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式固体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09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蓄热器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空气作为介质,通过热风循环系统和翅片管结构对液体进行蓄热的固体蓄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固体蓄热炉一般采用耐高温液体作为传递介质或庞大的固体蓄热器,其构造内部会设有高密度的管路作为蓄热器,占用空间大,无法实现小型化;一旦出现供液不足,容易引起高压爆炸或燃烧,具有安全隐患;且设备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风式固体蓄热炉,包括蓄热炉主体,主体由热风系统,转换系统,热源和电源控制箱四部分组成,蓄热炉有外壳,外保温套包袱内保温套和换热器保温套,内保温套用于阻止热源与热风系统的热损失,换热器保温套用于阻止换热系统的热损失,调频风机带动热循环,调频风机与前风道相连,气体经过热源加热,通过后风道输送到换热器,后风道与换热器入口相连,换热气出口与调频风机相连,其特征在于:直接使用电热源对气体加热,气体作为整体的蓄热器和传热介质,通过带有翅片管的中空转换系统进行热转换,翅片管设有水进口管和水出口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电热源使用电阻丝弓形结构往复缠绕,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电阻丝可设为螺旋形结构或回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热风系统利用空气做蓄热器和传递介质,使用调频风机为加热空气提供动力,通过循环系统将热量输送到转换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转换系统是中空的腔体,腔体中设有翅片管,翅片管按一定顺序分布在转换器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翅片管为中空管,可设计成螺旋形,波浪形或直线形,翅片管有水进口和水出口,供液体进行热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电源控制器设有保护系统,蓄热炉内有测温探头检测炉内温度,超温警报预警。

本实验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省去庞大的蓄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直接由热源传热给介质进行利用,减少一次蓄热器的热传递,配合热风循环系统,热损耗小,升温速度快;气体介质取代液体介质,安全系数高,易保养,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调频风机,2-前风道,3-蓄热体,4-后风道,5-换热器入口,6-翅片管,7-换热器出口,8-电源控制箱,9-发热元件,10-换热器保温套,11-底座,12-内骨架,13内保温套,14外壳,15-外保温壳,16-水进口管,17-水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热风式固体蓄热炉,经调频风机1带动热风系统,由前风道2将热交换后低温空气,送回蓄热体3(电阻丝)中重新加热,被蓄热体3重新加热后的高温空气,经后风道4流入换热器,后风道4与换热器入口5相连,换热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翅片管6,保证其受热均匀,翅片管6径设计为细圆管,可以快速传热,也可设计为三角形,狭缝形等,但加工困难,成本高。翅片管6结构可设计为直线形,螺旋形,波浪形等,可以通过改变翅片管6的管径和结构,增加受热面积,提高热转换速率,但考虑到翅片管6其它形状加工工艺复杂,制作困难,本实用新型设计为最优设计实施例。换热器出口7通过调频风机1与前风道相连,这样组成了完整的热循环系统。电源控制箱8控制电源开关,显示监控数据。发热元件9为电阻丝,电阻可根据使用需要设计合理的固定结构,如弓形,回形,螺旋形等。本实用新型使用弓形往复排布,内骨架设计简单,为最优实施例。换热器保温套10将换热器包袱防止热传递,减少热损失,同时防止发热元件传热受热不均。蓄热炉整体设置具有隔热功能的底座11上,内骨架12固定内部全部结构,内保温套13包袱发热元件和前后风道,减少热损失,整体再有外壳14保护,外壳14内有外保温壳15,多重保温。受热液体通过水进口管进入翅片管,被空气加热后从水出口管流出,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凡是与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