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组件、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85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风叶组件、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叶组件、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长期运行后,会在出风装置内积累大量的灰尘,又由于空调器内部为潮湿环境,在出风装置内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不及时进行清理工作,从空调器吹出的风会对用户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为了便于对空调器的出风装置进行清洗,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可拆卸的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包括风叶组件和电机,电机可驱动风叶组件转动以带动气体流动。其中电机的电机轴与风叶组件的风叶轴通过结构设置可实现快速连接或分离。当需要清洗空调器时将风叶组件与电机分离便可将风叶组件拆卸下来。此种结构设置便于风叶组件和电机的拆卸,但同时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当电机处于运转状态时电机与风叶组件能够稳定传动,但当电机从运转状态停止时,在惯性作用下风叶组件会相对电机继续转动,这容易造成风叶组件与电机自动分离。此时风叶组件与电机的分离并非主动拆卸时的分离,影响出风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叶组件、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叶组件与电机容易自动分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叶组件,包括:风叶,风叶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端部的安装板,安装板具有容纳部;第一磁吸件,整体设置在安装板的容纳部内,第一磁吸件用于吸附被吸附件。

进一步地,容纳部包括容纳槽,容纳槽位于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侧,容纳槽远离本体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磁吸件位于容纳部的开口内。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远离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端面,安装板远离本体的一侧具有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与第一端面阶梯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靠近本体的一端的宽度大于第一磁吸件远离本体的一端的宽度,容纳部的形状与第一磁吸件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为环形结构,第一磁吸件的轴向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安装板的材质为塑料,第一磁吸件通过注塑工艺固定在容纳部内。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与容纳部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磁吸件相对于安装板转动。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设置在第一磁吸件上;限位柱,与容纳部的内壁连接,限位柱设置在限位孔内以限制第一磁吸件相对于安装板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上设置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本体的材质为塑料,本体为多个,多个本体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顺次连接。

进一步地,风叶为贯流风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风叶组件和电机,其中,风叶组件为上述提供的风叶组件,风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风叶组件的安装板上的风叶轴,风叶轴与电机的电机轴可拆卸连接,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磁吸件,第二磁吸件与风叶组件的第一磁吸件通过磁力作用相互吸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装置,其中,出风装置为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叶组件,其中,风叶组件为上述提供的风叶组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风叶的本体内设置第一磁吸件,第一磁吸件用于吸附被吸附件,被吸附件可以为驱动风叶组件的电机或支撑风叶组件的轴承座等部件,也可以为专门设置的磁吸件。被吸附的电机与轴承座等部件或磁吸件均位于风叶组件的同一侧,这样可通过第一磁吸件对风叶施加朝向电机的作用力,以防止风叶与电机自动分离,从而保证电机与风叶组件的可靠传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风叶组件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风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风叶组件的第一磁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风叶组件的装配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出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20、安装板;21、容纳部;22、第二端面;30、第一磁吸件;31、第一端面;32、定位孔;41、限位孔;42、限位柱;50、风叶轴;60、电机;70、第二磁吸件;80、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叶组件,该风叶组件包括风叶和第一磁吸件30。其中,风叶包括本体10和设置在本体10端部的安装板20,安装板20具有容纳部21。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本体10用于带动气体流动,第一磁吸件30用于吸附被吸附件。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风叶的本体内设置第一磁吸件30,第一磁吸件30用于吸附被吸附件,被吸附件可以为驱动风叶组件的电机或支撑风叶组件的轴承座等部件,也可以为专门设置的磁吸件。被吸附的电机与轴承座等部件或磁吸件均位于风叶组件的同一侧,这样可通过第一磁吸件30对风叶施加朝向电机的作用力,以防止风叶与电机自动分离,从而保证电机与风叶组件的可靠传动。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叶组件与电机容易自动分离的问题。

而且,将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可防止在制造风叶组件时第一磁吸件30与制造设备发生碰撞,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磁吸件30或制造设备发生损坏,另一方面能够便于风叶的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1可以设置为封闭的容纳腔,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开口的容纳槽。如图3所示,容纳部21为容纳槽,容纳槽位于安装板20远离本体10的一侧,容纳槽远离本体10的一侧具有开口,第一磁吸件30位于容纳部21的开口内。将容纳部21设置为容纳槽,可以使第一磁吸件30靠近电机的一端没有遮挡,这样可以在第一磁吸件30与被吸附件之间产生较大的磁力,以便于对风叶施加朝向电机的作用力,防止在运转时或运转停止时风叶与电机分离。其中,第一磁吸件30可以由具有磁性的材料或可以被磁性材料吸附的材料制造,例如磁铁或铁,被吸附件也可以由具有磁性的材料或可以被磁性材料吸附的材料制造,例如磁铁或铁。

如图2所示,第一磁吸件30远离本体10的一侧具有第一端面31,安装板20远离本体10的一侧具有第二端面22,第二端面22与第一端面31阶梯设置。如此设置可保证第一磁吸件30全部位于安装板20的容纳槽内,从而防止在制造风叶组件时第一磁吸件30与制造设备发生碰撞,以便于风叶组件的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端面3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0.1mm至1mm,例如设置为0.2mm。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端面3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其他数值。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第一磁吸件30全部位于安装板20的容纳槽内,又可以避免第一磁吸件30与被吸附件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减小两者之间的作用力。

为了防止第一磁吸件30从本体10中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磁吸件30靠近本体10的一端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第一磁吸件30远离本体10的一端的宽度,并且容纳部21的形状与第一磁吸件30的形状相匹配。如此设置,第一磁吸件30和容纳部21可以起到卡接的效果,通过卡接抵消第一磁吸件30受到的吸力,从而防止第一磁吸件30从本体10中脱离,提高风叶组件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磁吸件30设置为环形结构,这样可以增大第一磁吸件30的受力面积,从而对风叶施加较大的作用力,防止风叶与电机自动分离。并且,第一磁吸件30的轴向截面可以设置为梯形。相应地,容纳槽也设置为环形结构,且容纳槽的轴向截面也可以设置为梯形。这样第一磁吸件30和容纳槽可以牢固地卡接,提高风叶组件的结构强度。风叶组件中还包括设置在本体10上的风叶轴50,风叶轴50与电机的电机轴配合连接以实现风叶的转动。第一磁吸件30可以环绕风叶轴50设置,这样可以使风叶受到的吸力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0的材质为塑料,第一磁吸件30通过注塑工艺固定在容纳部21内。通过注塑工艺能够将第一磁吸件30牢固地设置在安装板20内。在注塑时,先将第一磁吸件30固定在模具内,然后向模具内填充注塑材料,从而形成安装板20并将第一磁吸件30固定。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30与容纳部2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第一磁吸件30相对于安装板20转动。这样可通过限位结构防止第一磁吸件30相对于安装板20转动,从而提高风叶组件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孔41和限位柱42。其中,限位孔41设置在第一磁吸件30上,限位柱42与容纳部21的内壁连接,并且限位柱42设置在限位孔41内。通过限位孔41与限位柱42的配合可限制第一磁吸件30相对于安装板20转动。其中,限位柱42可以在注塑安装板20时将注塑材料填充入限位孔41形成。这样可防止在注塑完成后因第一磁吸件30与安装板20的收缩量不同而发生相对转动。限位孔41可以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此外,第一磁吸件30上还设置有定位孔32,定位孔32用于在制造风叶组件时对第一磁吸件30进行定位。具体地,在注塑模具内设置与定位孔32配合的定位柱,将定位柱插入第一磁吸件30上的定位孔32对第一磁吸件30进行定位。然后再填充注塑材料,这样可保证第一磁吸件30相对于注塑成型的安装板20的准确位置,从而加强两者的连接强度。定位孔32可以设置为通孔或盲孔。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材质为塑料,本体10为多个,多个本体10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顺次连接。将本体10设置为多个,并将多个本体10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顺次连接,能够便于风叶的制造并且能够增加风叶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在进行超声波焊接时可避免第一磁吸件30与焊接设备碰撞,从而避免了第一磁吸件30或制造设备发生损坏,便于风叶的制造。具体地,本体10包括连接环和间隔设置在连接环上的多个叶片,通过叶片的转动带动气体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风叶设置为贯流风叶。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制造贯流风叶,这样能够便于贯流风叶的制造并且能够增加风叶的结构强度。由于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在进行超声波焊接时可避免第一磁吸件30与焊接设备碰撞,从而避免了第一磁吸件30或制造设备发生损坏,便于贯流风叶的制造。贯流风叶包括多个本体10,并且每个本体10包括连接环和间隔设置在连接环上的多个叶片,通过叶片的转动带动气体流动。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风叶组件和电机60,其中,风叶组件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风叶组件。风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风叶组件的安装板20上的风叶轴50,风叶轴50与电机60的电机轴可拆卸连接,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磁吸件70,第二磁吸件70与风叶组件的第一磁吸件30通过磁力作用相互吸引。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第二磁吸件70与第一磁吸件30的配合防止风叶轴50与电机轴自动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还包括轴承座80,轴承座80内设置有轴承,风叶轴50穿过轴承与电机轴连接。第二磁吸件7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被吸附件,第二磁吸件70设置在轴承座80上。第二磁吸件70与第一磁吸件30相互吸引且不接触。风叶轴50与电机轴之间设置有便于拆装的卡爪结构,通过卡爪结构可实现风叶轴50与电机轴的快速连接或分离,从而便于将风叶组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如图5和图6所示,风叶轴50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一卡爪,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卡爪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相应地,电机轴的端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卡爪,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卡爪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并且,第一卡爪可插入第二卡槽中,同时第二卡爪可插入第一卡槽中。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卡爪与第二卡槽的插接或分离以及第二卡爪与第一卡槽的插接或分离实现风叶轴50与电机轴的快速连接或分离,从而便于风叶组件的拆装和清洗。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出风装置,其中,出风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风叶的本体10内设置第一磁吸件30并在轴承座80上设置第二磁吸件70,两者相互作用可防止风叶与电机自动分离,从而保证电机与风叶组件的可靠传动。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叶组件与电机容易自动分离的问题。

而且,将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可防止在制造风叶组件时第一磁吸件30与制造设备发生碰撞,从而避免第一磁吸件30或制造设备发生损坏,便于风叶的制造。该空调器的出风装置便于拆卸和清洗,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保护用户健康。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风叶组件,其中,风叶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叶组件。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风叶的本体10内设置第一磁吸件30以对风叶施加朝向电机的作用力,可防止风叶与电机自动分离,从而保证电机与风叶组件的可靠传动。将第一磁吸件30整体设置在安装板20的容纳部21内,可防止在制造风叶组件时第一磁吸件30与制造设备发生碰撞,这样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磁吸件30或制造设备发生损坏,另一方面能够便于风叶的制造。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便于风叶组件的制造并便于风叶组件的拆装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