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和压力浸渍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137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和压力浸渍炉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压力浸渍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压力浸渍炉。



背景技术:

浸渍炉常应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压力浸渍处理工艺中,在现有的浸渍炉结构中,只是炉体内壁承受压力,冷却水套只能承受较小的冷却水水压,而不能承受炉体内部压力,因此,现有的浸渍炉对炉体内壁受力性要求很高,炉体内壁必须承受炉体内全部的压力。

然而,为满足炉体内壁的承压要求,炉体内壁必须设计得相对较厚,如此便会使得炉体总重量较重;并且,由于炉体内壁的壁厚较厚,热传导路径也相对较长,炉体内壁的内外两侧温差相对较大,此时炉体内壁外侧的冷却水带走热量相对较少,冷却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标准。

因此,提供一种轻量化、具有优良冷却效果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以及具有这种炉体结构的压力浸渍炉,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轻量化、冷却效果好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压力浸渍炉,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之间设有冷却组件,炉体内壁上具有第一承压面,炉体外壁上具有第二承压面,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承压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的厚度大于炉体内壁的厚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之间设有冷却组件具体为:炉体内壁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炉体外壁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槽,冷却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形成的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第一安装槽具体为第一螺旋槽,第二安装槽具体为第二螺旋槽,冷却组件具体为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安装于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形成的螺旋空间内。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螺旋槽至少为两条,第二螺旋槽至少为两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第一螺旋槽具体为三条,第二螺旋槽具体为三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上设有与冷却水道连通、用于向冷却水道内通水的进水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进水部等间距环绕设置于炉体顶端。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水部进水量大小的调节控制机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上设有用于操控进水部开始向冷却水道通水或停止向冷却水道通水的冷却控制总成。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上安装有用于监测炉体内部冷却状态的冷却监测仪,冷却监测仪与冷却控制总成通过电信号连接,冷却监测仪发送与冷却效果对应的电信号发送至冷却控制总成,冷却控制总成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控制相应的进水部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式中,炉体外壁上设有用于显示炉内部冷却情况的动态显示装置。

一种压力浸渍炉,包括如上所述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之间设有冷却组件,由于炉体内壁上具有第一承压面,炉体外壁上具有第二承压面,且第一承压面与所述第二承压面紧密贴合,可实现压力的传递,如此,炉体内部压力可由炉体内壁和炉体外壁可共同承担,炉体内壁在制造过程中可相对于现有技术制造得较薄,炉内压力主要由外壁承担,炉体结构更加简单轻便,此外,由于炉体内壁较薄,炉体冷却组件也更加靠近炉体内部,热传导路径缩短,冷却水更加贴近高温区,散热冷却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浸渍炉的炉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之间设有冷却组件3,炉体内壁1上具有第一承压面,炉体外壁2上具有第二承压面,第一承压面与第二承压面紧密贴合。

目前,现有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如图3所示,浸渍炉炉内为高温高压环境,炉体内壁1的外侧设有水套5,水套5和炉体内壁1通过加强支柱7连接,水套5和炉体内壁1之间设有水道6,在此结构下,水套5只能承受较小的冷却水水压,难以承受炉体内部压力,因此,现有的浸渍炉立体结构会对于内壁的耐压性要求高,现有的浸渍炉内壁必须承受炉体内的全部压力。为满足承压要求,现有的浸渍炉的内壁设计制造得相对较厚,如此以来炉体总重量较重,且同时因为炉体内壁1的壁厚较厚,热传导路径较壁厚薄时长,炉体内壁1内外侧温差相对较大,此时炉体内壁1的外侧冷却水带走的热量相对较少,对浸渍炉内的冷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浸渍炉的炉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涉及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包括: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之间设有冷却组件3,由于炉体内壁1上具有第一承压面,炉体外壁2上具有第二承压面,且第一承压面与所述第二承压面紧密贴合,可实现压力的传递,如此,炉体内部压力可由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可共同承担,炉体内壁1在制造过程中可相对于现有技术制造的较薄,炉内压力主要由外壁承担,炉体结构更加简单轻便,此外,由于炉体内壁1较薄,炉体冷却组件3也更加靠近炉体内部,热传导路径缩短,冷却水更加贴近高温区,散热冷却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实施例中,炉体外壁2的厚度大于炉体内壁1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浸渍炉的炉体内部压力由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共同承担,炉体内壁1可相对制造更薄一些,如此冷却水道能够尽量贴近炉内高温区,散热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涉及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中,能够实现在相同的炉内压力要求下,比传统结构炉体重量轻,成本低;在相同重量的炉体条件下,比传统结构的炉体承压能力更强,显著地推动了浸渍处理技术领域的发展。

本发明实施例中,炉体内壁1和炉体外壁2之间设有冷却组件3具体为:炉体内壁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炉体外壁2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槽,冷却组件3安装于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形成的安装空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具体为第一螺旋槽,第二安装槽具体为第二螺旋槽,冷却组件3具体为冷却水道,冷却水道安装于第一螺旋槽与第二螺旋槽形成的螺旋空间内。

具体地,第一螺旋槽至少为两条,第二螺旋槽至少为两条。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槽具体为三条,第二螺旋槽具体为三条,当然也可以是,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具体条数为五条,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槽的具体条数不做限制,依实际应用环境而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炉体外壁2上设有与冷却水道连通、用于向冷却水道内通水的进水部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部4等间距环绕设置于炉体顶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炉体外壁2上设有用于控制进水部4进水量大小的调节控制机构。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炉体外壁2上设有用于操控进水部4开始向冷却水道通水或停止向冷却水道通水的冷却控制总成。

具体地,炉体外壁2上设有用于显示炉内冷却情况的动态显示装置。

更加具体地,炉体外壁2上安装有用于监测炉体内部冷却状态的冷却监测仪,冷却监测仪与冷却控制总成通过电信号连接,冷却监测仪发送与冷却效果对应的电信号发送至冷却控制总成,冷却控制总成根据接收到的电信号控制相应的进水部4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不同需求情况下的浸渍炉炉体大小、高度、需求温度的差异,浸渍炉需要的冷却水量可能不同,第一螺旋槽和第二螺旋安装槽内的水道的数量可根据炉体大小及长度等因素灵活变动,且各个不同的水道内的通水情况、通水大小可通过调节控制机构和冷却控制总成进行调节,显著地提高了压力浸渍炉的适用性。

一种压力浸渍炉,包括如上的浸渍炉的炉体结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