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回风量智能调节式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849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回风量智能调节式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颗粒物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2013年以来,PM2.5引发的“雾霾”现象影响日益加剧。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许多人选择空气净化器来保证空气质量,但普通空气净化器仅可实现室内循环风过滤处理,无新风供应将致使室内含氧量降低,影响身体健康;若开窗通风,含尘量较高的室外空气随之而入,破坏了室内气体清洁度。而如果选择常规新风系统,固然能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和室内换气要求,同时保持室内正压,杜绝门窗缝隙含尘空气漏入,但由于室外新风含尘量过高,滤网滤尘量太,导致维护和更换工作量和费用上升,若更换维护不及时,将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同时增加系统风阻和噪音。

较为先进的空气净化机,如公开号为CN10440624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新风换气功能的室内微正压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设置了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通道,通过检测室内PM2.5浓度和室内CO2浓度,实现新风与回风处理的工况切换。此空气净化器存在的缺陷是:一、没有对室外PM2.5实时浓度进行监测和控制。近几年室外新风PM2.5浓度不达标的频率越来越高,仅通过室内CO2浓度来实现新风通道的启闭并不合理,有时可能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并增加滤网负担;二、不具备新、回风热交换功能,且没有考虑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新风对舒适性的影响,有可能导致人体舒适度差和能耗过高;三、无法实现新、回风量混合风量智能调节的功能。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开发一种可根据室外新风和室内PM2.5浓度、室内CO2浓度、送风温度、新风温度等参数,实现智能调节新、回风量的空气净化器,从而达到空气质量、舒适性和能耗最优化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普通净化器和新风系统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回风量智能调节式空气净化器,可根据室内、外空气实时监测参数,实现空气处理方式的最优选择,在保证室内换气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各级过滤器的滤尘和容尘量,同时节约空气处理能耗和保证送风舒适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回风量智能调节式空气净化器,包括箱体、新回风热交换器、排风机、送风机、控制器、初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所述箱体设有室外排风口、室外新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内排风口,室外新风口与室内送风口由进风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包括新风管道和送风管道,新风管道与室外新风口连接,新风管道内设有初效过滤器,初效过滤器之前设有新风阀,室外新风口与新风阀之间的管道内设有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和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管道通过新回风热交换器与送风管道连接,新回风热交换器之后的送风管道内依次设置有活性炭滤层和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之后的送风管道通过送风机与室内送风口连通,室内送风口与送风机之间设有送风温度传感器;室内排风口与室外排风口由排风管道连通,排风管道包括室内排风管道和室外排风管道,室内排风口与室内排风管道连接,室内排风管道内设有室内排风阀,室内排风阀之前的室内排风管道内设有室内PM2.5浓度传感器和室内CO2浓度传感器,室内排风管道通过新回风热交换器与室外排风管道连接,室外排风管道通过排风机与室外排风口连通;所述箱体上还设有室内外压差传感器,箱体内还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各风阀、传感器及风机连接,控制器还与DDC液晶显示屏连接,控制器控制对象为电动风阀启闭及开度、风机启停及风量档位,检测内容为压差、温度、PM2.5浓度和CO2浓度传感器信号等,以上内容均可在DDC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具体地,所述新风管道一侧与室内吸风口连通,室内吸风口与新风管道之间设有室内回风阀。

具体地,所述初效过滤器处设有初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高效过滤器处设有高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初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和高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所述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相交隔离设置,其相交处安装有新回风热交换器,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相互隔绝。

具体地,所述送风机与排风机分装于各自风道中新回风热交换器的下游,风量大小采用三档控制。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净化器可根据室内外PM2.5浓度、室内CO2浓度、送风温度、新风温度、室内外压差等输入信号,通过控制器智能比选,实现全新风、全回风、最小新风比、最小回风比、新回风混合调节五种工况的优化运行,从而实现在保证室内换气要求和空气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各级过滤器的滤尘和容尘量,同时节约空气处理能耗和保证送风舒适度,从而解决了普通空气净化器采用循环风处理导致的室内供氧量不足、传统新风系统采用全新风净化处理带来的滤网维护工作量大、以及部分带新风换气功能空气净化器仅通过采集室内PM2.5和CO2浓度实现新、回风切换,未对室外新风状况进行监测,且无法达到空气净化、处理能耗和舒适度最优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1、箱体;2、新回风热交换器;3、排风机;4、送风机;5、室外排风口;6、室外新风口;7、室内送风口;8、室内排风口;9、室内吸风口;10、控制器;11、室内排风阀;12、新风阀;13、室内回风阀;14、初效过滤器;15、活性炭滤层;16、高效过滤器;17、初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8、高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9、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20、室内PM2.5浓度传感器;21、室内CO2浓度传感器;22、送风温度传感器;23、新风温度传感器;24、室内外压差传感器,25、新风管道,26、送风管道,27、室内排风管道,28、室外排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回风量智能调节式空气净化器,包括箱体1、新回风热交换器2、排风机3、送风机4、控制器10、初效过滤器14、高效过滤器16,所述箱体1设有室外排风口5、室外新风口6、室内送风口7、室内排风口8,室外新风口6与室内送风口7由进风通道连通,进风通道包括新风管道25和送风管道26,新风管道25与室外新风口6连接,新风管道25内设有初效过滤器14,初效过滤器14之前设有新风阀12,室外新风口6与新风阀12之间的管道内设有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和新风温度传感器23,新风管道25通过新回风热交换器2与送风管道26连接,新回风热交换器2之后的送风管道26内依次设置有活性炭滤层15和高效过滤器16,高效过滤器16之后的送风管道26通过送风机4与室内送风口7连通,室内送风口7与送风机4之间设有送风温度传感器22;室内排风口8与室外排风口5由排风管道连通,排风管道包括室内排风管道27和室外排风管道28,室内排风口8与室内排风管道27连接,室内排风管道27内设有室内排风阀11,室内排风阀11之前的室内排风管道27内设有室内PM2.5浓度传感器20和室内CO2浓度传感器21,室内排风管道27通过新回风热交换器2与室外排风管道28连接,室外排风管道28通过排风机3与室外排风口5连通;所述箱体1上还设有室内外压差传感器24,箱体1内还设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与各风阀、传感器及风机连接,控制器10还与DDC液晶显示屏连接。

具体地,所述新风管道25一侧与室内吸风口9连通,室内吸风口9与新风管道25之间设有室内回风阀13。

具体地,所述初效过滤器14处设有初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7,高效过滤器16处设有高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8,初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7和高效过滤器压差传感器18均与控制器10连接。

具体地,所述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相交隔离设置,其相交处安装有新回风热交换器2,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相互隔绝。

具体地,所述送风机4与排风机3分装于各自风道中新回风热交换器2的下游,风量大小采用三档控制。

本净化器可实现以下运行工况:

工况1: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安装于新风风道的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监测值PM2.5低于设计低限值且安装于送风管道的送风温度传感器22监测到送风温度T在设计高限值和低限值之间时,采用全新风模式运行。

此时室内回风阀13关闭,室内排风阀11和新风阀12打开,使室外新风经初效过滤器14+新回风热交换器2+活性炭滤层15+高效过滤器(HEPA)16后,经送风机4送入室内。

送风机4的风量档位根据安装于室内排风管道上的室内PM2.5浓度传感器20测得的适时浓度PM2.5,与室内设计高限值和低限值进行对比调节:当监测浓度高于时高档运行,低于时低档运行,处于两者之间时中档运行。排风机3档位与送风机4连锁控制,同时根据室内外压差传感器24的实测值修正,当无法保持室内与室外的相对正压值时,排风机档位降一档运转,否则保持与送风机4同档运转。

工况2: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好,安装于新风风道的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监测值PM2.5低于设计低限值且安装于送风管道的送风温度传感器22监测到送风温度T高于(夏季)或低于(冬季)时,为保证送风温度的舒适性,采用部分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处理模式。

此时室内回风阀13与新风阀12开度反比例调节,同时室内排风阀11根据新风阀12开度正比例调节,直至送风温度T降低至高限(夏季)或升高至低限(冬季)时保持当前阀门开度,即采用“最小回风比”工况。

送风机4和排风机3档位调节方式同工况1。

工况3: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监测值PM2.5高于高限值且室内CO2浓度传感器21监测的室内CO2浓度不高于室内最高容许浓度CO2max时,采用全回风模式运行。

此时新风阀12和室内排风阀11关闭,排风机3同时关闭,室内回风阀13打开,使室内回风经活性炭滤层15+高效过滤器16(HEPA)后经送风机4送入室内。

送风机4档位调节方式同工况1,排风机3关闭。

工况4:当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监测值高于高限值且室内CO2浓度传感器21监测的室内CO2浓度高于室内最高容许浓度CO2max时,为保证室内含氧量达标,采用部分新风与回风混合处理模式。

此时室内回风阀13与新风阀12开度反比例调节,同时室内排风阀11根据新风阀12开度正比例调节,直至室内CO2浓度降低至室内最高容许浓度CO2max时保持当前阀门开度,即采用“最小新风比”工况。

送风机4和排风机3档位调节方式同工况1。

工况5:当新风风道的室外新风PM2.5浓度传感器19监测值PM2.5在高、低限之间时,采用新回风混合调节模式运行。

此种工况下新、回风混合比例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根据新风温度传感器23的监测值,计算其与室内设计温度的偏差,按比例调节方式调节新风量与回风量的混合比;第二种是以为控制变量调节新回风混合比。模式选择可根据用户对空气质量或节能性的偏好进行设定和修改。

送风机4和排风机3档位调节方式同工况1。

以上工况说明详见表1,各参数符号说明见表2。

表1净化器的主要运行工况

表2各参数符号说明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