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5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除湿干燥系 统的多段转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转轮是通过将一个转轮由隔板划分 为多个区域,其中包括干燥区、冷却区和再生区,在安装和拆卸的过 程中需要将转轮整体移动,转轮体积大重量成,消耗时间,也不方便, 而且转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转轮必须停止工作,影响了工作效 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 多段转轮,所述多段转轮包括六个旋转筒体、筒体连接座、转轮端盖, 六个大小相同的旋转筒体相对地均匀环设在筒体连接座上,六个旋转 筒体相对所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设置转轴依次与筒体连接座、转轮端盖 连接,每个旋转筒体的顶部密封并设有开口A,每个旋转筒体的的外 侧表面的底部设有开口B。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每个旋转筒体的底部具有一圈边框。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每个旋转筒体的内部分隔成为外侧腔和内侧腔,开 口A设置在外侧腔的顶部,开口B设置在外侧腔的外侧表面的底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筒体连接座包括圆形的片状边框,片状边框的内侧 圆周向上突出并在片状边框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与旋转筒体的底部 相匹配的六个区域A。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转轮座包括圆形的筒状边框,圆形的筒状边框底部 具有密封板,在密封板上的中间设有与筒体连接座、旋转筒体处于同 轴线上的转轴连接部,在圆形的筒状边框与转轴连接部之间设有将转 轮座分成两个区域的间隔部,在转轴连接部与筒状边框之间固设两个 分隔板,在所述区域的一侧的转轴连接部与间隔部之间固设有短分隔 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两个分隔板之间所围成的区域B与旋转筒体的底 部相匹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区域B内具有孔A和孔B,与孔B相对的区 域具有孔D。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短分隔板与间隔部、分隔板所围成的区域C与内 侧腔的底部形状相匹配。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除湿干燥系统的多段转轮的进一 步说明,优选地,所述区域C内具有孔C,与孔C相对的区域具有 孔E。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转轮代替传统的一个转轮划分为多个区域, 使得转轮的安装更方便,维修更简单,转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只需将有故障的旋转筒体拆卸掉,无需整体替换,单个旋转筒体的重 量轻,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六个旋转筒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六个旋转筒体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连接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端盖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转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 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 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转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 多段转轮包括六个旋转筒体1、筒体连接座2、转轮端盖3,六个大 小相同的旋转筒体1相对地均匀环设在筒体连接座2上,六个旋转筒 体1相对所围成的空间内通过设置转轴依次与筒体连接座2、转轮端 盖3连接,每个旋转筒体1的顶部密封并设有开口A11,每个旋转筒 体1的外侧表面的底部设有开口B12,采用了六个独立的旋转筒体1, 可以在转轴(图中未画出)的带动下进行独立的工作,相比一个转轮, 相对的容积减少了,同等条件下通过干燥的新风速度加快了,提高了 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

请参看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六个旋转筒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六个旋转筒体的仰视图,每个旋转筒体1的底部 具有一圈边框13;每个旋转筒体1的内部分隔成为外侧腔14和内侧 腔15,开口A11设置在外侧腔14的顶部,开口B12设置在外侧腔 14的外侧表面的底部,开口A11和开口B12配合使用,使旋转筒体 1的外侧腔14内循环干燥的新风。

请参看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连接座的俯视图,筒体连 接座2包括圆形的片状边框21,片状边框21的内侧圆周向上突出并 在片状边框21所围成的区域内形成与旋转筒体1的底部相匹配的六 个区域A22,每个旋转筒体1对应安装在区域A22内形成一个多段 转轮的整体,每个旋转筒体1的底部都对应各自的进出通孔,使六个 旋转筒体1可以独立地工作,其中一个旋转筒体1出现故障也不会影 响其他旋转筒体1的工作。

请参看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轮端盖的俯视图,转轮端盖 3包括圆形的筒状边框31,圆形的筒状边框31底部具有密封板32, 在密封板上的中间设有与筒体连接座2、旋转筒体1处于同轴线上的 转轴连接部33,在圆形的筒状边框31与转轴连接部33之间设有将 转轮端盖3分成两个区域的间隔部34,在转轴连接部33与筒状边框 31之间固设两个分隔板35,两个分隔板35之间所围成的区域B与 旋转筒体1的底部相匹配,所述区域B内具有孔A37和孔B38,与 孔B38相对的区域具有孔D310;在所述区域的一侧的转轴连接部33 与间隔部34之间固设有短分隔板36,短分隔板36与间隔部34、分 隔板35所围成的区域C与内侧腔15的底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区域C 内具有孔C39,与孔C39相对的区域具有孔E311。

请参看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段转轮的俯视图,孔A37、 孔B38、孔D310和孔E311的直径大于筒体连接座2中区域A22之 间的间隔宽度,当孔旋转到间隔处时,可以同时对间隔处两侧的腔直 接作用,保证了相邻的五个旋转筒体都处于工作状态,提高了转轮的 工作效率;孔A37和孔B38同时作用于同一旋转筒体的外侧腔和内 侧腔,主要用于进行干燥;孔A37和孔B38的位置与孔D310和孔 E311相隔一个旋转筒体,孔D310和孔E311分别作用于相邻两个旋 转筒体外侧腔和内侧腔。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 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 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 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 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