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4432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扰流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传热过程中,影响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主要因素包括:换热器内、外部液体的流动状态,换热面的形状及尺寸等。为了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强化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强化元件及强化措施,主要包括在换热器中使用螺纹管、横纹管、缩放管、大导程多头沟槽管、整体双面螺旋翅片管以及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来强化管内换热等。

其中,在换热管中加扰流子添加物进行强化传热在工业上已使用了多年,它可以使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出现明显的提高,可以大大节省换热器的传热面积,降低设备重量,节约大量金属材料,它的许多优点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扰流子强化元件有多种形式,现在使用最多的包括:金属丝制元件、金属螺旋圈、盘状构件、麻花铁、翼形物等。这些扰流子强化元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换热器换热管中这些扰流子添加物可以有效降低换热器传热过程中的总热阻,大大地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对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增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在现有的扰流子结构形式上提出一种新型扰流元件结构,采用片式结构配合双向刺破翅片,使得液体在扰流管内形成旋流,在不增大压降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传热系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所述扰流元件为片式结构,其表面等间隔设有多组扰流单元,每组扰流单元具有一个过孔,以及轴对称设置在过孔两侧的扰流孔,一侧的扰流孔向上刺破形成正向翅片,另一侧的扰流孔向下刺破形成反向翅片,且正向翅片与反向翅片的开口角度为45°所述扰流元件两长侧边折弯形成滚边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元件一侧向上折弯形成70°滚边,另一侧向下折弯形成70°滚边。

作为优选,所述扰流元件采用铝镁合金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过孔孔径为3mm。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其材质上选择镁铝合金,使得扰流元件具有弹性大,刚性好,抗震减震性高,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强的特点;

将扰流元件两侧边一侧朝上一侧朝下折弯处理,这种结构的扰流元件装入换热管内,进入换热管内靠近壁面的流体被分割形成轴向旋涡,增加了边界层的扰动,使得边界层分离,有效破坏边界层,使得径向温度梯度变化减弱,此外扰流元件上的过孔以及正向和方向设置的翅片将径向流体形成旋流,增加流体的扰动,在不增大压降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传热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片式结构配合双向刺破翅片,使得液体在扰流管内形成旋流,在不增大压降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传热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穿插安装在换热管内部,该扰流元件1为片式结构,所述扰流元件1表面等间隔设置有多组扰流单元,每一组扰流单元均包括一个孔径为3mm的过孔2,左侧扰流孔3及右侧扰流孔4,且左侧扰流孔与右侧扰流孔相对过孔轴对称设置,所述左侧扰流孔3向上刺破形成正向翅片5,右侧扰流孔4向下刺破形成反向翅片6,且正向翅片5与反向翅片6的开口角度为45°。

所述扰流元件1一侧边连续向上折弯形成70°滚边7,另一侧向下折弯形成70°滚边8,当扰流元件装入换热管时,通过两侧的滚边与换热管内壁贴合。

所述扰流元件采用铝镁合金材质,使得扰流元件具有弹性大,刚性好,抗震减震性高,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轻质强冷却扰流元件,将扰流元件两侧边一侧朝上一侧朝下折弯处理,这种结构的扰流元件装入换热管内,进入换热管内靠近壁面的流体被分割形成轴向旋涡,增加了边界层的扰动,使得边界层分离,有效破坏边界层,使得径向温度梯度变化减弱,此外扰流元件上的过孔以及正向和方向设置的翅片将径向流体形成旋流,增加流体的扰动,在不增大压降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传热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