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095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利用生物燃料如煤、秸秆和木柴进行加热提供热力方面,虽然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使用效率和利用率普遍较低,以往的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锅炉体积偏大,出力不足,着火延迟现象严重。作为民用或工业提供热水和燃烧蜂窝煤的锅炉,在很大程度上使煤锅炉的推广和利用效率低下。专利CN104034160B 公开了一种加热炉,该加热炉(12)包括炉体和侧炉门(7),该炉体和侧炉门(7)中的一者可移动设置,以使得能够与所述炉体和侧炉门(7)中的另一者脱离连接并间隔开,或者与所述另一者接合以闭合所述加热炉(12)。

但是,该专利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结构,还不能使广大需求人群提高热效率和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通过设置多路回转导热和进行热交换进行供热的装置,利用隔板与回火室相连通以及设置的多根烟管,在烟管与清灰门之间形成封闭的转回火室,并与其中的烟管与转回火室连通的结构,利用了转回火室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封闭的烟管的设计,来解决燃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的清灰门和炉门,所述清灰门上设有门栓和门框,所述炉门上设有炉门开关,所述炉体内设有风道,所述炉体内设有若干按照规则排列的烟管,其中烟管与排烟口连通,所述炉体上的热风出口与送风腔连通,所述炉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部设有膛板与回火室相连通,所述回火室通过设置的若干个烟管与转回火室连通,所述转回火室和清灰门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转回火室设置的烟管与排烟口连通,所述回火室外侧设置的送风腔与热风出口连通,所述送风腔与炉体外的风机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管包括炉体内按照上下位置设置且规则排列的若干个第一烟管和第二烟管,所述第一烟管的一端与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转回火室连通,所述第二烟管的一端与转回火室连通,另一端与回火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火室的端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部与风机接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出口设置在炉体的顶部,所述排烟口设置在炉体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回火室的上部还设有封闭的第一转回火室,所述第一转回火室与设置在炉体顶部的排烟口连通,所述第一转回火室与第一烟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回火室的上部设有封闭的第一回火室,所述第一回火室与第一烟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火室的下部设有第二烟管与转回火室连通,所述转回火室在第二烟管下部设有第三烟管,所述第三烟管与回火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火室和回火室的端部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排烟口设置在炉体的顶部,所述炉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热风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上的清灰门为两个且为上下设置的半圆型。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包括弧形结构的上部和矩形结构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与现有技术相比,优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能够根据需求快速改为三回程、四回程、五回程和多回程的热风炉;

2、本实用新型还能大幅提高日常生活中如煤、木柴和秸秆的燃烧效率,使提供的燃烧热量更大,更加节能环保;

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炉内多种管路的设置,在烟道和导热方面的结构上进行的改进,取得了提高加热炉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牛舍、猪舍、鸡舍和蔬菜大棚、工厂取暖、烘干木材等多个方面的供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实施例1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实施例1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实施例1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的实施例2结构图;

图8为图7中E-E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图中:10-炉门,11-炉门开关,12-炉体,13-门栓,14-门框,15-清灰门,16-热风出口,17-排烟口,18-第一烟管,19-风机接口,20-送风腔,21-回火室,22-燃烧室,23-转回火室,23a-第一转回火室,24-第二烟管,25-风道,26-第一回火室,27-膛板,28-第三烟管,29-隔板,图中的箭头表示热烟气或热风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三回程的热风炉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路回转式的热风炉,包括设置在炉体12上的清灰门15和炉门10,所述清灰门15上设有门栓13和门框14,所述门框14上的清灰门15为两个且为上下设置的半圆型。其中,所述炉体12具体的结构为弧形结构的上部和矩形结构的下部,弧形结构和矩形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炉门10上设有炉门开关11,所述炉体12内设有风道25,风道25能将热风供出。其中,所述炉体12内设有若干按照规则排列的烟管,其中烟管与排烟口17连通,所述炉体12上的热风出口16与送风腔20连通,所述炉体12内设有燃烧室22,燃料在燃烧室22内燃烧,所述燃烧室22上部设有膛板27与回火室21相连通,膛板27将炉体12内的燃烧室22分隔开。所述回火室21通过设置的若干个烟管与转回火室23连通,所述转回火室23和清灰门15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转回火室23设置的烟管与排烟口17连通,所述回火室21外侧设置的送风腔20与热风出口16连通,将热风从热风出口16排出,所述送风腔20与炉体12外的风机接口19连接。优选的结构,所述烟管包括炉体12内按照上下位置设置且规则排列的若干个第一烟管18和第二烟管24,所述第一烟管18的一端与排烟口17连通,另一端与转回火室23连通,所述第二烟管24的一端与转回火室23连通,另一端与回火室2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回火室21的端部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端部与风机接口19相对设置,这样的结构,能增加鼓风机进行助燃,以实现供热速度更快。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热风出口16设置在炉体12的顶部,所述排烟口17设置在炉体12侧面。

本实施例具体的供热过程为:燃料在燃烧室22内燃烧,燃烧后的热烟气和热量经过回火室21进入第二烟管24,后再进入到转回火室23,转回火室23内烟气和热量通过第一烟管18进入由排烟口17排出。其中,风机接口19的风吹入20内,热风由热风出口16排出来进行供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其他结构相同,区别在于:如图7和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四回程的热风炉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在所述转回火室23的上部还设有封闭的第一转回火室23a,所述第一转回火室23a与设置在炉体12顶部的排烟口17连通,所述第一转回火室23a与第一烟管18的一端连通,所述回火室21的上部设有封闭的第一回火室26,所述第一回火室26与第一烟管18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回火室26的下部设有第二烟管24与转回火室23连通,所述转回火室23在第二烟管24下部设有第三烟管28,所述第三烟管28与回火室21连通。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回火室26和回火室21的端部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锥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供热效率。优选的结构为,所述排烟口17也设置在炉体12的顶部,所述炉体12顶部的另一侧设有热风出口16,烟气从排烟口17排出,热量从热风出口16排出。本实施例还包括优选的结构,所述炉体12的下部为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上部为半球的弧形结构。其中,所述炉门10上设有炉门开关11,所述清灰门15上设有门栓13和门框14,所述回火室21与炉体12之间设有送风腔20,所述炉体12内设有风道25。优选的结构,所述炉体12的炉体后壁为梯形结构,所梯形结构内设有规则排列的第一烟管18。

具体的供热过程为:燃料在燃烧室22内燃烧,燃烧的热烟气经过回火室21进入第三烟管28,热烟气经过第三烟管28再进入到转回火室23内,热烟气经过转回火室23内的第二烟管24,再进入到第一回火室26内,热烟气再通过第一回火室26内的第一烟管18进入到第一转回火室23a内,热烟气再从第一转回火室23a的排烟口17排出。其中,风机接口19的风吹入送风腔20内,热量由热风出口16排出供热。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中的未详细描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