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反烧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471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隧道式反烧热风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明火反烧、高温隔离和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烘烤燃烧供热等技术特征的隧道式反烧热风炉,适用于农业农村领域密集烤烟燃烧供热装置使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烟农户均种植烤烟规模的增大和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密集烘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以2012年为例,全国建有密集烤烟房约120万座。据统计,越来越多密集烤烟房采用基于暗火正烧原理的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燃烧供热。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结构简单、成本低,能一次性装煤,即一次性装入800~1000个圆柱型煤,能满足5~6天烘烤供热需要,不影响烟农夜间休息,特别满足当前各烟区雇工难且劳动力成本高等形势需要。

附图3是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竖直剖视图。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包括炉墙1,平面状备用门3和平面状板门6。炉墙1为砖墙结构,有时砖墙外壁面敷设3mm~5mm厚钢壳。炉墙1包括弧面状顶墙,结构相同的平面状左右两端墙和结构相同的平面状前后两侧墙,靠近右端墙的顶墙设置排烟口11。右端墙开设600mm×560mm备用炉门口,备用炉门口用备用门3密封铰链连接,备用门3中心设置观火孔31。左端墙开设600mm×560mm左炉门口,左炉门口用板门6密封铰链连接,板门6中心位置开设中心孔61供助燃空气流过。左右两端墙外壁面距离2000mm,前后两侧墙内壁面距离720mm。炉墙1和地面围成隧道状炉内腔。附图4为附图3沿B-B方向垂直剖视图。如附图4所示,炉内腔包括上部弧柱体区和下部长方体区,弧柱体区底面和长方体区顶面重合,长方体区包括靠近左端墙的引燃区和靠近右端墙的煤床区,煤床区叠放圆柱型煤7,圆柱型煤7呈蜂窝状,单个圆柱型煤7高75mm~85mm,引燃区堆放引火燃料4。引燃区和弧柱体区相连通。圆柱型煤7各气流通道中心轴线和前后两侧墙及地面平行,圆柱型煤7叠置高度为600mm,炉内腔不设置炉条,地面支撑圆柱型煤7全部重量。沿平行于前后两侧墙方向引燃区宽度为75mm~150mm。热风炉运行时,紧贴右端墙内壁面自右向左在煤床区里堆放800~1000个圆柱型煤7,引燃区置放引火燃料4,关闭备用门3,点燃引火燃料4,关闭板门6。助燃风机出风口伸入中心孔61,助燃风机将助燃空气鼓入引燃区,先点燃引火燃料4,引火燃料4引燃与其相邻的未燃烧圆柱型煤7,在助燃风机驱动作用下燃烧面沿和助燃空气流动相同方向缓慢移动。热风炉结构特点决定的暗火正烧流动传热燃烧设计缺陷。调查显示:燃烧区紧邻助燃风机,高温炉气通过中心孔61反向倒流至助燃风机机壳内,导致助燃风机高温损毁高达39%。实践表明:助燃风机线圈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出风能力永久性下降,引燃区部分助燃空气旁通流到弧柱体区,部分助燃空气通过煤床区圆柱型煤7之间间隙中途旁通短路至弧柱体区,加上流入高温燃烧区的助燃空气以一氧化碳CO形式排出,导致助燃空气利用率不高,烤烟房温度低出烘烤工艺设定温度2℃~8℃,燃烧放热不能满足烟叶烘烤供热需要,降低烤烟品质;弧柱体区滞留CO浓度高,易出现爆燃伤人事故;通过中心孔61高温炉气倒流、热风温度跟不上烘烤工艺设定温度引起无效供热时间延长,加上从排烟口排出的烟气CO浓度高,热效率低至35%~50%。

开发烘烤燃烧供热调控性能良好、安全、省工省时、烤烟品质有保障、低成本、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密集烤烟用新型隧道式热风炉,可以满足我国烟草调制行业节能减排形势需要,进而促进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因暗火正烧引起高温炉气反向流动烧损助燃风机、助燃空气利用率低、热风温度跟不上烘烤工艺温度、易爆燃伤人和热效率低等缺点,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燃用蜂窝状方型煤,具有明火反烧、高温隔离、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等技术特征,满足我国烟草行业省工省时、安全经济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密集烤烟需要的隧道式反烧热风炉。

隧道式反烧热风炉,主要包括炉墙,方锥门和备用门,炉墙主要包括弧面状顶墙,平面状左右两端墙和平面状前后两侧墙,靠近右端墙顶墙中心设置排烟口,炉墙和地面围成隧道状炉内腔,炉内腔包括上部弧柱体区和下部长方体区,弧柱体区底面和长方体区顶面重合,长方体区长边水平且和前后两侧墙平行,长方体区宽度和炉内腔宽度相等,长方体区包括长方体状引燃区和长方体状煤床区,煤床区、引燃区和长方体区三者宽度相等,引燃区和弧柱体区相连通,左端墙开设左炉门口,方锥门从外侧密封左炉门口,方锥门呈方锥台筒状,方锥台状筒内腔即为门内腔,门内腔中心轴线水平布置,门内腔大小两底面竖直布置,门内腔大底面在右,小底面在左,小底面中心设置进风孔供助燃空气流过,大底面从外侧密封左炉门口,大底面边缘和左炉门口外侧边缘密封铰链连接,左炉门口内侧紧贴煤床区左端面,煤床区、左炉门口和门内腔大底面三者高宽尺寸分别相等,煤床区叠满方型煤,方型煤呈蜂窝状,方型煤各气流通道中心轴线和地平面及前后两侧墙平行,左右相邻两方型煤各气流通道对应相连通,方型煤与左右上下前后相邻方型煤及前后两侧墙之间均无间隙,处于煤床区顶层位置的众多方型煤顶面和煤床区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门内腔和弧柱体区不连通,煤床区右端面和引燃区左端面重合,沿平行于前后两侧墙方向引燃区最小长度为75mm~150mm,引燃区堆放引火燃料,引燃区右端面在右端墙内壁面上,右端墙开设备用炉门口,备用炉门口用备用门密封铰链连接,助燃风机驱动助燃空气依次流过门内腔小底面进风孔,门内腔大底面和左炉门口,然后全部均匀水平流过煤床区各气流通道,接着水平穿过煤床区右端面进入引燃区和弧柱体区,最后经排烟口排出,点燃引火燃料后在煤床区右端面形成初始燃烧面,随后燃烧面沿和助燃空气流动相反方向即自右向左方向缓慢水平移动。

农业农村领域燃用蜂窝状方型煤的烟草调制行业、烟草种植基地及烟农合作社密集烤烟热风室燃烧供热装置,可以使用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装煤舒适,经济、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显著。实用新型一次性装煤,点火引燃简易,清灰简便。现场烘烤表明:和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相比,烟气CO排放降低75%,节煤25%;助燃风机开停对热风温度调控性能良好,能紧贴烘烤工艺曲线生成密集烤烟用热风,不掉温;助燃风机温度始终低于38℃,无高温烧损,出风稳定、无衰减。

附图说明

图1为隧道式反烧热风炉竖直剖视图。

图2为隧道式反烧热风炉沿A-A方向竖直剖视图。

图3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竖直剖视图。

图4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沿B-B方向垂直剖视图。

图1~图4中,1为炉墙,11为排烟口,2为方锥门,21为进风孔,3为备用门,31为观火孔,4为引火燃料,5为方型煤,6为板门,61为中心孔,7为圆柱型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隧道式反烧热风炉,主要包括炉墙1,方锥门2和备用门3。炉墙1主要包括弧面状顶墙,平面状左右两端墙和平面状前后两侧墙,靠近右端墙顶墙设置排烟口11。炉墙1可以为砖砌式耐火砖墙结构,该砖墙由薄耐火砖块用高温胶泥粘接砌筑而成,炉墙1也可以是整体式耐火浇注结构。炉墙1外壁面可以敷设3mm~5mm厚金属壳体,以减少砖墙高温膨胀热应力对结构密封性的破坏,并减少因炉墙1耐火结构存在缝隙漏风引起烘烤上部烟叶时热风温度超过烘烤工艺温度现象发生。前后两侧墙垂直布置且相互平行,左右两端墙垂直布置且相互平行,前后两侧墙和左右两端墙相互垂直。顶墙和左右两端墙、左右两端墙和前后两侧墙、前后两侧墙和顶墙、左右两端墙和地面、地面和前后两侧墙均是用高温胶泥粘接密封固定连接。炉墙1和地面围成隧道状炉内腔。炉内腔包括上部弧柱体区和下部长方体区,弧柱体区顶面为弧面状顶墙内壁面,弧柱体区底面和长方体区顶面重合,长方体区底面为地面。长方体区长边水平且和前后两侧墙平行,长方体区宽度和炉内腔宽度相等,长方体区包括长方体状靠近右端墙的引燃区和靠近左端墙的长方体状煤床区,煤床区、引燃区和长方体区三者宽度相等,煤床区右端面和引燃区左端面重合,引燃区和弧柱体区相连通。

左端墙开设左炉门口,左炉门口用方锥门2密封,方锥门2呈方锥筒台状,方锥台状筒内腔即为门内腔,门内腔中心轴线水平布置,门内腔大小两底面竖直布置,门内腔大底面在右,小底面在左,小底面中心设置进风孔供助燃空气流过,大底面从外侧密封左炉门口,大底面边缘和左炉门口外侧边缘密封铰链连接,左炉门口内侧紧贴煤床区左端面,煤床区、左炉门口和门内腔大底面三者高宽尺寸分别相等。煤床区左端面在右端墙内壁面上,方锥门2门内腔大底面在左端墙外壁面上。方锥门2底面四边紧贴左端墙外壁面左炉门口四边,并保证炉内气体不从左端墙左炉门口边缘向外泄漏。左炉门口内外两侧分别连接煤床区左端面和门内腔大底面,门内腔大底面在左端墙外壁面上,门内腔大底面宽高边和左炉门口宽高边长分别相等,门内腔通过左炉门口和煤床区相连通。煤床区叠满方型煤5。方型煤5长边与宽边相等,方型煤5高边和气流通道中心轴线平行,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布置呈蜂窝状。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中心轴线和地平面及前后两侧墙平行,左右相邻两方型煤各气流通道对应相连通。炉内腔无炉条,地面支撑方型煤5全部重量。方型煤5与左右上下前后相邻方型煤之间无间隙,前后两侧墙和方型煤5之间无间隙,门内腔和弧柱体区不连通。处于煤床区顶层位置的众多方型煤5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方型煤5叠置高度和煤床区高度相等。单块方型煤5均匀布置1、4、9或16个气流通道,煤床区宽度和高度均为方型煤5长边或宽长的整数倍。门内腔助燃空气不会沿前后两侧墙与方型煤之间间隙、左端墙与方型煤之间间隙、左右上下前后相邻两方型煤之间间隙旁通流到弧柱体区,助燃空气全部流至燃烧面且全部变成CO2从排烟口11排出,助燃空气利用率达到100%。煤床区右端面和引燃区左端面重合,沿平行于前后两侧墙方向引燃区最小长度为75mm~150mm。烤烟房装烟量少时,沿平行于前后两侧墙方向引燃区宽度超过75mm~150mm。引燃区堆放引火燃料4。引燃区右端面在右端墙内壁面上。右端墙开设600mm×560mm长方形备用炉门口,备用炉门口用备用门3密封铰链连接。备用门3内壁面四边紧贴右端墙外壁面备用炉门口四边,并保证炉内气体不从右端墙备用炉门口边缘向外泄漏。备用门3中心设置观火孔31,观火孔31在一般情况下堵死不使用。

助燃风机驱动助燃空气依次流过门内腔小底面进风孔21,门内腔大底面和左炉门口,然后全部均匀水平流过煤床区各气流通道,接着水平穿过煤床区右端面进入引燃区和弧柱体区,最后经排烟口11排出。点燃引火燃料4后,在煤床区右端面形成初始燃烧面,随后燃烧面沿和助燃空气流动相反方向即自右向左方向缓慢水平移动。

使用实用新型时,首先关闭方锥门2,打开备用门3,装煤工(以身高1.6m为例)从备用门3弯腰进入炉内腔,在煤床区自左向右方向堆放能满足5~6天烘烤燃烧供热需要的方型煤5。方型煤5塞满煤床区,使得前后两侧墙与方型煤之间、左端墙与方型煤之间、左右相邻两方型煤之间和前后相邻两方型煤之间无间隙。引燃区放置引火燃料4,从备用门3伸进点火源,点燃引火燃料4,然后密封备用门3。助燃风机出风口伸入进风孔21内,助燃风机电源线接入烤烟控制器内,助燃空气先流入门内腔,然后均匀流入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内,再沿自左向右方向流入引燃区,引火燃料4点燃后依次引燃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引燃区上游与其相邻的新方型煤5。在助燃风机驱动作用下,燃烧面沿助燃空气流动相反方向缓慢移动,即自右向左方向缓慢水平移动。烘烤结束后,打开方锥门2和备用门3,将方型渣用铁铲铲出即可。

实用新型结构特征、技术特征及带来的技术效果详细描述如下:

实用新型具有“方锥台状方锥门2”结构特征。如附图1所示,实用新型包括方锥门2,方锥门2呈方锥台状钢筒结构,设有方锥台状门内腔,门内腔中心轴线水平布置,门内腔大小两底面竖直布置,门内腔大底面在右,小底面在左。门内腔大底面从外侧密封左炉门口,大底面高、宽度和左炉门口高、宽度分别相等,大底面大底面边缘和左炉门口外侧边缘密封铰链连接,门内腔和煤床区相连通,方型煤5从左炉门口内侧堵住左炉门口,左炉门口内侧紧贴煤床区左端面,门内腔和弧柱体区不连通。方型煤5堆放高度和煤床区高度相等,处于煤床区顶层位置的众多方型煤5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助燃风机鼓入门内腔的助燃空气全部均匀流进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炉内腔不设炉条。门内腔使助燃空气全部均匀流入煤床区,没有助燃空气旁通流量损失,具备封闭式静压区功能。实用新型封闭式静压区是实用新型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的重要前提之一。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包括板门6、引燃区、煤床区和弧柱体区。板门6中心设置中心孔61,通过中心孔61助燃风机将助燃空气鼓入引燃区,由于引燃区和弧柱体区直接连通,助燃空气部分经引燃区顶部旁通流入弧柱体区,然后从排烟口11排出,助燃空气剩余部分流入煤床区。助燃空气在煤床区中扩散流动存在阻力损失,进一步增大从引燃区顶部至弧柱体区的旁通助燃空气流量,即流入煤床区的助燃空气流量减少,燃烧放热减少。引燃区既起堆放引火燃料4功能,又起均匀分配助燃空气功能,即静压室功能,只是静压室呈敞开式结构,助燃空气没有得到全部利用。实用新型以具备封闭式静压区功能的方锥台钢筒状方锥门2取代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平面状耐热铸铁板门6,解决了助燃空气旁通流量浪费问题,提高了助燃空气流量调控燃烧供热的灵敏性。

实用新型具有“助燃空气依次流过方锥门2门内腔、煤床区和引燃区”结构特征。如附图1所示,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方锥门2、煤床区和引燃区,引燃区左端面和煤床区右端面重合,左炉门口内外两侧分别连接煤床区左端面和方锥门2门内腔大底面。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方锥门2在煤床区上游,煤床区在引燃区上游,引燃区和排烟口11均靠近右端墙设置。助燃空气在助燃风机驱动下从进风孔21进入门内腔,然后全部水平均匀依次流过煤床区和引燃区。助燃空气从方锥门2流入煤床区和流过煤床区过程中无旁通损失。门内腔静压区和引燃区分开独立设置,静压区设置在炉内腔之外,静压区不挤占炉内腔煤床区空间。静压区是助燃空气流过的空间,引燃区是烟气流过的空间。点燃引火燃料4并启动助燃风机后,燃料面沿和空气流动相反方向自右向左缓慢移动。实用新型运用中,“门内腔→煤床区→引燃区”结构并无左右之分,即方锥门2可以安置在右端墙侧,此时引燃区靠近左端墙侧设置,燃料面沿和助燃空气流动相反方向自左向右缓慢水平移动,排烟口11设置在靠近左端墙的顶墙中心位置。实用新型“门内腔→煤床区→引燃区”结构,是实用新型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的重要前提之三,是实用新型明火反烧和高温隔离的重要前提。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主要包括引燃区和煤床区,引燃区右端面和煤床区左端面重合,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引燃区在煤床区上游。助燃空气在助燃风机驱动下从中心孔61进入引燃区,然后以不均匀布袋状射流方式流过煤床区。助燃空气在引燃区和煤床区里均存在旁通损失。引燃区堆放引火燃料4和静压分风功能合二为一,静压区设置在炉内腔内,静压区挤占炉内腔煤床区空间,减少了一次性装煤量,引燃区是助燃空气流过的空间。点燃引火燃料4并启动助燃风机后,燃烧面沿和助燃空气流动相同方向自左端墙向右端墙缓慢移动。实用新型“门内腔→煤床区→引燃区”结构取代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引燃区→煤床区”结构,明火反烧取代暗火正烧,提高了助燃空气利用率,稳定了助燃风机出风能力,降低了烟气CO排放浓度。

实用新型具有“方型煤5”结构特征。实用新型炉内腔包括长方体区,长方体区包括长方体状煤床区,煤床区堆放蜂窝状方型煤5。方型煤5长边与宽边相等,方型煤5高边和气流通道中心轴线平行。单个方型煤5均匀布置1、4、9或16个气流通道,煤床区宽度和高度均为方型煤5边长的整数倍,单个方型煤5高度为75mm~85mm。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众多方型煤5叠放在煤床区,方型煤5能够充满整个煤床区,并使得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均匀分布。左右相邻两方型煤各气流通道对应相连通,方型煤5与其相邻的左右上下前后方型煤均是无间隙接触。左右相邻两方型煤之间无间隙,左边方型煤右端面紧贴右边方型煤左端面。上下相邻两方型煤之间无间隙,上方型煤底侧面紧贴下方型煤顶侧面。前后相邻两方型煤之间无间隙,前方型煤后侧面紧贴后方型煤前侧面。方型煤5与左端墙内壁面之间无间隙,最左侧一层方型煤左端面紧贴左端墙内壁面。方型煤5与前后两侧墙内壁面之间无间隙,最前侧一层方型煤前侧面紧贴前侧墙内壁面,最后侧一层方型煤后侧面紧贴后侧墙内壁面。门内腔助燃空气不会沿前后两侧墙与方型煤之间、左端墙与方型煤之间、左右相邻两方型煤之间及前后相邻两方型煤之间等众多间隙旁通流到弧柱体区,助燃空气全部均匀以水平活塞流方式流至燃烧面,助燃空气利用率达到100%。每块方型煤5均由无机粘接剂如泥土粘接而成,可燃质燃烧完全后体积基本无变化。实用新型方型煤5是实用新型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的重要前提之二。如附图4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煤床区堆置众多圆柱型煤7,圆柱型煤7各气流通道水平且和前后两侧墙平行。煤床区堆置圆柱型煤7时,左圆柱型煤右端面紧贴右圆柱型煤左端面,圆柱型煤7与上下前后相邻圆柱型煤难以无间隙接触,流入煤床区的助燃空气部分以布袋状射流方式上升并中途旁通流到弧柱体区。炉内腔空间狭小,需要弯腰屈膝装圆柱型煤7,难于做到相邻两圆柱型煤7各气流通道对应相连通,一者助燃空气在众多气流通道中分布不均匀,二者加大助燃空气在煤床区流动阻力,加上存在进入引燃区的助燃空气部分通过引燃区顶部直接旁通流到弧柱体区的结构缺陷,流进煤床区的助燃空气会进一步变少。相邻两圆柱型煤7各气流通道不连通堵塞程度因人因时因燃烧温度不同而不同,表现出热风温度调控灵敏度时好时坏。实用新型方型煤5取代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圆柱型煤7,助燃空气以水平活塞式射流方式流动取代布袋状射流方式流动,提高了助燃空气利用率,提高了助燃空气流量对燃烧供热的调控功能。

实用新型具有“明火反烧”技术特征。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基于暗火正烧原理燃烧供热。点燃引火燃料4后,助燃风机驱动助燃空气沿煤床区斜上方方向流动,燃烧面沿煤床区斜上方方向移动,处于燃烧面斜上方的圆柱型煤7受到高温烘烤,圆柱型煤7中干馏气、挥发分连同高温二氧化碳CO2接触高温焦炭被还原生成的CO一起,向煤床区斜上方方向流动并中途离开煤床区进入弧柱体区,最终经排烟口11排出。增大了弧柱体区CO浓度,增大了炉内爆燃伤人可能性。CO具有内热能,使得燃烧放热量减少,燃烧放热达不到最大。烟气CO含量不稳定直接导致燃烧放热量和助燃空气流量不成正比,降低了用助燃空气流量调控热风温度灵敏度。如附图1所示,实用新型助燃风机驱动的助燃空气进入方锥门2门内腔,然后进入左炉门口,门内腔出口及左炉门口两侧均无助燃空气泄漏,门内腔里的助燃空气全部均匀流入煤床区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全部助燃空气以水平活塞流方式均匀流过煤床区。点燃引火燃料4,燃烧面沿自右向左方向缓慢水平移动,燃烧面移动方向和助燃空气流动方向相反,实现明火反烧供热。燃烧面向左端墙移动时,不断地预热与之接触的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上游方型煤5,方型煤5预热形成的干馏气随助燃空气一起向右流动,进入燃烧面并发生完全燃烧反应,离开燃烧面的高温CO2向右流动过程中没有高温焦炭与之接触,即生成不了CO,这样排烟以CO2为主,烟气水平流过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燃烧区下游方块型渣后进入引燃区,再从引燃区顶部流入弧柱体区,最后从排烟口11排出。弧柱体区无CO滞留,杜绝炉内爆燃伤人事件发生。排烟无CO内能损失,燃烧放热量达到最大,燃烧放热量和助燃空气流量成正比,提高了热风炉热效率,为助燃空气流量精准调控热风温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用新型具有“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技术特征。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主要包括敞开式引燃区和煤床区,引燃区顶部和弧柱体区相连通,煤床区堆置众多圆柱型煤7,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引燃区在煤床区上游。因助燃风机绝缘结构频繁遭受反向倒流的高温炉气烘烤毁损,助燃风机出风已有一定程度的永久性降低。通过板门6中心孔61进入引燃区的助燃空气部分旁通流到弧柱体区,剩余部分不均匀流入煤床区。流入煤床区的助燃空气部分以布袋状射流方式经过圆柱型渣之间间隙中途短路流进弧柱体区,剩余部分继续扩散流动至燃烧面。进入燃烧区的助燃空气全部变成高温CO2气体,接着高温CO2气体不断地预热、干馏和还原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高温燃烧区下游的未燃烧圆柱型煤7,最后变成CO排出。经过助燃空气二次旁通短路和排放CO气体,实际燃烧放热小于助燃风机额定风量对应的最大燃烧放热。助燃风机启停不能精准调控燃烧供热,助燃风机启停调控燃烧供热的灵敏性因人因时因燃烧温度不同而不同。如附图1所示,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沿助燃空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列的炉外门内腔,煤床区和引燃区,门内腔和弧柱体区不连通,煤床区堆置众多方型煤5,方型煤5气流通道水平且和前后两侧墙平行,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对应连通,方型煤5周围无间隙。经过一定长度未燃烧低温新方型煤5隔断作用下,助燃风机和方锥门3始终处于常温环境,助燃风机机壳温度始终低于38℃,助燃风机绝缘性能受到保护,助燃风机出风始终维持在额定出风水平,方锥门3可以用普通钢加工制作。通过方锥门2进风孔21进入门内腔的助燃空气全部均匀流入煤床区方型煤5各气流通道。流入煤床区的助燃空气全部以活塞状射流方式水平扩散流动至燃烧面。进入燃烧区的助燃空气全部变成CO2排出。助燃空气没有旁通短路损失并排放CO2,实际燃烧放热始终等于助燃风机额定风量对应的最大燃烧放热,实现了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助燃风机启停精准调控燃烧供热灵敏性始终稳定可靠,不会因人因时因燃烧温度不同而不同。

实用新型具有“高温隔离”技术特征。如附图3所示,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基于暗火正烧原理燃烧供热,助燃风机出风口伸入板门6中心孔61,板门6内侧即为燃烧区,高温燃烧区通过中心孔61直接和助燃风机出风口相连通。在风机暂时停止送风时,炉内高温炉气能通过中心孔61反向吹向窜入助燃风机机壳内,导致助燃风机机壳温度升高至200℃~250℃以上,直接烧损助燃风机线圈绝缘层结构,导致助燃风机出风静压永久性下降,空气流量变小,甚至直接被烧毁。助燃风机成为更换频率最高、消耗最多的零部件。为减少助燃风机更换费用,操作工勤看助燃风机成为烟叶烘烤管理任务之一。板门6始终邻近高温燃烧区,需要选用耐热铸铁金属壳体,内衬浇注耐火材料。如附图1所示,实用新型基于明火反烧原理燃烧供热,助燃风机位于左端墙外侧,高温燃烧区位于靠近右端墙的煤床区,高温燃烧区和助燃风机之间始终有一定长度的未燃烧低温方型煤5相隔,使得助燃风机及方锥门2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无高温炉气反向倒流烧毁助燃风机现象出现,无须监视助燃风机运行,解决了传统隧道式热风炉存在的助燃风机高温烧损及运行不安全问题。方锥门2处于常温环境,可以选用普通钢质壳体,内衬无须浇注耐火材料。

实用新型明火反烧是反烧炉节能、环保、安全、自控运行的前提条件。实用新型高温隔离是明火反烧的必然结果,热风温度和烘烤燃烧供热可调可控是烤烟保质保量的关键,是实用新型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

烟叶烘烤实践表明:一次性装煤清灰,装煤舒适,清灰简便,点火引燃简易。和传统隧道式热风炉相比,实用新型烟气CO排放降低75%,燃煤节约25%以上;助燃风机启停能精准调控烘烤燃烧供热和热风温度,能紧贴烘烤工艺曲线生成密集烘烤用热风,无掉温现象发生;无高温炉气外泄现象发生,助燃风机温度始终低于38℃,无高温烧损故障发生,出风稳定可靠;省工省时、降成本;烤烟品质好,无内质损耗。

燃用方体状蜂窝型煤的烟草加工调制行业、烟草种植加工基地及烟农合作社密集烤烟热风室燃烧供热装置,可以使用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