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564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冶金就是从矿物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将金属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冶金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到随后的青铜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融合了冶金的发展历史,冶金的技术主要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电冶金,随着物理化学在冶金中成功应用,冶金从工艺走向科学,于是有了大学里的冶金工程专业。

火法冶金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冶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追求热量高效合理地传递,在部分火法冶金工序中会使用天然气代替传统的煤用于加热矿石,然而在使用天然气的过程中,由于不可抗力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将会导致天然气泄露,如果泄露部分的天然气没有及时地排至外界,高温环境下的厂房将会导致大量积累的天然气迅速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快速调节空气对流循环速度、合理调节设备的使用范围和增加空气湿度的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调节空气对流循环速度、不能合理调节设备的使用范围和难以增加空气湿度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调节空气对流循环速度、不能合理调节设备的使用范围和难以增加空气湿度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调节空气对流循环速度、合理调节设备的使用范围和增加空气湿度的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包括有第一安装板、滑轨、滑块、第二安装板、空气循环装置和左右移动装置,第一安装板顶部左侧镶嵌有滑轨,滑轨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滑块,左右两侧滑块顶端设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顶部设有空气循环装置,第一安装板顶部右侧设有左右移动装置,左右移动装置左部与第二安装板右侧连接。

优选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和第一叶片,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安装板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左右两侧第一支杆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内均设有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

优选地,左右移动装置包括有第二支杆、第二电机、第三转轴、转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安装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部前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前端连接有转盘,转盘前部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左端与第二安装板右侧铰接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蜗杆、第三支杆、第二轴承座、第四转轴、蜗轮、第三锥齿轮、第三轴承、第五转轴、第四锥齿轮、第一皮带轮、第四轴承、第六转轴、第二叶片、第二皮带轮、平皮带、第三安装板和第四支杆,第一安装板下方设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顶部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杆,第四支杆顶端与第一安装板底部左侧连接,第三转轴中部设有蜗杆,第一安装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在第二支杆右侧,第三支杆顶端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左端连接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第四转轴右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安装板底部右侧左右对称分别设有第四轴承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顶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五转轴下部设有第一皮带轮,第四轴承内设有第六转轴,第六转轴顶端连接有第二叶片,第六转轴上部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

优选地,还包括有小齿轮、l形支杆、水框、第五轴承、第七转轴、密封圈、转杆和大齿轮,第六转轴下部设有小齿轮,第三安装板顶部左侧设有l形支杆,l形支杆右端连接有水框,水框底部中心设有密封圈,水框正下方的第三安装板顶部设有第五轴承,第五轴承内设有第七转轴,第七转轴穿过水框底部的密封圈,第七转轴上部左右对称设有转杆,第七转轴下部设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隔离框,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顶部设有隔离框。

优选地,还包括有网板,水框左右两壁内侧上部之间连接有网板。

工作原理:当需要保持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时,控制空气循环装置运作,通过空气循环装置加快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然后控制左右移动装置运作,通过左右移动装置调节空气循环装置的水平位置,便于保持厂房内不同水平位置的空气有效流通,提高设备的使用半径,当厂房停止生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控制空气循环装置与左右移动装置停止运作。

因为空气循环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一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和第一叶片,第二安装板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安装板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左右两侧第一支杆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内均设有第二转轴,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所以当需要保持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时,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左右两侧第二转轴转动,左右两侧第二转轴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第一叶片转动,通过左右两侧第一叶片高速转动,加快空气对流循环速度,便于厂房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快速交换,为工人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当需要停止空气循环装置运作时,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

因为左右移动装置包括有第二支杆、第二电机、第三转轴、转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安装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上部前侧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前端连接有转盘,转盘前部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左端与第二安装板右侧铰接连接,所以当空气循环装置运作时,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空气循环装置的水平位置时,控制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转动,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配合,将转盘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二安装板的往复左右运动,从而带动空气循环装置左右往复运动,当空气循环装置停止运作时,控制第二电机停止转动,左右移动装置也随之停止运作,通过左右移动装置调节空气循环装置的水平位置,加大设备调节厂房内空气对流循环的范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因为还包括有蜗杆、第三支杆、第二轴承座、第四转轴、蜗轮、第三锥齿轮、第三轴承、第五转轴、第四锥齿轮、第一皮带轮、第四轴承、第六转轴、第二叶片、第二皮带轮、平皮带、第三安装板和第四支杆,第一安装板下方设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顶部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杆,第四支杆顶端与第一安装板底部左侧连接,第三转轴中部设有蜗杆,第一安装板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在第二支杆右侧,第三支杆顶端设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左端连接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第四转轴右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安装板底部右侧左右对称分别设有第四轴承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顶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五转轴下部设有第一皮带轮,第四轴承内设有第六转轴,第六转轴顶端连接有第二叶片,第六转轴上部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所以当第三转轴转动时,第三转轴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五转轴转动,第五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平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六转轴转动,使得第二叶片转动,通过第二叶片转动,便于产生向上的空气对流循环,可以将厂房内较低高度的空气也可以有效地排至外界,弥补了设备无法调节高度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当第三转轴停止转动时,第二叶片也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小齿轮、l形支杆、水框、第五轴承、第七转轴、密封圈、转杆和大齿轮,第六转轴下部设有小齿轮,第三安装板顶部左侧设有l形支杆,l形支杆右端连接有水框,水框底部中心设有密封圈,水框正下方的第三安装板顶部设有第五轴承,第五轴承内设有第七转轴,第七转轴穿过水框底部的密封圈,第七转轴上部左右对称设有转杆,第七转轴下部设有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所以当第六转轴转动时,第六转轴带动小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大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七转轴转动,使得转杆转动,通过转杆转动,提高水框内水的蒸发速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厂房内的空气湿度,同时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厂房内的温度,当水框内水不足时,工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添加水量,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有效地降低了第六转轴的传动速度,避免第七转轴转速过高,防止水框内的水溅射出去,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当第六转轴停止转动时,转杆也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隔离框,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顶部设有隔离框,所以通过隔离框,可以保证工人无法碰触到高速转动的第二锥齿轮,保障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因为还包括有网板,水框左右两壁内侧上部之间连接有网板,所以通过网板,可以防止水框内的水受到外力作用而溅射大量至设备表面,达到了保证设备稳定运作的效果。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左右两侧第一叶片高速转动,加快空气对流循环速度,便于厂房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快速交换,为工人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通过转杆转动,提高水框内水的蒸发速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厂房内的空气湿度,同时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厂房内的温度,通过网板,可以防止水框内的水受到外力作用而溅射大量至设备表面,达到了保证设备稳定运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循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右移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左右移动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安装板,2-滑轨,3-滑块,4-第二安装板,5-空气循环装置,51-第一电机,52-第一转轴,53-第一锥齿轮,54-第一支杆,55-第一轴承座,56-第二转轴,57-第二锥齿轮,58-第一叶片,6-左右移动装置,61-第二支杆,62-第二电机,63-第三转轴,64-转盘,65-第一连杆,66-第二连杆,7-蜗杆,8-第三支杆,9-第二轴承座,10-第四转轴,11-蜗轮,12-第三锥齿轮,13-第三轴承,14-第五转轴,15-第四锥齿轮,16-第一皮带轮,17-第四轴承,18-第六转轴,19-第二叶片,20-第二皮带轮,21-平皮带,22-第三安装板,23-第四支杆,24-小齿轮,25-l形支杆,26-水框,27-第五轴承,28-第七转轴,29-密封圈,30-转杆,31-大齿轮,32-隔离框,33-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滑轨2、滑块3、第二安装板4、空气循环装置5和左右移动装置6,第一安装板1顶部左侧镶嵌有滑轨2,滑轨2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左右两侧滑块3顶端设有第二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4顶部设有空气循环装置5,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设有左右移动装置6,左右移动装置6左部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滑轨2、滑块3、第二安装板4、空气循环装置5和左右移动装置6,第一安装板1顶部左侧镶嵌有滑轨2,滑轨2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左右两侧滑块3顶端设有第二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4顶部设有空气循环装置5,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设有左右移动装置6,左右移动装置6左部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连接。

空气循环装置5包括有第一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一锥齿轮53、第一支杆54、第一轴承座55、第二转轴56、第二锥齿轮57和第一叶片58,第二安装板4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52,第一转轴52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第二安装板4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第一支杆54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55,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内均设有第二转轴56,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7,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57均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58。

实施例3

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滑轨2、滑块3、第二安装板4、空气循环装置5和左右移动装置6,第一安装板1顶部左侧镶嵌有滑轨2,滑轨2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左右两侧滑块3顶端设有第二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4顶部设有空气循环装置5,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设有左右移动装置6,左右移动装置6左部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连接。

空气循环装置5包括有第一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一锥齿轮53、第一支杆54、第一轴承座55、第二转轴56、第二锥齿轮57和第一叶片58,第二安装板4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52,第一转轴52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第二安装板4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第一支杆54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55,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内均设有第二转轴56,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7,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57均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58。

左右移动装置6包括有第二支杆61、第二电机62、第三转轴63、转盘64、第一连杆65和第二连杆66,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61,第二支杆61上部前侧设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输出轴连接有第三转轴63,第三转轴63前端连接有转盘64,转盘64前部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顶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66,第二连杆66左端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铰接连接。

实施例4

一种冶金炼钢用厂房内空气快速循环设备,如图1-9所示,包括有第一安装板1、滑轨2、滑块3、第二安装板4、空气循环装置5和左右移动装置6,第一安装板1顶部左侧镶嵌有滑轨2,滑轨2顶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连接有滑块3,左右两侧滑块3顶端设有第二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4顶部设有空气循环装置5,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设有左右移动装置6,左右移动装置6左部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连接。

空气循环装置5包括有第一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一锥齿轮53、第一支杆54、第一轴承座55、第二转轴56、第二锥齿轮57和第一叶片58,第二安装板4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52,第一转轴52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第二安装板4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第一支杆54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55,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内均设有第二转轴56,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7,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57均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58。

左右移动装置6包括有第二支杆61、第二电机62、第三转轴63、转盘64、第一连杆65和第二连杆66,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61,第二支杆61上部前侧设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输出轴连接有第三转轴63,第三转轴63前端连接有转盘64,转盘64前部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顶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66,第二连杆66左端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铰接连接。

还包括有蜗杆7、第三支杆8、第二轴承座9、第四转轴10、蜗轮11、第三锥齿轮12、第三轴承13、第五转轴14、第四锥齿轮15、第一皮带轮16、第四轴承17、第六转轴18、第二叶片19、第二皮带轮20、平皮带21、第三安装板22和第四支杆23,第一安装板1下方设有第三安装板22,第三安装板22顶部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杆23,第四支杆23顶端与第一安装板1底部左侧连接,第三转轴63中部设有蜗杆7,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杆8,第三支杆8在第二支杆61右侧,第三支杆8顶端设有第二轴承座9,第二轴承座9内设有第四转轴10,第四转轴10左端连接有蜗轮11,蜗轮11与蜗杆7啮合,第四转轴10右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2,第三安装板22底部右侧左右对称分别设有第四轴承17和第三轴承13,第三轴承13内设有第五转轴14,第五转轴14顶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5,第四锥齿轮15与第三锥齿轮12啮合,第五转轴14下部设有第一皮带轮16,第四轴承17内设有第六转轴18,第六转轴18顶端连接有第二叶片19,第六转轴18上部设有第二皮带轮20,第二皮带轮20与第一皮带轮16之间绕有平皮带21。

还包括有小齿轮24、l形支杆25、水框26、第五轴承27、第七转轴28、密封圈29、转杆30和大齿轮31,第六转轴18下部设有小齿轮24,第三安装板22顶部左侧设有l形支杆25,l形支杆25右端连接有水框26,水框26底部中心设有密封圈29,水框26正下方的第三安装板22顶部设有第五轴承27,第五轴承27内设有第七转轴28,第七转轴28穿过水框26底部的密封圈29,第七转轴28上部左右对称设有转杆30,第七转轴28下部设有大齿轮31,大齿轮31与小齿轮24啮合。

还包括有隔离框32,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顶部设有隔离框32。

还包括有网板33,水框26左右两壁内侧上部之间连接有网板33。

工作原理:当需要保持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时,控制空气循环装置5运作,通过空气循环装置5加快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然后控制左右移动装置6运作,通过左右移动装置6调节空气循环装置5的水平位置,便于保持厂房内不同水平位置的空气有效流通,提高设备的使用半径,当厂房停止生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控制空气循环装置5与左右移动装置6停止运作。

因为空气循环装置5包括有第一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一锥齿轮53、第一支杆54、第一轴承座55、第二转轴56、第二锥齿轮57和第一叶片58,第二安装板4顶部中心设有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转轴52,第一转轴52顶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3,第二安装板4顶部左右对称连接有第一支杆54,左右两侧第一支杆54顶端均设有第一轴承座55,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内均设有第二转轴56,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内端均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7,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57均与第一锥齿轮53啮合,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外端均连接有第一叶片58,所以当需要保持厂房内的空气快速循环时,控制第一电机51转动,第一电机51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5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53转动,从而带动左右两侧第二锥齿轮57转动,使得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转动,左右两侧第二转轴56分别带动左右两侧第一叶片58转动,通过左右两侧第一叶片58高速转动,加快空气对流循环速度,便于厂房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快速交换,为工人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当需要停止空气循环装置5运作时,控制第一电机51停止转动。

因为左右移动装置6包括有第二支杆61、第二电机62、第三转轴63、转盘64、第一连杆65和第二连杆66,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二支杆61,第二支杆61上部前侧设有第二电机62,第二电机62输出轴连接有第三转轴63,第三转轴63前端连接有转盘64,转盘64前部中心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顶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66,第二连杆66左端与第二安装板4右侧铰接连接,所以当空气循环装置5运作时,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空气循环装置5的水平位置时,控制第二电机62转动,第二电机62输出轴带动第三转轴63转动,第三转轴63带动转盘6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65转动,通过第一连杆65与第二连杆66的铰接配合,将转盘64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第二安装板4的往复左右运动,从而带动空气循环装置5左右往复运动,当空气循环装置5停止运作时,控制第二电机62停止转动,左右移动装置6也随之停止运作,通过左右移动装置6调节空气循环装置5的水平位置,加大设备调节厂房内空气对流循环的范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因为还包括有蜗杆7、第三支杆8、第二轴承座9、第四转轴10、蜗轮11、第三锥齿轮12、第三轴承13、第五转轴14、第四锥齿轮15、第一皮带轮16、第四轴承17、第六转轴18、第二叶片19、第二皮带轮20、平皮带21、第三安装板22和第四支杆23,第一安装板1下方设有第三安装板22,第三安装板22顶部左侧连接有第四支杆23,第四支杆23顶端与第一安装板1底部左侧连接,第三转轴63中部设有蜗杆7,第一安装板1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三支杆8,第三支杆8在第二支杆61右侧,第三支杆8顶端设有第二轴承座9,第二轴承座9内设有第四转轴10,第四转轴10左端连接有蜗轮11,蜗轮11与蜗杆7啮合,第四转轴10右端连接有第三锥齿轮12,第三安装板22底部右侧左右对称分别设有第四轴承17和第三轴承13,第三轴承13内设有第五转轴14,第五转轴14顶端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5,第四锥齿轮15与第三锥齿轮12啮合,第五转轴14下部设有第一皮带轮16,第四轴承17内设有第六转轴18,第六转轴18顶端连接有第二叶片19,第六转轴18上部设有第二皮带轮20,第二皮带轮20与第一皮带轮16之间绕有平皮带21,所以当第三转轴63转动时,第三转轴63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带动蜗轮11转动,进而带动第四转轴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12转动,第三锥齿轮12带动第四锥齿轮15转动,使得第五转轴14转动,第五转轴14带动第一皮带轮16转动,第一皮带轮16通过平皮带21带动第二皮带轮20转动,第二皮带轮20带动第六转轴18转动,使得第二叶片19转动,通过第二叶片19转动,便于产生向上的空气对流循环,可以将厂房内较低高度的空气也可以有效地排至外界,弥补了设备无法调节高度的不足,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当第三转轴63停止转动时,第二叶片19也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小齿轮24、l形支杆25、水框26、第五轴承27、第七转轴28、密封圈29、转杆30和大齿轮31,第六转轴18下部设有小齿轮24,第三安装板22顶部左侧设有l形支杆25,l形支杆25右端连接有水框26,水框26底部中心设有密封圈29,水框26正下方的第三安装板22顶部设有第五轴承27,第五轴承27内设有第七转轴28,第七转轴28穿过水框26底部的密封圈29,第七转轴28上部左右对称设有转杆30,第七转轴28下部设有大齿轮31,大齿轮31与小齿轮24啮合,所以当第六转轴18转动时,第六转轴18带动小齿轮24转动,进而带动大齿轮31转动,从而带动第七转轴28转动,使得转杆30转动,通过转杆30转动,提高水框26内水的蒸发速度,可以有效地增加厂房内的空气湿度,同时水蒸发的过程需要吸热,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厂房内的温度,当水框26内水不足时,工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添加水量,通过小齿轮24带动大齿轮31转动,有效地降低了第六转轴18的传动速度,避免第七转轴28转速过高,防止水框26内的水溅射出去,影响设备的正常运作,当第六转轴18停止转动时,转杆30也随之停止转动。

因为还包括有隔离框32,左右两侧第一轴承座55顶部设有隔离框32,所以通过隔离框32,可以保证工人无法碰触到高速转动的第二锥齿轮57,保障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因为还包括有网板33,水框26左右两壁内侧上部之间连接有网板33,所以通过网板33,可以防止水框26内的水受到外力作用而溅射大量至设备表面,达到了保证设备稳定运作的效果。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