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0890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保证房屋的外墙美观,空调室外机通常安装在设有许多百叶窗遮挡的格子间里面,空调器本身也需要通过外风机吹出经室外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但是空气会被建筑百叶窗挡回,影响了空调器的换热、节能,导致空调器不必要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可使空调室外机自动调整至利于出风换热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外壳上设有出风口;室外风机,所述室外风机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室外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百叶窗部件,所述百叶窗部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上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风口,所述百叶窗部件包括多个百叶板;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百叶窗部件相连以控制至少部分所述百叶板的打开角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外风机的电机及所述驱动器电连接;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百叶板活动至不同的打开角度;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电机在所述百叶板活动至不同打开角度时的运行功率,所述控制器将多个运行功率比较后得出运行功率最大值;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器将所述百叶板活动至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室外风机的电机功率,使百叶窗的至少部分百叶板活动至保持室外风机出风量最大的角度,从而调节出风角度至最利出风位置,达到空调换热效果最优、节约能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的控制包括如下步骤:S1:空调开机后,所述室外风机启动运转,所述控制器记录所述电机的运行功率P;空调开机后,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百叶板每间隔第一设定时间打开设定角度,所述控制器记录所述百叶板在每个打开角度下对应的所述电机的运行功率P;S2:在空调开机的第二设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器读取记录的运行功率P中的最大功率PMAX、以及该最大功率PMAX的百叶板的打开角度;S3: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器将所述百叶板活动至最大功率PMAX时的打开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驱动器将所述百叶板活动至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后,所述空调的压缩机开机运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当所述百叶板打开的角度逐渐增大时,所述设定角度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进行制热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百叶板在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下调第一预置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进行制冷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百叶板在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上调第二预置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板包括水平百叶板和竖直百叶板,所述驱动器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水平百叶板转动的第一驱动器和用于控制所述竖直百叶板转动的第二驱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百叶板的转轴上连接有阻尼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在出风口打开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在出风口关闭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百叶窗部件与支架等部件在正视方向的装配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百叶窗部件与支架等部件在后视方向的装配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外机100、

外壳1、出风口11、

室外风机2、

百叶窗部件3、百叶板30、水平百叶板31、竖直百叶板32、

支架4、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

阻尼器5、驱动器6、第一驱动器61、第二驱动器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如图1-图4所示,包括:外壳1、室外风机2、百叶窗部件3、驱动器6和控制器(图未示出)。

外壳1内限定出安装空间,外壳1上设有出风口11,室外风机2设在安装空间内,室外风机2的出风端朝向出风口11设置。百叶窗部件3可活动地设在外壳1上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1,驱动器6设在外壳1上,驱动器6与百叶窗部件3相连以驱动百叶窗部件3活动。百叶窗部件3包括多个百叶板30,驱动器6可控制至少部分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控制器与室外风机2的电机及驱动器6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百叶板30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相垂直时,百叶板30达到最大的打开角度。但是当百叶板30达到最大打开角度时,空调室外机100出风不一定最顺畅。这是因为,如果空调室外机100安装在建筑物的设有百叶窗遮挡的格子间,室外风机2吹出的风不仅要经空调室外机100自身的百叶窗部件3的阻挡,也要经建筑物上百叶窗的阻挡。出风阻力大,不利于室外换热器与空气充分换热,而且也会浪费过多功耗。

在这种安装条件下,如果空调室外机100上的百叶窗部件3的百叶板30倾斜角度与建筑物上百叶的倾斜角度一致,相当于两个百叶形成的通风通道相连,此时空调室外机100的出风阻力小,出风量大。当然,现有空调室外机100安装时还可能遇到其他阻碍出风的障碍物,为保证出风量大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方法:

通过驱动器6带动百叶板30活动至不同的打开角度;

然后,控制器获取室外风机2的电机在百叶板30活动至不同打开角度时的运行功率,控制器将多个运行功率比较后得出运行功率最大值;

最后,控制器通过驱动器6将百叶板30活动至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的功率可通过风机的电流、电压计算得出,一般情况下风机的功率越大,则风量就越大;反之如果风机的功率越小,则风量就越小。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通过检测在百叶板30不同打开角度下室外风机2的电机的运行功率,相当于检测在百叶板30不同打开角度下室外风机2的出风量。当百叶板30活动至某一角度时,室外风机2的电机功率最大,此时室外风机2的出风量也最大。因此控制器通过驱动器6将百叶板30活动至该角度,则可使百叶板30一直保持在出风量最大的角度,从而保证空调室外机100的最大换热效率。

这种根据室外风机2的电机功率参数来调整百叶板30打开角度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空调室外机100安装在具有百叶窗的建筑中,也适用于空调室外机100安装在其他的阻挡出风的建筑中,适用范围广,方案可行性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室外风机2的电机功率,使百叶窗的至少部分百叶板30活动至保持室外风机2出风量最大的角度,从而调节出风角度至最利出风位置,达到空调换热效果最优、节约能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的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S1:空调开机后,室外风机2启动运转,控制器记录电机的运行功率P;

空调开机后,驱动器6驱动百叶板30每间隔第一设定时间打开设定角度,控制器记录百叶板30在每个打开角度下对应的电机的运行功率P;

S2:在空调开机的第二设定时间后,控制器读取记录的运行功率P中的最大功率PMAX、以及该最大功率PMAX的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

S3:控制器通过驱动器6将百叶板30活动至最大功率PMAX时的打开角度。

也就是说,空调每次开机后,都会测试一轮功率后再调整百叶板30的角度,使得空调每次在重新运转后百叶板30均重新调节至保持出风量量大的位置。其中,电机功率检测时每间隔第一设定时间,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调整一次,这种测试方式较简单,容易实现。

这里,百叶窗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因此测试功率时百叶窗组件的百叶板30角度调整的方式也有多种。

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百叶板30包括水平百叶板31和竖直百叶板32,水平百叶板31沿水平方向延伸,竖直百叶板32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图1-图4的示例中,空调室外机100的外壳1上设有支架4,支架4外套在出风口11上,百叶窗部件3安装在支架4上,其中,百叶窗部件3包括多个百叶板30,每个百叶板30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4上。支架4为矩形框,水平百叶板31为多个,多个水平百叶板31平行设置,且多个水平百叶板31平行于矩形框的横边。竖直百叶板32也为多个,多个竖直百叶板32平行设置,多个竖直百叶板32平行于矩形框的竖边。

由图4可以看出,支架4上还设有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与多个水平百叶板31相连,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可沿竖直方向活动,在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活动时,可带动多个水平百叶板31转动,从而可调节多个水平百叶板31的上下方向的导风角度。

如图3所示,驱动器6还包括控制所有水平百叶板31转动的第一驱动器61,第一驱动器61与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相连,第一驱动器61用于驱动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的上下活动幅度。可选地,第一驱动器61可为电机。当第一驱动器61为电机时,电机与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之间可连接有丝杠-螺母机构,从而将电机轴的转动转化为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的竖向移动。当然,第一驱动器61也可为气缸等部件,利用气缸杆的伸缩可直接驱动竖向角度调节连杆41的移动。

由图4可以看出,支架4上还设有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与多个竖直百叶板32相连,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可沿水平方向活动,在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活动时,可带动多个竖直百叶板32转动,从而可调节多个竖直百叶板32的左右方向的导风角度。

如图3所示,驱动器6还包括控制所有竖直百叶板32转动的第二驱动器62,第二驱动器62与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相连,第二驱动器62用于驱动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的左右活动幅度。可选地,第二驱动器62可为电机。当第二驱动器62为电机时,电机与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之间可连接有丝杠-螺母机构,从而将电机轴的转动转化为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的水平移动。当然,第二驱动器62也可为气缸等部件,利用气缸杆的伸缩可直接驱动水平角度调节连杆42的移动。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百叶板30的转轴上可连接有阻尼器5,如图5所示,阻尼器5可利用阻尼特性来减缓百叶板30转动时的振动,保证百叶板30能够在驱动器6的驱动下平稳转动。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该实施例中多个水平百叶板31位于多个竖直百叶板32的外侧。在图2中,当空调关机时,每个水平百叶板31都调节成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相平行的位置,多个水平百叶板31依次交接从而封闭出风口11。此时多个竖直百叶板32的打开角度可不作具体限制。在图1中,空调开机后,当每个水平百叶板31转动至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相垂直时,水平百叶板31打开角度最大;当每个竖直百叶板32转动至与出风口11所在平面相垂直时,竖直百叶板32打开角度也最大。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水平百叶板31的打开角度以及竖直百叶板32的打开角度分别可调,因此该实施例中百叶板30的调节方式有多种。例如,每间隔第一设定时间调节角度时,水平百叶板31的打开角度及竖直百叶板32的打开角度均会调整;也可以在每间隔第一设定时间调节角度时,仅调整水平百叶板31和竖直百叶板32中的一个的打开角度。

无论百叶板30是哪种结构,均可在步骤S1中,当百叶板30打开的角度逐渐增大时,设定角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当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越接近最大打开角度时,角度调整时角度变化幅度越小。例如,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在0°至30°的区间里,每次调节角度的幅度(即设定角度)为10°;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在30°至60°的区间里,每次调节角度的幅度(即设定角度)为5°;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在60°至90°的区间里,每次调节角度的幅度(即设定角度)为2°。这种调节方式符合大部分空调安装情况,可缩短检测时间。

这里,对于每次百叶板30转动时角度调整的幅度不作限制,每两次角度调整的间隔时间(即第一设定时间)以及整个测试所需要的总时间(即第二设定时间)也不作具体限制。

在该实施例中,当驱动器6将百叶板30转动至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后,空调的压缩机开机运转。也就是说,空调开机后,先开启室外风机2及打开出风口11,当出风口11上百叶板30的打开角度最利于出风时,压缩机才开始运转,空调内的冷媒才开始流转,从而保证当室外换热器有冷媒流转时,室外换热器与周围空气已经达到能够充分换热的环境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开机后,将水平百叶板31和竖直百叶板32每隔2秒转动一个角度,并记录一个P值和百叶板30的角度位置;过了三分钟后,读取记录的最大功率PMAX和百叶板30的角度位置,并且将水平百叶板31和竖直百叶板32运转到该位置,然后压缩机开机启动。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角度调节中,在比较出最大出风量的百叶板30角度后,还可以适当考虑季节、天气等因素对空调室外机100的出风影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进行制热时,控制器将百叶板30在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下调第一预置角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制热时,室外换热器处于制冷状态,从空调室外机100吹出的气流较外界环境温度低,所以空调制热时室外机吹出的气流会存在逐渐下沉的趋势,因此可将百叶板30较出风量最大时的打开角度下调一定度数。

同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空调进行制冷时,控制器将百叶板30在运行功率最大值时的打开角度上调第二预置角度。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制冷时,室外换热器处于制热状态,从空调室外机100吹出的气流较外界环境温度高,所以空调制冷时室外机吹出的气流会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可将百叶板30较出风量最大时的打开角度上调一定度数。

具体到图1-图4的示例中,当空调冬天运行制热时,室外机吹出冷风,冷空气下沉,当空调接收到制热指令时,水平百叶板31的打开角度可向下偏30°;空调夏天运行制冷时,室外机吹出热风,热空气上升,当空调接收到制冷指令时,水平百叶板31的打开角度可向上偏30°。当然在应用中,第一预置角度及第二预置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的控制方法,可使空调室外机100在任意安装环境下,均能适应良好,保证室外换热器换热效率高,空调运行效果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