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071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民用烧煤、烧柴取暖做饭炉,涉及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



背景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zl2016206799737,多管式高效散热炉,具有节约燃料、散热供热面积大、烟尘少的优点,但仍存在小居室用体积大,外观单一,回风滤烟尘需完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加节能高效、污染少的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将原来的盒体移除,盒体空出的空间都安装成上下相通的方管,排烟管安设在远离炉膛的炉体一角,方管有八排,靠近排烟管的每排方管与相邻排为错开排列,这样错开排列就使回风滤烟尘效率提高,错开排列的区域靠近炉膛的的方管之间的空隙设置挂板,挂板用于隔断接近烟道的管间缝隙,让气流走远离排烟管的方管间隙,以提高过滤层次,挂板通过其上的挂环、方管上的挂钩连接在方管上,清理里面积灰时用清灰挑钩钩住挂板上的挂环挑出,清完后再挂上。挂板不覆盖整个方管间空隙,挂板之上的部分仍留有空隙,所留空隙安设闸板,闸板固定于转杆上,转杆依次穿过外围圆管、方管,转杆能在穿孔内设的封烟轴套内360度转动,闸板也随转杆转动,关闭空隙或打开以调节所留空隙的大小,无挂板的几个方管间间隙设挡风板,挡风板挡住间隙靠上的一部分。

炉体上方安装一个盖板,盖板分两部分,一部分固定、一部分可活动,可活动部分在炉口一端,可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是铰接,可活动部分升高时由撑杆支撑。

排烟管的底部打开并连通一个汽化水水箱,汽化水水箱底部接金属软管,比如波纹管,金属软管管口加塞子,平时塞着,放水时打开。

汽化水水箱的顶部平伸出一个细管,细管末端有向下的出水口,出水口对着灰盒上方。细管用处是汽化水水箱水满后水通过细管流到灰盒,每天倒灰时看灰是否湿了就知水箱是不是要放水了。

炉膛内设排管散热炉芯,炉芯该包括燃烧室、炉腔,所述炉腔是由上下相通的金属管两两间焊接成筒状,组成环形散热排管,金属管下段粗、上、中段收窄,金属管底口进风、上口出风,下段金属管相互间连接、上、中段金属管相互间有间隙,金属管上部由顶板封合,顶板整体呈环状,金属管上部一部分从顶板穿过,顶板内圈边沿连接内环形槽,内环形槽内填有松散沙土或石棉供上盖下插严密盖紧防止烟尘散出,顶板外圈边沿连接下凸边,炉体上固定有外环形槽,外环形槽内填有松散沙土供下凸边下插严密盖紧防止烟尘散出;燃烧室与炉腔底部环状内沿严密焊接在一起,金属管围绕燃烧室,金属管的下管口在燃烧室壁外,燃烧室侧壁设有点火口,燃烧室底设有炉箅,燃烧室下部是灰盒安放室,燃烧室与灰盒安放室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处由耐火垫圈密封;炉芯上设有拉环或提手,通过拉环或提手把炉芯提出或下放至炉内。

进一步的,炉腔内设有内加料桶,内加料桶与炉腔间有间隔,内加料桶的上部外沿有挂边,活挂在炉腔金属管上设置的挂桩上,挂入时内加料桶低于顶板5厘米。内加料桶上口设有内盖,加料后盖上内盖让燃料有汽化作用。内加料桶下部外围设有挡火圈,挡火圈位于金属管上、中段所处的高度范围内。

进一步的,炉腔设有高管加料桶,高管加料桶外围固定有凸边,凸边插入内环形槽的松散沙土中,高管加料桶下部外围设有挡火圈,挡火圈位于金属管上、中段所处的高度范围内,高管加料桶在凸边以上的部分高于炉腔最上沿一段长度,高管加料桶上口设环槽,环槽加凸边盖。

进一步的,炉腔内设有升火桶,升火桶上部外沿有挂边,活挂于环形排管炉芯内挂桩,挂入时升火桶口低于顶板5厘米,升火桶下部固定有阻火圈,阻火圈位于金属管下段口。

优选的是:金属管是整体连续的方管,方管底口不变,中、上段逐渐收窄,上口有一内凹角,内凹角的两个临边与内凹角的对边间的夹角均小于90度,下段间的宽缝用封板焊接。

优选的是:金属管是整体连续的圆管,圆管底口不变,中、上段逐渐收窄,上口呈“8”字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回风滤烟尘效率提高。闸板开度大小可调,点火阶段更容易点火。炉芯外面套金属管,热气流从金属管速升,排管集中在火头上,形成火力点上散热面积大散热大增。体积减少,火力集中,在烧长柴火时热效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加了盖板、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盖板升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挂板、闸板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机构示意图;

图6是内加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炉腔放入内加料桶的燃烧状态示意图;

图8是高管加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升火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炉腔放入升火桶的燃烧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方管式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圆管式金属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方管式金属管底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改进的多管式散热炉,将原来的盒体去掉,盒体空出的空间都安装成上下相通的方管1,排烟管2安设在远离炉膛的炉体一角,方管1有8排,靠近排烟管2的每排方管1与相邻排为错开排列,这样错开排列就使回风滤烟尘效率提高,错开排列的区域靠近炉膛的的方管1之间的空隙设置挂板3,挂板3用于隔断接近烟道的管间缝隙,让气流走远离排烟管的方管间隙,以提高过滤层次,挂板3通过其上的挂环、方管上的挂钩连接在方管1上,,清理里面积灰时用清灰挑钩钩住挂板上的挂环挑出,清完后再挂上。挂板3不覆盖整个方管间空隙,挂板3之上的部分仍留有空隙,所留空隙安设闸板4,闸板4固定于转杆5上,转杆5依次穿过外围圆管、方管1,转杆5能在穿孔内的封烟轴套中360度转动,闸板4也随转杆5转动,关闭空隙或打开以调节所留空隙的大小。无挂板的几个管间间隙用9或10厘米宽挡风板挡住间隙的上部一部分,用于挡回、压低热气流,利于回风。闸板4关闭时为回风模式,开着时是半回风模式,开着点火时起火快,燃烧室内火焰着起就关闭闸板4。闸板4关闭为“炉内回风模式”,因为关的很小,进气少,烟道出气也少,需氧少是由于存在回风节留的气化可燃烟气助燃。关闭闸板4和排烟管上闸,适当打开排烟管下闸,热气流多在上部运行,被多个管挡触降温,烟尘气流顺管下回,下部气流被炉芯上升火力不断吸烧。

排烟管2放在角上,通过挂板3使热烟转一圈再进入排烟管2,充分的对方管加热。盒体空出的空间都安装成上下相通的方管1,这样就降低了整体重量,结构更紧凑。

炉体上方安装一个盖板6,盖板6分两部分,一部分固定、一部分可活动,可活动部分在炉口一端,可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是铰接,可活动部分升高时由撑杆7支撑。装上盖板使外观增加美观,使散热气流不直冲顶上,可活动部分提起后有倾斜度,热气大部分从盖板一面反射,朝向盖板的人可以定向烤火。可活动部分向后折,靠到排烟管上后就不耽误炉口放锅烧水做饭。

排烟管2的底部打开并连通一个汽化水水箱8,汽化水水箱8底部接金属软管9,比如波纹管,软管方便放水,金属软管9管口加塞子,放水时打开塞子、平时塞着塞子。多管散热炉散热回风功效使排烟管一米以上常挂有汽化水珠,水珠落下时能带下污染物减少污染。污染物混到水里了,向大气排的就少了,减少了向大气的pm2.5排放。

汽化水水箱8的顶部平伸出一个细管10,细管10末端有向下的出水口,出水口对着灰盒11上方。汽化水水箱8每隔一段时间排水,排水是几天排一次,有时就忘了排水,造成汽化水水箱8水满,为此汽化水水箱8顶部平伸出一根细管10,细管10出口向下对着灰盒11上方,箱内汽化水满了就流到灰盒11里,因为一天要倒灰一二次,看到灰盒的灰湿了,就知道汽化水水箱8的水满了,需要排水了。

炉膛内设炉芯,炉芯该包括燃烧室12、炉腔13,所述炉腔13是由上下相通的金属管14两两间焊接成筒状,组成环形散热排管,金属管14下段粗、上、中段收窄,金属管14底口进风、上口出风(金属管加温越高管内气流越快,因此散热管耐烧耐用),下段金属管14相互间连接、上、中段金属管14相互间有间隙,金属管14上部由顶板15封合,顶板15整体呈环状,金属管14上部一部分从顶板15穿过,顶板15内圈边沿连接内环形槽16,内环形槽16内填有松散沙土或石棉供上盖17下插严密盖紧防止烟尘散出,顶板15外圈边沿连接下凸边18,炉体上固定有外环形槽19,外环形槽19内填有松散沙土供下凸边18下插严密盖紧防止烟尘散出;燃烧室12与炉腔13底部焊接在一起,金属管14围绕燃烧室12,金属管14的下管口在燃烧室12壁外,燃烧室12侧壁设有点火口20,燃烧室12底设有炉箅,燃烧室12下部是灰盒安放室21,燃烧室12与灰盒安放室21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处由耐火垫圈密封(图中未示出);炉芯上设有拉环或提手,通过拉环或提手把炉芯提出,提出后用清灰钩清理炉内的积灰,让积灰从炉箅漏到灰盒,清灰完后再把炉芯放回至炉内。

该炉芯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对金属管14加热,金属管14底口进入空气,经过金属管14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从金属管3上口出来,这样热量进入炉子周围,对房屋增温。上、中段金属管收窄并两两间有间隙是为了火焰对金属管的整个外围都加热,加热效果好。

进一步的,炉腔13内设有内加料桶22,内加料桶22与炉腔13间有间隔,内加料桶22的上部外沿有挂边,活挂在炉腔金属管上设置的挂桩上,挂入时内加料桶22低于顶板5厘米,内加料桶22上口设有内盖23,加料后盖上内盖23让燃料有汽化作用。内加料桶22下部外围设有挡火圈24,挡火圈24位于金属管14上、中段所处的高度范围内。挡火圈作用是让火力集中烧金属管。

进一步的,炉腔13设有高管加料桶25,高管加料桶25外围固定有凸边,凸边插入内环形槽16的松散沙土中,高管加料桶25下部外围设有挡火圈24,挡火圈24位于金属管14上、中段所处的高度范围内,高管加料桶25在凸边以上的部分高于炉腔13最上沿一段长度,高管加料桶25上口设环槽,环槽加凸边盖。挡火圈也是让火力集中烧金属管。高管加料桶25一次加料更多,高出部分作用是多加长木柴等燃料,燃烧时间更长。

高管加料桶22和内加料桶25都是为了让火苗往金属管14周围聚集,更多的火焰加热金属管14。桶内可以加储燃料以减少加料频率。

进一步的,炉腔13内设有升火桶26,升火桶26上部外沿有挂边,活挂于环形排管炉芯内挂桩,挂入时升火桶口低于顶板5厘米,升火桶26下部固定有阻火圈27,阻火圈27位于金属管14下段所处的高度范围内。

升火桶26作用是烧水、煮饭时,让火苗直接上升到锅底而不是散向炉芯外,不让散热炉仅限于散热烤火一种功能。

优选的是:金属管14是整体连续的方管,方管底口不变,中、上段逐渐收窄,上口有一内凹角,内凹角的两个临边与内凹角的对边间的夹角均小于90度,下段间的宽缝用封板28焊接。

优选的是:金属管14是整体连续的圆管,圆管底口不变,中、上段逐渐收窄,上口呈“8”字形。

整体连续的好处是加工快,中间无焊接缝,更牢固耐用。金属管下部外围固定有平圈,平圈内沿与排管外围底口沿焊接,同时焊严两管间夹角缝阻烟,平圈边沿紧贴炉底通芯孔平沿。平圈的作用是平贴炉底沿密封烟尘,也可以把平圈的平圈改焊成立圈成凸沿圈,炉底焊有与圆环对应的环形槽,更好的封锁烟尘。金属管连接成的环状散热排管有两圈,里圈外围留隙再加一圈构成双环散热芯。炉体相应的加大,因而增大供热面积。

具体原理,炉芯燃烧通出的燃烧热气流喷上炉顶炉盖而受阻,于是热气流顺炉体散热管和通道挡风板下回,挡回烟气遇火焰二次燃烧,同时燃烧的热气流还要通过留开的几个管间缝档进入增容空间由空间内多排散热管挡触降温顺管下回底部再被炉芯内喷射的火力把底部气流吸回再烧未烧尽的气化可燃烟气。

燃烧室散热芯不断燃烧燃料时,燃烧不完全的烟尘内含有可燃气,炉芯内设的加料桶内所加的燃料在高温作用下燃前先产生一部分气化烟混可燃气,在上升喷出炉芯时烟道如若设在上面近处就会直接排出烟道,简称“直通出风”。此次改进是成为多管散热气化回风炉,其特点是把烟道设在增容空间过去那面的炉壁一角上,靠炉底设的底闸口为主通气口,所以燃烧未完的热气上升被挡回时还能进入增融空间减压.缓存.降温.回流的过程称为气化回流,简称“气化回风”,这种气化回风和直通出风相比减少排出烟尘百分之九十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