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54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移动空调只是在空调器下方安装了几个轮子,而在移动时需要用户手动地将空调推送至用户需要的位置,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且现有的移动空调都是一体式结构,即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结构集成在一个机体内而没有室外机,而现有的具有室外机的空调器,其室内机则是固定的,不能自由移动,因而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机身,所述空调机身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和移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用于支撑所述空调机身并带动所述空调机身运动;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万向转动的从动转动件及多个能够正反向转动的主动转动件;和驱动组件,与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空调机身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有移动装置,且其移动装置包括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控制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而从动转动件能够万向转动,因而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主动转动件和从动转动件相配合,能够实现空调机身的平移和转动,如自动前进、自动后退、自动转弯或自动原地旋转等,因而无需用户耗费体力来手动移动空调,也无需用户反复纠正空调器的移动方向,即可使空调自动移动到目标位置,从而既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也大大改善了空调器的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驱动件,与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一一对应,并分别驱动连接,用于分别驱动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运动,并分别调控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的运动状态,以使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能够带动所述空调机身平移和转动。

驱动组件包括多个驱动件,驱动件(如电机)的数量与主动转动件(如滚轮)的数量相等,这样一个驱动件只驱动一个主动转动件运动,因而一个驱动件只控制一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使得连接结构和控制原理较为简单,则通过对多个驱动件分别施加相同或者不同的脉冲信号,通过差速方式,即可控制多个主动转动件的运动状态,来实现空调器的平移和转动。比如: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相同时,空调器前进或后退;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相同,转速不同时,空调器左转或右转;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相互反向运动时,可以实现零转弯半径旋转,即绕空调中心点原地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齿轮,分别套设并固定在多个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多个第二齿轮,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并通过多个驱动轴分别与多个所述主动转动件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半径。

驱动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齿轮和多个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置在驱动件和主动传动件之间,第一齿轮套设并固定在驱动件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实现传动连接,第二齿轮和主动传动件同轴相连,这样,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传动下,驱动件能够带动主动传动件运动,且由于第二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分度圆半径,因而能够增大主动转动件的转速,这样即使功率相对较小的驱动件也能够实现主动转动件的高速运转,从而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节约电能,且齿轮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大、传递扭矩大、寿命长,能够保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承载能力高,尺寸紧凑,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当然,如果驱动件的功率够大,也可以使驱动件和主动转动件直接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压盖和多个第二压盖;其中,所述第一压盖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下方,用于把所述驱动件压设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第二压盖位于所述驱动轴的下方,用于把所述驱动轴压设在所述安装部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压盖上还设有限位通槽,所述主动转动件纵向贯穿所述限位通槽,并限位在所述限位通槽内。

底座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部,驱动件和驱动轴分别通过第一压盖和第二压盖压设在安装部上,则移动装置整体基本上均安装在安装部上,这样移动装置的位置相对靠下,则移动装置无需尺寸过大,即可将空调机身及底座有效地支撑起来,进而带动其移动,实现自动移动功能。

具体地,驱动件为电机,呈圆柱状,则第一压盖可以整体呈半环状,两边设有凸耳,凸耳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安装部上设有第一连接柱,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一连接柱将第一压盖固定在安装部上;安装部上还设有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且开口朝下的第一连接槽,电机的上部嵌入第一连接槽内,电机的下部嵌入半环状的第一压盖内,这样,第一压盖固定在安装部上,即实现了对电机的固定安装;安装部上还设有与电机的输出轴相适配的插槽,插槽的槽口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强筋,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齿轮,插入该插槽内,并位于两个加强筋之间,以对输出轴进行支撑和限位;第二压盖的横截面可以整体呈U形,其顶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限位槽,安装部上还设有与该限位槽相适配的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且开口朝下的第二连接槽,驱动轴位于该限位槽和第二连接槽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在该空间内转动;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孔,安装部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柱,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连接柱将第二压盖固定在安装部上,从而实现了对驱动轴的限位安装;同时,第二压盖围设出的U形空间还形成了限位通槽,安装部上还设有与该限位通槽相适配的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的第三连接槽,主动转动件的上部嵌入第三连接槽内,主动转动件的下部纵向贯穿该限位通槽,并限位在该限位通槽内,这样,第二压盖固定在安装部上,即实现了对主动转动件的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遥控装置,与所述空调机身的控制器无线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信号,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遥控装置,用户可以远程操控空调器,使空调器快速平稳地移动至用户期望的位置和角度,避免用户必须在空调器跟前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当然,也可以在空调机身的操作面板上进行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机身上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定位元件,所述遥控装置还能够向所述定位元件发送信号;所述定位元件接收信号后能够分析出所述遥控装置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调控所述驱动组件,以带动所述空调机身向所述遥控装置的位置运动。

通过在空调机身上设置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可以根据遥控装置发出的信号判断遥控装置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则控制器可以根据该位置信息来控制驱动组件,使空调器朝遥控装置的位置移动,则空调器可以跟踪拿着遥控装置的人体移动,使用更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

比如:遥控装置能够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定位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元件分别间隔开设在空调机身上并接收遥控装置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每个定位元件分别根据接收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定位元件与遥控器之间的距离,多个定位元件根据与遥控器之间的不同距离利用坐标换算关系即可分析出遥控器的位置,或者换算出空调机身相对于遥控装置的距离。进一步地,第一信号为无线电信号,第二信号为超声波信号,定位元件为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的定位元件可以接收该无线电信号和超声波信号,由于无线电信号传输速度较快,可以忽略其传输时间,而超声波信号传输时间相对较慢,定位元件在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同时开始计时,在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即可根据接收两个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每个定位元件相对于遥控装置的距离,进而根据多个定位元件与遥控装置的不同距离,通过坐标换算关系换算得到遥控装置的大体位置,从而使空调器朝向遥控装置的所在位置移动,便可实现空调器对用户的实时跟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遥控装置为遥控器和/或移动终端。

当遥控装置为遥控器时,该遥控器可以包括多个按钮,来分别控制空调器的多项功能。其中,两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向前或向后移动,两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左转弯或右转弯,一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原地旋转,一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向目标位置移动(如向遥控装置所在的位置移动),一个按钮为“锁”按钮,用于使主动转动件定位,以固定移动装置,进而固定空调器;且该遥控器可以与用于控制空调运行的遥控器集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单独的用于控制空调器运动的遥控器。

当然,遥控装置也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

具体地,遥控器和/或移动终端可以使用WIFI、红外、蓝牙、移动网络、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与空调机身的控制器相通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障碍物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空调机身或所述底座上,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遇到障碍物,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空调机身的控制器,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调控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设置障碍物检测装置,来对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遇到障碍物进行检测,进一步使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控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而调整空调器的运动状态,使得控制器的控制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智能化,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比如:当检测遇到障碍物时,控制器关闭驱动组件,使空调器停止运动,这样能够避免空调器与障碍物反复碰撞,从而对空调器起到了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在空调器停止运动后,间隔预设时长(比如3秒钟),控制器重新启动驱动组件,并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参数,使空调器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继续运动到目标位置,即控制器在空调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重新规划路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障碍物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能够采用超声波回波测距原理,运用精确的时差测量技术,来检测目标物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可以设定一个预设距离,比如0.5m,当检测到目标物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时,即判定该目标物为障碍物,即检测遇到了障碍物,进而使控制器及时调整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这样还避免了空调器与障碍物发生直接碰撞,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空调器的保护作用;且采用小角度、小盲区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测量准确、无接触、防水、防腐蚀、低成本等优点。

当然,障碍物检测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测距传感器,如红外测距传感器等;或者,障碍物检测装置也可以是力学传感器(通过检测受到的作用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作用力来判断)、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发生的位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移来判断)等检测装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检测装置均能够实现检测障碍物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或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检测遇到障碍物时,发出警报。

报警装置的设置,使得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则用户无需守在空调器前,即可及时了解到该情况,进而对空调器的运动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报警装置包括声提示器和/或光提示器。

报警装置可以为能发出声音信号的声提示器,如发出“滴滴”声或者播放一段音乐或播放一段语音等均可以;也可以为能发出光信号的光提示器,如通过信号灯的闪光进行提醒;或者两者的结合均可以。当然报警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声提示器和/或光提示器,只要能够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转动件为滚珠或万向轮,所述主动转动件为滚轮。

滚珠或万向轮均能够轻松实现万向转动,因而均可以作为从动转动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滚轮能够轻松实现正反向运动,且易于与驱动件相配合,因而可以作为主动转动件,同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当所述从动转动件为滚珠时,所述底座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凹设有第一安装通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第三压盖,所述第三压盖上凸设有第二安装通槽,所述第二安装通槽与所述第一安装通槽围设出与所述滚珠的形状相适配的限位空间,所述滚珠安装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并能在所述限位空间内万向转动,且其底部和顶部分别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通槽和所述第二安装通槽。

由于滚珠呈球状,且需要万向转动,所以通过第三压盖和底座具体结构的配合,来实现滚珠的安装。具体地,底座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使得滚珠的安装位置相对靠下,则滚珠无需尺寸过大,即可与主动转动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来实现对空调机身及底座的支撑;凹槽底壁上凹设形成的第一安装通槽和第三压盖上凸设形成的第二安装通槽形成的限位空间对滚珠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滚珠的高度能够保持不变,使得空调器能够时刻保持平衡;同时,滚珠的底部凸出于第一安装通槽,保证了滚珠能够接触地面,进而起到移动作用,且滚珠能够在限位空间内万向转动,实现了滚珠的万向转动功能;此外,第三压盖上设有第三连接孔,凹槽的底壁上设有第四连接孔,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将第三压盖固定在凹槽内,即实现了对滚珠的限位安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所述从动转动件的后侧,且所述从动转动件和两个所述主动转动件呈等边三角形均布在所述底座上。

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即底座上安装有三个转动件,且从动转动件位于前侧,两个主动转动件位于后侧,形成类似于三轮车的结构,但是后轮是驱动轮,三者呈等边三角形均布在底座上,既保证了空调器的平衡,又能够实现空调器的平移、转弯和原地旋转等功能,且连接结构和控制原理相对简单。当然,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形成类似于卡车的结构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通过软管与所述空调机身相连。

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即该空调器是室内机和室外机相分离的分体式结构。该方案相当于将现有的固定式柜机做成了移动式柜机,可以在室内自动移动,并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改善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而室外机则固定在室外,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且室外机通过软管与室内机的机身相连,由于软管可以变形具有灵活度,因而保证了室内机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受到室外机的干扰。

当然,空调器也可以不包括空调室外机,即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结构集成在一个机体内而没有室外机,整个空调器均位于室内,且空调器整体可以在室内自由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空调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空调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底座、第三压盖和滚珠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底座、第三压盖和滚珠另一个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空调机身,20底座,21安装部,22第一连接柱,23第二连接柱,24凹槽,25第四连接孔,26第一安装通槽,27插槽,28支撑板,29加强筋,31滚珠,32滚轮,33电机,331输出轴,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驱动轴,37第一压盖,371凸耳,372第一连接孔,38第二压盖,381连接板,382第二连接孔,383限位槽,384限位通槽,39第三压盖,391第二安装通槽,392第三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机身10和移动装置。具体地,空调机身10的底部连接有底座20;移动装置安装在底座20上,用于支撑空调机身10并带动空调机身10运动。

其中,移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万向转动的从动转动件及多个能够正反向转动的主动转动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多个主动转动件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多个主动转动件运动,以带动空调机身10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有移动装置,且其移动装置包括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控制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而从动转动件能够万向转动,因而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主动转动件和从动转动件相配合,能够实现空调机身10的平移和转动,如自动前进、自动后退、自动转弯或自动原地旋转等,因而无需用户耗费体力来手动移动空调,也无需用户反复纠正空调器的移动方向,即可使空调自动移动到目标位置,从而既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也大大改善了空调器的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多个驱动件,与多个主动转动件一一对应,并分别驱动连接,用于分别驱动多个主动转动件运动,并分别调控多个主动转动件的运动状态,以使多个主动转动件能够带动空调机身10平移和转动,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齿轮34和多个第二齿轮35,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中,多个第一齿轮34分别套设并固定在多个驱动件的输出轴331上,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齿轮35分别与多个第一齿轮34传动连接,并通过多个驱动轴36分别与多个主动转动件传动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第二齿轮35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一齿轮34的分度圆半径,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底座20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部21,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组件还包括与安装部21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压盖37和多个第二压盖38,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中,第一压盖37位于驱动件的下方,用于把驱动件压设在安装部21上,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压盖38位于驱动轴36的下方,用于把驱动轴36压设在安装部21上,如图1、图3和图4所示。

其中,第二压盖38上还设有限位通槽384,主动转动件纵向贯穿限位通槽384,并限位在限位通槽384内,如图1、图3和图4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多个驱动件,驱动件(如电机33)的数量与主动转动件(如滚轮32)的数量相等,这样一个驱动件只驱动一个主动转动件运动,因而一个驱动件只控制一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使得连接结构和控制原理较为简单,则通过对多个驱动件分别施加相同或者不同的脉冲信号,通过差速方式,即可控制多个主动转动件的运动状态,来实现空调器的平移和转动。

比如: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相同时,空调器前进或后退;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的转向相同,转速不同时,空调器左转或右转;当两个主动转动件相互反向运动时,可以实现零转弯半径旋转,即绕空调中心点原地旋转。具体地,驱动件为电机33。

驱动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齿轮34和多个第二齿轮35,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设置在驱动件和主动传动件之间,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齿轮34套设并固定在驱动件的输出轴331上,如图2所示,第二齿轮35与第一齿轮34相啮合实现传动连接,第二齿轮35和主动传动件同轴相连,如图3所示,这样,在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的传动下,驱动件能够带动主动传动件运动,且由于第二齿轮35的分度圆半径大于第一齿轮34的分度圆半径,如图2所示,因而能够增大主动转动件的转速,这样即使功率相对较小的驱动件也能够实现主动转动件的高速运转,从而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节约电能,且齿轮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大、传递扭矩大、寿命长,能够保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承载能力高,尺寸紧凑,从而提高了移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当然,如果驱动件的功率够大,也可以使驱动件和主动转动件直接相连。

底座20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安装部21,驱动件和驱动轴36分别通过第一压盖37和第二压盖38压设在安装部21上,则移动装置整体基本上均安装在安装部21上,如图1所示,这样移动装置的位置相对靠下,则移动装置无需尺寸过大,即可将空调机身10及底座20有效地支撑起来,进而带动其移动,实现自动移动功能。

具体地,驱动件为电机33,呈圆柱状,如图1和图2所示,则第一压盖37可以整体呈半环状,如图2和图5所示,两边设有凸耳371,凸耳37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72,安装部21上设有第一连接柱22,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372和第一连接柱22将第一压盖37固定在安装部21上,如图2所示;安装部21上还设有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且开口朝下的第一连接槽,电机33的上部嵌入第一连接槽内,电机33的下部嵌入半环状的第一压盖37内,如图2和图4所示,这样,第一压盖37固定在安装部21上,即实现了对电机33的固定安装;安装部21上还设有与电机33的输出轴331相适配的插槽27,如图2所示,插槽27的槽口处设有支撑板28,支撑板28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加强筋29,电机33的输出轴331穿过第一齿轮34,插入该插槽27内,并位于两个加强筋29之间,以对输出轴331进行支撑和限位。

第二压盖38的横截面可以整体呈U形,如图1和图3所示,其顶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连接板381,如图3所示,连接板381上设有两个半圆柱状的限位槽383,如图5所示,安装部21上还设有与该限位槽383相适配的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且开口朝下的第二连接槽,驱动轴36位于该限位槽383和第二连接槽围成的空间内,并能在该空间内转动,如图3所示;连接板381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82,如图3所示,安装部21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382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柱23,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382和第二连接柱23将第二压盖38固定在安装部21上,从而实现了对驱动轴36的限位安装。

同时,第二压盖38围设出的U形空间还形成了限位通槽384,如图1和图3所示,安装部21上还设有与该限位通槽384相适配的呈半圆柱状或大致呈半圆柱状的第三连接槽,主动转动件的上部嵌入第三连接槽内,主动转动件的下部纵向贯穿该限位通槽384,并限位在该限位通槽384内,如图1和图3所示,这样,第二压盖38固定在安装部21上,即实现了对主动转动件的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遥控装置(图中未示出),与空调机身10的控制器无线连接,用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使控制器根据信号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遥控装置,用户可以远程操控空调器,使空调器快速平稳地移动至用户期望的位置和角度,避免用户必须在空调器跟前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当然,也可以在空调机身10的操作面板上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空调机身10上还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定位元件,遥控装置还能够向定位元件发送信号;定位元件接收信号后能够分析出遥控装置的位置信息,并发送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根据位置信息调控驱动组件,以带动空调机身10向遥控装置的位置运动。

通过在空调机身10上设置定位元件,定位元件可以根据遥控装置发出的信号判断遥控装置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则控制器可以根据该位置信息来控制驱动组件,使空调器朝遥控装置的位置移动,则空调器可以跟踪拿着遥控装置的人体移动,使用更方便,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

比如:遥控装置能够发出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定位元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元件分别间隔开设在空调机身10上并接收遥控装置发出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每个定位元件分别根据接收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定位元件与遥控器之间的距离,多个定位元件根据与遥控器之间的不同距离利用坐标换算关系即可分析出遥控器的位置,或者换算出空调机身10相对于遥控装置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信号为无线电信号,第二信号为超声波信号,定位元件为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的定位元件可以接收该无线电信号和超声波信号,由于无线电信号传输速度较快,可以忽略其传输时间,而超声波信号传输时间相对较慢,定位元件在接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同时开始计时,在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即可根据接收两个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每个定位元件相对于遥控装置的距离,进而根据多个定位元件与遥控装置的不同距离,通过坐标换算关系换算得到遥控装置的大体位置,从而使空调器朝向遥控装置的所在位置移动,便可实现空调器对用户的实时跟踪。

可选地,遥控装置为遥控器。

可选地,遥控装置为移动终端。

可选地,遥控装置为遥控器和移动终端。

当遥控装置为遥控器时,该遥控器可以包括多个按钮,来分别控制空调器的多项功能。其中,两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向前或向后移动,两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左转弯或右转弯,一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原地旋转,一个按钮用于控制空调器向目标位置移动(如向遥控装置所在的位置移动),一个按钮为“锁”按钮,用于使主动转动件定位,以固定移动装置,进而固定空调器;且该遥控器可以与用于控制空调运行的遥控器集成为一体,也可以是单独的用于控制空调器运动的遥控器。

当然,遥控装置也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

具体地,遥控器和/或移动终端可以使用WIFI、红外、蓝牙、移动网络、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与空调机身10的控制器相通信。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障碍物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安装在空调机身10或底座20上,用于检测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遇到障碍物,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空调机身10的控制器,使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调控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通过设置障碍物检测装置,来对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是否遇到障碍物进行检测,进一步使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控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进而调整空调器的运动状态,使得控制器的控制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智能化,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比如:当检测遇到障碍物时,控制器关闭驱动组件,使空调器停止运动,这样能够避免空调器与障碍物反复碰撞,从而对空调器起到了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在空调器停止运动后,间隔预设时长(比如3秒钟),控制器重新启动驱动组件,并改变驱动组件的工作参数,使空调器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继续运动到目标位置,即控制器在空调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重新规划路线。

可选地,障碍物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障碍物检测装置为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能够采用超声波回波测距原理,运用精确的时差测量技术,来检测目标物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可以设定一个预设距离,比如0.5m,当检测到目标物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5m时,即判定该目标物为障碍物,即检测遇到了障碍物,进而使控制器及时调整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这样还避免了空调器与障碍物发生直接碰撞,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空调器的保护作用;且采用小角度、小盲区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测量准确、无接触、防水、防腐蚀、低成本等优点。

当然,障碍物检测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测距传感器,如红外测距传感器等;或者,障碍物检测装置也可以是力学传感器(通过检测受到的作用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作用力来判断)、位移传感器(通过检测发生的位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位移来判断)等检测装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检测装置均能够实现检测障碍物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与控制器或障碍物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在障碍物检测装置检测遇到障碍物时,发出警报。

报警装置的设置,使得空调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则用户无需守在空调器前,即可及时了解到该情况,进而对空调器的运动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报警装置包括声提示器和/或光提示器。

报警装置可以为能发出声音信号的声提示器,如发出“滴滴”声或者播放一段音乐或播放一段语音等均可以;也可以为能发出光信号的光提示器,如通过信号灯的闪光进行提醒;或者两者的结合均可以。当然报警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声提示器和/或光提示器,只要能够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从动转动件为滚珠31,如图1至图7所示,或者也可以为万向轮,主动转动件为滚轮32,如图1至图5所示。

滚珠31或万向轮均能够轻松实现万向转动,因而均可以作为从动转动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滚轮32能够轻松实现正反向运动,且易于与驱动件相配合,因而可以作为主动转动件,同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从动转动件为滚珠31,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底座20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4,如图5至图7所示,凹槽24的底壁上凹设有第一安装通槽26,如图6和图7所示,凹槽24内固定有第三压盖39,第三压盖39上凸设有第二安装通槽391,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安装通槽391与第一安装通槽26围设出与滚珠31的形状相适配的限位空间,滚珠31安装在限位空间内,并能在限位空间内万向转动,且其底部和顶部分别凸出于第一安装通槽26和第二安装通槽391。

由于滚珠31呈球状,且需要万向转动,所以通过第三压盖39和底座20具体结构的配合,来实现滚珠31的安装。具体地,底座20的局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4,使得滚珠31的安装位置相对靠下,则滚珠31无需尺寸过大,即可与主动转动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来实现对空调机身10及底座20的支撑;凹槽24底壁上凹设形成的第一安装通槽26和第三压盖39上凸设形成的第二安装通槽391形成的限位空间对滚珠31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保证了滚珠31的高度能够保持不变,使得空调器能够时刻保持平衡;同时,滚珠31的底部凸出于第一安装通槽26,保证了滚珠31能够接触地面,进而起到移动作用,且滚珠31能够在限位空间内万向转动,实现了滚珠31的万向转动功能;此外,第三压盖39上设有第三连接孔392,如图6和图7所示,凹槽24的底壁上设有第四连接孔25,如图4所示,螺钉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392和第四连接孔25,将第三压盖39固定在凹槽24内,即实现了对滚珠31的限位安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并位于从动转动件的后侧,且从动转动件和两个主动转动件呈等边三角形均布在底座20上,如图1和图4所示。

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即底座20上安装有三个转动件,且从动转动件位于前侧,两个主动转动件位于后侧,形成类似于三轮车的结构,但是后轮是驱动轮,三者呈等边三角形均布在底座20上,既保证了空调器的平衡,又能够实现空调器的平移、转弯和原地旋转等功能,且连接结构和控制原理相对简单。当然,从动转动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更多个,主动转动件的数量也可以为更多个,形成类似于卡车的结构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图中未示出),通过软管与空调机身10相连。

空调器还包括室外机,即该空调器是室内机和室外机相分离的分体式结构。该方案相当于将现有的固定式柜机做成了移动式柜机,可以在室内自动移动,并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以改善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而室外机则固定在室外,与室外环境进行换热,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且室外机通过软管与室内机的机身相连,由于软管可以变形具有灵活度,因而保证了室内机能够自由移动,而不会受到室外机的干扰。

当然,空调器也可以不包括空调室外机,即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结构集成在一个机体内而没有室外机,整个空调器均位于室内,且空调器整体可以在室内自由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有移动装置,且其移动装置包括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能够控制主动转动件的转向和转速,而从动转动件能够万向转动,因而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主动转动件和从动转动件相配合,能够实现空调机身的平移和转动,如自动前进、自动后退、自动转弯或自动原地旋转等,因而无需用户耗费体力来手动移动空调,也无需用户反复纠正空调器的移动方向,即可使空调自动移动到目标位置,从而既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也大大改善了空调器的送风距离、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