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倾倒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本说明中所使用的“垂直”、“方形”仅是大致的方向或形状,并不要求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与方形。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7来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的构造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加湿装置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3及图4是从加湿装置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看到的立体图。图5是加湿装置的垂直剖面侧视图。图6及图7是从加湿装置的正面侧及背面侧看到的垂直剖面立体图。再者,附图中所描绘的空心箭头表示由送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通路径及流通方向。

如图1~图4所示,加湿装置1包括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的框体2。框体2包括开设在其背面2b的空气的吸入口3、与开设在上表面2c的空气的吹出口4。吸入口3配置于框体2的背面2b的上侧,且设置有未图示的集尘过滤器。从正面侧观察加湿装置1,吹出口4配置于框体2的上表面2c的右方,且设置有百叶4a。框体2的内部包括送风通道5、离子产生装置6、送风机20及加湿部30。

送风通道5形成在框体2的内部,使吸入口3与吹出口4连通。送风机20及加湿部30配置于送风通道5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上。如图5所示,送风通道5在紧靠形成有吸入口3的框体2的背面2b的内侧,沿着背面2b向下方延伸,并到达加湿部30的配置部位。而且,送风通道5在紧靠框体2的正面2a的内侧,从加湿部30的配置部位沿着正面2a向上方延伸,并到达送风机20的配置部位。吹出口4配置于送风机20的上方。

离子产生装置6相对于送风机20,配置于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离子产生装置6包括正离子产生部及负离子产生部(均未图示)。正离子产生部包括未图示的正放电电极,负离子产生部包括未图示的负放电电极。两对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各自形成为针状,并以规定的间隔并排地配置,且被设置成朝向送风通道5的内部。

离子产生装置6将由高压电产生电路生成的高电压供应至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而产生放电,从而释放出离子。此处,对离子产生装置6的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施加包含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电压。对正放电电极施加正电压,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氢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产生包含h+(h2o)m的正离子。对负放电电极施加负电压,由电晕放电产生的氧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产生包含o2-(h2o)n的负离子。此处,m、n为任意的自然数。h+(h2o)m及o2-(h2o)n会在空气中的浮游菌或异味成分的表面凝集,从而包围所述浮游菌或异味成分。

而且,如式(1)~式(3)所示,通过碰撞,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生成活性种即[·oh](羟基自由基)或h2o2(过氧化氢),从而破环浮游菌或异味成分。此处,m'、n'为任意的自然数。因此,离子产生装置6释放出,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通过放电而产生的正离子及负离子,以使在送风通道5的内部流通的空气包含该正离子及负离子,由此,例如能够对室内进行杀菌或除臭。

h+(h2o)m+o2-(h2o)n→·oh+1/2o2+(m+n)h2o…(1)

h+(h2o)m+h+(h2o)m'+o2-(h2o)n+o2-(h2o)n'→2·oh+o2+(m+m'+n+n')h2o…(2)

h+(h2o)m+h+(h2o)m'+o2-(h2o)n+o2-(h2o)n'→h2o2+o2+(m+m'+n+n')h2o…(3)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离子产生装置6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但也可以仅产生正离子或仅产生负离子。

另外,此处所述的离子还包含带电微粒子水。此时,离子产生装置6包含静电雾化装置,通过静电雾化装置生成包含自由基成分的带电微粒子水。即,通过珀尔帖元件来冷却设置于静电雾化装置的放电电极,由此,在放电电极的表面产生结露水。其次,对放电电极施加高负电压后,由结露水生成带电微粒子水。另外,还从放电电极产生与带电微粒子水一起释放至空气中的负离子。

离子产生装置6也可以包含如下静电雾化装置,该静电雾化装置产生正离子或负离子中的任一种离子、及以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逆极性带电的微粒子水。若产生负离子或带有负电的微粒子水,则除了对于室内的杀菌或除臭的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令人放松的效果。

送风机20例如由通过风扇电机21而旋转驱动的西罗科风扇22构成。送风机20配置于与送风通道5的加湿部30相比更靠近吹出口4的一侧。送风机20向将从吸入口3吸入至框体2内部的空气喷射至加湿部30的方向,使送风通道5中产生气流。

再者,在西罗科风扇22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部的外周侧壁部,与电极数对应地设置有未图示的离子产生孔,该未图示的离子产生孔供离子产生装置6的正放电电极及负放电电极朝向空气流通空间。例如,在离子产生装置6包括一个正放电电极及一个负放电电极的情况下,与各电极对应地单独设置两个离子产生孔。

加湿部30相对于送风机20,配置于送风通道5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加湿部30利用水的汽化,以加湿在送风通道5中流通的气流。经加湿部30加湿的空气在通过送风机20后,从吹出口4向框体2的外部吹出。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20相对于加湿部30配置于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但并不限定于该配置,也可以相对于加湿部30配置于上游侧。在此情况下,因送风机20旋转而吸入至框体2内部的空气在通过送风机20后,由加湿部30加湿,并从吹出口4向框体2的外部吹出。

如图5~图7所示,加湿部30包括蓄水托盘31、加湿过滤器32及供水水箱33。

蓄水托盘31设置于框体2的下部。蓄水托盘31的外形的一部分构成框体2的背面2b的一部分,并且该蓄水托盘31能够从加湿装置1的后方安装于框体2或从该框体2上卸下。蓄水托盘31划分为加湿过滤器设置部34与供水水箱设置部35这两个区域。加湿过滤器设置部34位于送风通道5的内侧,供水水箱设置部35位于送风通道5的外侧。在加湿过滤器设置部34与供水水箱设置部35之间的对这两者进行划分的未图示的间隔壁中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使加湿过滤器设置部34与供水水箱设置部35连通,且能够供水流通。

加湿过滤器32可装卸地设置于蓄水托盘31的加湿过滤器设置部34。加湿过滤器32例如由无纺布形成,其下部被浸渍蓄水托盘31中所积存的水而吸水。在送风通道5中流通的空气通过加湿过滤器32的上部,此时,通过水的汽化而被加湿。

供水水箱33可装卸地设置于蓄水托盘31的供水水箱设置部35。供水水箱33例如呈由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的纵长形态,使设置于盖体33a的未图示的供水口朝下,并竖立地配置该供水水箱33,以使该供水水箱33的长边方向大致垂直。供水口与蓄水托盘31的供水水箱设置部35连通,通过重力的作用,将供水水箱33内部的水补充至蓄水托盘31。供水水箱33的除了供水口以外的部分密闭。供水水箱33在供水口的部位包括未图示的供水阀。供水阀例如由使用了弹簧的阀门构成,并根据托里拆利原理,自动恒定地调节蓄水托盘31的水位wl(蓄水量)。

再者,供水水箱33从框体2的上方插入并收容于水箱收容部7,该水箱收容部7设置于框体2的内部。在水箱收容部7的侧壁7a中,设置有包含透光性部件的光照射部36。而且,在与水箱收容部7隔着光照射部36的部位设置有水箱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37。水箱led37是以通过光照射部36向供水水箱33照射光的方式配置。水箱led37所照射出的光会被供水水箱33内部的水反射,由此,加湿装置1能够通过设置于框体2的正面2a的后述的窗部2m来报告供水水箱33的水量。再者,能够通过在供水水箱33下方设置重量传感器等来检测供水水箱33的水量。

操作面板8配置于框体2的上表面2c的横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操作面板8中设置有运转按钮或重置按钮、计时器按钮等多个操作按钮。另外,在操作面板8中设置有运转显示灯或供水灯等多个灯。在操作面板8的下方,设置有用以对加湿装置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9。

加湿装置1包括:电源基板10,其设置于框体2的内部的背面侧;电源线11,其连接于电源基板10,并延伸至框体2的外部;以及未图示的电源插头,其设置于电源线11的前端。加湿装置1经由电源基板10、电源线11及电源插头,从商用交流电源接受电力供应,并进行动作。

在框体2的背面2b的上部配置有,设置于温湿度传感器基板12的未图示的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经由设置于框体2的背面2b的通气孔2d,对框体2的外部即室内的温度及湿度进行检测。加湿装置1基于由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调整加湿量。

接着,除了图1~图7之外,还使用图8~图10说明加湿装置1的框体2的详细结构。图8是与加湿装置1的窗部的色彩相关的说明图。图9及图10是表示加湿装置1的倾倒时及倾倒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加湿装置1的框体2如上所述,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薄的形状。而且,在框体2的正面2a及背面2b分别设置有突出部2e、2f。

突出部2e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向外侧横向地(朝前方)突出。突出部2f从框体2的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向外侧横向(朝后方)突出。从加湿装置1的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突出部2e、2f各自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之间的接合部呈圆形,该突出部2e、2f的外形由构成球的一部分的弯曲面(圆顶状)形成。与构成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的方形相比,突出部2e、2f与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之间的接合部即圆的面积更小。

突出部2e、2f与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之间的接合部即圆的直径、与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的高度之间的长度比率大致为3:4的关系。另外,从左右横方向观察加湿装置1(参照图2及图5),加湿装置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除了突出部2e、2f的部分之外的框体2的方形箱型部分的厚度、与包含突出部2e、2f的部分的框体2整体的厚度之间的比率大致为1:1.1~1:1.8的关系。另外,从左右横方向观察加湿装置1(参照图5),关于看上去呈圆弧状的突出部2e、2f,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之间的接合部的下端的切线l1、l2,相对于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倾斜。该倾斜的突出部2e、2f的外角α、β呈钝角。

如图5所示,在框体2的背面2b的突出部2f中形成有空气的吸入口3。而且,送风通道5的一部分包含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由此,突出部2f确保直到将从吸入口3吸入的空气送入至加湿部30为止的空气流通空间足够大。而且,突出部2e确保直到将通过加湿部30后的空气送入至送风机20为止的空气流通空间足够大。

框体2的正面2a的突出部2e成为包括外壁部2g及内壁部2h的双重构造。双重构造的外壁部2g包含透明部件。而且,送风通道5的一部分包含突出部2e的内部空间(双重构造的内壁部2h内侧的空间)。在双重构造的内壁部2h中形成有光显示部2k及窗部2m。

光显示部2k配置于从正面侧观察呈圆形的突出部2e的中央部。光显示部2k在比突出部2e的内壁部2h更靠内侧处包括前led2n,该前led2n的光能够从加湿装置1的正面侧被看到。加湿装置1能够利用前led2n,通过色彩来显示室内的湿度或装置的加湿条件等信息。

窗部2m配置于,与从正面侧观察呈圆形的突出部2e的光显示部2k相比更靠直径方向外侧,即对应于供水水箱33的位置。窗部2m从框体2的外部能够看到供水水箱33的一部分。通过利用窗部2m,能够从框体2的外部确认供水水箱33的剩余水量。

例如,加湿装置1能够使用窗部2m及水箱led37,如图8所示,以供水水箱33的水的减少情况来表现室内空气的加湿状态。例如,加湿装置1在加湿运转时,能够通过从表示室内已充分湿润的状态的紫色到表示干燥状态的橙色这五种颜色,表现大致的当前湿度。另外,例如,能够利用红色表现供水水箱33的缺水状态,并能够利用灰色表现离子单独运转。这样,加湿装置1能够利用七种颜色的照度来表现室内空气的加湿状态或运转状态。

此处,考虑放置在地板上的加湿装置1向前后方向倾倒的情况。如图9所示,当加湿装置1向前方倾倒时,与无突出部2e的情况相比,突出部2e比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更早地先接触地板。由此,与无突出部2e的情况相比,框体2的正面2a与地板接触时的速度减慢,加湿装置1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受到缓和。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加湿装置1已倾倒的情况下,从蓄水托盘31溢出的水w积存于突出部2e、2f的部分。如图5~图7所示,控制基板9或电源基板10、温湿度传感器基板12、前led2n、水箱led37设置得比突出部2e、2f更靠内侧(比正面2a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更靠内侧)。由此,从蓄水托盘31溢出的水w不会触及框体2内部的电子组件。再者,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大于蓄水托盘31的蓄水量,这提高了安全性,从而较为理想。

另外,通过将所述结构的突出部2e、2f设置于加湿装置1,能够保持加湿装置1的薄型设计,并且增加蓄水托盘31的容量。由此,能够在蓄水托盘31中保持足够的水量(图5的水位wl)。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11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图11是加湿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再者,该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已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在框体2的正面2a及背面2b分别包括突出部2e、2f。

从加湿装置1的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e、2f各自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之间的接合部呈圆形(参照图1~图4),该突出部2e、2f的外形由构成球的一部分的弯曲面(圆顶状)形成。突出部2e、2f与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之间的接合部即圆的直径与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的高度大致相同。

在此情况下,当加湿装置1向前方或后方倾倒时,能够使框体2的正面2a或背面2b更缓慢地与地板接触。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在倾倒时,加湿装置1所承受的冲击进一步受到缓和。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12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图12是加湿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再者,该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已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用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在框体2的正面2a及背面2b分别包括突出部2e、2f。

从加湿装置1的正面侧或背面侧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e、2f为,以各自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之间的接合部呈矩形,且以从侧面侧观察呈梯形的形态而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e、2f也在与框体2的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或背面2b的大致垂直面之间的接合部的下端倾斜,即呈钝角,因此,在倾倒时,地板会暂时接触突出部的倾斜部,由此,能够减少倾倒时的冲击。

而且,在此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如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加湿装置1包括:框体2,其开设有吸入口3及吹出口4;送风通道5,其形成在框体2的内部,使吸入口3与吹出口4连通;送风机20,其配置于送风通道5,使送风通道5中产生气流;加湿部30,其对在送风通道5中流通的气流进行加湿;以及蓄水托盘31,其配置于加湿部30。框体2的外形呈大致方形箱型且包括从正面2a及背面2b向外侧横向地突出的突出部2e、2f,送风通道5的一部分由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构成。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放置于地板的加湿装置1以设置有突出部2e的框体2的正面2a朝下的方式倾倒的情况下,与无突出部2e的情况相比,突出部2e与正面2a的大致垂直面相比更早地先接触地板。由此,与无突出部2e的情况相比,能够减慢设置有突出部2e的正面2a与地板接触时的速度。因此,能够缓和加湿装置1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1产生机械性损坏。而且,因为送风通道5的一部分由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构成,所以在加湿装置1倾倒时,从蓄水托盘31溢出的水w会积存于突出部2e、2f的部分。由此,能够不使从蓄水托盘31溢出的水w触及框体2内部的电子组件,从而能够抑制加湿装置1产生电气性损坏。这样,能够提供针对损坏的安全性已提高的加湿装置1。

另外,加湿装置1的突出部2e、2f的外形由弯曲面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缓和加湿装置1在倾倒时所承受的冲击。因此,能够提高抑制加湿装置1产生机械性损坏的效果。

另外,加湿装置1在突出部2f中形成有吸入口3。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直到将从吸入口3吸入的空气送入至加湿部30为止的空气流通空间足够大。由此,能够提高加湿装置1的加湿效率。

另外,加湿装置1的突出部2e、2f的内部空间的容积大于蓄水托盘31的蓄水量。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在加湿装置1倾倒时,从蓄水托盘31溢出的水w不会触及框体2内部的电子组件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抑制加湿装置1产生电气性损坏的效果。

另外,加湿装置1的突出部2e、2f呈包括外壁部2g及内壁部2h的双重构造,并且外壁部2g由透明部件构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加湿装置1的前后方向的厚度(进深)看上去较薄的视觉效果。因此,能够减轻在将加湿装置1设置于室内时有可能感受到的压迫感。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添加各种变更而实施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加湿装置。

符号说明

1加湿装置

2框体

2a正面

2b背面

2c上表面

2e、2f突出部

2g外壁部

2h内壁部

2k光显示部

2m窗部

2n前led

3吸入口

4吹出口

5送风通道

6离子产生装置

20送风机

30加湿部

31蓄水托盘

32加湿过滤器

33供水水箱

37水箱led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