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8936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冷却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冷却塔的设计是根据水的蒸发原理进行的,是以蒸发扩散带出热量为前提。蒸发损失是为完成水的冷却而必须蒸发的水量。因此,根据冷却塔理论,为达到一定的冷却效果,应尽可能增大蒸发量。冷却塔是能源动力及化工等领域的重要传热传质设备,其作用是排出生产工艺流程的废热,通过使循环冷却水在冷却塔内进行传热传质过程,将循环冷却水的温度降低。现有技术的冷却塔体积大,都是直接放置在地面的,因此,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旨在提供一种冷却塔。(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端设置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呈弧形;

所述塔体下方为一弧面底座,在弧面底座上轴向均匀设置有8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有固定孔;每两个所述的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底部加强筋;

所述塔体下方还并列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所述弧面底座上端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上端为塔盖;所述塔盖和弧面底座通过支撑柱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柱轴向且均匀地分布在弧面底座的上方。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塔盖内的风机,所述风机下方连接有减速箱。

进一步,所述风机下方设置有挡水板组。

进一步,所述挡水板组下方设置有喷水管,在喷水管上均匀分布有喷头;所述喷水管和进水口是连通的。

进一步,所述弧面底座内设置了集水器,所述集水器与出水口是连通的。

进一步,所述塔盖周身均匀布置有塔身加强筋。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其底部设置有8个固定柱,固定柱的底部是平面,因此,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上面的固定孔与支架等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适用性;此外,还具有弧形的风罩,能防止雨水倒灌,加强筋能提高塔体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顶端设置有开口1,所述开口1上端设置有出风罩2,所述出风罩2呈弧形,弧形角度一般在70~85度,能有效防止雨水倒灌,也不影响内部热气外排;

所述塔体下方为一弧面底座3,在弧面底座3上轴向均匀设置有8个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设置有固定孔5;每两个所述的固定柱4之间设置有底部加强筋6;固定柱4的底部是平面,且8个固定柱4均位于一个水平面上,因此,可以直接水平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定制框架,通过固定孔5进行固定;

所述塔体下方还并列设置有出水口7和进水口8;

所述弧面底座3上端设置有透气层9,空气从这一层进入内部,所述透气层9上端为塔盖10;所述塔盖10和弧面底座3通过支撑柱11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柱11轴向且均匀地分布在弧面底座3的上方。

还包括设置在塔盖10内的风机12,所述风机12下方连接有减速箱13。

所述风机12下方设置有挡水板组14。

所述挡水板组14下方设置有喷水管15,在喷水管15上均匀分布有喷头16;所述喷水管15和进水口8是连通的。

所述弧面底座3内设置了集水器17,所述集水器17与出水口7是连通的。

进水口8进入热水,通过喷淋以及空气从透气层9进入带走热气,冷却后的水从出水口7排出。

所述塔盖10周身均匀布置有塔身加强筋18,提高了塔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其底部设置有8个固定柱,固定柱的底部是平面,因此,可以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也可以通过上面的固定孔与支架等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适用性;此外,还具有弧形的风罩,能防止雨水倒灌,加强筋能提高塔体整体强度。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