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764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调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调节的调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在利用附着有对空气的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剂的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方进行除湿、并对另一方进行加湿之后,将该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并将该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调湿装置。
[0003]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在调湿装置的壳体111的内部设有生成气流的风扇134、135、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是用制冷剂配管将附着有吸附剂的两个吸附热交换器131、132、压缩机127、膨胀阀、四通切换阀等连接在一起而成的。在壳体的一侧面121 (以下称为第一侧面)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外部气体吸入口 151和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内部气体吸入口 153,并在该侧面121的附近设有空气过滤器171。另外,在与第一侧面121的两侧相邻的其它两侧面122、123 (以下称为第二、第三侧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该室外空气朝室内供给的供气吹出口 154和用于将该室内空气朝室外排出的排气吹出口152。
[0004]在壳体111的与第一侧面121相对的另一侧面124 (以下称为第四侧面)的附近配置有两个风扇134、135,各个吹出口与供气吹出口 154和排气吹出口 152连接。通过这两个风扇134、135的工作,在壳体111内生成将由外部气体吸入口 151及内部气体吸入口153吸入的空气从供气吹出口 154及排气吹出口 152吹出的气流。另外,在两个风扇134、135之间配置有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压缩机127、膨胀阀、四通切换阀等。调湿装置的设有控制基板等的电气元件单元(电气元件箱)通常安装于位于风扇134、135、压缩机127附近的壳体11的第四侧面124。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91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调湿装置例如设置于室内的天花板背面等,并经由管道与室内及室外连接。因此,伴随着风扇134、135的工作而产生的声音(送风声、工作声)容易传递至室内,从而成为噪声的原因。另外,风扇134、135的排出口与调湿装置的供气吹出口 154、排气吹出口 152连接,来自风扇134、135的送风直接从供气吹出口 154及排气吹出口 152排出至壳体111外。因此,伴随着风扇134、135的工作而产生的声音(送风声、工作声)容易传递至壳体111外,这也成为噪声的原因。此外,从距供气吹出口 154及排气吹出口 152较近的压缩机127、四通切换阀等产生的声音也容易传递至室内。
[0010]另外,现有的调湿装置在一个壳体111内收容有两个热交换器131、132、四通切换阀、压缩机127等,因此,重量较重,体积也较大。因此,难以进行搬运、保管、设置等的处理。
[0011]另外,壳体111内的风扇134、135、空气过滤器171、电气元件单元等,需要检查、零件更换、清扫等维修,这些维修是经由形成于天花板的开口在天花板背面进行的。
[0012]然而,天花板背面处的维修是在狭小、昏暗的场所的作业,因此,非常繁琐。另外,电气元件单元及风扇134、135和空气过滤器171被配置成分离,因此,必须在壳体111的周围分散地确保各个作业空间,不能在一个部位进行维修。此外,为了分散地确保作业空间而存在调湿装置的设置场所的制约较大这样的缺点。
[0013]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能提高调湿装置的维修性并能降低对室内的噪声等。
[0014]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5]本发明的调湿装置在利用吸附热交换器对室外空气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方进行除湿、并对另一方进行加湿之后,将该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并将该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其中,上述吸附热交换器附着有对空气的水分进行吸附的吸附剂,上述调湿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壳体;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具有上述吸附热交换器、压缩机、切换机构及制冷剂配管,其中,上述压缩机使制冷剂循环,上述切换机构对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进行切换,上述制冷剂配管将上述吸附热交换器、上述压缩机、上述切换机构连接在一起;风扇,该风扇将室外空气及室内空气分别吸入至上述壳体内;以及电气元件单元,该电气元件单元包含上述调湿装置的控制零件,上述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其中,上述第一壳体配置有上述风扇、上述切换机构及上述电气元件单元,上述第二壳体配置有上述吸附热交换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通过管道而相互连接在一起。
[0016]在本发明的调湿装置中,维修频度比较高的零件即风扇及电气元件单元以及产生声音的零件即风扇及切换机构配置于第一壳体,维修频度较低、几乎不产生声音的吸附热交换器配置于第二壳体。因此,通过仅将第二壳体配置于室内,将第一壳体配置于容易进行维修的室外等,能实现对第一壳体内的设备的维修性的提高和对室内的噪声的降低。另外,通过将壳体分割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减小各自的重量和体积,并能容易地进行搬运、保管、设置等处理。
[0017]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壳体形成有供气吹出口和排气吹出口,其中,上述供气吹出口用于朝室内供给空气,上述排气吹出口用于朝室外排出空气,在上述第二壳体形成有外部气体吸入口和内部气体吸入口,其中,上述外部气体吸入口用于吸入室外空气,上述内部气体吸入口用于吸入室内空气。
[0018]或者,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外部气体吸入口和内部气体吸入口,其中,上述外部气体吸入口用于吸入室外空气,上述内部气体吸入口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在上述第二壳体形成有供气吹出口和排气吹出口,其中,上述供气吹出口用于朝室内供给空气,上述排气吹出口用于朝室外排出空气。
[0019]在后者的情况下,设于上述风扇的吸入侧的空气过滤器设于第一壳体是较为理想的。
[0020]在该情况下,能提高维修频度比较高的零件即空气过滤器的维修性。
[0021]上述管道能包括外部气体用管道和内部气体用管道,其中,上述外部气体用管道使从上述外部气体吸入口吸入至上述第二壳体内的室外空气导入至上述第一壳体内,上述内部气体用管道使从上述内部气体吸入口吸入至上述第二壳体内的室内空气导入至上述第一壳体内。
[0022]或者,上述管道能包括外部气体用管道和内部气体用管道构成,其中,上述外部气体用管道使从上述外部气体吸入口吸入至上述第一壳体内的室外空气导入至上述第二壳体内,上述内部气体用管道使从上述内部气体吸入口吸入至上述第一壳体内的室内空气导入至上述第二壳体内。
[0023]上述压缩机既可以与从上述第一壳体引出的制冷剂配管连接,也可以配置于上述第一壳体内。
[0024]无论哪种情况,都能将产生声音的压缩机与第一壳体一起配置于室外。
[0025]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第二单元相对于第一单元以多个并联的方式连接,其中,上述第二单元由上述第二壳体及其内部设备构成,上述第一单元由上述第一壳体及其内部设备和上述压缩机构成。
[0026]根据该结构,能将第二单元分别配置于多个房间,并能使用一个第一单元中的压缩机等将制冷剂供给至各第二单元内的吸附热交换器。
[0027]发明效果
[0028]根据本发明,能实现壳体内的设备等的维修性提高和对室内的噪声降低。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俯视说明图。
[0030]图2是从图1的A — A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0031]图3是从图1的B — B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0032]图4是表示调湿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配管系统图。
[0033]图5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气流的俯视说明图。
[0034]图6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气流的俯视说明图。
[0035]图7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空气流通路与热交换室之间的气流的说明图。
[0036]图8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空气流通路与热交换室之间的气流的说明图。
[0037]图9是表示调湿装置的设置例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俯视说明图。
[0039]图11是从图10的A — A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0040]图12是从图10的B — B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0041]图13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气流的俯视说明图。
[0042]图14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气流的俯视说明图。
[0043]图15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空气流通路与热交换室之间的气流的说明图。
[0044]图16是表示调湿装置内的空气流通路与热交换室之间的气流的说明图。
[0045]图17是将风扇周边的结构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46]图1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俯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8]〈第一实施方式〉
[0049]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俯视说明图。图2是从图1的A-A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图3是从图1的B — B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调湿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0050]本实施方式的调湿装置10—边进行室内的换气一边进行除湿或加湿,其包括壳体11A、11B、制冷剂回路12及气流控制机构13等。
[0051]壳体由第一壳体IlA和第二壳体IlB构成。此外,第一壳体IlA例如配置于室外的通路等天花板背面、机械室等,第二壳体IlB配置于室内的天花板背面等。第一壳体IlA和第二壳体IlB均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的箱形。
[0052]具体而言,第一壳体IlA包括底板18a、顶板18b及四块侧板(第一侧板?第四侧板)21a?21d。在由上述底板18a、顶板18b及侧板21a?21d围住的空间内收容有制冷剂回路12的一部分、气流控制机构13的一部分等。另外,在第一壳体IlA的一侧面(第一侧板21a的外表面)设有电气元件单元15。
[0053]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壳体IlA的平面形状(长方形状)中的沿着短边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并将沿着长边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另外,关于前后方向,将第一侧板21a—侧设为前侧,并将第四侧板21d —侧设为后侧。第一壳体IlA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并形成为细长的长方体形状。
[0054]第二壳体IlB包括底板19a、顶板19b及四块侧板(第五侧板?第八侧板)24a?24do在由上述底板19a、顶板19b及侧板24a?24d围住的空间内收容有制冷剂回路12的一部分、气流控制机构13的一部分等。另外,在第二壳体IlB的前部配置有第五侧板24a,在第二壳体IlB的后部配置有第八侧板24d,在第二壳体IlB的左右侧部配置有第六侧板24b、第七侧板24c。
[0055]对收容于第一壳体11A、第二壳体IlB的制冷剂回路12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调湿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2的配管系统图。
[0056]制冷剂回路12利用制冷剂配管29将第一热交换器31、四通切换阀(切换机构)26、压缩机27、第二热交换器32及电动膨胀阀(膨胀机构)28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使制冷剂循环来执行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005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