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21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剂橙的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



背景技术:

溶剂橙60生产时缩合步骤完成后需要抽滤得到的物料人工转入干燥器,由蒸汽加热产生的热风进行干燥,得到成品。上述干燥器一般即为热风循环烘箱,溶剂橙为粉末状,故采用水平风向的烘箱。现有的热风循环烘箱均风性较差,热量、风量分布差异性较大,故烘车底部物料的干燥质量较差,且需要在烘箱底部另设一个循环输送泵以实现烘箱内部气流的对流与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均风性好、热量分布较为均匀、且能耗低的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包括循环送风风机、烘箱体、均风室、翅片加热管、烘箱内室、导风板及烘车;所述烘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中部设置有排湿口;所述循环送风风机设置于进风口;所述均风室设置于进风口下端、烘箱体内部,所述均风室包括横向挡板与纵向挡板、与烘箱体形成一个长方体腔室,所述横向挡板均匀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纵向挡板镶嵌有中效过滤器;所述翅片加热管设置于均风室下方、与烘箱体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烘箱内室设置于烘箱体内部、下端与烘箱体底部固定连接、上端与烘箱体上部留有间隙,所述均风室底部一侧与烘箱内室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设置于烘箱内壁;所述烘车设置于烘箱内室内部。

风源被循环送风风机从进风口抽入位于烘箱体内的均风室中,依次通过通风孔、翅片加热管进入烘箱内室中,经过均风室后风量的分布更为均匀,翅片加热管则对进风起到加热的作用;随后热风沿着导风板的方向吹向烘车内的物料,对物料起到干燥作用,带着湿气的风继续向排湿口方向流动,湿气从排湿口排出,风则通过中效过滤器重新回到均风室,继续被加热、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烘箱内室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高效过滤器,经过高效过滤器后风源中的杂质被截留在烘箱内室与烘箱体之间,故不会对烘车内的物料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加热管呈波浪形水平设置,两端伸出烘箱体,其余部分均位于烘箱体内部、且不与高效过滤器接触,水平的波浪形设置能够使得进风的热量分布在同等高度上尽量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包括矩形板及导风片,所述矩形板四周分别与烘箱内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横向矩形孔;所述导风片与矩形板面向烘车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片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上部导风片与倾斜向下设置的下部导风片,所述上部导风片与横向矩形孔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导风片与横向矩形孔的下边缘固定连接,通过导风片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热风在烘箱体内自动形成对流、循环,能够省去通常设置于烘箱体底部的循环护送泵。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导风片的数量大于上部导风片的数量,能够保证风向排湿口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防止风源中的杂质对烘车中的物料产生二次污染,从而提高溶剂橙60的产品质量;

(2)、能够使得风量、热量分布尽可能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干燥效率与干燥质量、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翅片加热管的俯视图。

图中:1、循环送风风机,2、烘箱体,21、进风口,22、排湿口,3、均风室,31、横向挡板,311、通风孔,32、纵向挡板,321、中效过滤器,4、翅片加热管,5、烘箱内室,51、高效过滤器,61、矩形板,621、上部导风片,622、下部导风片,7、烘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生产溶剂橙60用的热风循环烘箱,包括循环送风风机1、烘箱体2、均风室3、翅片加热管4、烘箱内室5、导风板及烘车7;所述烘箱体2顶部一侧设置有进风口21、中部设置有排湿口22;所述循环送风风机1设置于进风口21;所述均风室3设置于进风口21下端、烘箱体2内部,所述均风室3包括横向挡板31与纵向挡板32、与烘箱体2形成一个长方体腔室,所述横向挡板31均匀开设有若干通风孔311,所述纵向挡板32镶嵌有中效过滤器321;所述翅片加热管4设置于均风室3下方、与烘箱体2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烘箱内室5设置于烘箱体2内部、下端与烘箱体2底部固定连接、上端与烘箱体2上部留有间隙,所述均风室3底部一侧与烘箱内室5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设置于烘箱内壁;所述烘车7设置于烘箱内室5内部。本实施例中烘箱体2内部填充高密度硅酸铝棉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所述烘箱内室5靠近进风口21的一侧设置有高效过滤器51,经过高效过滤器51后风源中的杂质被截留在烘箱内室5与烘箱体2之间,故不会对烘车7内的物料造成污染。

如图2所示,所述翅片加热管4呈波浪形水平设置,两端伸出烘箱体2,其余部分均位于烘箱体2内部、且不与高效过滤器51接触,水平的波浪形设置能够使得进风的热量分布在同等高度上尽量均匀。

所述导风板包括矩形板61及导风片,所述矩形板61四周分别与烘箱内室5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61上开设有横向矩形孔(图中未标识);所述导风片与矩形板61面向烘车7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导风片包括倾斜向上设置的上部导风片621与倾斜向下设置的下部导风片622,所述上部导风片621与横向矩形孔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下部导风片622与横向矩形孔的下边缘固定连接,通过导风片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热风在烘箱体2内自动形成对流、循环,能够省去通常设置于烘箱体2底部的循环护送泵。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导风片621与矩形板61的夹角为15-30°、下部导风片622与矩形板61的夹角为150-165°。

所述下部导风片622的数量大于上部导风片621的数量,能够保证风向排湿口22流动。

风源被循环送风风机1从进风口21抽入位于烘箱体2内的均风室3中,依次通过通风孔311、翅片加热管4、高效过滤器51进入烘箱内室5中,经过均风室3后风量的分布更为均匀,翅片加热管4则对进风起到加热的作用;随后热风沿着导风板的方向吹向烘车7内的物料,对物料起到干燥作用,带着湿气的风继续向排湿口22方向流动,湿气从排湿口22排出,风则通过中效过滤器321重新回到均风室3,继续被加热、循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